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沈奇岚对话周大为:ART021十周年,我们说些真话

原创 2022-10-30




关于本文作者:沈奇岚,艺术评论人,策展人,作家。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艺术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出版社艺术主编。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有多个富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和论坛项目。为多家国际艺术媒体和艺术机构撰写专栏和画册文章,包括上海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意大利Skira出版社等。


在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即将迎来十周年之际,我与展会创始人之一周大为进行了一场痛快的对话。周大为说话的风格总是极为直接,甚至有些犀利,他分享了这十年来的观察和经验。

周大为。图片:由ART021提供


留下的,消失的


:从开始做ART021到现在,你的想法有没有什么改变?你在艺术领域里还有什么事情想做?
我的想法一直很明确,从来没变化——只做基础建设的事情。销售是非常重要的事,画廊不能没有成交量。画廊要服务好艺术家、做好展览、服务好藏家,这是首要工作,也是本职工作,不要装学术,就是卖好、推广好,把艺术家变成明星。专业和大众推广都做好就行了,没那么复杂。
我现在特别想做的是重新梳理,基本功都要重新梳理,建立所谓的“内循环”,很多事情需要从头来过。

2013年首届ART021公共艺术项目,由林明弘创作。图片:由ART021提供

今年是ART021十周年了。每年都有许多画廊来申请,你们见证了画廊的来来往往,什么样的画廊会消失?
那些不把藏家服务好的画廊,或是不把艺术家展览做好的画廊会消失。
有不同的画廊形态。有的画廊是以艺术家为核心的,有的画廊是以藏家为核心的,两边都要注重并平衡。画廊选择的艺术家要符合画廊的藏家体系,或者符合画廊的定位。如果画廊选择了为艺术家服务,往往出了问题会不管藏家。比如说,一件作品在二级市场上其实才几万块,但画廊却标价极高。或者有些画廊觉得藏家不能卖作品,人家买了十年后拿去拍卖也要骂。这个就好像是说,凭什么艺术家能赚钱、画廊能赚钱,支持他们的人就不能赚钱?好像有一种道德的标签,好像为了投资去买艺术品就不对的。人家就是商业行为,而画廊就是个商业机构,它有它应该做好的事情——就是前面说的定位、选择艺术家和做好展览质量。
认真做展览、选作品、做出版,认真宣传媒体,做好服务,这些是画廊该做的事情。任何脱离商业本质的画廊就肯定死掉。

2013年首届ART021保时捷中国展位。图片:由ART021提供

你会如何帮助画廊?
买画廊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帮忙。也不用道德绑架,不用说什么一定要帮助他,不是那么伟大的事情,我们那么多年都在帮助艺术行业。买他作品就是最大的帮助。
这十年来,哪些艺术家成长了,又或者消失在人海之中?
实话实说,越来越难,这是真话。
像徐震、刘韡、杨福东,还有后感性的那些艺术家,参加国外展览已经变成正常的事情。西方中小画廊的艺术家名单里,几十个艺术家里很多都是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这是常规。现在的年轻艺术家能参与一个国外的群展,就觉得自己很牛很大牌。
要有敬畏心。现在年轻人好像参加一个国际大展就不得了了。贵不贵不是问题,这是市场决定的。但心态会坏掉,会停止学习,拿一个小的事情放大了而已,没有自己的脉络,没有大格局,没有大世界观。而徐震是有大世界观的,他做的所有事情是有他的一个世界观。杨福东也是。

徐震,《天下-3002CF0130》,2013,帆布、油画颜料、铝塑板,60 x 80 cm,由没顶公司出品。图片:由ART021提供

艺术不只是技术。艺术本来就是观念,我一直不喜欢说文化,我喜欢说是文明,civilization。艺术是文明的价值。文明史比文化重要多了,文明是历史留下来的东西。
这样的人太少了。
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是少的。如果我们问未来20年后会留下来的艺术家,你觉得有几个?
那么ART021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艺博会是一个艺术普及和大众消费的状态。我们做的工作不涉及学术,更多是从产业链层面去修复,在艺术产业角度去看怎么样帮助这些画廊做得更好,怎么样把这个平台搭建好,怎么样让更多藏家在一个更轻松的环境里面去收藏。这是我们艺博会的本质。

