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轻综艺正处于上升期,未来综艺将“两头”分化 | 大芒计划轻综艺负责人杨建伟

原创 2022-07-27



“看好这个品类首先是出于效率原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谈及大芒轻综艺的发展,大芒计划工作室轻综艺负责人杨建伟日前向东西文娱表示。


综艺大厂芒果TV内部,对于轻综艺的探索隶属于大芒计划工作室。大芒计划于2019年底成立,旨在通过中短视频内容的支撑,为平台筑好“流量护城河”与打造“新的流量增长极”。


随着媒介的变迁,芒果内部也在思考,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下一个阶段市场可能出现的新形态是什么?介于长和短之间的业务形态,比如微短剧、轻综艺,被认为是一个可能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芒计划正式成立工作室。


目前由杨建伟负责的轻综艺板块,每年20-30档的产能已经可以比肩某些平台自制综艺的总额。


杨建伟表示,“我们想要做的是那些长综艺做不了,又比短视频更有深度的、更有可看性的连续性内容。这一业务形态主要还是由用户的观看趋势与习惯决定的。”


相比于微短剧已经较为明确的定义,微综艺基于题材类型创作差异较大,很难以单一时长界定。就大芒轻综艺现有的项目来看,既有60分钟的,也有5分钟的,宽度较广。


不过,从观众定位到内容创作层面来说,轻综艺的定位已经逐渐清晰。在杨建伟看来,轻综艺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更垂直、叙事更紧凑”,其中一个刚性指标是做到“单集闭合”,营销上需要匹配更高频、短周期的运营策略。


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从招商与艺人参与等多个层面,大芒计划都看到了轻综艺的快速上升潜力。在这个阶段,持续加大题材创新,建立优势题材带是大芒轻综艺的首要任务。


在发力芒果既有的综艺优势题材衍生的同时,轻综艺也在积极寻找包括宠物、情感、心理学等题材在内的创新方向。前者典型如基于芒果站内的“大侦探”与“密室大逃脱”IP进行周边化布局的推理综艺《Yes Or No》;后者则主要起到试水的作用,帮助芒果在尚未开拓的综艺方向试错,典型作品如《去野吧!毛孩子》。


杨建伟认为,未来综艺是两头走的分化,要么更大,要么作出区分。


在回顾大芒轻综艺既往的案例同时,杨建伟谈到了大芒轻综艺的产品定位、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与未来的趋势判断。


下为对话全文。

  


效率优先,

让轻综艺在用户垂类“再砍一刀”


 EW  为什么看好微综艺这一品类?“轻综艺”在大芒计划中的内容定位是怎样的?


杨:看好这个品类首先是出于一个效率原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下一个阶段市场可能出现的新形态是什么?可能就是介于长和短之间的业务形态,比如微短剧、轻综艺。


关于轻综艺,我们也曾经想过以时长去界定这个品类。但我们现有的项目既有60分钟的,也有5分钟的,它的宽度很广,很难用单一维度界定。


总的来说,我们想要做的是那些长综做不了,又比短视频更有深度的、更有可看性的连续性内容。这一业务形态主要还是依据用户的观看趋势与习惯来的。


 EW  轻综艺的受众画像是怎样的,观看行为具备怎样的特点?


杨:我们用户的观看行为相对会更加垂直,因为轻综艺不会特别高举高打或者强调豪华明星阵容。传统综艺节目即使有人群划分也是比较泛的,轻综艺则会更细致。


轻综艺的受众是在既有的综艺观众群体中再“砍一刀”。因为我们站内的内容整体性较强,观众还是有一些空白的碎片化时间。



相比长综艺更完整的叙事结构,我们在微综艺中找到了一种叙事更短平快、更能够满足大家碎片化时间的创作模式。


我们预设的用户观看场景在吃饭、睡前、通勤这一类日常当中,相对应的,我们节目的上线时间也是主打日常陪伴的。


   


单集闭合是一个刚性指标,

艺人需要更具备共创思维


 EW  轻综艺会有哪些独有的规格或指标?


