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元宇宙是什么?XR从业者眼中的“她”

2021-12-24

位形空间团队是一群对未来虚拟化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热情并愿意为此奋斗的技术艺术家们(跨建筑、电影、游戏专业背景成员组成) @彭俊熙 来聊聊你眼中的元宇宙吧!

shadow

彭俊熙

ML1170

元宇宙=以数字身份参与的三维数字社会



技术的进步中充满试错,但所有的神奇背后都有迹可循。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向前。身处于科学大发展的阶段有个非常的好处就是每隔十余年,我们就有机会亲历一次计算平台的更新迭代。从工业计算机到个人电脑、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正在目睹穿戴式VR以及未来的穿戴式AR和MR设备融入日常。虽然这种划分不一定完全精准,但是这种代际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梳理过去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判断未来技术发展的走向。


每一次计算平台的升级都会带来新的一轮洗牌和机会。以应用作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成就了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时代;4G网络的发展让短视频进入千万家,成就了抖音的火热;平台级的演进往往是一系列技术综合发展的结果。由于它的生成机制是自下而上的涌现机制。我们几乎无法判断或者阻止他们的来临,而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颠覆性机会。


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期待对元宇宙有唯一的、先验的的认知。更好的方式是将元宇宙理解为技术的量变在越过质变临界点后所迎来的一次互联网的版本升级,具体的说是移动互联网到三维具身性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的升级。


具体来讲,这一系列横跨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的迭代可以被归纳为三个模块:沉浸感、数字存在、经济系统。这三个模块将帮助我们对元宇宙进行定义:元宇宙是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三维数字社会。它是我们下一代数字体验的容器。



由于这一系列概念是基于既有的技术发展而来的,新旧两种形态之间既有重叠也有延展,听众往往会有以下的混乱和疑惑。比如:


  • 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 元宇宙等于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吗?

  • 元宇宙和线上多人游戏的区别是什么?

  • 为什么聊元宇宙一定要聊到区块链?

  • 数字藏品或者NFT真的有价值吗?他们的价格从哪里来?

  • 我应该怎么从产业的视角看元宇宙?它可以怎么赋能实体经济?


我认为好的讲述应该帮助读者对以上问题有更深入理解的。我们会沿着以上提及的沉浸感、数字存在、经济系统三个模块,以及带着以上这些疑问进一步讨论元宇宙。




首先需要讨论的是沉浸感(Presence)。从二维到三维所带来的沉浸感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最为直观的升级。对于此前的信息技术而言,我们长期在二维的信息界面中发展。无论是服务端常用的命令行操作环境还是最前沿的消费级手机界面。二维的“页”(Page)的概念始终主导了整个信息呈现形式。而往往会被忽视的是,我们生活所处的物理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而最佳的信息呈现方式与交互方式,也理应需要围绕三维语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VR或者AR设备有革命性的意义,这可能也是信息史上我们第一次从二维跨越到到真三维,从间接交互发展为直接交互。



在回溯更本源的思考,我们对于物理世界的感知是基于感官的。传播学者 Jonathan Steuer 于1992年首次从感官的角度建立起一套评估 VR 体验优劣的理论模型。而这一评估体系的核心概念——Presence(可被译为存在感、沉浸感或临场感)可被理解为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可感知的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感觉。这一概念在30年间已被VR研究者奉为这一领域最基础的概念,也促使着这一行业不断迭代技术与产品。


一个人身上至少有26种不同的感官。我们对于物理世界的全部认知就是我们身上这些“传感器”收集到信号并传递给我们大脑进行“渲染”之后所形成的理解。而在AR或VR中,我们将视觉和听觉“传感器”委托给了计算机进行渲染。正是基于这个“接口”,我们才有可能让信息通过真三维的方式和我们的身体进行交互。而在未来,当技术能够进一步托管更多的感官时,我们有可能去进行更真实的虚拟世界模拟,进而过渡到以脑机接口为基础的“全托管”状态。



综上,从 基于现实世界叠加三维虚拟信息的AR增强现实 和 基于虚拟世界的全沉浸的VR虚拟现实 组成我们下一代信息呈现的载体。取决于我们叠加的虚拟信息和来自现实世界的信息的比例,他们组成了一张连续从AR到VR连续过渡的信息光谱。为下一代数字体验提供了真正的三维沉浸感的基础。




