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亭网

分享
原创 2022-07-22
Esther | 编辑
利用AR来试穿服装、试用化妆品、查看家具,这些案例越来越常见,相信你在淘宝、京东、得物等网购应用中可能曾有过体验。AR技术带来一种虚实交互、协作创意的体验,品牌商们用AR打广告已经有多年时间,尤其是在最近几年,AR逐渐成为社交平台上一种常见的营销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那么,消费者对于AR、AR社交、电商营销滤镜的反馈如何?使用行为又是怎样的呢?那么,消费者对于AR广告营销的态度是怎样的?又有多少人愿意用品牌AR滤镜来拍视频,和好友分享?
为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Camera IQ在去年底对1500名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消费者年龄从16岁到54岁以上不等,其中大部分年龄在18到44之间。报告中指出,76%受调查的消费者曾体验过AR,而未体验过AR内容的消费者中有一多半愿意在未来进行尝试。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品牌广告,受调查者中有40%更愿意分享AR广告。此外,78%消费者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推广品牌AR滤镜,表明AR广告传播领域的潜力。
Camera IQ表示:AR游戏和应用通过趣味性和新鲜感来吸引消费者,品牌也可以通过AR游戏或交互式AR可视化来吸引消费者。目前AR应用最常见的场景是产品可视化,39%消费者曾利用AR来预览产品。AR可视化加速了网购频率,59%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更愿意购买支持AR预览的产品。随着人们对网购越来越依赖,线上营销方式和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与AR结合的社交平台逐渐成为宣传品牌和产品的新型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比于传统的广告营销,AR广告更有可能吸引主流互联网用户,为消费者带来理想的数字购物体验。
此外,报告中还有以下几点关键发现:
接下来,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Camera IQ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
1. 消费者对AR兴趣高
Camera IQ联合创始人兼CEO Allison Ferenci表示: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形,它不再只是一个集成通讯、信息网、网络连接的系统,也是一种人类表达自己的一种有形的媒介。接下来,互联网将具有空间感,而AR/VR、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将帮助人们接入这个三维、互动、协作的互联网空间。
其预计,2022年每月将有超过1亿美国消费者使用AR,这意味着AR将融入超30%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接下来,AR将像视频一样改变人们交流、搜索、社交以及和品牌互动的方式。与此同时,营销人员也在试图发挥AR在商业推广的潜力,提升AR广告的影响力。
Camera IQ认为,2022年会成为移动AR年,消费者对AR已经建立认知,而广告商们投资AR数字营销的机遇已经来临。
据Statista预计,2022年全球移动AR用户总数将达10.7亿,而到2024年将增长至17.3亿。与此同时,移动AR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翻一番,达到266亿美元。相比之下,AR眼镜市场发展速度略慢,在2025年将达到177.2亿美元。
相比于AR眼镜,基于手机的移动AR接触的人群更广,并且在消费级市场得到验证,因此营销人员应该意识到,消费者对于AR等新型广告的预期,以及AR对于客服体验带来的提升。
Camera IQ预测,大约有64%营销人员计划在未来利用AR/VR来打广告,以提升和消费者的互动和广告的吸引力。据Snap的研究数据显示,五分之二的消费者期望在购买服装、美妆、家具、汽车、奢侈品时用AR来预览或试用。这一发现说明,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改变,对于购物体验的期待也在升级。此外也说明,AR将成为零售等行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方式。
2. 投资AR的时机
29%传媒机构计划采用AR技术,而67%广告买家和策划者表示:不久后将在更多数字广告中融入AR技术。不过,目前采用AR/VR的公司并不多,只有1%将AR/VR技术与购物体验集成。
27%企业高管称,将在未来两年内采用AR。而营销人员正计划在广告中大规模采用AR技术,以优先提升广告竞争力。
AR广告特点:符合消费者行为趋势。Camera IQ认为,随着移动电商市场增长,移动AR营销也在增长。
据调查显示,71%消费者在移动端进行购物,还有37%消费者选择在电脑端、线下店购物。值得注意的是,14%消费者只在移动端购物,因此品牌商智能通过移动端来吸引着一部分用户。
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线下购物频率下降,各个年龄层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都在改变,有60%千禧一代在线下购物,Z世代只有31%在线下购物。即使是喜欢先试后买的消费者,也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来网购。相比于线下试穿,30%消费者更喜欢用AR来虚拟试穿。
3. 社交应用成为新广告平台
据2021年数据显示,海外抖音TikTok的流量甚至曾一度超过谷歌搜索引擎,从中可以看到推送式短视频内容和UGC生态的前景。Camera IQ认为,未来社交平台将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战场,它将提供传统广告所没有的互动体验。除了TikTok外,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的流量也占主导地位。
据统计,51% Z世代用户会使用Facebook,64% Z世代会使用Instagram。相比之下,千禧一代更喜欢用Facebook(73%),只有56%使用Instagram。此外,Z世代有54%使用TikTok,53%使用Snapchat,千禧一代有47%使用TikTok,48%使用Snapchat。
4.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掘新品牌
Camera IQ认为,相比于其他任何平台,消费者更有可能在社交平台上发掘新品牌(66%),34%受调查者声称会通过网红来了解新品牌,而网红通常主要使用社交平台来与粉丝互动。品牌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来为产品塑造口碑,此外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功能来宣传。60%受调查者表示会通过朋友和家人推荐来了解新品牌。
