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北宋《五马图》惊世重现!藏在博物馆里的马届顶流!

2022-10-30

近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特展中,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时隔多年终于又见天日!


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


作为一幅描绘西域进贡骏马的精美画作,《五马图》一直是珍贵的皇家珍藏,画幅右侧还有乾隆皇帝的御笔。


清 《五马图》乾隆题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直到清廷覆灭,《五马图》被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出宫,卖予旁人,从此下落不明。


在杳无音信近一个世纪后,2019年,《五马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重见天日,震惊世人。


让我们先一睹《五马图》的真容!


横屏查看更清晰

宋 李公麟《五马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每匹马后还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字,表明了马的年龄、名字等。













相比之下,乾隆的御笔在这幅画中稍显逊色。



这样优秀的国宝流失海外,当然是令人痛心的。


还好,我们国内博物馆里还有不少精致的马型文物。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藏在博物馆里的各色人马
绿马、黄马、红马……



01 绿马


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是当之无愧的“马届顶流”。


汉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


不过你知道吗?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有着数十匹跟铜奔马一母同胞的绿马兄弟(都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


汉 铜车马仪仗俑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它们有着一样健美的躯体、修长的四肢、飘逸的尾巴……


汉 铜主骑 甘肃省博物馆藏


汉 铜从骑 甘肃省博物馆藏


和一样自信、健康的大板牙


汉 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藏

汉 铜从骑 甘肃省博物馆藏

汉 执矛铜骑士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队

由38匹铜马、一头铜牛、一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铸的杰出成就。


汉 铜车马仪仗俑队 甘肃省博物馆藏


38匹绿马开道,保你日常出行无忧!


汉 铜车马仪仗俑队 甘肃省博物馆藏


随着时代变迁,贵族墓中流行的明器,从青铜器变成了陶瓷器,不变的,是人们对马的喜爱。


唐 三彩男骑马俑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位胡人大哥所骑宝马虽然颜色斑驳,但从它脖颈和胸口的釉色判断,它也曾是一匹绿马!


唐 三彩骑俑队列 甘肃省博物馆藏


绿马所在的骑俑队列,是典型的盛唐风格——汉族男子头戴软幞头,身着圆领窄袖紧身衣;胡人留的络腮胡,穿的翻领胡氏大衣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女子也不遑多让,头饰高髻,身穿窄袖圆领或“V”形领紧身衣。


西魏 西方日神 莫高窟第285窟


当然,绿马也不仅仅出现在墓室里。在莫高窟第285窟的壁画上,就有两匹背道而驰的绿马。

它们是日神的坐骑,相背而行,象征着太阳从东到西,又从西回到东,周而复始,往返无穷。


北周 铠马 莫高窟第296窟


提取自氯铜矿的绿色,是敦煌壁画上最常见的色彩之一。第296窟壁画上的马和骑士,也有不少身披绿甲。

什么?你说披绿甲的不能算绿马?

嗯,穿绿衣的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披绿甲的马怎么不算绿马呢



02 黄马



既然盘点过绿马,又怎么能遗漏黄马呢?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唐代贵族多爱马。

这匹黄马的真实身份,是少见的马届“艺术生”——为唐玄宗李隆基庆生的舞马

玄宗朝的宰相张说有诗云:




圣王圣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是说舞马会在表演过后,衔着酒杯,向主人跪拜祝寿。

银壶上黄马的姿势,正是舞蹈结束时的ending pose!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只可惜安史之乱后,舞马也流散民间。它们的技能不再为人欣赏,甚至会因为随乐起舞的习惯,而被当成怪物鞭挞。


当年的宫殿没有了,当年的舞马也绝迹了,而舞马祝寿这一奇特的皇家娱乐形式,却被定格在这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上,成了历史孤独的见证者


晋 晋归义氐王印金印 上海博物馆藏


这匹黄马来自西晋王朝颁发给归顺的氐族首领的官印,本应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见证者。

然而,西晋末年,正是氐族打响了五胡建国的第一枪,建立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成汉。

这样的历史走向,也让黄马占染了一丝“黑色幽默”的气息。


18世纪 铜镀金四马驮水法转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在故宫博物院的钟表馆里,也藏了不少黄马。


18世纪 铜镀金四马驮水法转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这座钟产自英国。泊来的黄马一共4匹,身披华缎,撑起了整个钟架。