小结:沉浸感是元宇宙的组成部分

  • 这个是一个二维信息时代向三维信息时代变化的过程;

  • 我们的计算平台会从手机进一步过度到沉浸式穿戴设备;

  • 信息不仅可以和我们物理三维世界结合(AR),也可以让我们完全沉浸在三维世界里面(VR);

  • 让未来人类感官甚至思想可以全部托管给计算机,我们有可能能够实现真正的“黑客帝国”式的云永生,但是脑机接口技术大概率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成熟;

  • 创造平行数字社会这是我们常说的拓宽人类边界的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是向外太空殖民。




其次,我们要讨论数字存在的概念。在外媒的报道中 Embodied Internet 是一个对 Metaverse “元宇宙”的常见描述。在Embodied Internet之中,我们将置身其中,在感觉运动的层面调动整个身体去体验互联网,而并不只以手和眼来体验。



在一个三维的虚拟空间中,三维虚拟形象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自我呈现媒介。按照数据的产生方式进行划分,元宇宙的三维虚拟形象可被分为数字孪生数字原生两种品类。


基于现在的容积视频技术,我们已经可以将我们肉身以极其精致的方式、用近乎实时的速度同步回虚拟世界当中,并且用我们的肢体动作实时控制虚拟角色的动作(数字孪生)。同时的,我们也可以脱离我们自己在物理世界的形象,直接在虚拟世界当中去创作我们自己喜欢的形象(数字原生)。


视频来源:Facebook Connect 2021


在虚拟世界中有了自己满意的形象,我们就能以这个身份加入到某个虚拟空间中,去参与某种数字社会的活动。



聊到这里,观众难免会有疑问:这不就是一个三维游戏吗?我认为这种模式和我们常态化理解的游戏有着以下几种不同的倾向,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基于之前游戏领域特定方向上有进一步的深化,并且这种演化是持续进行的


  • 主持世界的主体不同。游戏世界往往都是由专业的游戏团队创作并经由分发公司分发和运营,这是一种极其中心化的组织方式。而随着从Second Life 到 Roblox 和 VRChat 等“元宇宙”派的平台出现,让玩家在平台中创作自己的“世界”成为可能。所以你在“元宇宙”中经历的世界很可能不是来自于游戏公司,而是来自于你身边的朋友创作的。平台方将会从规则制定者弱化为一个管理治理者的角色。


  • 时间和空间组织方式不同。我们聊到的“元宇宙”的空间往往是永续空间 (Persistent Space)。这意味着在这个线上的空间中,你做的任何的事情是会在这个世界中永久留下痕迹的。它在我们常见的三维空间中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一般而言,我们玩的游戏都会以场次或者时间段来“重置”。但是只有在“元宇宙”的中,我们通过不断地深化空间永续记录的可能,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份才可以是连贯的、有意义的。我们每一个的数字资产归属才可能是持续的、有价值的。


  • 活动目标不同。从游戏的角度出发,往往在一个体验中会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非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事前说好的规则。而在线上的数字社会的角度而言,活动的目标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基于它是从 Embodied experience 具身性体验出发,它们更多地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的复刻和融合。如果说游戏是在追求非日常,而“元宇宙”更多地是在贴近日常。纵观目前在 VRChat 上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的种类会非常的多,比如音乐会空间、会议空间、社交空间、艺术空间、虚拟角色展示空间等;


  • 数字资产的互通性不同。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游戏中购买游戏厂商设计好的游戏物品。但是在“元宇宙”概念中,游戏物品是可以去中心化的,我们可以多层次的去创造不同的经济系统。玩家能够将平台外购买的“资产”带进不同的空间当中,比如,玩家可以在 Readyplayerme 平台上创建好自己的角色在 VRChat 平台上使用;玩家也可以在 booth.pm 上购买自己喜欢的数字资产上传到 VRChat 的平台上使用。至此我们将引出我们下一个话题:经济系统。


小结:数字存在是元宇宙的主要特性

  • 我们将会以数字形象参与到元宇宙中去,数字形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引申出了存在的概念;

  • 元宇宙将会有很多空间组成,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

  • 元宇宙将会有很多不同的世界,这些世界可以是由不同的个人或者机构主持的;

  • 在这些不同的空间和世界中,发生着不同的数字生活;

