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重磅来袭!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全文

2022-07-09

第3585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行动方案相关情况。本文重点关注《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具体来看,《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八项工程”。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上海市人民政府


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的重要抓手。2022年7月8日,上海市举行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行动方案。


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平台,是数字经济新的表现形态,潜力巨大。上海市将坚持虚实结合、以虚强实价值导向,发挥上海在5G、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在线新经济等方面优势,推动元宇宙更好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力争打造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出50+示范场景、100+标杆性产品和服务,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


具体来看,重点实施“四个行动+八项工程”。四个行动,如产业高地建设行动,重点发力全息显示、未来网络、VR/AR/MR终端、3D图像引擎等方面,提升产业供给力;模式融合赋能行动,支持元宇宙+工厂、医疗、文娱、办公等场景打造;还有数字业态升级和创新生态培育行动。八项工程方面,如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组织企业揭榜挂帅;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试点上海数交所开设数字资产交易板块,推动数字创意产业规范发展;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工程,布局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还有数字人全方位提升、数字孪生空间、数字空间风险治理等工程。


此外,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将严格防范元宇宙领域的金融过度投机、恶意炒作等行为,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图详解

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

2022-2025



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

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文


为着力强化新赛道布局,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更好助力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尊重规律、分步推进。把握“元宇宙”虚实映射、虚实交互、虚实融合的演进规律,重点加强前沿技术突破、前瞻领域布局,推动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集成创新、联动发展。把握“元宇宙”群智赋能、跨界融合的基本特征,发挥“元宇宙”的叠加、倍增、放大效应,带动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实现跳变和跃迁。


价值引领、效果导向。把握“元宇宙”以虚促实、以虚强实的价值导向,立足提升实体经济生产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把握“元宇宙”需求牵引、市场驱动的发展逻辑,充分激发多元市场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包容审慎、防范风险。把握“元宇宙”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治理要求,营造包容开放环境,建立相关规则体系,防范安全风险和行业乱象。


(二)主要目标


产业综合优势显著增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高能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


示范赋能效应充分显现。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

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推动建设各具特色的“元宇宙”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元宇宙”产业人才育引,优化生态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产业高地建设行动


1.关键技术。突破关键前沿技术。聚焦空间计算、全息光场、五感提升、脑机接口等方向,突破人机交互瓶颈。加快微型有机发光显示(Micro-OLED)、微型发光显示(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应用。聚焦光波导、光纤扫描等近眼显示技术和柔性、类肤等新材料,提升沉浸交互体验。提升计算平台效能,推动图形处理器(GPU)、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等计算芯片和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的研发。强化大尺寸图像压缩、实时图形渲染、资源动态调度等计算技术研发。加强算法创新与应用,加快对抗生成网络、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等技术在图形引擎、动态建模、数字孪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2.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未来网络,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培育5G+、6G、卫星互联网、Wi-Fi 7、IPv6等未来网络生态。加大计算能力支撑力度,推动云边一体布局、算力自由调配、云端实时渲染的新型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平台发展,培育基于容器化、开发运维一体化等技术的云原生应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即服务,依托大规模公共算力集群建设,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区块链应用,探索Web3.0技术研发和生态化发展,推动分布式存储、可信认证、隐私计算、智能合约等融合应用。


3.交互终端。加快发展虚拟现实终端,支持虚拟现实一体机、PC虚拟现实设备等技术升级,面向娱乐社交、沉浸影音、教育培训等领域培育差异化终端产品。迭代升级增强现实终端,推动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终端向低功耗、小体积、大视角、可变景深方向发展,加强从底层到应用全链条布局,培育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消费级产品及行业级解决方案。着力突破全息显示及体感终端,支持浮空投影、裸眼3D、空间成像等全息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体感设备向低成本、高性能演化。


4.数字工具。发展关键基础软件,面向智能终端和云边协同设备,支持开发具备云端实时渲染、分布式内存计算、轻量级容器管理等功能的智能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突破数字生产工具,集中攻关三维图形图像引擎、数字建模、数字设计、数字人生成等“元宇宙”关键生产力工具,提升核心软件和行业平台供给能力。培育集成解决方案,围绕重点行业应用需求,着力发展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建模、数字孪生、数字沙盘仿真等行业级解决方案。


