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今日正式启幕!玉篆春风 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

原创 2021-11-22

方介堪(1901-1987)是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他与张大千、徐悲鸿等众多艺术家挚友共同构筑起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辉煌,无可争辩地确立了他印坛巨人、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方介堪收起金刚石篆刻刀,秉承传统文人的执着和忠诚,回归家乡浙江温州,投身于文化遗产事业和金石篆刻教育事业。1950年,温州文管会成立,方介堪任副主任。19585月,温州博物馆成立,方介堪兼首任馆长。

2021年是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他为我国艺术与文博事业做出的贡献,温州博物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经过一年多筹备,“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于118日预展,1122日正式启幕,分为“方介堪的艺术传承与后学”与“方介堪的文化遗产事业”两部分。其中“方介堪的艺术传承与后学”着重表现方介堪的艺术成就与门生弟子的成就,共展出当代书法绘画篆刻作品250余件,包括方介堪先生弟子、学生及再传弟子、社会后辈的作品“方介堪的文化遗产事业”主要梳理了方介堪考古文保、丰富馆藏、文博学术等方面的贡献,共展出藏品66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3件,另有首次展出的文管会手稿、文件等一手资料超26件,展示了早期温州文物事业的发展概况。


序厅


展厅一角


投身考古、文保事业


20世纪50年代后期,温州掀起兴修水利热潮,为及时抢救出土文物,方介堪与同事先后参与瑞安桐溪、黄岩秀岭等地考古发掘,清理出大批汉、两晋及南朝各类文物。后又配合浙江省考古队在丽水、龙泉等地发掘一批宋元时期窑址,出土大量龙泉窑瓷器。参与乐清大荆宋代窑址清理、瓯江水库文物清理。在方介堪带领下,文物工作者顶酷热、冒严寒,清理了温州市郊西山自来水厂工地出土的东晋独木舟、丽水南宋何氏祖孙三代墓葬墓志铭等。几乎所有考古发现方介堪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妥善保护处置。在方介堪带领下,温州文管会与博物馆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工作典型。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物,无论是不可移动文物还是可移动文物,都是文博单位的核心要素。方介堪到任后对籀园孙诒让纪念堂、叶水心祠堂及许多面临拆除的古井、古建筑一一开列清单,上报地区专署建议保护。20世纪60年代,温州瓯海北宋白象塔三四层出现多处裂缝,塔身倾斜。方介堪联系国内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团队勘查现状。经勘查认为该塔濒临倒塌,宜落架拆除。1965年,浙江省文物部门发文批准拆除白象塔。文物工作者从塔中发掘出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北宋文物千余件,其中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像等彩绘木雕、砖雕。这些彩绘木雕装饰精巧,色泽绚丽,衣褶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浙南地区北宋时期彩绘木雕工艺的发展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科学价值。2004年温州博物馆新馆开放,专设工艺馆陈列白象塔的出土遗珍,成为温博别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不遗余力丰富馆藏


在温州博物馆的起步阶段,方介堪为增加藏品数量多方筹划。他利用个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地以艺会友积累的影响力,开展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他亲赴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寻访,又去函邀请各地师友名家如郭沫若、何香凝、陈叔通、张宗祥、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谢稚柳、唐云等征集题写毛泽东诗词,并为江心寺、文信国公祠题字作画。他还亲自篆刻印章,合理利用文物的再生资源(如金石拓片),交换或征集名家书画。这批名家题写毛泽东诗词的书画作品,已经成为难得的馆藏“墨宝”。


朱曼妻薛氏买地宅券拓片 温州博物馆藏

展出的赵叔孺设色《石榴图轴》 1931年


方介堪发动社会力量,捐献旧藏,积极开展征集工作,带头捐献周代玉虎、汉代青铜盂、汉魏石刻拓本、张大千字画等珍贵文物。在方介堪带领下,馆藏文物名列全省前茅。1954年温州文管会与博物馆成为全省文保重点示范单位。温州博物馆数以千计的藏品,凝聚着方介堪的汗水,他历尽千辛万苦、孜孜以求寻得《朱曼妻薛氏买地券》也成为文物征集工作的一段佳话。此券石于1896年在平阳县宜山乡鲸头村山麓因农民打井被发现,为当地乡绅陈锡琛所得,经其师吴承志考证为晋代遗物,就视若珍宝,秘不示人,并假说乡人惧发墓得罪,又要回掩埋,因此不易得其拓片。1919年陈家人告知方介堪,石虽不存,拓片尚可检赠一页,但并未交出。然而方介堪在他处所见的券石拓片,则纸墨犹新,不像旧拓。1930年方介堪在上海美专教学时,其学生陈德辉(陈锡琛之孙)谈及此券,明允暑假拓二纸相赠,方介堪始知咸康原石,犹在人间。二十年后,全国解放,方介堪遇到陈德辉时又谈及此券,陈说不知去向。四年后,方介堪又催陈德辉寻找,竟于陈家寝室地板下获得,方介堪当即通过组织购回鉴定,确为原石。


方介堪晚年回忆前后捐献的一些文物清单


方介堪也注重对革命文物的征集。1952年,文管会建立伊始,他就开始收集散落在偏僻山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及浙江省委书记刘英、浙南特委等革命遗物。在方介堪带领下搜集的革命文物,经上报中央、华东及省内的达几千件。粟裕将军称赞温州地区上报的革命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好。1964年郭沫若来温登岛参观,盛赞方介堪主持的文管会、博物馆“所藏金石书画、图籍文物,多罕见之品,盖知永嘉文化之盛、历史悠久,信而有证”。


文博学术结硕果


温州文管会成立后,方介堪即开展文物研究工作。他先后对温州地区的藏石、瓯窑及缥瓷、新石器遗址等开展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在《文物》等全国具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61年,他编写了《温州文管会藏石考》,文中列举了温州地区重要石刻作品,填补了浙江地区晋代石刻的空白,19656月《文物》杂志刊载此文。

1958年,永嘉楠溪、箬岙、潘桥发现三处汉代陶瓷窑址。方介堪对瓯窑的历史溯源进行研究,发表《晋瓯缥瓷》。方介堪还关注龙泉窑研究,撰写众多尚未刊发的调查研究整理的手稿,如《龙泉窑与处州窑》《温州地区陶瓷遗址、遗存及属于龙泉窑系统遗物》等。1956年,温州瑞安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方介堪参与考古工作并撰写《浙江温州附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一文,发表于《考古通讯》。

温州博物馆此次纪念活动还包括“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师友书画展”“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泰顺石篆刻精品展”,将于12月分别在温州衍园美术馆和泰顺县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开展。此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纪念海派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三校研究生论坛”已于116日举办。

文/ 马炯 蔡书茈 陈碧瑜

图/ 陈真健


编辑:杨亚鹏  刘安琪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918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