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户外空间到虚拟网络,他们如何对公共艺术的未来进行畅想?

原创 2021-11-30



疫情期间,公共成为一个不断被提及的重要词汇。疫情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个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全球化背景下的关系都成为了人们现实处境中的公共话题。

 

近期,“演化-公共的未来”群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开幕,并就“公共”这一议题作出探讨。本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总策划,由策展人陈澈与段少锋联合策划,邀请国内外在公共艺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和时下对网络公共空间具有探索性的青年艺术家及艺术小组,从实体文化艺术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双重维度出发,呈现一系列讨论公共边界、视觉权力、虚拟身份等前沿议题的艺术作品。


 “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


20余组作品分别分布于美术馆展厅、公共空间和户外绿地,作品类型涉及雕塑、巨型装置、新媒体、影像装置等多重媒介。

 

展览既包含了以往我们对于公共艺术的常规认知,也包含了近年来公众参与程度很高的艺术形式,并且将公共艺术的探讨延伸到互联网公共空间。“从美术馆外公共空间向美术馆室内公共空间,以及展厅内所呈现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层层递进,这种递进模式也呈现了公共艺术这一概念从物理空间到展览空间,再到虚拟互联网空间的发展过程。”策展人段少锋评述道。

 

 “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


多位艺术家结合美术馆的公共空间的特点,为本次展览创作了全新作品:艺术家苏新平全新公共雕塑《行走的人》被安置在廊坊美术馆前,与庞大体量的美术馆建筑形成呼应;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Boursier-Mougenot)呈现他经典声音装置作品的全新版本《变奏(廊坊)》;艺术家宋冬将建筑与船体巧妙幻化成巨型装置作品《一刻》……


苏新平《行走的人》, 2021,青铜,高500cm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变奏(廊坊)》,2021
三个直径为6米、7米及8米的水池,水泵,衬垫,450个白色瓷碗,由艺术家亲自设计的木质站台
底座2520×2520×70cm


宋冬《一刻》,2021,钢架、旧门窗、镀膜玻璃、灯具、家具、电器、日常物品
697.4cm×2,564cm×1,310cm

 

此外,由公共空间延伸而至的网络公共空间亦是本次展览重点关注的领域,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多位青年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用最新的虚拟技术和交互手段为公众呈现天马行空的艺术概念和对现下生活的思考。

 

曹斐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游戏化的改造,结合中国现实的符号过剩,构建出一系列自相矛盾而又相互整合、同时散布极度娱乐和集体意识的新中国画境;刘嘉颖在Cryptovoxels建造了一座虚拟美术馆;“平面游击”是一次当代艺术试图侵入互联网世界的尝试,探索互联网的空间特性与人在互联网中的“失神”状态;作品《人间乐园-鸟、人以及地质》借用博斯《人间乐园》的绘画语境,以人工智能中的生成对抗性网络和三维计算机绘图创造出数码版本的伊甸园、人间和地狱……


曹斐  《人民城寨的生活 (展览版) 》, 2009
机器电影,单频录像,5:4,彩色,有声  22分56秒
致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Sprüth Magers


刘嘉颖《赤金美术馆 》,2020-2021
多媒体装置 ,600×750×358cm


黄杰远 《人间乐园-鸟、人以及地质 》,2021
4K影像,彩色,有声  1分39秒


艺术家们将鲜明个人风格的经典作品调整了新的呈现方式,凸显公共性、互动性和反思性,旨在打破美术馆建筑原有的空间界限,通过公共艺术创作将室内与户外空间融合、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交织。

 

“我们希望以这样一个展览体现出重回现实公共空间的美术馆状态,同时也体现出美术馆的包容和全球开放姿态,最终通过一个面向全球艺术家开放和面向大众开放的美术馆世界级展览体现出今天美术馆的公共属性,最终也借此鼓舞人心,体现出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引领大众重回正常生活秩序的信心和勇气。”展览总策划张子康说道。


 


 


AB:这次展览以公共艺术为主题,但又和我们之前所常见的公共艺术的语境和内涵有所不同,能否谈谈您的理解?

