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2022年第3期丨罗锦鳞:导演如何保持剧种特色,让中国戏曲艺术吸引世界观众

2022-07-2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演如何保持剧种特色,

让中国戏曲艺术吸引世界观众

罗锦鳞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丨Abstract

导演艺术的出现,对推动戏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导演除了要懂得戏曲艺术的美学和创作程式外,对剧种特色更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导演好各个剧种。要根据戏曲剧种和体裁的不同量体裁衣。让戏曲艺术吸引世界观众必须要考虑到东西方观众审美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要重视汉语剧本的翻译以及外语字幕的提供,选择综合性更强的剧目。

The emergence of directing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In addition to knowing the aesthetics and creative procedures of Chinese opera, directors also need to have a better grasp of genre features in order to better direct each genre. It is important to tailor the p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genres of Chinese opera. To make the art of Chinese opera appeal to global audience, the director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aesthetic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audi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ripts and the provision of foreign subtitles, and choose more comprehensive repertoire.

关键词丨Keywords

戏曲导演艺术  剧种特色  量体裁衣  审美差异

directing of Chinese opera, genre features, tailoring, aesthetic difference

在世界戏剧之林中,中国戏曲是独具特色的茂盛之树,引人注目,被人们认作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中国戏曲原有370多种,2017年文化部统计,至今尚存348种。尽管剧种不同,但戏曲的美学原则是它们的共性:以歌舞表演故事,以虚拟、象征和写意相结合的东方艺术美学为基础,表演上的综合性和程式性也大同小异,如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文武场(锣鼓与弦乐)、音乐和唱腔(曲牌与调式)……除了几个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如昆曲、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和黄梅戏外,还有300多种,俗称为“地方戏”。它们各具特色,流传至今。


在千年的戏曲艺术发展历史中,导演艺术出现时间并不太长。传统戏曲大都是以“师傅教徒弟”的形式传承,上个世纪初才有了教授戏曲的学校或社团。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成立国家的戏曲院校,在戏曲改革的热潮中,开始建立戏曲导演制度,戏曲剧团才建立导演艺术。一开始,相当多的话剧导演介入戏曲的排练和改革,将西方的导演艺术在中国戏曲界推广。后来在戏曲院校建立了导演专业。戏曲团体也设置了导演专业。


在戏曲艺术中有“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大创作形式。现在戏曲创作的现实,充分证明了三大类型都需要导演的加入,尤其是后两类。导演艺术的出现,对推动戏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导演除了要懂得戏曲艺术的美学和创作程式外,对剧种特色更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导演好各个剧种。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和几十次的出访外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导演必须对戏曲艺术,对所排的剧种有深入了解和认知,才能胜任创作。


戏曲导演如何在创作中保持剧种特色,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地方戏就是指别的地方没有、此地独有的戏曲艺术品种,其个性最具地方特色。作为导演,不管搞什么剧种,首先要了解它独具的特点。导演应该有非常强的个人素质,就是“体裁感”。体裁即艺术作品表达内容的样式和手法的特色,如喜剧、悲剧、正剧……戏曲中的剧种也属于体裁范畴,不同的剧种也是不同的体裁。概括地说,导演对地方戏也好,对剧种也好,对悲喜剧也好,一定要做到“量体裁衣”,要根据它的体裁样式做“衣服”。俗话说“人在衣服马在鞍”,衣服必须合身、得体。对地方戏的剧种特色一定要深入了解,并紧紧抓住它与其他剧种不同之处,量体裁衣才是最好的创作方法。


地方戏的剧种都有各自的名称,如川剧、湘剧、秦腔、粤剧……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音乐唱腔是首位区别,再加上地域方言,地域生活气息和生活形态,这三者决定了每个剧种的各自特点。对这些特点,导演必须要好好研究和掌握。至于表演手法,有的接近于京昆剧种,有严格的表演程式,有的干脆就没有什么身段程式,这就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戏曲导演来说,搞清剧种特色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把创作的剧目剧种与其他剧种比较,在比较中寻找独具的个性。所以,发挥各剧种的地方戏的特色是根本。越是能发挥剧种特色,越具有全国性。我本人带所导演的剧目先后20多次到世界各国去演出,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我导演的三部戏曲作品,至于我导演的那些话剧,人家评价虽然也很高,但话剧毕竟是西方的剧种,比起西方的剧目和历史,我们仍旧不占优势。我导演的河北梆子《美狄亚》(古希腊悲剧)在国外演出已经超过250场,现在还不断受邀出国访演。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去年十月已恢复排练了此剧的第五版,并参加了全国戏曲文化周的演出,仍然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从1989年的第一版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发挥河北梆子的剧种和音乐特色。美狄亚这个角色很难演,对演员的要求很高,需要文武全能,四功五法和唱念做打样样俱全。所以,先后几个版本演出的两位演员都因此角色的表演获得了十三届“梅花奖”和二十届“二度梅”奖。


