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精选 | 第十届筑巢奖专业金奖佳作
-
原创 2022-11-25
项目规模:32平方米
项目地区:湖北武汉
类别:小户型
奖项:专业类别小户型金奖
设计师:乐崴
公司:方玄空间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
2020年,突发的疫情影响了现代社会的运转,以及人们工作、生活、交往等多个维度的正常状态。与此同时,移动互联速度的飞升又为线上工作与生活提供着更多的可能性。立足当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顺势为居家办公相关的室内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探索路径,使得居家工作的空间规划、行为引导、办公特征等都得到有效的改变与创新。
室内设计的真正用意终将要围绕人的尺度展开,“居家办公”是此次室内设计实践的第一层导向,而“情感流动”则是更为用心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第二层导向。本案例中,男主人是居家办公的独立设计师,女主人是瑜伽老师,业主希望双方在居家时可以增加对视沟通的空间,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和趣味性,既满足居家工作的功用性,又促进主人生活审美和情感流动。设计以室内空间的引导,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人本需求,创作手法以瑞士建筑大师卒姆托浴场的体块化建筑思维为主要参考来源,通过对建筑空间与空间之间关系的理解,打造出全新的室内空间演绎表征,构筑空间与空间、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游走在这样的空间,每个方位给人的视觉感官都不一样。一楼办公位让男主人感觉到开敞舒适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一楼或二楼的女主人,两人随时可以对视,虽然生活在“封闭”的小空间,但沟通“无障碍”。
项目规模:25平方米
项目地区:上海
类别:小户型
奖项:专业类别小户型金奖
设计团队:栖斯设计
设计说明:
业主希望将其改造成可以短暂停留的住所,同时在小空间内容纳完整的住家空间,以及可供多人社交聚会的温暖而简洁的空间。该住宅位于上海市淮海路一座历史保护建筑的底层,在多年的产权分割后套内面积仅剩25平方米,墙体老化、面积小、层高高。设计师围绕“如何在25平方米的空间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且能容纳多种活动的场所”这一设计目标开展设计。通过建立室内外的连接,利用夹层以及功能叠加等方式充分挖掘了该极小户型的空间潜能,最终打造了一个居住功能完备且能承载多人聚会的丰富空间。原木色木饰面、白色涂料使小空间简洁温馨,透明的玻璃在限定空间的同时,也可以延伸视线。
项目规模:109平方米
项目地区:台湾台北
类别:普通户型
奖项:专业类别普通户型金奖
设计团队:福研设计
本案例业主为一家四口,一对夫妻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主人喜欢户外运动,也培养两个孩子攀岩的爱好,希望家中有一个攀岩区,以减少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希望能陪伴孩子多阅读玩耍。现场原为四室两厅,厨房为封闭式,空间较为琐碎分散,中心的厨房及客厅采光不佳,窗框多处有漏水的迹象。
几个世纪以来,都市的扩张、人口的集聚,以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诸如新冠病毒传染的威胁带来巨大的生活改变,促成“居住”形态的变化。以往针对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场所,如办公室、学校、图书馆、游乐场、运动场、餐饮娱乐等,也以“云端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式进入住宅,让住宅如同百宝箱般,依照居住者的不同需求而千变万化。
设计除了攀岩之外,也整合了办公、学习、阅读、游戏等不同活动,在兼顾传统功能(餐厨、卧室等)的情況下,做最大程度的弹性利用。同时,尝试将时间考虑进来,让空间能依照幼儿成长的不同需求而调整。树屋的设计,除了呼应“攀爬”的主题,在现阶段将最大的游戏空间留给两个幼儿;若干年后,树屋将变成衣柜,让两个青少年可以拥有各自独立的房间。
