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企业带你解码神秘的西夏→

原创 07-17

2025年7月11日,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槌声落定,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这座沉睡贺兰山下近千年的西夏王朝陵寝,以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向世界实证了11~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多民族交融的恢宏历史。

而这一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是科技企业与文化机构长达15年的协同攻坚——用科技加固文明根基,以创新激活历史记忆

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西夏陵构成要素分布(图片来自于西夏陵申遗图件)基于点云数据的西夏陵帝陵监测西夏陵物联感知动态监测一张图三维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平台

技术护航,申遗路上的科技力量

在申遗征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守护文明的 “隐形长城”。

遗址本体保护是西夏陵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0年起,银川市便与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对西夏陵开展文物本体保护加固工程。针对较为严重的遗址墙体根部掏蚀以及墙体裂隙、裂缝等问题,敦煌研究院因地制宜研发了锚杆锚固、表面保护和综合处理等技术,并对西夏陵实施了60项遗址加固工程,基本消除了帝陵及主要陪葬墓失稳隐患和表面侵蚀问题。

据悉,相关技术研究还在长城、元上都等遗产保护项目中推广应用,对全球干旱地区土遗址保护项目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为助力西夏陵申遗,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在国家文物局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建科首席专家陈同滨研究员带领,提出“用遗产的眼光看 从文明的角度论”的主张,组成了学术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申遗项目团队。

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


历时15年,该团队承担并完成了全套《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保护规划、展示工程与遗址博物馆建设等近20项申遗全过程必需的各类专业咨询,为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供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支撑。

国信司南承担了西夏陵申遗文本地图图件制作、遗产监测预警平台研发、遗产档案的制作等相关任务。

西夏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

在西夏陵申遗筹备过程中,国信司南在延续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视频AI技术、多源数据融合、遥感图斑识别、移动视频通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使用深度定制化的天地图做为空间资源底座,构建了高效预警、联动处置的文物安全保护体系,为文物安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文物安全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精准,为文物的长久留存保驾护航。

如今,西夏陵保护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全新的监测中心全面覆盖遗产本体、自然环境、日常管理、游客动态等监测内容,确保遗产“变化可监测、风险可识别、险情可预防、保护可持续”。

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建立西夏陵永久的“数字留存”。

西夏陵航空摄影、实景三维

运用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贴近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对西夏陵9座帝陵、63座陪葬墓及遗产区进行二、三维数据采集,构建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孪生场景,建立基于实景三维的西夏陵永久“数字留存”,提供基础测绘控制点、高分辨率实景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平/立/剖面图、数字地形图、电子地图、鸟瞰图集及地表文物数据库等成果。

同时,威特空间还为西夏陵打造了“实时在线+遥感监测+人工巡查”的三位一体综合监测系统

基于点云数据的西夏陵帝陵监测

比如,基于点云数据的帝陵监测,通过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获取9座帝陵多期高精度点云数据,通过横剖、纵剖等方式将点云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分析,识别主要病害特征,构建多模态数据分析AI模型,建立病害特征样本库,监测帝陵本体的轮廓、表面变形、沉降、冲沟、裂隙、风化脱落等变化情况,提升识别准确率。

西夏陵物联感知动态监测一张图


再如,融合物联感知设备、环境监测及安防监测多源数据,打造西夏陵温度、湿度、气压、雨雪风沙、冻融气象环境等“动态监测一张图”,实时感知西夏陵遗址区环境变化,实现基于时间轴的西夏陵遗产区周边环境监测分析,为遗产区日常监测保护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

三维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平台

此外,威特空间还为西夏陵建立三维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平台。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文物保护数据动态监测、总体格局、遗址本体数据周期性监测、日常巡检,遗产区环境、游客等监测数据的展示、分析,把监管结果实时、直观地呈现给西夏陵遗产保护各级管理用户,辅助西夏陵遗产区管理、监测评估、风险发展趋势预测等决策。

让遗址“可感可知”的数字化革命

在腾讯数字文化“繁星计划”助力下,西夏陵博物馆微信小程序上线,观众足不出户,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浏览西夏博物馆;VR、XR技术破解西夏文天书……数字技术正在消弭时空壁垒,让文化遗产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

《神秘的西夏陵》由新科动漫产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作,是2024年度《AI元宇宙创新示范100强案例集》VR大空间专辑首批入围20个创新示范项目之一。

《神秘的西夏陵》在虚拟环境中重现西夏时期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内容。通过VR头显设备,观众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探索西夏陵的地宫、阙台碑亭等历史遗迹,感受西夏王朝的辉煌与神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与历史人物“对话”,实现跨时空的交流。

《地宫探秘·西夏寻踪》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由极智峰科技参与制作,通过前沿技术重现西夏文明的神秘地宫。该项目采用高精度等比例数字还原技术,精准复现西夏地宫的形貌和文物发掘位置,结合大空间定位系统支持多人同步交互体验。

参与者可通过全感交互系统,以体感方式模拟文物还原和文明活化,如互动体验西夏剑、鎏金铜牛等历史遗存,并在数字孪生引擎的驱动下,体验高清壁画剥落痕迹和木活字印刷的数字化呈现。

这不仅突破了传统考古的单向观看模式,更以影视级画质和多维声场拟真,让用户沉浸于考古勘探的剧情引导中。

文化创新叙事,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视野

当3D电影演绎宋夏爱情,当“塔灵灵”盲盒引爆博物馆商店,文化创意正撕去西夏的“神秘”标签。

以宋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的3D、4D电影《西夏情缘》《西夏地宫奇幻之旅》《时空秘境之旅——重回西夏》结合动感座椅与环境特效,让观众化身考古学家参与“地宫探险”,影片以宋夏政治交融为背景,通过宋朝使臣与西夏女子的爱情故事折射多民族文化交流,年均播放量超10万场。

以3号陵塔为原型的 “塔灵灵”盲盒、帽子以宁夏枸杞为灵感的杞驼驼、复刻国博馆藏文物“鎏金铜牛”的迷你雕塑及“绿釉鸱吻冰箱贴”等600余款文创,通过萌化设计激活年轻消费群体。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西夏陵以世界遗产新身份对话古今、连接中外的全新起点。未来,当国际游客通过VR大空间 “走进” 西夏地宫,当全球学者依托开放的数字考古数据库开展联合研究,西夏陵将不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会成为阐释 “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的世界样本,在文明互鉴中书写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新叙事。

本文内容根据上述企业官网、官方公众号内容整理而成。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热门话题

279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