18世纪 铜镀金四马驮水法转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表盘上部还有一队骑士。只要启动钟的机械,骑士们便会策马转圈,转花飞旋,不可谓不精巧。


18世纪 铜镀金锦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匹来自英国的黄马装饰更盛。


18世纪 铜镀金锦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故宫博物院藏


不仅烫了离子烫,披上了彩色玻璃镶嵌花纹的鞍,还背着整座钟的精髓——表盘。

表盘虽小,但若启动钟内机械,它也会于整点报时。


18世纪 铜镀金锦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故宫博物院藏


乐声响起,黄马下方小窗口里的人们,便开始了一日二十四度的劳作。钟表顶部的宝星花也会随之转动。



03 红马


最后,再来看看当下最令人害怕的红马吧。


汉 彩绘木轺车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多么熟悉的馆藏,熟悉的姿态,以及,熟悉的大板牙


汉 彩绘木轺车 甘肃省博物馆藏


或许这就是汉代塑造马的定式之一——掀嘴唇子,露出最自信的牙齿。

又或许,这是墓主人共通的癖好——在阴间也要攀比:“我的马就是牙口最好的!”


汉 陶马头 南京博物院藏


时至唐代,马的表情就端正多了。


唐 三彩马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也是“笑而露齿”,但起码它没有掀嘴皮子了不是?

这匹红马造型准确,比例匀称,挺拔有力的四腿刻画得尤其生动。全身多彩的装饰,也体现出它不俗的家境——头戴络头,身披攀胸和鞦带,上挂杏叶形饰物,马背配鞍,外包鞍袱,下衬雕花垫和障泥,尾系花结。

不过,相比于贵族所爱的马届“艺术生”,普通百姓还是更欢迎传统的“体育生”。


唐 红陶骑马狩猎俑 故宫博物院藏


红马端立,神情冷静。马上男子留八字胡须,头戴幞头,身穿翻领大衣,身后还坐着一只猎犬。

看他双手的姿势,似乎曾握着什么武器,只是后来遗失了。


唐 红陶骑马狩猎俑 故宫博物院藏


唐朝人性喜狩猎,并以善猎为荣,灿烂多彩的狩猎俑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缩影。


唐 三彩骑马狩猎俑 故宫博物院藏


这匹红马身体略向前倾,作欲发之势,显然比上一匹选手更在状态。马上男子戴幞头,穿翻领大衣,带狗……想来这些都是唐代猎手的标配


唐 陶彩绘骑马俑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两匹红马双目圆睁,两耳上耸,胸肌突出,身姿矫健。

相比于健硕的红马,马上骑手就丰满得多了。他们头戴红色风帽,身穿窄袖长衣,足蹬长靴,直坐于马鞍之上。

没有持武器,也没有驮货物,想来这就是唐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的状态


金 赵霖 《昭陵六骏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若说绿马届的顶流非“马踏飞燕”莫属,红马届的顶流,就应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战马——什伐赤了。

什伐赤,波斯马,枣红色。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便是骑着它,去征讨王世充的。

战斗中,什伐赤身中5箭,依然带箭飞奔,尽显矫健之势。太宗称它“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修建昭陵时,李世民提出:“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行、置之真形”。为纪念六骏,李世民请画家阎立本和工艺家阎立德以写实的手法,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唐 昭陵六骏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这位武德充沛的帝王,生前身后都要与自己的战马在一起。


横屏查看更清晰

唐 昭陵六骏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当然,博物馆里的马绝非只有以上几种。在最新发现的开封州桥遗址中,就有20余米长的海马纹石壁浮雕。


工作人员在开封州桥遗址


《东京梦华录》有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

所谓海马水兽,当然不是海洋生物真海马,而是踏浪而来的神马!在瓷器和壁画上都很常见。


明 景泰款掐丝珐琅海马狮戏球海马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开封州桥遗址仍在发掘之中,也期待石壁浮雕上的海马,早日加入博物馆大家庭。


横屏查看更清晰

宋 开封州桥遗址巨幅石雕壁画


在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众多马中,
你的最爱还是“绿马”吗?
你又在博物馆见到过哪些马呢?
一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本文图源:文博圈图库及各博物馆官网、官微、新闻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五马图 博物馆

2437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