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一件特别的《群马》:常玉如何用马儿怀念东方?
-
原创 2021-05-22

在 六月即将开始的2021年华艺国际北京春拍中,常玉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动物题材作品《群马》将亮相拍场。这件作品与藤田嗣治、潘玉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八位重要的旅法艺术家作品一同带藏家和观众们回到20世纪前叶的巴黎,回到旅法先驱们走向现代油画的前行之路。
一件堪称博物馆级别的作品
在常玉创作的三十四幅以“马”为主题的作品中,多以描绘两两相依的双马为主,关于群马的作品仅有6张。此幅《群马》是其中刻画最为细致,并且用色极其独特的作品。常玉动物油画作品不少已永久收藏于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家惜售,在市场流通量也较为稀少,私人收藏的常玉作品当中,难寻相类之作。
常玉《群马》
在常玉关于“马”的主题作品中,超过一米尺寸的作品并不多见。1930年5月15日常玉写给侯谢的一封信中曾经提及“今天杜乐丽沙龙的阿诺先生向我邀画,要我创作一些巨幅作品……”可以推测《群马》很可能是常玉针对第43届独立沙龙展的特别尺幅而创作的,殊为难得。
常玉的作品多为小尺幅,因此市场也表现出了对其大幅作品的偏爱和希求。根据目前的拍卖数据,占据常玉拍卖榜单前十位的拍品,单边尺寸超过1米的作品已然过半,且均以1亿以上价格成交。

《群马》是常玉1932年参加法国独立沙龙展的作品。1884年,由于乔治·修拉的《阿尼埃尔的浴场》在法国艺术家沙龙的落选,修拉与保罗·希涅克、阿尔伯特·杜波依斯·皮勒、奥迪隆·雷东等人创立了现在为众人熟知“独立沙龙”。沙龙直接继承1863年落选者沙龙的革命精神,无评委、无奖金,把裁判权交给大众。梵高、莫奈、雷诺阿、塞尚、马蒂斯、莫迪利阿尼、夏加尔、贾科梅蒂、赵无极、朱德群都参加过该展览,并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里程碑。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沙龙中的权威。


用裸女纵情西方 用马儿怀念东方
如果说“菊”是常玉花中至爱,“马”则可以说是常玉动物作品中最钟爱的主题。在常玉已知的84幅以动物为主题的油画作品中,画马的作品多达34幅,常玉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雕塑作品中,一系列的石膏漆染的“马”雕像也十分突出,对“马”这个题材持续的艺术探索横贯了常玉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常玉为何对“马”如此偏爱?这应该与马儿带给他的美好记忆分不开。常玉的父亲以画马享誉家乡南充,马的形象深深铭刻在常玉童年记忆与美学根源之中。蒋勋曾说,“常玉旅居异国四十余年,他的乡愁随着岁月,越加浓烈,而乡愁其实并不具体,也许并不是土地、人民这些抽象的概念,更不会是世俗浅腐的国家或民族的笼统意象。乡愁有时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曲调,盘桓萦绕,挥之不去,乡愁可能是常玉画中的一片红,喜气却又寂寞。”创作这件《群马》时,艺术家已离家十余载,马儿或许已成为常玉不自觉的乡愁中的一部分。
同时,这幅《群马》中的七只马儿或腾跃、或俯首、或曲腿,仰卧撒欢,无拘自在,又袒露着传奇艺术家常玉的率性天然,散发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异曲同工的热闹蓬勃。

而常玉对妻子玛素·夏绿蒂·哈祖尼耶(Marcelle Charlotte Guyot de la Hardrouyere),同样昵称为“Ma”。徐志摩对常玉的这段婚姻一直艳羡不已,在1929年给刘海粟的信中写道:“常玉家尤其是有德有美。马姑做的面条又好吃,我恨不得伸长了一张嘴到巴黎去与你们共同享福……”其中的“马姑”即常玉妻子。
常玉的三十年代
“东方马蒂斯”优雅与个性
有别于艺术家1930年代以粉红与白为主调的“粉色时期”绘画,常玉在《群马》中大胆地以明媚绮丽的橘红作为主色,这个色调的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仅有两张,另外一张则是于2020年创造了常玉动物题材市场纪录的《八尾金鱼》。而此次这件堪称博物馆藏品级别的作品出现在拍场上,既能激发市场的热情,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美术史价值。



常玉的大胆用色与舒放流畅的线条,曾让他被人赞誉为“东方马蒂斯”;这件于创作成熟时期画下的《群马》,橘色的背景让画面多了一分恬静的优雅,常玉将东方的文人气质与富丽的民族色彩完美交融,取得了自然完满的平衡,东西争辉各显特色。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