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家安全观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化安全教育

原创 2022-06-2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国家安全提高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高度。当前,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期,要完成本土文化的自我扬弃和新陈代谢;在空间维度上,中国正深刻融入全球化世界体系之中,要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锋融合中实现国家文化的平稳与发展。面对中国的全面迅速崛起,如何维护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语境下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命题。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因此,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指向。作为国家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以下几个关键方向着手开展文化安全教育。第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下苦功,不忘本来,在现代语境下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为解决复兴征途上的内外困境提供启示和借鉴。第二,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文化的精神内核锤炼得更坚固、更有韧性,更具文化免疫力和生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主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第三,发挥全民科普教育基地阵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第四,加强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与侵蚀,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的交锋融合中,祛邪扶正,引领未来。




现阶段博物馆文化安全教育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博物馆社会文化的教化功能处于持续强化的过程。然而在世界文化交锋融合的进程中,异质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对博物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对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双重标准以及零和博弈思维等缺乏清醒的关注和警惕,对西方文化侵蚀缺少应对之策,文化斗争本领仍需进一步增强。

其次,文化传播缺乏深度,在文化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表达形式的新颖性方面用力不小,但在凝练提升文化现象内在的精神内核、价值追求和文明指引方面仍显仓促和乏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不深不透,难以达到“示之以形,传之以神”的文化阐释效果。文化传播形式化、娱乐化、表象化、市场化趋势明显,给别有用心的西方霸权文化创造了乘虚而入、借题发挥、混淆视听的机会。

再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缺少系统的、针对性的、效用显著的工作计划与周密安排。要么以直截了当的标语条幅或主题临展等形式进行,要么干脆将意识形态价值表达弃之不顾,就事论事,仅进行纯粹的文化叙事,价值导向不明确。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两张皮”。

最后,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席卷之下,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全新的形势与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博物馆在技术革新上并未实现行业整体上的更新升级,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均出现风险较大的黑灰色地带,导致博物馆领域有可能成为国家文化安全防线上的薄弱一环。




加强博物馆文化安全教育的

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站位、加深认识,自觉把文化安全置于总体国家安全大局之中,将文化安全教育纳入博物馆教育工作计划与运行评测体系,增强文化斗争意识和本领。当前,西方文化霸权、“双重标准”等时常以令人瞠目的丑恶行径显现出来,我们要时刻保持文化斗争的清醒与自觉。在文博行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市场化程度持续提高的趋势下,博物馆应更加积极地承担捍卫文化安全的责任。建议文博主管部门将文化安全教育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目标之一,并将其纳入《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和《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评测点,对博物馆业务工作形成刚性要求。博物馆展览应更加注重对具有政治敏感性、文化歧视性和涉密保密性信息的审核把关,将文化安全评价作为展览工作的一项独立内容。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强调针对科普活动的不同对象进行文化安全的知识宣讲,帮助其明确文化安全的底线边界,识别、过滤、清除文化安全风险,认识文化斗争的现实性、长期性和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是致力于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与影响力,积极探索利于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博物馆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以当下鲜活的中国故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全新编码和释义,另一方面要在展览、科普活动、讲解、文创服务等一系列文化传播活动中,将隐藏于文化形式之下的传统精神内核凝练出来、升华上来,使之成为博物馆各项文化活动的点睛之笔。博物馆陈列展览、科普体验等文化服务,均应自觉借优秀传统文化的“魂”和“形”,除了给观众带来生动强烈的感官体验,更要带给观众文化价值上的认同、民族情感的共鸣和社会思想的启迪。只有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为清晰、时代价值普遍显现、文化导向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才会从根本意义上得到巩固和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实现,文化安全才能得到最深厚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是着力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引领力和文化主导力,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价值观是任一文化系统的根基与核心,支配着不同文化体系的成长轨迹和未来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博物馆在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等业务活动中,无缝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文物的解读、背后故事的陈述、科普社教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提炼出来、烘托起来,使之成为展览外在形式之下的暗线、故事里蕴含的公理和活动中流淌的人文方向,让观众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获得完善自我、丰富个体生命的不竭力量,同时实现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信仰和捍卫,形成博物馆独特的文化保护机制。

四是积极应用人类先进科技成果,借科技之功行文化强健之效,主动抢占科技支撑的文化传播新阵地。新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博物馆提升和增强自身文化传播效能带来了深刻变革和重要机遇。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让博物馆与观众的连接更加紧密和广泛。博物馆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精准描述公众文化需求的社会特征,实现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侧的定制化与针对性;运用移动互联网、穿戴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形式实现从“等人来看”到“网上送达、邀你体验”的转变,实现线上全球推广、线下主要服务社区,线上线下双通道联动局面。博物馆应加强网上展览、线上直播互动、融入社交平台等方式,主动抢占互联网领域国家文化传播新阵地,使博物馆文化资源成为人民的文化粮仓和引领民族精神信仰的重要支撑。


当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物及其为人称道的故事在时代科技的创新重塑、生动演绎中,以触手可及的方式嵌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取向将在观众的喜爱和选择里筑成坚不可摧的文化城堡,形成国家文化安全的内生免疫力,任何有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干扰、侵蚀和破坏性的力量都将无法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为国家总体安全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刊登于6月14日中国文物报》6版

     许逸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博物馆文化 安全教育

1779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