在我60多年的创作中,每当要导演什么剧种时,就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看这些剧种的影像和史料,必须对此剧种的特点有所了解和掌握。在研究和处理剧种特色时,我以为,导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做好音乐和唱腔,包括武场打击乐的设计和安排。音乐和唱腔是导演拿到剧本以后,首先要构思的问题。要与作曲合作,发挥出剧种在唱腔上的特点。对老唱腔不能搬来套用,必须根据演员情况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做出调整。比如,我导河北梆子的剧目时,唱腔中有的地方太刺激,让一些观众受不了,就需要请作曲加以调整和改进,但又不失河北梆子的特点。还要根据演员的演唱特点和人物规定要求来写音乐,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改掉,充分发挥演员的唱功,又符合人物性格,保持剧种音乐的特色。五个版本中,由于演员的变化,唱腔也会小有调整。河北梆子在北京也很流行,刘玉玲做了许多改进,她大胆吸收了西洋唱法的长处,创造了“京梆子”的唱腔特色,这就是改进和创新。


第二,量体裁衣。拿到剧本后,要分析它的题材与体裁风格。不同的剧种涉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我排的戏曲都是移植的古希腊悲剧,剧种涉及到了河北梆子和评剧,但要“一戏一格”:河北梆子《美狄亚》是按“纯传统戏”形式处理的。运用了传统戏的“出将”与“入相”,在调度上,去掉了“一桌二椅”,用歌队组成大道具,在身段上挖掘演员们的功夫,服装上采用手绣服装。《忒拜城》依然是河北梆子,把故事题材移植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从编剧、表演、服装、布景到导演处理等艺术手段,是运用“新编历史剧”形式重新设计和创作的。到评剧《城邦恩仇》时,完全按照希腊的服装和生活样式,即外国的人物和生活,但用中国的演出形式。三出戏,三种处理样式。我追求东西方戏剧的“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咖啡加牛奶”的关系。经过实践检验,这个基本目标达到了。有的外国戏剧专家认为,这些创作犹如两个古老的戏剧艺术结婚了,而且成为了一对好夫妻。


第三,充分发挥地方戏的特长,深挖演员的身上功夫。只要这些功夫符合角色,符合这个戏的题材和体裁,就拿来用。比如说《忒拜城》中的“先知”一角,便非常成功。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很有才华,也很有理解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唱功出类拔萃。我就采用了他的哼唱作为开场和闭幕曲,既发挥了他的演唱技能,又符合先知这个人物。在国际研讨会上,这个处理被充分肯定和赞扬。对这个人物的构思和想法,就是从编、导、作曲各方面“量体裁衣”的结果。


第四,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姊妹艺术,创造新的形式。吸收和借鉴的部分,不能拿来直接使用,必须要突出一个字,即“化”,要“化”在自己的剧种特色之中,要和谐,不能生搬硬套。如京剧《骆驼祥子》中的“洋车舞”,借用舞蹈语汇,与戏曲身段有机融合,产生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在《忒拜城》中,我们就利用了傩剧的身段,化在先知做法的场面里,非常贴切。全剧结尾部分我们大胆运用了中国戏曲中的“鬼戏”形式,设计了人鬼同台和冥婚场面,大大提升了剧中的哲学内涵,加强了对观众的感染。


第五,对舞台布景、服装、舞台灯光、影像等等的处理,首先要尊重戏曲的美学原则,绝不能像话剧那样,用太写实的布景和舞台美术手段。必须都要符合剧种的要求,对剧种不适合的,千万不要用。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是虚拟、象征、写意,是以歌舞演故事,是唱、念、做、打的程式性和综合表演,这些戏曲共有的特色,是地方戏也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可轻易违反。过于写实的舞台布景就违反了戏曲的美学原则。


第六,各个地方戏的历史长短不一样,在继承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要给北京京剧院导戏,准备排演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我们先试搞了一个《赵子龙娶亲》作为试验。剧中赵子龙结婚时,新媳妇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打了赵子龙两下。剧团的老先生们一看就火了:赵子龙是什么人?怎么可能挨打呢!可见传统看法是根深蒂固的,当时只好放弃此计划。相对而言,地方戏没有那么的清规戒律,不保守,能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后来选择了河北梆子,排练了两部古希腊悲剧。后来,也曾与昆曲接触,未能成功,所以选择了评剧。但与传统性很强的大剧种合作的意愿我并没有丢弃。


第七,关于戏曲的表演问题,尤其是创造人物形象的问题,是戏曲导演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课题。戏曲有行当,行当是前人从生活中、人的性格表现的需要中总结的经验,概括出的形象(行当),必须继承和遵守。但,行当是个总的概括,固定的形式,有些“类型化”。戏曲也要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不仅是人物的“类型化”。类型化的表演是戏曲表演中的短板。戏曲争取现代观众是要靠演员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达到的。行当要不要?一定要!但是又不能受行当限制,一定要从人物出发。在意大利演出时,演员曾给我讲,他扮演的这个人物(行当)穿靠,不能带翎子,但我坚持让他带,因为这能充分展示中国戏曲服装的丰富多彩,结果米兰大街小巷全是这个造型的大海报。


第八,渲染和拓展主题是导演排一部戏重中之重,是导演处理一部戏的关键所在。凡有利于主题展现的要尽力地强调与渲染,凡不利于主题表现的要冲淡。有人说导演艺术就是“强调与冲淡的艺术”,这话有一定道理。


