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创意设计】拼场景、拼创意的时代,这些科技感爆棚的互动装置更受欢迎!
-
2020-11-25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振智库
【广振按】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属于数字艺术中新媒介艺术的一个新分支。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认知感受,正是因为这些互动装置艺术,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而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也让其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温度。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波脑洞大开、趣味十足且充满科技感的互动装置设计,一起来感受下科技与艺术的魅力吧~
1、The Treachery Of Sanctuary
《The Treachery Of Sanctuary》是由美国著名MV导演、新媒体艺术先锋人物Chris Milk制作的一个可以实现自由飞翔的互动装置,该装置由三块巨大的白色屏幕和屏幕前的一处静水面组成,参与者站在水景前的区域,可以通过红外感应探测器,完成不同阶段的“飞翔”互动体验。

当参与者站在白色巨幕面前,做出伸展姿势时,自己的影子就会变成巨大的翅膀展翅飞翔,如果你想去摸一下它,它又瞬间幻化成无数只的小鸟飞散而去,如同幻影一样消失不见。

该作品旨在运用三块巨型白幕和动人的旁白,引领你理解生命,死亡和重生之间的关系。

2、Urban Imprint
这是2019纽约设计周上的一个作品,是由一个破旧仓库改造而成的沉浸式动力装置,它呈现出一种活生生的雕塑,通过人类的互动赋予它生命。

装置的顶部通过不锈钢弹簧和滑轮系统连接,当参观者踏上地板时,参观者的脚步动作带动脚下的弹簧,弹簧启动滑轮带动头顶上方的顶棚开始变动。

装置重新构建了人与其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参观者通过自己的运动重塑其物理空间和建筑。当你置身于此,装置下撤,你将不再体会到空间的边界。在这个空间里,你会被空间所适应而不是主动适应空间。同时空间作为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延伸出去塑造空间本身。


3、JEM-互动式公共艺术雕塑
公共艺术装置JEM,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岸的一座艺文中心的核心位置。整个装置高6米,宽10米,由32根充满光芒层叠支臂构成。

该装置是一圆弧状的半开放式空间,层叠的辐条上面布满了光线,并通过360度雷射追踪系统感应,根据游客的动作以有韵律的声音与视觉作为回应,富有能量的感应回馈引导着人们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有节奏的声音和视觉刺激为参与者带来非凡的体验感。



4、会呼吸的灯Breath of Light
世界著名的水晶产品制造商宝仕奥莎(Preciosa)在2018年的米兰设计周期间展出一件唯美的可交互灯光装置“Breath of Light”,译为:光之息。
观众可以在作品的四周,像小时候玩吹气泡游戏一样,对着灯具轻轻吹气,灯光便会依次亮起,在呼吸之间,上千颗水晶灯便点亮了整个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该作品的互动效果是随机生成的,观众每一次与作品互动,都会看到不同的反馈。通过特定的传感器,观众在这个互动空间里,以一呼一吸的互动方式与“光之呼吸”融为一体。

这件唯美的可交互灯光装置,其中每一颗水晶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由工匠师吹制玻璃而成,倾注了工匠师们的心血,每一颗灯也都透露出工匠对精致产品的追求。

5、Disobedience
2018年伦敦设计双年展上,Studio INI led联合team E. Briall以古希腊战斗女神抗战故事作为灵感蓝本,创作了作品《Disobedience》。

《Disobedience》由17米长的再生塑料构搭配弹簧骨架组成。当人们穿越装置时,骨架会因人的踩动,进行张缩运动。而观众在外界看到的装置,像是无规则运动的呼吸器,如同人的情绪不定,时而平静,时而波澜起伏。

设计者要表达的是,当你不再是控制情绪的那个人,而是被情绪控制的,会是何种场景。
6、Hortum MACHINA
这是一个由reEarth研究团队设计、可以自主感知周围环境的植物球,它可以确定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居住,通过自主移动转移到新的更宜生长的地方。

它的核心由12个植物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上都种植了来自英国本土的植物,这些模块各自与独立的线性致动器装置链接起来,由于模块上的植物能引发致动装置的机械作用,这个核心能调整其重心的位置并由此使整个球体运动起来。


整个球体结构的运动方向是以一种类似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的,投票的主体是依附在结构上的各株植物,它们的生物电信号被感应装置收集起来形成决定运动方向的投票结果。

这种自主寻找栖息地的行为增加了植物的主导性和互动权,而植物是环境最直观的表达,植物球的创新在加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在试着改善环境的基本状态。