 

张子康:的确,这个展览跟我们过去对公共艺术的认知不太一样,我们原先理解的公共艺术就是雕塑,或者在户外空间展出的作品,其实不单单是这样,近几年公共艺术的边界完全被打开了。我们这个展览更多是对于一种新的公共艺术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公共艺术?比如我们今天在互联网,在手机上看到的作品,它算不算公共艺术?算不算公共艺术行为?尤其是大数据发展这么快,公共艺术如何界定?以及它的私密性如何界定?这种讨论都会推进我们对于公共艺术的新认知。


刘建华《聚核》,2012-2018
瓷、钢,可变尺寸


徐冰作品展览现场

 

AB:以美术馆的语境来看,和我们所习惯的其他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商场相比,它的公共性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体现?

 

张子康:美术馆本身就是公共空间,它要对外开放,但它跟其他公共空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有体系的,美术馆可以自身形成一个大脑系统,让你进到这个区域里面形成对艺术的整体认知,然后从认知当中思考,再推动你的新认知,这样的过程在美术馆里会形成一个大的场域。

 

换到另外一个不是专业机构的空间里,更多大家想到的不是一个系统,可能更多还是艺术跟社会的链接,或者跟空间、跟商业场地产生的链接。

 

其实把任何一种艺术放在公共空间里与公众产生链接、产生思考的时候,它的公共性就会出现,所以我认为的公共艺术就是能够真正跟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艺术。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烟火(风扇)》,2016
单路视频、全息投影
8分43秒

 

AB:这次展览中用比较大的篇幅呈现虚拟公共空间的创作,它们更多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线索去策划的?

 

张子康:数字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从公共视野将对大数据的运用转换成自己的思考,再返回到公共空间里来进行对话,我觉得这种行为本身在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就具有了公共性。基于对公共空间的、公共概念的思考来形成他的创作。今天展览中的很多都是这样的作品。

 

每一个艺术家从一个大的公共概念到一个小的公共概念,再到一个私人的公共空间,放在公共空间里呈现,其实都有它自身创作的脉络,你会看到他的视觉非常多元,也体现了现在艺术家多元的创作现象。


 “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


AB:在疫情之下,美术馆的运营无疑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作为央美美术馆的掌舵者,您如何思考后疫情时代美术馆发展的新语境?

 

张子康:在疫情期间,我们会更多的运用数字化的概念获取新的观众跟艺术互动。但是从网络接收艺术的时候,它的路径不一样,或者说体验方式不一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馆如何推出更有效的体验方式?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再一个,通过网络能够体验到的到底是什么?这两者形成了我们未来博物馆时代的新挑战。


武子杨《美西去了哪里?》,2020
11 频彩色数字有声视频,不同时长

 

AB:这次展览也呈现了几件传统意义上特地为廊坊馆创作的公共艺术,能否谈谈这几件作品的创作?

 

张子康:比如艺术家苏新平虽然使用了过去的雕塑概念,但是他创作的形象跟创作雕塑的气质上跟过去是不一样的,所以把它们拓展到一个新的当代视角里面进行思考;还有宋冬的作品也非常震撼,他建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概念,给人想象空间。通过艺术让大家更多认识新的空间,新的领域,去探讨一个新的人们的生存方式,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棒的作品。


宋冬《一刻》,2021
钢架、旧门窗、镀膜玻璃、灯具、家具、电器、日常物品
697.4cm×2,564cm×1,310cm

 

AB:现在公共艺术遍地开花,您刚才也谈到了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除了它要跟大众发生关联以外,有没有一些其它标准衡量什么才是一件好的公共艺术?

 

张子康:我们原来用一个理念去看待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现在公共空间拓展了很多新的概念。你给观众更多的视觉感受,每一个观众都能体验到不同的东西,公共艺术的魅力才会出现,这可能是未来公共艺术发展的趋势吧。


演化-公共的未来
时间2021.9.16 – 2022.2.13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邬建安 个展:是海,是沙丘

时间:2021.9.16 – 2022.2.13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艺术商业编辑部

编辑、采访:凡琳
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商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876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