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建筑x艺术科技 | 让建筑动起来
-
原创 2022-07-15


艺术、科技与建筑,看似相互独立的学科,当它们结合起来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现代建筑用钢筋混凝土实现了维特鲁提出的坚固、实用、美观建筑三标准。而艺术科技则用最直接、最大胆的方式打破千年来坚固实用的建筑准则,让稳重的建筑动了起来。
艺术科技与建筑的思维碰撞,突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来了新的文化、艺术、哲学、环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建筑作为艺术科技的承载物之一,拥有更自由开放的形式语言和更独特的设计灵感。


由Snøhetta设计的欧洲第一家海底餐厅Under于2019年3月20日正式开业,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下餐厅。其选址巧妙独特,位于挪威最南端的Lindesnes海岸线,南北两个方向的洋流在这里交汇,而餐厅恰巧位于风暴的交汇点。

整个餐厅采用半下沉的形式,上半部分倚靠在崎岖的海岸线上,底部被支撑在5米深的海床上。建筑的整体形态破水而出,长达34米重量1640吨凝土管状建筑深入海中,以 25 度的角度跃出海面,通过 18 个锚点被螺栓固定在海底,抵抗着崎岖海况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Under餐厅被设计成三层,顶层是入口和衣橱区,中层是香槟酒吧,底层是餐厅,可以容纳8到100名客人。

餐厅剖面图
外面巨浪滔天,穿过餐厅的橡木门厅,从陆地深入海洋,拾级而下,纺织品覆盖的天花板,参考日落海洋的颜色渐变,静谧安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同时,Snøhetta事务所充分考虑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在餐厅的非营业时间,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物提供便利。通过安装在餐厅正面和外部的摄像头其他测量工具来研究海洋生物和鱼类行为,从而创造新的机会来改进官方海洋资源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海底生物的聚集,这一结构设计将完全融入海洋环境,淹没的巨石更将成为一座人造贝礁,可以吸引更多海洋生物来这里栖居。
近期Snøhetta事务所公布了Under 的最新状态,该水下餐厅已经完全被海洋生物覆盖,这也完美地回应了其最初的设计宗旨——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融入海洋的环境。


under餐厅最新照片
沉没在海面之下的餐厅成为了人造礁石,同时其也是一座海洋研究所,更是深入海洋的一件艺术品,充分突显了陆地与海洋之间微妙的生态平衡。

如果你经过Melbourne Connect大楼,一定会被Science Gallery画廊入口的数字砖块墙所吸引。2021年6月,这面名为“Digital Bricks” (数字砖块)的墙,以动画建筑(Animated Architecture)获得了媒体建筑双年展奖(Media Architecture Biennale Award)。

这座新建筑原址是已被拆除的皇家妇女医院,曾是澳洲最繁忙的产房。几个世纪以来,粘土砖塑造了这座建筑环境的外观,因此在塑造这座新建筑时,重复利用了旧建筑的墙面的彩色粘土砖。通过融合先进的数字交互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创新应用,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延续。

原址上已拆除的皇家妇女医院
这些传统彩砖间镶嵌着226个玻璃砖块,在威尼斯手工制造。每个抛光半透明的玻璃块背后都有一个互动LED屏,共同组成了南半球最大的像素显示屏组合。手工制作的玻璃砖因其每一块的独特性,为屏幕显示带来了不同的反射、折射与扭曲。因此,透过玻璃状从不同角度观看背后的屏幕时,有一种神奇、迷人、伪全息的效果。

立面的工程师设计了将LED屏幕安全嵌入墙洞的方案,建筑团队发明了将粘土和玻璃砖粘合的新方法,电子工程师确保透过实心玻璃仍保持灵敏触屏效果,平面设计师则要解决前所未有的显卡需求……这个复杂项目需要多学科跨界合作创新,同时也展现了Science Gallery所倡导的科学与艺术碰撞。

