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d'strict:用商业化思维做出万里挑一的艺术作品,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2021-09-13

本文来源于:顶尖文案TOPYS

2021年,数字媒体艺术作品WAVE在950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斩获了德国设计大奖IF奖金奖。WAVE将多媒体技术和视错觉艺术相结合,利用曲面LED屏幕制造三维空间,打造出汹涌的海浪周而复始冲击玻璃帷幕的效果。试想你穿行于首尔最繁华的江南区,寸土寸金的CBD,一仰头就看到这样一副交织着新技术符号和原始力量感的画面,其震撼可想而知。

WAVE 的声名大噪也让它的创作者——来自于韩国的空间主导型用户体验设计公司d'strict走进了大众视野。

何为空间主导?为什么要设计用户体验?在接触d'strict之前,我们决定先把这两件事搞清楚。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认知到的时空模型是相对固态的,时间的坐标是信息传递的过程,空间的坐标是信息发生的场所。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率,当你想了解一个千里之外的时空发生的事情,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你当然还身处一个物理上固定的空间,但它已经不再是你认知的边界。

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改变我们对空间的感受和与空间互动的方式,裸眼3D、视错觉、3DMapping,视觉媒介和声效装置不仅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还能主导人们的空间体验。

而空间主导型的用户体验设计,顾名思义就是用创意改空间,用创意为体验加分,用创意为企业赋能。

至于如何达成这些效果;再如何让这些效果反哺自身,达成可持续的商业道路模式;正是我们想从和d'strict现任CEO李诚浩(Sean Lee,以下简称“Sean”)的对谈中找到的答案。

d'strict CEO李诚浩

早期以会计师身份加入的Sean从2016年起担任d'strict的CEO。经济学教育背景,通过KCPA考试并曾就职于韩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这一系列经历让他听上去似乎与设计、创意这样拥抱激情与变化的行业格格不入。

在这一次Topys和Sean的对谈中,除了创意和商业的核心话题讨论,我们也单刀直入地抛出了「为什么好好的财经精英不做选择进入创意行业」「外行人管理内行人有什么方法论」「从商业角度来看,科技的发展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有什么互文关系」等问题,而他真诚、条理清晰的回答也让我们捕捉到了d'strict取得商业成功背后的蛛丝马迹,以及创意行业在科技浪潮冲击之下的变化与潜能。

好设计的核心是感知和体验

成立于2004年的d'strict在韩国业内以「严谨做设计」(Design strictly)闻名,有过十余年设计和数字营销方案咨询方面的业务经验,合作过三星、Tiffany、Fendi等国际一线品牌。

d'strict看似是伴随WAVE成功浮出水面的,但其实它对创意和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早已开始。就像Sean说的:WAVE只是努力和机遇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真正的起点。

2011年,d'strict投入150亿韩元在韩国京畿道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家4D多媒体主题公园Live Park,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园区内融合了VR游戏、3D影音表演、扩增实境和立体图像等声光效果,让进入其中的游客充分感受到虚拟与现实无边界整合的魔幻效果。

Live Park是世界上第一家多媒体主题公园,耗资150亿韩元,融合了表演、VR游戏、数位互动装置等等娱乐项目。

遗憾的是,走在行业前沿的尝试往往并不能得到市场的正向反馈,Live Park项目在高成本运营三个月后以闭园告终。“虽然如此”,Sean表示,“长远来看,Live Park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其宝贵的经验。没有Live Park的经验,就不会有现在的ARTE MUSEUM,也不会有a'strict 和WAVE的尝试。”

ARTE MUSEUM是2020年d'strict在济州岛落成的沉浸式多媒体艺术美术馆。它延续了Live Park的形式,但内容上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做了整体的升级。

时隔八年,d'strict以「超越时空的自然」为主题,运用他们素来擅长的投影映射技术和传感交互技术,对花园、海浪、沙滩、月亮、瀑布等自然空间和素材重新诠释,为了增强现实效果,还聘请了两次获得格莱美大奖的音效导演和法国著名调香公司负责展示馆整体的声效和嗅觉设计,目标是打造沉浸式的五感体验效果。对比当年的Live Park,ARTE MUSEUM或许没那么先锋,但对自然之美的精致重构也足够引起观众共鸣。

ARTE MUSEUM开业11个月内,累计参观人数达到70万人次,相关销售额突破100亿韩元,对d'strict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商业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它同时验证了d'strict在商业模式和内容方向上的正确性。

Sean也透露基于这次的结果,d'strict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把ARTE MUSEUM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国家地区,推广至全球市场。

战略转型:互联网发展倒逼创意内容生态的改变

Waterfall-NYC,图片来自d'strict

今年夏天,d'strict又联合SILVERCAST Media,将旗下多媒体艺术家团队a'strict 的两部新作「Whale#2」「Waterfall-NYC」搬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在尝试商业化运作之前,a'strict 已与韩国最知名的画廊Kukje Gallery合作,在首尔举办了第一个多媒体艺术作品展「starry beach」。对a'strict 来说,这一来自艺术领域的积极信号难能可贵,意味着多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大家庭一员的“身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艺术形式或流派的普及教育往往也是自上而下的圈层式推进,对于a'strict和其他多媒体艺术内容创作者来说,未来或许真的可期。

Starry Beach,图片来自d'strict

除了ARTE MUSEUM和 a'strict ,d'strict还会投入精力去搭建多媒体艺术内容网站LEDART.COM。LEDART致力于成为多媒体内容创作者和商业实体之间的桥梁,提供一个缩短交易链路的内容共享平台。

