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用现代音画演绎历史青春——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保护与利用纪实

2022-05-12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历史变迁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矗立在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的这栋百年建筑,见证和展示着1927年那段艰辛探索的峥嵘岁月。


1927年8月7日,在这里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它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就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的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二楼会址复原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依托旧址而建,于1978年8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40年间,历经两次扩建、四次改陈。纪念馆现占地面积98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36平方米,由基本陈列展厅、辅助陈列室、临时展厅、复原会场和办公用房构成。馆内现有藏品781件,其中“1980年邓小平题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名”为国家一级文物,另有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4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国家文物局大力倡导下,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全力支持下,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承红色基因之路,运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讲好革命红色故事,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距离。年接待量10余万人次,并逐年递增。同时,以“互联网+党史”的模式,为党史宣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开设多平台账号,全年浏览量达100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座谈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丰富革命文物资源宝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开展“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献礼系列活动,讴歌党的光辉业绩,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纪念馆创新思维,打造多元化参观模式,将情景剧、“VR互动式体验区”、文创产品首发仪式、媒体联动等形式相互穿插融于此次系列活动之中,呈现历史的壮阔波澜。


《逐·梦》“云端”传初心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风雨兼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也一步步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借此百年契机,纪念馆精心制作《逐·梦》系列宣传片——《八七定向担使命 长江之畔续华章》和《初心如炬 百年传承》。

《八七定向担使命 长江之畔续华章》集中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纪念馆在建馆40余年里文物保护利用和党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

《初心如炬 百年传承》特邀请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杨匏安、王荷波、蔡和森等会议代表后裔,在建党百年之际通过“初心如炬 百年传承”这一主题,以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将老一辈革命党人恪守初心,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云端”传递给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激励和启发他们铭记红色历史,不断砥砺前行并为之奋斗。

《逐·梦》系列宣传片自筹备起,纪念馆工作人员先后往返北京、上海、珠海等地,追寻先烈足迹,寻访红色后裔。八七会议代表后裔与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回忆了八七会议相关细节和老一辈党员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诚挚的祝愿,并嘱托青年一代党员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八七会议代表后裔重温入党誓词


瞿秋白的外孙女李晓云说:“我们要永远铭记前辈的功勋,并且继承这种牺牲精神,这个话永远不过时。现在我们党一百周年了,还在继承这种精神。”


红色情景剧演绎党史故事

由纪念馆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联手打造的红色情景剧——《八七会议》在二楼复原会址中演出,带领观众穿越到1927年的炎炎夏日,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观众观看宣传片《逐梦·初心如炬 百年传承》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舞台效果,纪念馆从2021年4月便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一同筹备。双方多次举办会议,讨论剧本、服装、灯光、音效等细节,确保情景剧顺利演出。

这群“00”后青年志愿者收到剧本后,自发地收集资料,查询文献。不仅在课余时间磨炼演技,还不惧酷暑,在纪念馆社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十次实景彩排,尽力还原人物形象,完美呈现剧情。7月酷热难当,为还原当年开会的情景,会址门窗紧闭,志愿者演员身着长袍或西服,尽管汗流浃背,仍然全情投入,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演出。演出结束观众们仍意犹未尽,那些铿锵有力的发言似乎依然回荡在人们耳边。在纪念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别出心裁的沉浸式参观体验,获得全场观众一致好评。

情景剧演出不仅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八七会议的紧张氛围,还让青年志愿者对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次沉浸式演出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艰辛与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刻苦努力。”“通过扮演角色,我真正意识到,当今的安定生活是先烈们拿命拼来的。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勤俭朴素,有责任和义务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这些“00”后学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实践中让我们看到,革命精神依旧延续,红色基因在继续传承。


●“VR+”体验穿越时空学党史●

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VR沉浸式体验区”是活动中最“热门”的打卡地。体验区采用影像互动式参观,深度还原八七会议会场,让观众身临其境了解选址原因。新颖的互动方式,引发各界热烈反响。