Digital Bricks数字砖块墙的第一个展示作品是一段24分钟视频,名为The Digital Birthing Tree (数字诞生树)。从原住民与女性角度展示了西方殖民前的土著文化到殖民、土地被占领的历史。视频提及了原住民妇女对健康系统的贡献,包括原址的皇家妇女医院的历史。
视频由墨大收藏的数千张历史照片组成,经过AI处理,重新着色、修复,甚至构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未被殖民侵略的土著文化、本土植物繁茂、传统习俗的延续。
当屏幕播放内容时,墙面散发的柔和光芒,吸引着路过的你走近一点,近距离观察探索这面墙讲述的故事,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分享当地历史的场所。


位于哥本哈根的Alchemist 2.0是一家结合艺术与美食的酒吧餐厅。该餐厅是废弃的丹麦皇家剧院改造而成,由伦敦设计事务所Studio Duncalf设计完成。该餐厅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外到内都有让人惊叹、意想不到的惊喜,这里不仅有美食和体验,更有创意和生活启发。
为了回应这座历史建筑的外观,餐厅的大门以青铜为材料,足足有 3 米高,门面上布满了雕刻出来的粗糙树枝。复古大门设计给前来探索的食客传递出神秘感。


进入到餐厅内部,首先会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现代风格的艺术画廊空间。目前展出的是由日本艺术家 Lady Aiko 所做的彩色涂鸦风格插画艺术。据说这个空间在未来还会邀请更多艺术家来进行创作。
穿过涂鸦墙,来到一楼的酒吧室。空间高14米,是一个装满超过一万瓶酒的玻璃酒窖。服务员递来酒水单,简洁的几何图形把菜单变为一个个可被转动的“魔术圈“,从视觉上给消费者传递出未来感。
顾客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转动“魔术圈”来选择酒水的原料和调制方法。互动的点餐形式,以金色和黑色为主调的空间配合灯光和全透玻璃,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像是调酒界的炼金术士。


步入二楼,便来到了店内的主餐厅。餐厅顶部是一个直径为18米的拱形吊顶 (The Dome)。用餐空间的吊顶呈现了拱形的形状,并且在上面装配了投影设备。
餐厅可以把各种罕见的景色投影到圆顶布幕上。影像内容丰富,有美丽的萤火虫之森,有夺目的极光之夜,还有神秘的海底世界……通过变换影像,食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获得独特的用餐体验。



在海底世界影像中,塑料袋和水母的形象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观众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两者的区别,呼吁大家关注海洋污染问题。
通过光影、音乐等,将味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合一,创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人们可以在绝佳的环境下品尝美食,了解每道菜的灵感来源,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用餐体验。


这是一幢会跳舞的建筑,如帘流转的“流苏”外部建筑结构,成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吸睛之处。由Thomas Heatherwick与Foster + Partners建筑设计事务所携手打造,俨然已成为外滩文化的新地标。
复星艺术中心的设计从中国传统戏剧舞台汲取灵感,营造出一个被移动幕帘所包围的多层艺术空间,全球创新三层独立且可移动“流苏”帘幕系统,使建筑展现与众不同的动态之美。

建筑外部有会转动的675根用黄铜手工打磨的金属柱,三层幕帘铺展开来,里外三层同时却向不同方向的转动,形成三个平面,平面由一条条长短渐变富有韵律的纵向线条组成,每根线条上的防撞点连接成幕帘优美的曲线。神奇的是随着这些金属管的转动,还能发出像风琴一般的旋律声。


立面及表皮作为建筑表达自身最直接的方式,这座会动的建筑连同它的建筑师一起,为建筑甚至城市的语意附加了比以往更多的涵义表达。
复星艺术中心旨在建成一个面向大众的公益性艺术地标,传播当代艺术,让广大民众都能享受艺术的美妙。而随音乐而动的建筑造型,正如缓缓拉开的幕帘,盛大欢迎群众的到来,将艺术分享给大家。

建筑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科技和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多学科跨界的合作创新。除了吸引人眼球的大型电子屏幕,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特殊的表皮肌理甚至建筑本身,都是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建筑通过动态及引人入胜的艺术科技表达,营造了城市中一个个与人互动体验、传递信息、感受城市记忆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传播载体。
撰文/ 灼灼 图文编辑/ 灼灼 关先森 芸豆
-END-
未经许可 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Copyright © 2022 多巴胺艺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

-------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多巴胺艺术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