项目规模:150平方米
项目地区:四川成都
类别:普通户型
奖项:专业类别普通户型金奖
设计团队:壹阁设计
设计方案立意Laputa其实是拉丁文quasi lap outed的结合,意味着自由奔放且充满希望。因为是围绕着孩子所做的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尤其注重环保,让孩子可以有健康的成长空间。业主对于收纳的需求比较多,在设计上也使用了很多隐形收纳空间的手法。
项目地区:北京
类别:大户型
奖项:专业类别大户型金奖
设计团队:上建下筑工作室 焦焱、郭腾
设计说明:
项目在改造前,是一户闲置近十年的跃层老房,有着因小区建筑造型统一而分布极不规律的建筑结构,且管井错乱林立。设计构思受“留园一梯云”的启发,结合建筑内通往二层的唯一光井,以梯做山,掇山置石,再破石而出的框景手法,将一座黑色异形楼梯置入公共区中心,来呈现住宅窗口里的内向之景,是为“一梯宅”。艺术装置化的楼梯,醒目地嵌入在空间中心,利用二层光井空间,在功能上连接楼层,联通会客、就餐、中西厨等多个公共区域,产生了自由度更高的洄游动线。而这连贯的内向之景,也成为了家最好的艺术展陈与视觉窗口,实现了游览的互动与对望关系。
在变化成为常态的当下,生活由家展开,而家不应该被任何风格所定义,艺术也不应该被艺术品固化。对于艺术与居住关系的考量,不仅是如何打造一个当代、舒适、有美感的生活空间,也想在最大限度平衡功能与美学的同时,去探索家的另一种可能性——让艺术与家彼此延伸,成为生活态度、身心感知的共同表达。通透的格局,赋予家最大的尺度与弹性。
项目地区:上海
类别:别墅空间
奖项:专业类别别墅空间金奖
设计团队:黎李设计事务所
设计师根据建筑的历史,保留它的元素、痕迹与气息,将拥挤昏暗的空间进行开放式的改造,破除不必要的小空间,通过整合、开放、重组的方式让所有的空间回到它曾经最惊艳的时光。大面积的留白设计使得空间具有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空间进行再次创作。木质楼板为主,以铁艺、老钢窗作为空间分割的载体,白裸墙的运用使得原本昏暗的空间明亮起来,同时在保留历史痕迹的情况下,去除了老旧陈腐的气息。老钢窗的加入使得老上海的气息满满,打通一楼与负一楼之间的楼板,让负一楼从逼仄中解放出来。一楼至庭院的U形长廊采用特殊的栅格设计,既是新的动线,同时也解决了负一楼的采光问题。顶楼人字形木框架屋面,重新铺加瓦片,增加隔热、保温、防水功能。
项目地区:成都
类别:商业空间—餐饮
奖项:专业类别商业空间金奖
设计团队:蜂鸟设计
成都高新区地标位置双塔下的交子大道上,是重点打造的金融CBD商圈。本项目处在中海寰宇荟购物中心角上,包含一层独立入户铺位和二层主要营业大厅铺位。原建筑结构为标准框架结构,原始层高4米,但一层至二层须自行搭建楼梯和电梯。设计师在餐厅里融入了大量的园林景观以及对园林理念的深度考量设计。即通过内部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对序列、流线、高低尺度的再创造,以求达到显、隐、遮、露、透的环境。具有川西院落风情的建筑结构形式贯穿整个大厅,只摆放了四桌的空间中,使用木与石的材料组合,开放式的烹饪布局,也是对四川人生活方式的再提炼。
◆ 《驻·85》民宿
项目地区:浙江丽水
类别:商业空间—酒店
奖项:专业类别商业空间金奖
设计师:沈墨
设计师用一个个“木方块”堆叠,让建筑外立面拥有构成感,并做了层层内退的处理,使用了木饰面与通透的玻璃材料为原本封闭的空间划出了阳台,为空间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层次感。材质上选用了暖色的涂料与木质搭配,让空间呈现出温暖自然的格调。身处于这样纯粹、宁静的空间,让人忘忧,沉浸于优美的山水之间。
◆ 《椒兰山房·叠院》
项目地区:四川成都市
类别:商业空间—酒店
奖项:专业类别商业空间金奖
设计团队:赤橙建筑空间
设计应尊重当地民俗传统,注重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契合当地乡村风貌。功能上符合现代生活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在如今民宿品类众多的经营环境下另辟蹊径,建立一种新的民宿生活体验方式,打造符合年轻人生活的文化体验场景和内容。在乡村再建设项目中,人、建筑、环境之间的交流与平衡尤为重要。如何保留及再现这种动态的平衡感,让建筑在当地环境中和谐生长是设计过程中思考的重点。椒兰山房在乡村建筑中,筑造与延续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设计赋予老宅、乡村新的生命力,并成为外界与当地村民连接的一个平台和桥梁。