另外,一定把握好戏剧的结构和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保持演出的和谐统一。


总之,根据戏曲剧种和体裁的不同,“量体裁衣”是导演的法宝。发挥剧种的艺术特色,就是要发挥本剧种的特色和我们东方戏剧艺术的美学。通过实践,我认为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


让戏曲艺术体裁样式和风格特色鲜明、鲜活,导演大有作为。戏曲艺术需要导演,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戏曲导演要明确自己身上的担子,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修养和素质,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剧种的艺术特色,以适应戏曲发展对导演艺术的需求。


在世界戏剧的百花园里,中国戏曲是独一无二的一朵鲜花、一棵大树,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如何将中国特色如此鲜明的戏曲艺术推向世界,让世界戏剧之林中的这朵鲜花和大树能开遍世界,也是我们发展民族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因此,让中国戏曲艺术吸引世界观众也是我们导演艺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戏曲艺术是中国本土的戏剧艺术,她以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特色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让西方观众惊叹不已!她以虚拟、象征和写意的美学原则,以演员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吸引中外观众!


戏曲演员的表演技能丰富多样,必须从小学起,苦练十年以上,具有“童子功”!成年之后,机体老化、僵硬、无法训练,比话剧演员训练难度更大!表演特点可以归纳为下边几个字,每字都有丰富的技术含量: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旧称“四功五法”。现增加了一个“舞”,应该改叫“五功五法”。


中国戏曲的确是我们中国文化中非常有力的代表性文化和艺术。她的美是世界各国观众能共同欣赏的美,戏曲到世界各地演出也是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极好品种之一。对戏曲在国外观众中的反响,我有切身的体会。

河北梆子《美狄亚》剧照

河北梆子《忒拜城》剧照

评剧《城邦恩仇》剧照

从1990年开始至今,我已带导演的戏曲剧目二十次以上,赴欧洲、拉丁美洲多国及中国港台地区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喜爱,演出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加场,加售站票,母女只购到一张票轮流看上半场和下半场;观众把祖传结婚戒指赠送演员;学界把女主角与世界十大女高音并列评论;有观众出资二三十倍价钱求购主角服装,留作纪念;在米兰,世界歌剧之乡,全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我们演出的各种海报,不断加场,刮起了一阵“河北梆子旋风”;我曾三次带河北梆子赴哥伦比亚演出,造就了一批哥伦比亚的“梆子迷”……戏曲的魅力征服了西方观众!戏曲表演的特色无可比拟!

2006年《忒拜城》在哥伦比亚演出后合影

2010年在哥伦比亚演出折子戏后观众热情鼓掌

2010年在哥伦比亚演出折子戏后合影

让戏曲艺术吸引世界观众,必须要考虑到东西方观众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我因为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戏剧,他们多少是熟悉此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比较容易接受。戏曲送出国门前,必须对剧目进行选择,考虑到外国观众能否接受。1990年,希腊文化中心主任到中国来选择剧目,当时就选定《美狄亚》。我极力向他推荐裴艳玲主演的《钟馗嫁妹》,但他就是不同意。后来我直接问他,他的回答很说明问题。他说这个故事西方人不能接受,妹妹的婚事,哥哥有什么权力干涉?2010年,我带一组小戏去哥伦比亚演出,其中一出《吴汉杀妻》,妻子被杀前的行为,他们不理解。每场演出都得到观众的不解和嘲笑……上述两个例子很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对演出剧目进行选择,要考虑到东西方观众审美的不同。其次是汉语剧本的翻译以及外语字幕的提供。在我们的《忒拜城》去哥伦比亚演出前,找到西班牙语非常优秀的翻译,结果哥伦比亚的观众对郭启宏剧本中的哲理词句的理解甚至超过国内。所以一定要注意汉语剧本的译制工作。另外,选择剧目,解放初期只选富于动作的戏,如《三岔口》和《闹天宫》。因为唱工戏,对西方观众不大适应。在国内出名的唱工戏,在国外常常受到冷遇,如昆曲《牡丹亭》。我以为要选择充分展示戏曲艺术的文武结合的唱念做打,综合性更强的剧目。所以,在改编河北梆子《美狄亚》时我们特别增加了神话故事的前事,夺取金羊毛,以充分展现戏曲表演的功夫。


我们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千年的磨炼,多少代艺术家的实践,才得以流传至今。如今,培养各剧种的接班人,将戏曲艺术传承光大,是当务之急。这些年出台了许多好的政策,如提供大量艺术基金给戏曲界专门培训人才。另外也非常希望国家改善提高戏曲从业人员的待遇。再有就是要争取年轻的观众,大力增强“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青年观众热爱戏曲艺术。以上问题都是戏曲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戏曲必须改革,不改革没有生命力,但改革绝不能改掉“姓氏”,京剧姓京,川剧姓川……戏曲艺术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特色必须继承和发展!


让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显示更大的魅力,这是我们导演艺术的努力方向!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 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 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字母全部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图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社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戏剧 罗锦鳞 中国戏曲艺术

1217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