(二)数字业态升级行动


5.虚实交互新商业。加快推动数字会展,鼓励打造云上展厅、数字化展厅,提供无边界、沉浸式展示服务,促进多人同屏互动、在线社区、语音和动作实时交互,提升展览展示的参与感、体验感。发展全景导览服务,鼓励场馆打造虚拟全场景导览应用,提升室内导航、商业导购、泊车寻车体验。创新线上购物体验,融合沉浸式、数字人等技术,提升直播带货、虚拟购物体验,拓宽线下商业运营模式。


6.虚实交互新教育。建设虚拟课堂,围绕教学实训、数字教室、空中课堂、素质教育等教学场景,探索多点协作教学、远程互动教学、课后效果评价等融合应用。研发新型教学产品,支持基于教育数字基座,研发各类数字孪生校园、虚拟现实课堂、数字教师。赋能职业培训,鼓励面向医疗、生产、安防、运维、建筑等领域,以扩展现实技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仿真实践。


7.虚实交互新文旅。开发元旅上海新模式,运用数字人讲解、增强现实导览等技术,围绕历史文化风貌区、博物馆、艺术馆、游乐园等地标性建筑和景点,拓展全景旅游等新模式。促进虚拟演艺赛事发展,引导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与赛事、演唱会、音乐会等结合,打造沉浸式“云现场”,升级传统演艺赛事体验。


8.虚实交互新娱乐。发展元游戏,支持运用云渲染、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制作可编程、再开发类游戏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号召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原创元游戏。培育元社交,鼓励发展具备实时互动、多人参与、沉浸体验的新型社交平台;支持虚拟形象、数字空间、数字创作等社交工具研发和产业化。赋能影音制作,鼓励运用虚拟实景搭建、特效实时渲染、空间声学仿真等技术,提升电影、电视、动漫、音乐等行业生产效率。


(三)模式融合赋能行动


9.虚实融合智能制造。打造数字孪生工厂,支持建设高精度、可交互的虚拟映射空间,对工业制造全环节进行建模仿真、沙盘推演,实现各环节协同和生产流程再造。推广生产协作工具,支持集成扩展现实、多维仿真等技术的虚拟生产协作平台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产品仿真设计、测试验证和优化、运维巡检、远程维修、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10.虚实融合医疗健康。鼓励元诊疗,建设医疗三维辅助诊疗平台,优化术前规划与术中导航等解决方案;推广基于扩展现实的心理疾病“数字疗法”和沉浸式远程康复应用。赋能医学研究,支持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视觉诊疗、近视防治等领域开展临床研究;鼓励结合微观三维成像、分子模拟等技术,在新药研制、病理研究等领域实现突破。


11.虚实融合协同办公。培育无边界办公平台,鼓励运用虚拟化身、场景交互、空间渲染等技术研发虚拟办公平台,实现文档、设计、数据实时协同。发展元会议室,打造体验更真实、互动更便捷的数字办公新空间,满足不同场景混合办公需求。鼓励线上会议向多维化、场景化、规模化发展。


12.虚实融合数字城市。建立城市数字沙盘,推进城市数字孪生体建设,加快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全面连接和高度协同,提升城市治理科学性。强化风险应急管理,鼓励利用“元宇宙”技术对城市风险进行高精度动态模拟与实时持续监测,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智能化政务服务,建设虚拟综合办事大厅,开发场景式服务导航。打造数字人办事窗口,实现24小时在岗服务,提升办事体验。


(四)创新生态培育行动


13.创作者经济。加强IP培育与保护,做优做强动画动漫、影视影音、网络文学、潮流周边、游戏电竞等原创品牌,加强数字产品、数字创意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作者群体,推动创作主体集聚,支持发展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职业生产内容(OGC)、多频道网络(MCN)等生产新模式。


14.数据流通要素。培育数据产品和服务,壮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数商”龙头企业,引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数据交易主体和平台,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健全数据产业生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深化上海数据交易所建设,建立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系和发现机制,构建数据定价、分配、监管等市场运行规则,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