  • 这里面的数字资产,都是你的数字存在的表现(服装、形象、空间/房子、藏品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元宇宙语境下的经济系统。每每聊到“元宇宙”的经济系统的时候,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时候。之所以大家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是因为它跟钱紧密相关。众所周知,目前部分NFT交易的价格高得让人瞠目结舌。交易的品类让人不思议,不仅能买艺术品,还能买地,而且地还能卖高价。为什么这些品类会有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会有价格?他们的稀缺性到底在哪里?这是大家常有的疑问。


区块链让人类在历史上可以第一次可以接近零成本建立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这必将是一场伟大的群众运动。 


要回答稀缺性的问题,我们就绕不开一项核心的技术——区块链。在我看来,区块链是目前人类创造出来的唯一一个能够全球协作的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他让我们将意义共识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机制去维护,实现某一种共识机制的不可篡改性,从而保护了这些共识的价值体现。具体而言,当我们将区块链技术用在创造一般等价物上,我们就有了数字货币的市场,实现去中心的交易;当我们将区块链技术用在组织上,我们就有了去中心的自组织形态(DAO),让社区治理可以从机制上做到彻底的、可信的公平透明;当我们用在金融系统上就是 DeFi,让借贷、放贷以及做市可以全自动化;当我们用在游戏领域上我们就创造出了 GameFi ,进而可以让玩家在参与中获得社区代币,甚至能够通过玩游戏养活自己;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人类基于区块链技术已经达成了巨大的共识,目前大部分上述的用例都可以构建在区块链这种主流的技术共识上,而这种共识则带来了可以依赖的稀缺性。并且这种依赖的可靠不是由任何一个主体来保证的,而是由运行在全球各地的千千万万台计算机和构建在这些计算机上的技术所保证的。



然而只有技术提供的稀缺性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技术的稀缺性如果离开了使用场景和基于社会的意义共识去讨论的话,就只会陷入技术至上的无意义中。这个也是外界的人往往会产生疑问的地方。拿NFT头像举例,虽然买家在链上可以证明他对这个数字文件有唯一的“所有权”。但是由于使用的场景没有和“链”进行绑定和关联,他在场景下就不具备唯一性。表现出来就是谁都可以保存这个NFT的文件并且用在自己的微信头像上。这是典型的技术和场景无关联的表现。所以我认为真正可行的方式是在“元宇宙”中购买,在“元宇宙”中使用,才能保证技术和场景是关联的,这个稀缺性才是有价值的。此外,由于数字资产的创作的可能是无限的,当在未来数字资产的生产极大丰富之后,肯定不是所有的数字资产都会有价值。就跟现实世界中有品牌和服饰和无品牌的服饰有巨大的价格差异一样。在未来,意义共识会极大地影响数字资产的价格。


至此,我们完成阐述了技术基石、使用场景和意义共识三大基石为数字资产构建起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将会随着“元宇宙”的到来带来资产价值和价格的巨大膨胀。使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社会场景中去创建意义共识是运作这个经济系统的核心方式,进而我们才有机会可以在“元宇宙”中体验到真正的数字社会



小结:经济系统是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动力

  • 有了能和现实世界相关联的经济系统的元宇宙才是真正的数字社会;

  • 真正创造经济系统的稀缺性来自于共识;

  • 区块链是元宇宙经济系统的技术基石;

  • 技术基石、使用场景、意义共识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条件;

  • 使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社会场景中去创建意义共识是运作这个经济系统的核心方式。



至此,我们完整讨论了组成“元宇宙”世界的三大模块。我认为这三大模块就像三原色一样组成了我们多元多彩的数字社会。


最后,我想以一个我理解的产业图景作为彩蛋结束今天的分享,希望以上的分享没有过分卖弄概念,也希望本次分享能够帮助大家从XR从业者的角度再一次对“元宇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感谢!



寻找同行者


位形空间团队由跨建筑、电影、游戏专业背景成员组成。我们是一群对未来虚拟化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热情并愿意为此奋斗的技术艺术家们。如果你也想创造出更多顶尖的沉浸式体验以接触到大众,欢迎加入我们!



opus

如果对位形空间感兴趣的,也可以加入俊熙的团队哦~~~ 

关注后回复:群聊

加入:Mixlab资源中转站,开启你的元宇宙之旅

MiX REALITY元宇宙创造大会开启2022#重载现实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无界社区mixlab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元宇宙 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

1564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