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江北第一窑”——中陈郝瓷窑瓷器赏析

2022-05-26

枣庄物产富饶,丰富的瓷土、煤炭和便利的水陆交通资源为瓷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枣庄市文物管理站1978年通过对全市古代窑址的调查,先后发现中陈郝、张岭、钓鱼台、柏山、湖埠、雷村新村、齐村、渴口、打靶场、苏家园、凤凰岭等古窑址十余处。其中,中陈郝北窑、湖埠、凤凰岭、张岭、钓鱼台为青瓷窑址,中陈郝南窑、渴口、柏山、雷村新村为白瓷或白釉黑花瓷窑址,中陈郝西部黑瓷区、齐村、打靶场、苏家园则属于黑瓷或酱釉瓷窑址。

素有“江北第一窑”之称的中陈郝瓷窑位于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创烧于南北朝,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传明清,经久不衰,延续时间达1300多年,其品种之丰富、烧造技术之先进,堪为北方制瓷业翘楚。

1987年9月1日至10月25日,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对中陈郝窑址进行了发掘,两座隋代青瓷窑炉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的窑炉结构、瓷器的烧造技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为北方青瓷烧造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另外在金代窑炉底部发现的煤渣,说明枣庄在距今800多年前已采用煤炭作燃料烧制瓷器,为研究枣庄的煤炭开采史提供了证据。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化层堆积、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的特征,中陈郝瓷窑遗址分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从烧造年代来看,青瓷区最早可追溯至北朝晚期,持续到北宋。白瓷区大体在宋、金、元时期。黑瓷区为明清时期。

中陈郝瓷窑烧造的瓷器各时期器型、工艺、纹饰均不同,但始终“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容器较大,器型端庄,稳重实用”“器物釉汁色调浑厚深重,注意表现内在的质感”(刘凤君:《山东古代瓷器艺术简说》,《文史知识》1989年3期),具有典型的北方民窑瓷器特征。即使到了宋元时期,南方各窑开始流行烧制样式新颖的梅瓶、熏炉等,中陈郝瓷窑瓷器烧造仍以日常使用的盘、碗、罐为大宗。现将部分枣庄市博物馆馆藏中陈郝瓷窑瓷器按朝代归纳介绍。


南北朝隋唐时期

此时期中陈郝瓷窑烧造的多为青瓷,造型古朴凝重,以实用器为主,采用支钉支烧,釉色青中闪绿,多为内施满釉,外施半釉,纹饰以划花为主,刻花极少,常见图案有波浪、草叶、方格、网状、半圆、同心弦纹。

南北朝酱釉鸡首壶

南北朝酱釉鸡首壶  盘口,圆唇,细颈,广肩,鼓腹,最大腹径偏上,下腹微弧内收,平底。盘口与肩之间有圆股型柄,肩部有一实心鸡首及两个桥形系。整体施酱釉不及底,釉层丰厚,釉色均匀,近底部露白胎。

鸡首壶的名称得自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鸡”与“吉”谐音,反映出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期望。

隋青釉四系盘口壶

隋青釉四系盘口壶  盘口,圆唇,长束颈,溜肩,肩部有复式四系,鼓腹,平底微内凹。外施半釉,呈泪滴状,垂釉中下部露白胎。

盘口壶是中陈郝青瓷的代表器物,装饰简单,多数仅在口沿或肩部饰一至三周凹、凸弦纹。釉色纯正,有青绿、青黄之分。青绿釉器釉层较厚,釉面较洁净光亮,因烧成火候较高,致使泪滴状垂釉较多,内底常见深绿色积釉。

宋金元时期

此时期中陈郝瓷窑烧造的主要有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绿彩瓷。其中以白釉黑花瓷最为多见,白釉黑花又称白地釉下黑彩,题材以各种折枝或缠枝花卉、兰草、水波、鱼为主,运笔洒脱,线条明快。此外,白地黑字行草字体的出现,也是其特征之一。如这件瓷罐,腹上部行书可辨识出“路远客人愁□,思乡人□马行迟”字眼。

此时期还烧造有为数众多的人物、动物形瓷玩具,多为纯手工捏造而成,体型较小。种类有骑马、佛像、菩萨、仕女、马、牛、羊、狗、龟等,皆取其大体轮廓,发、眼、足处施黑釉对主要特征进行刻画,显得小巧玲珑、动人可爱,反映出工匠和民众乐观、豁达的审美情趣。

宋白釉玉壶春瓶  敞口,圆唇,细长束颈,溜肩,鼓腹下垂,矮圈足。轮廓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上部施白釉,中底部施褐色釉,颈及肩部饰黑彩弦纹、波浪纹,间饰黑花图案,图案简约,具有中陈郝瓷窑所产宋代瓷器白釉黑花图案的典型特征。

宋白釉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造型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是我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定型于北宋时期,因唐时人们多称酒为“春”,后代沿用,宋时属装酒的实用器具,后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

宋白釉黑花瓮  唇口微敛,短束颈,丰肩,鼓腹,平底内凹。底釉为褐色,口沿至腹部下方外施白釉,腹部饰有墨绘黑色花卉图案,花卉枝叶繁茂,间有果实,寓意吉祥。

宋白釉黑花瓮

瓮作为北方民间常见实用容器,用途广泛,多用于盛水或粮食。此瓮图案生动,器型质朴奔放,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是中陈郝瓷窑出土的众多瓷器中少有的器型大且完整的实用器。中陈郝瓷器在宋代受磁州窑影响,白釉黑花纹饰非常流行,黑白两色对比强烈,深受民众喜爱。

宋三彩虎枕  老虎呈伏卧状,虎首向右,瞪目前视,虎口微张,牙齿微露,须下垂,四肢粗壮,虎尾卷曲上翘附于左侧虎臀。背负枕面,枕面右侧饰如意纹垂于虎身,枕面上施黄釉,绘有四朵金桂。有长方形座,内空。

宋三彩虎枕

瓷枕灰白胎,通体施绿、黄、褐彩釉。其中虎头虎身施青釉,虎后颈鬃毛及尾部施棕釉,鬃毛弯曲浓密,体现出伏虎的威猛雄伟。此枕有典型的北方磁州窑特征。老虎是百兽之王,被视为勇猛的象征,民间也信奉以虎为枕可以辟邪压惊。

明清时期

此时期中陈郝瓷窑出土的瓷器以黑瓷为主,多为碗、罐等日常生活用品,更加讲究实用,质地坚硬,施釉均匀光洁,曾作为土产进贡朝廷。《大明一统志》载:“兖州府土产黑瓷器,峄县出。”《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峄县土贡黑瓷器。”

清黑釉四系罐  罐口微敛、溜肩、腹微鼓、矮圈足。肩部有四系。罐口至肩部外施黑釉,腹部仅施护胎釉,下部未施釉。

清黑釉四系罐


以上瓷器反映了中陈郝瓷窑乃至整个山东地区民窑烧造瓷器的时代特点,为研究枣庄地区手工业发展和山东地区民窑瓷器烧造技术、艺术审美提供了重要资料。


编辑:卢   阳  王欣怡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刊登于2022年5月10日

《中国文物报》5版

投稿邮箱:

wwbshoucang@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中陈郝瓷窑 瓷器赏析 江北第一窑 枣庄

2725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