15.标准规则体系。加快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聚焦数据、接口、平台、代码,完善相关标准和连接协议,实现标准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完善行业规范,加强近眼显示、终端产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完善检验检测标准;探索虚拟数字身份和价值体系构成,研究数字身份、数字资产的跨界流通。


三、重点工程

  

(一)“元宇宙”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聚焦未来网络、智能硬件、终端系统级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等重点方向,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和揭榜挂帅。鼓励在沪国家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基础理论成果。支持领军企业研制3D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引擎等框架工具,以开源开放为导向,逐步扩大开发者群体。推进“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集群。


(二)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


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试点开设数字资产交易板块,培育健全数字资产要素市场,推动数字创意产业规范发展。逐步完善数字资产、数字艺术品、数字影视版权等合规交易机制,加强风险监管,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联互通的数字创意联盟链体系。支持原创内容平台、交易平台及艺术家参与全球数字艺术品创制交易及国际标准制定。


(三)工业“元宇宙”标杆示范工程

  

聚焦航空、汽车、核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市级“元宇宙+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场景。支持企业建设基于多维感知、实时逆向建模等技术的智能制造孪生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研究工业领域“元宇宙”标准规则,推动数据、协议、规则统一,实现互联互通。


(四)数字人全方位提升工程

  

着力突破高速动态建模、人体驱动框架、高精度数字场景创建等关键技术,推动数字人的采集、制作流程逐步简单化、一体化、自动化。支持运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人机智能交互体验。加强供需对接,促进数字人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多场景的应用。


(五)数字孪生空间建设工程


培育城市数字空间运营商,整合公共地理空间数据采集、运营、管理,逐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工程。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场景级、部件级城市数字空间运营。聚焦城市观光、医疗协作、教育共享、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开发跨空间、沉浸式应用。探索形成统一开放的数据接口、底层平台和连接标准,推动各类物联感知数据实时接入。


(六)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工程

  

聚焦关键技术、基础设施、智能终端、数字工具和集成应用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核”科技企业。着力吸引一批新型头部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来沪发展。开放城市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集聚一批综合集成能力强、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大的“链主企业”。鼓励运用“元宇宙”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模式。


(七)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工程

  

在关键技术领先、行业应用丰富、领军企业集聚的区域,布局一批市级“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升级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周边交通设施、人才公寓、生活服务设施配套等建设。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成立“元宇宙”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及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本市高校发挥学科融合优势和科研引领作用,建设“元宇宙”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八)数字空间风险治理工程


加强未来网络、云边计算、智能交互终端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内生安全,保障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强化“元宇宙”领域法治建设,在数字成瘾、内容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推动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夯实“元宇宙”数字空间平台主体责任。打击违法违规活动,防范金融领域过度投机、恶意炒作等现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依托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元宇宙”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瓶颈,加大整体推进和综合协调力度,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成立“元宇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元宇宙”行业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


(二)加强资金保障

  

发挥各类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元宇宙”关键技术、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度,依法依规综合利用投资补助、贴息等手段,支持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元宇宙”产业发展。设立“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元宇宙”创新企业依法依规在境内外上市。


(三)加快人才育引

  

按照重点产业人才相关规定实施人才奖励,鼓励“元宇宙”相关高层次人才、技术人才、创作人才等在沪创业就业。用足用好应届毕业生落户以及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政策,加大领军和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支持高校增设“元宇宙”关联学科,推进产学研用主体联合开展技能培训。


(四)打响品牌特色

  

加大对创新企业、产品、服务、平台及标杆应用的总结宣传力度,提高上海“元宇宙”相关品牌知名度。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购物节等平台,加大“元宇宙”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推介力度。鼓励本市企业、行业组织等积极筹划、参与国内外“元宇宙”论坛会议。


(五)推进开放合作

  

聚焦软件、人工智能等“元宇宙”相关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可控的开源社区和开源产品。加强国际交流,鼓励“元宇宙”相关的国际组织、产业联盟等机构落沪。整合利用国际研发资源,引导“元宇宙”领军企业在本市国际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




 话题互动 
您对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元宇宙 上海

1436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