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对话MINE PROJECT:一家与同时代艺术家共同成长的画廊
-
原创 2022-05-29

提 及香港,人们往往将其视为国际蓝筹画廊在亚洲地区的门户,高古轩、卓纳等多家画廊进驻香港以来,进一步繁荣了艺术市场。不过,在这些蓝筹画廊之外,香港也有大量别具特色的本地机构,它们共同成就了此地多元的文化风貌。其中,成立于2019年初的MINE PROJECT就是一家新锐且定位明确的画廊。

亚历克斯·加德纳个人展览“Drawing No Conclusions”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22.05.21-07.02
在目前的香港画廊行业中,MINE PROJECT可谓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不过,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画廊也已代理了法比恩·阿代勒(Fabien Adèle)、陈沁昕(Tap Chan)、亚历克斯·加德纳(Alex Gardner)、龚斌、塔妮·朗斯黛尔(Tahnee Lonsdale)、莎拉·梅由哈斯(Sarah Meyohas)、哈里森·皮尔斯(Harrison Pearce)、王宇琛、王志渊、熊佳翔、杨伯都、钟笛鸣等十余位活跃于当代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家——从这份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名单中,人们不难看出画廊对先锋性的强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INE PROJECT还于2020年推出线上项目“MINE PLUS | MINE 普拉斯”,意在推介一些还未与画廊合作且在业内还少有曝光的潜力者,如今已与出生于1994年的艺术家李喷泉及旅居丹麦的法国艺术家Coline Marotta进行了合作。
杨伯都个人展览“Yang Bodu”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19
傅强(Owen Fu)个人展览“Bubbly Hills”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20
除先锋性之外,MINE PROJECT还将自身视为沟通国内外年轻艺术家的桥梁——迄今为止,在画廊举办和代理艺术家参与的所有展览中,有不少是大陆艺术家在香港地区的首展或海外艺术家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亮相。正如创始人牟甜甜(Emerald Mou)所说,MINE PROJECT成立的初衷便是支持与她同时代的艺术家,让他们为更多人所了解并喜欢。


塔妮·朗丝黛尔(Tahnee Lonsdale)个人展览“Now You See Me”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21
今年,MINE PROJECT的“活动日历”依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现在,画廊正首度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单独展出陈沁昕的作品;还于同期在搬迁到黄竹坑的新空间内推出亚历克斯·加德纳的新作展“Drawing No Conclusions”。两位艺术家一中一外,既是对画廊国际化风格的全面展示,又通过装置和纸上作品的不同形式反映出二人迥然不同的关注点:对陈沁昕而言,材料是她艺术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她运用塑料、树脂、蜂蜡等材料塑造形象各异的三维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如陌生梦境般的景观;而亚历克斯·加德纳的父亲是黑人、母亲是日本人,自己则出生于加州,这种多元身份使他格外关注画面中文化意涵与人的身体形态,意想不到的构图角度又总能让人感受到他独具的怪诞趣味。

亚历克斯·加德纳,《Winner Takes All》,2022,油画棒、水彩纸本,56 x 76 cm
在香港巴塞尔进行之际,我们与牟甜甜进行了一次对话,她分享了MINE PROJECT当前两个展览项目背后的一些想法,以及对画廊未来的愿景。
artnet新闻
×
牟甜甜
Emerald Mou

Q:首先,能否与我们分享成立MINE PROJECT的契机?在选择艺术家方面,画廊遵循怎样的标准?
A:当时我还在立木画廊香港工作,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找到我,希望能一起做一个针对年轻艺术家的画廊。我觉得发掘和支持与自己同龄、同时代的艺术家,与他们共同成长是一件有趣的、非做不可的事情,于是我就很快地决定加入了他们。后来另两位联合创始人在不同时期分别退出了,我一路做了下来,他们一直以来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我和画廊。
画廊空间在香港,我们的艺术家项目其实保持着和这座城市一样的气质,那就是多样且国际化。画廊代理了国内外十几位年轻艺术家,一半来自中国,另外一半来自世界其他地方,他们都充满才华,有属于且忠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语言。