杨:轻综艺不像短剧,可以以固定单集时长*集数的形式去量化。我们对它的形式界定还是更多在内容层面。


即内容更垂直,叙事更紧凑。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刚性指标,叫做“单集闭合”。


轻综艺在一个单元内必须是完整的,不可以一个故事还分成两集。虽然一个综艺的线有多长需要视题材而定,但整体需要保持闭合。以我们目前主推的推理综艺为例,如果一个案子可以在20分钟内说清楚完整,给观众带来爽感,这个节目就是成功的。


中视频综艺有一套自己叙事的节奏与密度,它绝对不是长综艺的等比例缩短,也不是短视频的等比例放大。


同一题材创作,相比长综艺,轻综艺要做的就是将几个小时的事情,尽可能浓缩在几十分钟的叙事中。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个品类我们可能做到什么程度。

虽然不同题材“浓缩”创作会有不同,绝对值也会存在差别,但我们目前探索的就是“单集闭合”。


其次在运营层面,我们希望至少做到一周双更,同时持续探索一周3-5更。目前大芒的一档合作综艺《闪亮的日子》已经做到了一周六更,这也是业内第一档做到日更的微综艺。




 EW  相比长综艺,轻综艺在创制上有哪些优势?


杨:轻综艺速度更快,更短平快、更垂直,类型化也会更丰富,也更容易突出嘉宾的个人特质。


大芒轻综艺每年会有将近二三十档,从产能来看,基本上可以比肩有些平台自制综艺的总数。


轻综艺锁定的绝对值较小,所以辐射观众的绝对值也是较低的,它的类型就会更丰富。例如宠物、美妆、心理测验等题材,如果你将这个题材套在大的故事中,是很难撑起来的。但是放在小的综艺类型中,我们可以将深度做得更深。


 EW  现阶段行业内艺人对于微综的参与开放度如何?


杨:目前市场上很多艺人都想参与微综艺,也有不少艺人团队主动和我们沟通。因为艺人方也觉察到,在一个体量很大的综艺中作为众多嘉宾中的一个出现,艺人的个人特质很难充分展现。相反,微综艺可以更聚焦、更突显,对于艺人自身特色塑造很有帮助。


对于微综艺,艺人团队会有一个共创的思维在里面,来到我们节目的艺人也都有自己的创意、想法和想玩的东西。



带状运营,服务垂类客户

打造轻综艺内容池


 EW  平台对于微综艺有哪些差异化的运营?


杨:从过去的经验积累来看,因为轻综艺更新频次较高,周期更短,指望单个节目打穿品类是很难的,它更应该是一个体系化的节目,例如2-3个mini推理类节目形成一个“推理带”。


所以我们认为轻综艺的运营应该是更加带状、更加矩阵的思路。


但这个“带”如何产生?我认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围绕自己站内的优势题材,刺激用户消费该类中视频内容,比如芒果站内的“大侦探”与“密室大逃脱”。在这些题材上,芒果基本已经垄断了年轻的推理类观众群体。


我们首次尝试新综艺的时候,第一个选题就锁定在了推理类。因为站内积累了一批深度用户,我们的综艺就是围绕着站内大IP已经打下的江山进行周边化布局,继而进一步矩阵化。


第二种方式则和第一种完全相反,即站内缺什么做什么。比如芒果TV站内过往并没有上过多少宠物垂类的节目,大规模投入一个新题材的长综艺测试水温,风险是很高的,于是我们推出了轻综艺《去野吧!毛孩子》,这档节目试水很成功,我们马上就会推出全新的宠物类综艺,预计9月份会上。


微综艺很大程度可以起到一个测试的作用。


对于平台而言,轻综艺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观看场景的需求,也可以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的摆脱路径依赖。


整体而言,要么围绕大IP生产,要么补充当下IP不够的部分。


 EW  如何看待轻综艺的系列化开发?


