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新锐力量】周士炎:有趣创作家
-
原创 2022-01-05
栏目简介
2020年是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发起“中意青年创新创业年”,并联合举办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创新者的热情、交流创新经验,我们推出《新锐力量》栏目,将要采访100名活跃在设计创新领域的青年人,并附上编辑评语,分享给广大读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编者语
设计师简介
周士炎
平面设计师,潮流艺术家,WOW STUDIO ART主理人
1988年出生于上海
2009年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学院(多媒体设计专业)
2012年毕业于东京TCD自行车设计学院(自行车设计与制作)
WOW STUDIO ART(视觉设计工作室)主理人

Q1
在您的工作室WOW SUDIO ART简介中有着这样一句话,“设计除去传播性,同样应被赋予激情和良益”。您如何看待作品中商业性和艺术感两者的关系?
A:
坦率地讲,如果没有激情和热爱是很难在平面设计行业里待很长时间的(笑)。设计的本质是为商业做服务,而平面设计做的则是视觉传达的服务,因而传播性其实就是设计的根本目的。激情和良益实际上是我作为设计师自身角度提出的理解,因为在这个漫长的(都懂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就是这种对设计纯粹的热爱和激情。
我们完成了一项有意思的设计委托,结果是客户满意,市场反馈良好,我们则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迸发出热力和好奇心。受众通过我们的设计感受到了这个设计体验本身所带来的激情和能量,同时能够令大家对向往美和艺术埋下一颗细小的种子。这就是我们工作室所想要表达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如果设计失去激情和良益的话,那就只是一种普通的视觉服务,而我们在美学和艺术领域努力这么多年,不单单只是想做服务而已。


DABAIKOHI品牌整体视觉设计项目
Q2
除了平面视觉的相关设计,我看到工作室也接受其他性质的项目委托。这点很有趣。在不局限于平面设计的创作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A:
其实对于大多数设计工作室来讲,会根据发展和规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专精于某个设计领域的细分类专门型工作室,比如我只做logo设计或者我只做包装设计,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就是在某个细分领域里,工作室的成长和进步是叠加累积型的,会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上升效益。
然而还有一种工作室就像我们一样,会接受各种各样不同需求的设计委托,这大多数都跟主理人的性格有些关系。比如我从事设计行业这么多年其中最大的一个内心推动力就是对设计的多样性/丰富性/创造性始终抱有好奇心,所以我比较难细分化地只做某一种设计业务,这也是我认为作为设计师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我们热衷于接受一些非常规、非制式的创意艺术项目委托,比如我们前阵子接到的书籍设计委托就几乎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书籍的认知,这就会非常有趣。我们将书籍设计变成了产品设计,试想如果一本书籍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阅读的话,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带着各种奇怪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本可能是史上最难翻阅的书籍,而这本书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阅读的功能范畴。这也是我们对平常一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身边日常物品设计的再思考,如果杯子不是用来盛水,那可以做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经常会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跟小伙伴们汇集在一起天马行空地去创作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我想这就是设计师专属的“幼稚”吧。总之,一定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啊。



Q3
15年的设计生涯令人钦佩,从15年前最初成为一名设计师到15年后的今天,相信您的心境和体会一定产生了变化。请分别形容下当时和当下自己对设计的感觉。
Q4
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您的设计思考流程。
A:
目的-方法-呈现
这就是我做设计的思考流程,先搞清楚委托方的目的和我们的目的,这是前提。然后是寻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就一定得有方法,而这个方法和最终的呈现对设计师或者对设计工作室来讲是多样的,这就是设计很有趣的地方。不同的设计师或者不同的设计团队在同样的思考流程下,最终呈现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它不同于机械安装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制定致使每个人安装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它是思考的艺术化体现,而这就是设计的魅力所在,需要理性又不只要理性,需要规范又要突破规范。差的设计全部都是差不多的丑,好的设计则是各种不同的美齐并绽放。
Q5
相比热爱,坚持更不易。在您的设计生涯中,经历过崩溃、绝望甚至痛苦的时刻吗?如果方便的话,不妨分享下当时的状况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A:
时常会伴随这样的过程,我是指奔溃和痛苦。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可以经常拿来说出口的感受,毕竟大多数行业都是这样吧,只要你想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就一定会伴随奔溃和痛苦吧。事实上和一些大家熟知的鸡汤文不同的是,我在跨越奔溃和痛苦之后也并没有收获什么彩虹和不一样的风景,大多都是“哦,是这样啊”“终于平稳度过了”。我有好多次都不想再做设计了,就是想放弃了,但最终都坚持过来了。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都会过去的,久而久之,当长期保持极大压力过后,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时候真的非常爽。可以放空一切,大概两天什么都不用想,然后继续投入很大压力的下一个项目中,如此往复,无法自拔(笑)。