使用青砖汉瓦,符合当地川西民居的建筑气质,同时具备耐腐与吸水性,价格适宜。邛崃当地文化背景为汉代文化,墙面灵感源于西汉未央宫皇后居所的墙面涂料,以花椒和泥土混合后涂抹,形成独特的材质质感,称之为椒墙,这种传统做法在当地民居建筑仍有使用。因此,墙漆采用砂胶漆和当地粉碎后的石材按一定比例混合,来研发模拟“椒墙”。此材料建造成本低,耐候性与稳定性更高,且契合当地传统建筑的气质。对原建筑木结构进行修补替换、防腐防蛀、漆面封闭处理后再重新安装,在原有墙体转角处新增钢结构立柱分散屋顶重量,对墙体开窗开门及建筑比例进行调整,保证坚固、实用、美观。传统川西建筑未考虑防水与保温等方面的功能,在建筑改造时,也进行了多层的相应处理。为减少基地大量开挖对周边土层环境的影响,以及保留下来的原始建筑基础的稳定性,设计保留了原场地的高差,通过多层次的动线和景观的串联,形成一个庭院相间、内外相连的复合建筑群落。
◆ 《身体、空间、边界》
项目地区:上海
类别:商业空间—休闲娱乐
奖项:专业类别商业空间金奖
设计师:郭东海、燕泠霖
业主主要的训练内容包括基础的器械健身以及普拉提,这些运动让身体的呈现与日常的家居活动不同。设计叠合了这些运动,形成了一个自由的拱形柔和边界,在空间中延展,隐匿原有混乱无序的结构元素,整合成连续的新边界,将身体柔和包裹。自由拱从顶到地,轨迹时缓时急,动态变化,模糊自然,承托身体的柔软边界。不同的自由拱彼此连续,纵横交错,层层叠叠,在每一个视点都呈现不同的姿态,交错的曲线切分出的实体与虚空,创造了难以捉摸的流通感与渗透感。而镜子在空间中,除了运动本身的需求,也将连续的自由曲线不断扩大延续,身体所在的真实空间在镜像世界中进一步加强。原本狭小的地下室,因为镜像变成了一个梦幻的空间。
地下室仅有的两个采光井和楼梯是与外部联系的通道,设计强化了这三个内外联系的区域,赋予它们三种颜色,形成“内嵌的庭院”空间,在封闭中创造更多的“内”“外”层次。两个采光井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远离采光井的区域,顶部沿边置入光带,在有限的高度内尽最大可能让顶面上浮。为满足均匀照度的需求,顶面中部引入四条斜向灯带,拱与斜线犹如柔美与力量的并置,也是健身工作室最自然的状态。
项目地区:北京
类别:办公空间
奖项:专业类别办公空间金奖
设计团队:普阁空间设计事务所
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内,周围是充满了浓厚老北京生活气息的胡同。业主是年轻的律师事务所,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希望为事务所营造家的亲切感。院子中两棵树的存在无疑为此提供了重要的尺度参照:大树亭亭,是家的遮蔽;小树近在咫尺,如家中盆栽。小院虽几经易主、改造,但枣树与石榴树却是院子里最长久的守护,见证着这里的生活。庭院虽被纳入室内,但树依然在自然中,其存在也始终能在室内被体验:或是入口扑面而来的石榴枝桠,或是透过磨砂玻璃影影绰绰的石榴树影,或是透过玻璃顶棚瞥见的枣树树冠,抑或是隐约可见的半透明玻璃盒后在工位上的枣树树干,以及秋冬落在玻璃顶棚上的树叶和果实。这些被建筑和视线捕捉的树的一切,给严谨的律师工作场所凭添了生活的诗意,于是命名为“拾叶斋”。
设计在内部选材中多用了仿木饰面板、玻璃、环保涂料等。在尽可能放大空间体验的同时,材料的选择也多考虑较为亲近使用者感受的自然肌理。入口空间悬浮的半透明玻璃盒为技术难度较大的区域,设计时利用了钢结构支撑,并通过形式处理将其结构部件隐藏,在视觉上营造漂浮感,使空间开阔并承载多种使用场景。
项目地区:四川成都
类别:公共文化空间
奖项:专业类别公共文化空间金奖
设计团队:成都璞石品牌设计有限公司
作为该品牌进入成都市场的首店,项目要在保留重庆首店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在地特色,且为扩大消费者在空间中驻留、享受的时光增加了餐饮空间的配套。如何有机结合书店的安静与餐饮相对热闹的氛围,是业主希望设计团队能解决的命题。
设计方案立意是让“书屋”的功能并不限于藏书、读书或写作,它同时也是一处生活场所,是可以享受的工作室、藏书室、文品陈列室,以及会友消遣的小客厅,是可独乐并众乐的“混合体”,是日常消遣时光的温暖聚落。
空间建筑为上下二层,室内没有垂直方向的贯通通道,且层高较高,建筑外立面的巨大玻璃为项目氛围营造带来难度。设计时,空间中大量使用旧木板,温润的材质传达出与书店气息相得益彰的历史感。钢板材质则作为对项目场域呼应的表达,同时也传达了“图书矿藏”的空间概念。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装饰杂志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