当我们问到这一系列充满不确定性的转型动作,背后有什么考虑时,Sean表示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让d'strict从单线业务模式中跳出来,寻找更多元、更具可持续性的内容生产和盈利模式,“可持续性是一切的基础”。

而在Topys看来,天平的一端是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媒体渠道和传播形式,万物皆媒介的时代即将到来,这种变化对传统设计和广告行业的B2B业务造成的挤压,正在倒逼创意内容的形式变化和场景拓展。另一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美育普及的加深,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地产项目对创意内容的需求也在递增。在当下和不远的未来,或许这一端的砝码还会加上疫情影响之下,人们对公共空间重要性的重新审视。d'strict也在下一盘自己的大棋,助力城市公共空间升级改造、拓展全球市场、打造自有内容IP、塑造强产权意识的内容生态,都可能蕴含着下一个爆发点。

科技、艺术和商业化:人本主义的城市空间升级是否会成为交融点?

该怎么去平衡审美追求和商业化、大众化大概是所有从事审美或创意相关行业的人都要面临的永恒命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技术的进步不断促成这三者的交融,上世纪诞生的影像艺术是可能性之一。

而千禧年之后,多媒体技术向我们呈现了新的可能性。

2004年,芝加哥千禧年公园联合西班牙艺术家Jaume Plensa 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了公共艺术互动装置皇冠喷泉; 2006年世界杯期间法兰克福足球协会将多媒体大屏搭建在美茵河上,吸引了数万市民聚集在河岸广场上观看比赛。类似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它们都表明城市公共空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迸发出新的活力。

那么,假如技术和艺术联姻,是否可以我们敞开一扇新的创意之窗?城市公共空间是否会成为最合适的试验田?商业化和资本运作又该如何以恰如其分的尺度加入其中?

顺着Sean的思路去看d'strict的成功,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KNOCK,图片来自d'strict

2019年,d'strict为韩国轮胎品牌NEXEN研发中心办办公楼入口处的媒体墙定制了作品《KNOCK》,海浪首次作为主视觉元素出现在d'strict的设计作品中。Sean说那一次的呈现就是《WAVE》的灵感来源,因为客户要求表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挑战”,而Sean和团队认为周而复始的海浪是激情和力量的最好象征,它能如此直接地击中人心,但是又不会过于直白而失去了韵味。

此后,直接取材于自然的视觉元素频繁出现在d'strict的作品中。Sean的解释是,因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媒体技术,它给人以最尖端最复杂的感觉,在大众认知里,科技往往是难以理解和接近的,甚至是冰冷的。“所以我们要选择最普世,容易引起共鸣的元素去表达我们的内容。这样才能作为公共艺术作品,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ARTE MUSEUM

遥想一个世纪之前杜尚直接把小便池搬进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壮举,以及早期装置艺术家们反对“高雅的”博物馆艺术刻意把生活和艺术隔绝开,如今像《WAVE》这样的多媒体装置艺术岂不正是回应了艺术走进生活,靠近公众的呼声?

而《KNOCK》和ARTE MUSEUM,虽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资本介入其中的程度也不同,但它们同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也同属于回应审美需求的产物。用Sean的话说“我们没法逆转已经存在的技术发展,但可以花些心思去让它的应用更符合人的需求,比如审美需求。”

这也暗合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的描述:在物质性和功能性满足的前提下,人还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即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其实,无论是科技、艺术还是商业,最终的指向都是人,人的需求、人的感受、人的体验。

公司管理:为创意人提供适宜创意的土壤

在被问到“为什么会投身创意行业”的时候,Sean“坦白”其实是一次机缘巧合,外加一次“华丽的冒险”。

2007年,Sean加入d'strict。“因为韩国的兵役法规定,作为产业兵在IT行业服务可以抵算兵役,正好d'strict符合这个标准。我原本打算在这里服完兵役就回会计师事务所的。”两年后,公司管理层找到Sean,力邀他留下。但真正促使他开始这趟冒险之旅的是同事们对工作的激情和投入,以及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信心。

今时今日回看,Sean认为从一个普通职员做起的经历,反而让他更了解与创意人员工的相处之道,以及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也是所谓“外行人管理内行人的诀窍”。

“创意人通常很敏感,他们希望自己的价值在作品中体现,得到认可。韩国的创意人很辛苦,有时候工作时长很长,薪水和福利却很一般。”

基于这些,d'strict为员工营造了更舒适宽敞的办公环境和高于行业现有标准的薪酬福利体系。而Sean更希望d'strict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给创意人提供更适宜创意生长的土壤:稳固的物质基础,体验丰富多元生活的机会和闲暇。因为他坚信两点:“对于创意人来说,体验比技巧更珍贵”;“用创意改变创意人的生活,就是d'strict最大的社会效能。”

李诚浩 Sean Lee

当我们问到d'strict对国际市场抱有多大野心时,Sean表示,纽约的成功让他意识到相比于目前的亚洲,大部分欧美国家创意对城市的渗透发生早程度深,“民众认识基础很好”,所以未来几年d'strict的确会加大在欧美市场的投入力度。

至于中国,最让他惊喜的城市就是深圳,“深圳有着宜居的城市环境,很干净很摩登,并且保持着对创新创意的开放包容,如果有机会,d'strict也很想在深圳做点什么。”

对于Sean来说,理想的未来就是用d'strict的力量让创意生产者得到商业成功,让创意行业繁荣发展,让创意渗透到城市生活,对都市人居环境做出提升。

“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LED屏幕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有创意的内容去改造它们。”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顶尖文案TOPYS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d'strict 李诚浩 经验分享 团队访谈 幕后故事

1831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