对于千禧一代来讲,社交平台推广和好友的建议同样重要,而Z世代则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平台来发现新品牌。
5. AR短视频营销
据了解,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91%日常使用短视频功能,72%表示会每周多次拍摄短视频,44%每天都会刷短视频。在短视频应用中,用户可以创作和浏览内容,并与其他人分享。与此同时,AR滤镜为短视频带来不一样的玩法,也为品牌带来全新的互动式营销渠道。
社交平台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有望提升商品转化率。82%受调查者就曾在社交平台上购买商品,还有70%消费者会定期在社交平台上购物(最少一个月一次)。据Statista预计,这一趋势还将加速,美国社交平台的电商业务将在2025年之前增长37%。
实际上,AR是品牌接触消费者的理想形式,AR的可视化和互动性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进而提升品牌销量和投资回报率。
在这份报告中,Camera IQ还调查了消费者对于社交平台上品牌内容的看法,其中大部分表示希望通过品牌内容来了解新产品或服务(60%),也有人表示是为了体验娱乐内容(57%),或体验社交元素。相比于千禧一代和X世代,Z世代更看重品牌广告的娱乐性(59%),而希望通过广告来了解产品的Z世代消费者仅占52%。
39%受访者使用AR来查看虚拟家具产品,36%用AR来试穿服装、试用化妆品和饰品等,32%用AR来玩移动游戏,此外也有人用AR来创作内容。
Camera IQ表示:AR有多种应用场景,在营销场景也有多种不同形式,比如室内设计可视化、服饰试穿、交互内容等等。哪些AR内容更吸引人呢?
说明提升品牌广告效果方面,这些形式的AR滤镜都足够有效。
另外,AR广告更有助于巩固品牌价值观和形象,并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将消费者置身于叙事内容的中心,鼓励共同创造和分享。Z世代中有32%喜欢有趣的AR内容,千禧一代中有26%喜欢AR游戏,24%喜欢有趣的AR效果,千禧一代比Z世代更喜欢AR可视化(22% vs 9%)。
相比于传统广告内容,39%受调查者更喜欢AR广告,并希望品牌在所有内容上都加入AR。这意味着,人们更喜欢交互式内容,而不是被动内容。Camera IQ表示:我们开发的AR广告平均播放率高达60%,而被动内容的参与度只有1.6%。
报告中还调查了消费者分享AR的理由,其中26%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反馈,25%是为了分享故事或内容,21%是为了分享有趣的内容,19%是为了让其他人也体验,9%是为了展示AR的效果。41%表示相比于传统的广告文案,更愿意分享AR广告。
除了Camera IQ的报告外,近期Neuro-Insight也与Mindshare、Zappar合作,研究AR对于神经和品牌的影响。研究表明,AR大幅提升大脑的视觉注意力,效果几乎是非AR内容的两倍。因为AR会引发大脑的惊喜反应,所以人们更愿意参与AR体验。相关阅读:《论AR营销的优势:提高注意力和中长期记忆是关键》
研究还发现,人们对AR内容的记忆力要高70%。外媒The Drum指出,AR吸引人的注意力可超过85秒,AR营销对于品牌认知和购物决策有明显的影响。59%消费者表示在体验AR试用功能后,更有可能购买商品。AR广告有望提升品牌亲和力,42%消费者表示更有可能从用AR打广告的品牌购买商品。Camera IQ指出,AR营销策略将品牌转化率提升3.4倍。
而Snap则预测,2025年会有37%的Z世代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先用AR试用。Eclipse Group的研究指出,72%的AR用户表示自己会因为AR广告而购买商品。
总之,Camera IQ表示:AR营销有望驱动产品销量,其受到消费者欢迎,更容易传播,适用于移动和社交平台。合适的AR内容有望直接影响购买决策,它将为营销人员带来多样化的宣传渠道。
参考:
https://f.hubspotusercontent40.net/hubfs/6074949/Collateral/Augmented Reality Marketing & Consumer Behavior in 2022 final.pdf
( END)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广告 欺诈 淫秽 色情 侵权 骚扰、辱骂、歧视 敏感 违法 犯罪 反动、政治 其它
数艺网是一个信息获取、分享及传播的平台,我们尊重和鼓励数艺网用户创作的内容,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对数艺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承诺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数艺网运营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条款原则如下:
1. 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章、案例/项目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用户可授权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不需要得到数艺网的同意。
2. 数艺网上可由多人参与编辑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例/作品的认领、企业/机构的认领,所有参与编辑者均同意,相关知识产权归数艺网所有。
3. 数艺网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含数艺网及其他原始权利人)同意,上述内容均不得在任何平台被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出于发布或使用目的的改写或再发行,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4. 为了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用户将其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内容,授予数艺网免费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使用许可,数艺网有权将该内容用于数艺网各种形态的产品和服务上,包括但不限于网站以及发表的应用或其他互联网产品。
5.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内容转载在数艺网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或原作者在数艺网上使用的帐号名称),给出原始链接,注明「发表于数艺网」,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6. 数艺网为用户提供「保留所有权利,禁止转载」的选项。除非获得原作者的单独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标注了「禁止转载」的内容,否则均视为侵权。
