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64)
-
虚拟博物馆小程序的互动数字叙事探究——以“云游敦煌”小程序为例
原创 07-22
基于小程序设计的虚拟博物馆逐渐成为当今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云游敦煌”小程序为研究对象,探讨互动数字叙事在虚拟博物馆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互动叙事形式,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
“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企业带你解码神秘的西夏→
原创 07-17
2025年7月11日,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槌声落定,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座沉睡贺兰山下近千年的西夏王朝陵寝,以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向世
-
张帆/郎艺/董丹:记忆的传递与边界的重构——21世纪意大利戏剧管窥
原创 06-19
本文主要探讨意大利戏剧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语境下的文化坚守与创新。其以古典遗产为根基,通过青少年教育、即兴喜剧现代重构激活传统,同时融入先锋实验如打破文本限制、融合方言与跨媒介叙事,形成传统与实验共生的生态。
-
沙特尔大教堂灯光节用投影复活 172 扇中世纪彩窗
原创 06-17
作为法国首屈一指的宗教建筑地标,沙特尔大教堂于1979年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最负盛名的当属堪称中世纪彩色玻璃艺术活标本的窗饰体系——172扇古法彩窗覆盖2600平方米空间,构筑起光之迷宫。
-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LOGO“你好!中国”
原创 06-12
2025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在新疆举办。本次活动中使用的视觉标识,主题为“你好!中国”,组成元素包括大熊猫、彩色字母“NihaoChina”、红色中国印。
-
从概念到交互体验,哪些细节能让数字史馆“活”起来?
原创 04-02
为应对文化遗产的存续与传播挑战,数字史馆建设正成为各地文化工程的重点方向。这一系统性工程通过三维建模、高精度扫描等技术实现历史数据的永久存续,结合虚拟漫游、AR叙事等交互装置重构时空维度,使文化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从底层架构搭建到
-
数字赋能让非遗"火"出圈,解码传统文化传承的科技密码
原创 03-25
近日,《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发布,报告要求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计划。如今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非遗文化得以跨越时空界限,以更加生动、
-
从“沉睡展柜”到“文化超脑”,DeepSeek如何重塑文博场馆?
原创 03-03
在人工智能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今天,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范式。文化体验升维:从单向讲解到认知交互DeepSeek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仅能为游客定制“个性化攻略”,还能精准解析游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