此次沉浸式参观体验,告别了传统单纯用文字以及图片的讲解方式。观众以第一视角重走会议代表当年走过的路,清楚直观地了解八七会议选址原因,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召开这场紧急会议的艰辛与不易。为了保证VR情景内容的准确性与体验感,纪念馆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VR程序场景搭建技术人员一同克服了诸多建模难题,大家不放过每一帧细节,多次修改和实操,高度还原了八七会议会址这幢百年建筑的一砖一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1927年的怡和新房,去探寻每一条紧急撤离路线。


志愿者为观众演示VR设备


沉浸式体验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二楼会址进行复原、三条紧急通道等空间环境按照1∶1还原呈现。通过交互手段实现自由浏览参观;软件依照项目特性进行定制交互设计开发、UI界面设计,端口预留;VR互动展示系统制作包含VR大场景、区位浏览、建筑视角、功能分布、自动漫游及其展示系统;项目VR大场景镜头可以无延时拉近拉远,720度立体展示。采取Oculus头戴式VR设备,内置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实现360度头部追踪,轻转头部即可观察四周情况。使用手柄控制器可以进行前进、后退、查看物品、听取讲解等操作。

简单易上手的“人机交互”模式,给佩戴VR设备的观众留下难忘的参观经历,也真切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头戴式VR设备的使用,化平面为立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与革命历史的跨越时空对话,用崭新的维度将八七会议会址的情况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红色文创展新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创产业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以及文创产业发展等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现有的文物藏品及文物本体,开拓创新,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红色文创 八七印记”建党百年系列文创:《聆听历史的声音》八七文物藏品系列明信片、八七书签套盒、“小七小八的日常”微信表情包。

《聆听历史的声音》八七文物藏品系列明信片,采用300克哑粉纯质纸制作,规格为171毫米×115毫米,共7张。其创意取自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其中包括纪念馆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以及本体建筑。明信片以文物为表现内容,延伸其背后的红色革命历史,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八七会议及其部分八七会议代表。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明信片的美观考量外,充分融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特征以及整体性,通过这段红色革命历史,让更多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学习红色历史,去聆听、铭记党的历史足迹。


八七书签套盒


八七书签套盒由书签、签字笔以及手账本组成。书签材质为金属(黄铜),书签正面雕刻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名和图标,反面为标尺及6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1978年,改革开放、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正式成立对外开放;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八七纪念馆扩建;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签字笔为酸枝铜木笔,笔上雕刻“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手账本的封面右下角为纪念馆的印章图案,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1927.8.7”;套盒内附有一张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简介,内容为纪念馆介绍以及八七会议在中共党史中的意义。这套产品的设计通过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百年的红色历程。希望社会各界了解党的光辉历史,通过笔和纸传承红色历史文化。


“小七小八的日常”微信表情包


“小七小八的日常”微信表情包,以八七纪念馆卡通形象“小七”和“小八”为原型设计的一套共16个表情的微信表情包,涵盖“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通过活泼有趣又极富内涵的表情包,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红色基因深植人心。

“红色文创 八七印记”建党百年系列文创产品于2021年7月1日正式推出,受到各界观众广泛关注,该文创产品入围2021年度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媒体联动“传”红色声音

“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七一主题献礼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累计发布新闻报道近200篇,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等20多家媒体平台进行实地采访、宣传报道。《中国文物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等对此次活动给予大力宣传与充分肯定。同时,还通过现场直播,实现现场连线和云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1日,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作为湖北省唯一一站,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新华通讯社、各地方教育电视台播出的“24小时环球大直播”——《风华正青春》栏目,该栏目对“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献礼系列活动进行现场连线直播报道,使其成为全球多点联动的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媒体采访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曾宪松


“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主题活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欣逢盛世,不负盛世,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在这栋百年建筑里,一代代“八七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理想信念的火种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植根群众心中,一步一个脚印,终获累累硕果。如今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成绩只代表过去,奋斗才能创造未来。”在即将到来的八七会议召开95周年之际,纪念馆将迎来本体建筑维修。作为革命文物工作者的我们将持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做好维修中的保护和利用,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总策划:马超 供稿:杨楠、张亚娟、张晶、汪孟旋、皮依冉、李欣桐)


     许逸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武汉市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910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