孙坚个人服装品牌视觉设计项目
Q6
目前您认为自己所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A:
我觉得我自己面对的最大的阻力一直以来都是如何解决生存问题(苦笑),因为对于我们这种小工作室来讲生存是首要,我必须要接能让我们吃饭的委托,同时我也要接有趣但是吃不饱饭的委托。有时我们对感兴趣的项目往往会不计成本(当然主要是我),为了呈现厉害的效果或者说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效果,往往我会比较任性一点(笑)。这样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会导致最后这个项目产生亏损。阻力这个东西应该不会完全消失吧,是会根据不同阶段而不同产生的,比如过了生存阶段的话,我想找到很好很厉害又志趣相投的伙伴这件事又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阻力吧。

SHEPHERD品牌视觉升级设计项目
Q7
设计并非总是理想状态的一气呵成,设计师也总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您认为自己经历过创作的上升滞缓期吗?
A:
瓶颈期的话,我感觉每当一个我自己比较满意的项目结束后,首先是满足然后就会很快变成瓶颈状态了,因为之前实在太厉害了(笑)。开玩笑的,我自己克服瓶颈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做不同品类或者跨行业的委托,比如上一个委托是化妆品的包装设计,那下一个就做儿童糖果的空间设计吧。而且我自己是一位比较愿意去做各种不同尝试的设计师,如果有婚礼主持的委托我也可以带着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尝试一下哈哈(没开玩笑)。突破瓶颈是目的,如何突破瓶颈本身就是一种设计。


Q8
WOW SUDIO ART有着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在您的了解下,目前行业内小型设计工作室的发展现状如何?
A:
WOW STUDIO其实正儿八经作为工作室到现在也才一年多,目前我们国内小型设计工作室发展的都还挺好的,近十年我们已经出现了很多很厉害的设计工作室,比如ABCD或者立入禁止等。大家也已经对视觉设计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也更在意视觉设计的整体体验感了。我们会发现大家对设计的讨论和关注也越来越多了,这是非常好的良性发展。我相信之后的几年内,我们会出现非常多个性鲜明的小型设计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作品会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并喜爱。
Q9
有什么建议给准备成立个人设计工作室的后辈们吗?
A:
既然我们自己都还在生存阶段就不妄称前辈了(笑)。建议的话有一个我觉得还挺重要的,基本关乎到能走多远——就是你要想清楚你是真的非常热爱设计、热爱这个行业,要比在设计公司上班更加热爱,这样你才会出来成立工作室。要定好一个高度,打算做成什么样的工作室,个性和识别度在哪,时刻跟行业里的顶尖工作室做比较,看看缺什么、怎么补。总之你最好要有专业上的天赋和心理上的强大。
Q10
最后一个问题或许有些大而抽象。但我却觉得以这个问题结束本次采访很有意义。对于您而言,平面设计意味着什么?设计意味着什么?
A:
平面设计是内心思想的表达,有的是表达一个人的想法,有的是表达某种人群的想法,有的是表达某种观点或者主张,有的则单纯表达一种情绪。我是个不太擅长言语描绘的人,所以这也可能是我成为平面设计师的原因,因为用视觉表达和传递会使我更自在一些。那么平面设计其实就是经过思考后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设计的概念则宽广得多,我甚至认为一切为了达到目的所做出的过程都是设计,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为爱人准备惊喜,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做详细的计划和筹备……这些都是设计,就像原研哉先生所理解的那句话:“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保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十五年过去了,我很庆幸我就是这样一个一直保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资料来源 | 周士炎
采访 | 胡心玥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