7. 在数艺网上传或发表的内容,用户应保证其为著作权人或已取得合法授权,并且该内容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果第三方提出关于著作权的异议,数艺网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删除相关的内容,且有权追究用户的法律责任。给数艺网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
8. 如果任何第三方侵犯了数艺网用户相关的权利,用户同意授权数艺网或其指定的代理人代表数艺网自身或用户对该第三方提出警告、投诉、发起行政执法、诉讼、进行上诉,或谈判和解,并且用户同意在数艺网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共同维权。
9. 数艺网有权但无义务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有权根据相关证据结合《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数艺网社区管理规定对侵权信息进行处理。
侵权举报
1.处理原则
数艺网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分享交流平台,高度重视自由表达和个人、机构正当权利的平衡。依照法律规定删除违法信息是数艺网社区的法定义务,数艺网社区亦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此项业务。
2.受理范围
受理数艺网社区内侵犯机构或个人合法权益的侵权举报,包括但不限于涉及个人隐私、造谣与诽谤、商业侵权。
a.涉及个人隐私:发布内容中直接涉及身份信息,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私人电话等详细个人隐私;
b.造谣、诽谤:发布内容中指名道姓(包括自然人和机构)的直接谩骂、侮辱、虚构中伤、恶意诽谤等;
c.商业侵权:泄露机构商业机密及其他根据保密协议不能公开讨论的内容。
3.举报条件
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如果个人或机构发现数艺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可以先尝试与作者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如您无法联系到作者,或无法通过与作者沟通解决问题,您可通过点击内容下方的举报按钮来向数艺网平台进行投诉。为了保证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请务必提交真实有效、完整清晰的材料,否则投诉将无法受理。您需要向数艺网提供的投诉材料包括:
a. 权利人对涉嫌侵权内容拥有商标权、著作权和/或其他依法可以行使权利的权属证明,权属证明通常是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b. 完整填写的通知书;附供下载的:侵权投诉通知书;
c. 举报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
d. 如果举报人非权利人,请举报人提供代表权利人进行举报的书面授权证明。
e. 为确保投诉材料的真实性,在侵权举报中,您还需要签署以下法律声明:
(1) 我本人为所举报内容的合法权利人;
(2) 我举报的发布在数艺网社区中的内容侵犯了本人相应的合法权益;
(3) 如果本侵权举报内容不完全属实,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并承担和赔偿数艺网因根据投诉人的通知书对相关帐号的处理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知乎因向被投诉方赔偿而产生的损失及数艺网名誉、商誉损害等。
4.处理流程
出于网络平台的监督属性,并非所有申请都必须受理。数艺网自收到举报的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给出回复。处理期间,不提供任何电话、邮件及其他方式的查询服务。 出现数艺网已经删除或处理的内容,但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依然可以搜索到的现象,是因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自带缓存,此类问题数艺网无权也无法处理,因此相关申请不予受理。您可以自行联系搜索引擎服务商进行处理。 此为数艺网社区唯一的官方侵权投诉渠道,暂不提供其他方式处理此业务。 用户在数艺网中的商业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理,与数艺网无关。
免责申明
1.数艺网不能对用户发表的回答或评论的正确性进行保证。
2.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数艺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数艺网不保证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都不作保证。
4.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数艺网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数艺网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协议修改
1.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化,或者因业务发展需要,数艺网有权对本协议的条款作出修改或变更,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数艺网将会直接在数艺网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数艺网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数艺网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私信的传送方式,提示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项。
2.如果不同意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并应当停止使用数艺网。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数艺网,则视为用户接受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
阅读并同意此认领协议方可认领案例
*认领案例的操作记录无法自行删除,请务必确保您参与该案例身份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