杨:轻综艺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它是否系列化,而不是由内容开发侧决定。


我们每一次尝试后,都会根据播出的各方面反响决定是否系列化。《Yes Or No》就是典型的案例,在首次测试效果突出之后,我们立刻决定系列化,暑假很快会上线姐姐版,第三季会在寒假档,基本上保持一年两季。



我们第一季时间是去年8月,第二季是今年2月,这中间其实隔得还是有点久,但考虑到我们的观众群体还是以学生为主,寒暑假明显水位会更高,所以基本都会保持这样的更新节奏。


系列化应该有两个指标,第一是题材经得住系列化开发。因为有些题材其实是消耗型的,比如揭秘类的节目,总有拍完的一天。但是《Yes Or No》这类单集单案的形式,只要你的案子足够多,IP的耐受度与消耗空间就会比较大。

第二个标准就是观众真正喜欢的作品。


 EW  大芒轻综艺致力于打造怎样的内容生态,对于合作方的选择平台会优先考虑哪些因素?


杨:因为我们处于芒果生态体系,合作方的可选范围比较广。业内谁更擅长哪些领域,我们都比较了解,这是芒果的优势。


关于选择的思路,我们有总结一些方法论。传统的方式是多家公司提案,然后再进行筛选,但这个流程的效率是较低的。


我们现在更倾向于内部锁定题材,再根据题材靶向性地在预算范围内寻找垂类领域最好的制作公司。对制作方而言,在某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也是有很多可复用经验的。


在合作方式上,目前平台定制可能更为主流,但分账、版权采买、联合出品等等,包括其他创新形式我们都是开放的。


 EW  目前大芒对于轻综艺有怎样的营销策略?


杨:轻综艺在艺人量级上肯定不占优势,所以还是更重视社会议题打造。我们也在很多节目中反复验证了话题传播的作用。


比如我们的节目《去野吧!毛孩子》,当时张馨予发博表示想要领养退役犬,我们节目的话题很快就冲上了微博高位热搜。关键在于我们瞄准了关于退役犬的社会议题。


此前我们在抖音上引爆过一个社会议题,讲的是一位00后男孩在不同城市的网吧游牧生活,他虽然居无定所,但带着一个很积极的态度维持着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档节目《凌晨零点零零后》也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名单。



在议题选择上,不同团队方法不同,人的感知力、感受渠道也不同。总体来看,不架空、不悬浮是一个大前提,继而需要思考的是,什么点可以打动人、戳到痛点、挠到痒点,经得起消耗。


EW:目前大芒轻综艺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轻综艺的商务空间?


杨:我认为轻综艺的商业模式,主要还是服务于垂类客户。我们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走冠名逻辑的定制内容,因为节目体量小、题材垂直,所以对客户招商的友好程度较高。


第二类是商业定制,比如客户想要围绕美发造型打造一个节目,我们在创作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容贴合度与商业粘合性。整体来看,这种点状模式的效率更高。


轻综艺在植入上也会有自己的玩法,每个项目不一样。举例说,我们有节目会注重观众反馈,并且快速反射到后续节目中去,整体节目的互动性、参与性很强。具体的植入花样、玩法,我们也会根据不同品牌来做创意。



后续动作:

在上升期把握题材带布局


 EW  大芒轻综艺后续还有哪些内容布局?


杨:
目前我们储备了20档左右的节目,不同类型、不同业务形态的作品都有覆盖。除了既有的推理类,恋爱、表演、情感、心理测验、美妆等题材都会有新节目上线。目前轻综艺赛道很多,我们想尝试的也比较多元。


 EW  您如何看待轻综艺这一新兴市场?行业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杨:我认为微综艺正处在一个上升期,未来综艺可能向两头走,要么就更大,要么就做出区分。


我们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得到最多的商业上的反馈就是综艺效率。微综艺在贴合程度上也还在一个上升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轻综艺 大芒 杨建伟

3359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