2014 ART021艺术家海报,杨福东版本。图片:由ART021提供


今年关键词:修复、内循环


今年的ART021有什么亮点?
与其说亮点,我们更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今年比去年稍微好一点,活的久一点,就那么一点。今年的更多工作是要修复这两年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今年。
修复哪些地方?
一个是修复西方和国外对我们理解的误区,第二个是修复信心,第三个是帮助这些画廊接触更多新藏家,让他们周转起来。这些都是很本质的基础工作。所以今年不涉及什么亮点,活下去就很好。
之前你们做过一个“Detour”项目,请了很多中东和南美画廊和艺术家过来展示,现在我们跟国际的距离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现在是我们重新要修复的状态。韩国的艺博会已经证明了——西方画廊只看市场。之前觉得中国有市场,当你卖不动的时候,一切都是不对的。接下来如果经济又好了,还是会回来的,对吧?不要把他们想得很伟大,也不要觉得这个体系有多伟大。
所以我说艺术市场在中国,首先要解决内循环,也要解决内部问题。前几年一些中国藏家觉得中国艺术家土,买西方那是酷,这也是不对的。要反思为什么。

2014 ART021没顶画廊展位。图片:由ART021提供

可以做些什么工作,让他们觉得中国的艺术家也非常值得支持?
我的观点是——你改变不了人。这些藏家基本年龄段是60后到70后。这是时代的印记,不是人的问题。得有一批人,形成一股子气,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就像当年比如说黄永砯、陈箴,他们去法国那批人,形成的那股子气。
今年你会如何帮助画廊去在ART021里面做些切实的工作?
切实工作就跟我们以往工作一模一样,带藏家,更努力的带藏家。媒体做好,服务做好。

2014 ART021贝浩登展位。图片:由ART021提供

现在的新藏家怎样去扩大它的增量?
我觉得这也是一股气,这10年我们做下来,的确影响力越来越大了,的确带了越来越多人进来了。但对艺术没兴趣的人他也不会买。对这个东西是一个本能的判断,你有这个东西就有了,这一刻觉得“我需要靠艺术来帮我的生意”,或者是“我需要有点文化”,这些人就会来买。买艺术的人,要么天生喜欢收藏东西,比如从小买邮票、钱币,我就是这种人;要么是内心喜欢文化,但一直不知道哪里有机会接触到,他现在觉得需要这个东西。
你觉得现在哪种展览形式是最有效的?
现在这个时代自媒体需要展览形式,美术馆形式也已经落后了。画廊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他们,所以画廊逐步变成美术馆了。那些大画廊的影响力巨大,佩斯在纽约的空间已经成为景观。这些我觉得都可以,艺术被人消费、被人欣赏都是对的。


中国当代艺术会有自己的路径


你如何理解艺术,以及艺术品的关系?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在创作和艺术史的体系里去增加自己的独特价值。我一直说人人都可以创造艺术,但并非人人都是职业艺术家,也不是人人的作品都能变成艺术品,艺术品跟艺术不一定有关系的。艺术品是商品逻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逻辑。但艺术是神圣的,创造是神圣的,不代表它一定值钱。你理清楚这个东西,就都清楚了。
当代艺术现在还是个西方为主导的行业。像日本这些年关于物派的热点,也是西方这10年里面做出来的。国外是因为有这些美术馆100多年历史建立起来了,做一个展览就是学术,中国要有一套新的方式。所以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和思路,首先要找到脉络,讲清楚这个体系。我们努力创造艺术世界里面的市场部分,我觉得中国很牛,中国当代艺术会有自己的路径。

2013年首届ART021天线空间展位。图片:由ART021提供

你现在在艺术上面大概花多少精力?
艺术已经融入到我所有的生意里去了。什么都是跟艺术相关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是站在艺术角度去思考的。
你这几年收的作品,是按照艺术的标准,还是艺术市场的标准去收藏?
我收作品永远只按艺术标准和我自己喜欢的标准,我不会按学术标准或者按美术馆标准。那个压力太大了,没什么好装的,美术馆一件作品几千万过亿。现在更多就是按照兴趣、按照气质、按照我自己喜欢。