法比恩·阿代勒(Fabien Adèle)个人展览“Distraction”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21
Q:MINE PROJECT在今年香港巴塞尔的展位中呈现的是艺术家陈沁昕的作品,为何选择这位艺术家作为香港巴塞尔首秀的代表?
A:陈沁昕在本地艺术圈比较活跃,参加了不少机构展览(如大馆、香港艺术中心等)。我是在一年半前接触认识艺术家的,当时一眼就被她的作品吸引。
作为代理画廊,为艺术家部署展览和发展计划自然是我们的责任。陈沁昕是香港本土艺术家,我希望选择来自这个城市的艺术家参加香港巴塞尔,呈现艺术家以及这个城市的面貌。所以在针对她的计划里,第一步就是在香港巴塞尔展示她的作品,用“单独展示”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呈现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思路。之后还会在今年11月为她在画廊举办个人展览。

Q:本次参与香港巴塞尔的感受如何?在现场获得了怎样的反馈?
A:第一次参加香港巴塞尔,很兴奋。我们是本届艺博会最年轻的画廊,陈沁昕的个人项目得到了很多自媒体、机构和藏家的关注。大家都表示非常惊喜地看到一位来自本地的、冉冉升起的年轻艺术家。
除了现场观众,也有不少藏家通过今年香港巴塞尔的线上展厅看到作品并联系我们。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


Q:21日,MINE PROJECT也在画廊空间里推出了亚历克斯·加德纳的新展“Drawing No Conclusions”,为何选择他作为本次展览的主人公?同期进行的两个项目之间是否有些关联?
A:巴塞尔艺博会展示的是香港本土艺术家,那同期的画廊展览我就想选择一个西方艺术家,两个项目彼此配合,一同呈现画廊的多样且国际化的定位。
我们在19年为Alex Gardner举办了他的亚洲个展,过去三年中,他的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进步,在美国和欧洲举办了画廊个展,并且于去年在美国加州长滩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机构展。我想艺术家时隔三年回归香港,向这里的观众呈现最新的创作,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亚历克斯·加德纳个人展览“Drawing No Conclusions”现场图,MINE PROJECT,香港,2022.05.21-07.02
Q:陈沁昕与亚历克斯·加德纳都是时下很受欢迎的年轻艺术家,后者在MINE PROJECT于20年将其作品带到西岸后更是被大陆艺术界所熟知。在当前这两个项目中,你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作品是?
A:我第一次看到陈沁昕的作品时被作品的“质感”吸引。材料是她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所以我总是对艺术家选择的材料、如何使用这个材料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特别感兴趣。

这次在香港巴塞尔的展位上,有三件作品(《城堡》《复体》和《复式》)是艺术家第一次使用蜂蜡且手工制作完成的。蜂蜡是工蜂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用来修筑蜂巢。使用一种有机材料去创作作品,本身就赋予了作品强烈的生命感。《城堡》形似一个蜂巢,却没有巢穴无法居住,充满了荒谬感;《复体》和《复式》则通过方形单元,讨论了临界空间和二元概念。我喜欢艺术家用来源于生活的材料,很落地地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还有些如梦境般的梦幻元素。

而Alex的个展里我最喜欢的是《Unstoppably Chill》。他早期的作品非常直白,画面里一群人物穿着白色的衣服,全身尽显。后来他学会了“隐藏”,视角变得亲密了很多,画面里我们看到的是手腕、脚踝、两个人拥抱时身体接触部位衣服的褶皱。《Unstoppably Chill》里一副脚踩在另外一个人的胸口,脚趾和骨头清晰可见,被踩到的胸口部位凹陷下去,软得想让人一头扎进去。呈现在外面的越少,越让人充满想象力。我非常喜欢这种“藏”。

Q:最后,能否与我们分享MINE PROJECT的长期愿景或目标?
A:画廊创立的初衷是支持与我们同龄同时代的艺术家。与我们合作的艺术家里有很多没有过个展经历,甚至是鲜为人知的,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展览、每一个机会都是艺术家和画廊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有公事公办,也有类似革命友谊的感情。一个简单和长期的远景,就是画廊真诚地服务艺术家,和他们与时俱进,为艺术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实现他们的追求。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