文章 (944)
-
颜值与内涵并存!4万个公共文化新空间正成为你的“城市文化客厅”
原创 09-17
商场逛街,你是否曾与一间设计感爆棚的城市书房不期而遇?在景点游玩时,是否邂逅一家将阅读、展览与咖啡香巧妙融合的文化驿站?又或许,在你所居住的社区里,就藏着一家24小时不打烊、随时等待你推门而入的文化空间……苏州悦季元来·朵云书院
-
人民日报 | 马锋辉:数字艺术澎湃创新动能
10-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从高冷到“会玩”,博物馆文创如何拿捏年轻人的心?
原创 09-24
今年暑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3.04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了796万,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不少游客逛博物馆除了亲眼看到镇馆之宝,还要购买各种能吃、能玩、能看、能送人的文创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销售收入达34.2
-
感官构造企业展厅设计:如何用空间叙事提升品牌价值?
原创 09-19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企业展厅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陈列空间。一个真正优秀的展厅,应当是品牌战略的空间表达,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是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体验场域。那么,如何打造一个既能展现企业实力又能传递品牌价值的优质展厅?
-
缺师资、缺经费、缺资源,高校人工智能融合教育的出路在哪?
原创 09-15
截至2025年6月,人工智能尚未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在现行学科体系下仍归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或“自动化”等一级学科门类。这种“依附”状态导致很多高校在人工智能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尚未形成系统化和细化的培养方案
-
从功能助手到旅游搭子,机器人“打工天团”正在重塑文旅体验
原创 09-10
在湖北恩施大峡谷,身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小青”能歌善舞;在贵州黔灵山公园,操着东北话的机器狗正给游客讲段子;在浙江乌镇,机器人导游能识别游客表情,实时调取讲解资料……湖北恩施大峡谷的机器人“小青”图源:恩施大峡谷景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
-
看短剧吃上了非遗的细糠!《傩戏》《撞铃》爆火,文化传承有了新姿势
原创 09-03
当拥有千年历史的傩戏面具成为破解悬疑剧情的关键线索,当皮影戏的鼓点融入电子乐化作推动故事发展的背景音乐——非遗文化正在短视频平台开辟传承新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全年行业总规模突破504.4亿元,首次超
-
智能原生到底是什么?天天都在喊“迭代太快”,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原创 08-28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26日下午“人工智能+”行动政策的发布,不仅标志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全社会应用,更揭示了一个根本性变化:智能原生时代的到来。这个变化透露出什么信号?在AI时代,普通人还有哪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