7、The Year’s Midnight
“The Year’s Midnight”是一件“灵异”的互动装置,当现场观众站在”镜子”面前观看时间过长时,就会看到”镜子”里面眼窝部分不断冒出白烟,直到浓重的烟雾充满整个屏幕,除非你逃离镜子,面前的烟雾才会逐渐消散。

这个作品的原理是通过顶部的摄像头配合红外感应装置,实时捕捉人眼球的移动,更为吊诡的是,”镜子”里面不只会出现烟雾,而且眼球会被实时记录,排成一排堆放在”镜子”下方。

8、The Light Seesaw
跷跷板原本就是童趣的象征,设计师结合科技与艺术,创造了一个发光并伴有音乐的跷跷板,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玩乐项目,塑造了美妙的城市艺术氛围。

跷跷板上33排光源会跟随跷跷板的运动产生交互反应,当弹起跷跷板时,传感器触发33排光由高处顺势而下。
板上有四种氛围和物体变换设置,当选择不同氛围或物体模式时,互动灯光流动的速度、节律和色彩都会发生变化。观众在这里不止有协同,更有探索的乐趣。

装置跷跷板外形重燃了人们对传统游乐场经典游戏的迷恋,配合交互式照明安装,充满了活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体验和模仿的热潮。

9、Sonic Light Bubble
Sonic Light Bubble 位于墨尔本联邦广场上,是一个直径长达六公尺的透明充气泡泡球,该装置由多媒体设计工作室ENESS设计,被称作“Sonic Light Bubble”,是一个基于照明的巨大合成“有机体”,能吸引路人参与并与之交互。

泡泡上面布满了一系列的LED灯盘,这些LED灯盘让大气泡成为一个球型屏幕,在白天与黑夜带来360度令人着迷的视觉盛宴。

而除了视觉上的变化之外,这个透明泡泡如同会呼吸的单细胞生物,人们在触碰之时它会以光点和声响回应,观察灯光的颜色和强度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人性化的360度无死角互动装置,在墨尔本 Federation Square 联邦广场与东京2017六本木 Art Night 展览中,不分男女老幼纷纷伸出双手与其谈笑互动,可能是世界上被最多民众拥抱的公共装置艺术品。


Sonic Light Bubble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装置完成,并在一小时内就可以拆除完毕,快速又方便的放置城市各个角落。
10、《流》
《流》Wavelet是艺术团队GeeksArt打造的一件互动灯光艺术装置作品。用光的变化模拟了“流水”的趣味,并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作品由1300个感应灯组成,半弧形的水滴切割设计让光在流动时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当参与者用发光的物体靠近其中一颗“水滴”时,它会立即被点亮,并将这一点光传递给周围的“水滴”,一道看得见的“光波”随之一直延展到装置的边缘,如同你在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引起的涟漪。


12、棉花糖跑步机Cotton Run
这是一款将运动与甜点相结合的先锋跑步机,可将你的汗水变成“甜蜜的味道”。

跑步机运动起来伴有雷声,闪电和薄雾的互动效果,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所产生的动能与生产棉花糖的机器相连,人跑得越快越久,生产的棉花糖就越多。


电闪雷鸣的效果有着更深层的寓意,寓意都市人在经历痛苦后定会得到甜美的回报。旨在向追求梦想艰苦奋斗的人们传递积极的信息。

13、The Planck Universe
The Planck Universe是日本音乐作曲家、视觉艺术家池田亮司的作品,他通过对声音频率、振幅大小的解析,将自己的声音艺术延伸为图形互动装置艺术,给参观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全新体验。

此装置拥有一个巨大的地面视频投影,一些三维粒子图案和黑白线条在画面上不断闪频,延伸到观看者脚下,观众可以听到神秘高低频率的声效。

屏幕上那些类似于黑白琴键的线条会根据现场观众的活动轨迹长短产生变化,与此同时现场的声效也会根据这些反复变化的黑白线条进行重新解析转化,也就是说这个交互装置作品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现场的观看者,从而形成装置与观看者的互动,让观看者直接走进作品中。



这些互动装置的出现,宛若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新媒体艺术展,和一次次关于未来城市的实验。相信,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元素将会融入我们生活,加强环境和人的交互体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更多元素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体现,使得设计更有趣,更具互动性,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城市更具温度,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文章 | 睿途旅创
图片 | 来源网络
编辑 | 萌萌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