杨福东,《留兰》,2003,14分钟,视频、单屏电影,35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DVD,音乐:周晴。图片:由ART021提供

这两年其实你身为藏家的身份稍稍弱化了一点点。
我觉得我更多还是一个支持艺术生态和艺术产业的人。这两年买国内的很多年轻艺术家真的就是支持。
你做CC基金会和展览是怎样的标准?
回到最单纯的一个状态,这是我调节自己的状态的一个方式。做的事情是在我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求上的平衡。轻松做了没压力。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艺博会吗?你如何看待竞争?
必然的,只要市场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一定有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进来,维护好“护城河”很关键。因为你的客户是你的核心,要让客户赚钱。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创造增量,能不能创造标准和价值?前面说的内循环该做的事情——内循环不是口号,是创造标准、创造增量、创造需求。ART021的贡献,是这10年我们努力之下,让艺术市场被更多人接触到了。
藏家核心需求是创造一个可消费、可逛、可购买的体验。对画廊是需要专业和流量。平台要专业,媒体报道要专业,这是ART021那么多年做得极好的。我们的流量一直是最大的,有流量才可能有转化。

在即将开幕的2022 ART021中,贝浩登将带来马克·莱登(Mark Ryden)的作品《163(#163)》。图片:由ART021提供

到现在过了10年,你是不是也有些理想被洗刷了?
我一直是很现实的人,每个东西都有具体执行方案,它依赖于实际情况。比如TX淮海,我们让大量网红对展览都感兴趣了。现在很多画廊都是网红去看的,不管好不好,至少引起了年轻人对艺术的兴趣,觉得艺术是个很潮的行为。


十年间,变与不变


接下来你的大目标跟中国的艺术大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现在肯定是大浪淘金,找到金子以后就百分百的去支持,因为这太珍贵了。该买东西买东西,该支持展览支持展览,该支持项目就支持项目,最终艺术家还是要进入市场,那就帮助他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市场,帮他介绍好画廊,通过自己的关系资源进入一些好展览,这个都是可以做的。
刚刚你说到流量,过去很多年都有很多明星来。
我们从来没有特意去请明星,都是自己来的。朋友想来就来,他们来是他们的事情。也可能我们做的事情出圈了会让更多人来,这就是品牌影响力。
回到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比如有些外国画廊到中国来,带的画不一定是最好的画,怎么办?
没办法,你控制不了他们的决定。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没有太重视。新画廊我们会给些建议,东西要带得更好一点,希望它能卖得好一点。因为有时候新画廊如果卖不好,对他们打击很大的。但大牌画廊你不可能去影响他们,也没必要去影响他们。

在即将开幕的2022 ART021中,卓纳画廊将带来玛玛·安德森(Mamma Andersson)的作品《The Tree of the Spirits》。图片:由ART021提供

肯定还有很多藏家看这篇文章。对年轻藏家有什么样的建议?
很简单。我们选的画廊都不会差,看中了就买,但要明确你是什么角度,投资角度、装饰角度还是喜欢,都不一样。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只要你负担的起。不过如果明确是投资的话,我的建议就是要找顾问,找专业人士帮你。
10年来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改变。我很小就明确方向、目标和方法论了,20年几乎没有怎么变过。
什么方法论?
就是前面说到的明确大方向,想清楚执行步骤,找到对的执行人就马上行动。
事情分两种,一种是让自己爽,一种是在乎别人怎么说,是不是名留青史。我做事情一般是让自己爽的,我不是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偏差,这个是很爽的。我不会因为一个战役赢了就觉得很爽,重要的是每场战役的状态。你的安全感、信心,是靠这些东西来实施的。
最近在看什么书?收获是什么?
最近在重新看金庸。对金庸的理解又不一样了。现在是在串联金庸每本小说里的人物关系和武学关系。
你觉得你和哪个金庸人物比较接近?
是令狐冲和郭靖的结合版——郭靖的目标和使命,加上令狐冲活着的方式。


文丨沈奇岚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沈奇岚 周大为

1733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