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艺术家|姚舜禹:用“玩”的方式创造可能性
-
原创 2023-02-20

近期展览包括:2022 中共创建第一城杯,阳泉市展览馆,山西阳泉;2022 中央民族大学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美术作品展,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北京;2022 绵延:当代绘画展,(韩国;济州西归浦市国立艺术中心、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当代油画联合策展),线上参展;2022时代坐标—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艺伯当代画廊,线上参展;2022叩击灵魂—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艺伯当代画廊,线上参展;时代:当代艺术展,(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家国际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年刊和歌雅艺术编辑团队联合策展),线上参展;2022中央民族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北京
自然的绘画,灵感多来源于人的内心活动,过去的记忆和梦中的荒诞场景。我在绘画的时候不会先去想要去画什么,而是先去“虐待”画布,摧毁内心中在白布上等着我的东西,用玩的方式去创造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对于最后画面的呈现是十分关键的,它是鲜活的,随机的,千变万化的,这种感觉与虚拟的超现实性相似。我喜欢读诗,诗中传达的各种感觉、意象,丰富我的幻想。就像博纳富瓦在他的《杜弗的动与静》中写的“一块石头”,我更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予观者思想里平凡的展开。
艺术家|姚舜禹:用“玩”的方式创造可能性
QUESTIONER:EveryArt
ANSWERER:姚舜禹
Q1:您尝试的绘画媒介比较丰富,而且创作的内容也十分多变。对于作品内容和使用媒介的选择你有什么特别的思考方式嘛?您可以就其中几幅作品展开说说吗?
A1:对于作品内容上来说,我的创作思路呈现为两条线,一条是在我无目的单纯表达自我情感或者想法的,还有一条是应对有目的有主题的会有一定约束的。我个人现在的创作大多数还是在自娱自乐,这属于第一条线,很多时候我都在窥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所以创作的内容很多取决于我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与之引起的感受思考,比如说我的作品《时间:记忆童话》,这张画所要表达的情感还是很明显的,我描绘的是对于母亲不同时期给我留下的感受,画面中我画了很多不同的角度的面孔和身体,有小女孩、青年、中年、老年、骷髅等等形象,我在绘画的时候后不会一开始就去构思怎么表达,我只知道我想画一个母亲的肖像,回忆和想象未来的碎片图像就会涌入脑海,生活中某些难忘的点就会在脑海中定格,然后就是观察自己的大脑思维产生的图景把它画下来。再比如说《隐秘树洞》这件作品,我想表达的是人的内心深处,只有自己知道的一片小空间,我总有这种感受,这片空间是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最真实的我在那会是怎么样,我会变成一个女人吗?我会赤裸着身体的,在可以听的见滴落水滴的山洞里,很安静。在绘画一开始不要去想画什么内容,这样创作会变得容易许多,随着在画面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痕迹,你会发现这些痕迹会迫使你去想到点什么,是无限的可能吧,所以内容变化跨度大是很正常的,我也不喜欢拿着一种方法,一种内容去一直表达,这会使我单调,人的思维这么丰富,不要把自己局限了。那再谈谈我的第二条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与第一条线相反,我会先去想我会画成什么样子,这时候我会去做小稿,色稿,对于内容我会受到一些局限,这来自他人和社会,不能让绘画单单满足我自己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容易被拉回现实,产生的内容虽然会更易被人接受,但我不喜欢这样做。关于媒介的使用,这是一个包容的当代社会,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适合作品的媒介都可以用,我在画画的时候,会寻找表现我要画的事物最合适的媒介,可能在画一张油画的时候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丙烯、喷漆、油画棒、炭笔等等,媒介的选择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为最后画面的呈现而努力。
姚舜禹|时间:记忆·童话,布面油画,40x50cm,2022
姚舜禹|隐秘树洞,布面油画,40x50cm,2022
Q2:您更注重作品技法上的表现性和独特性,还是您更注重作品内容的观念性?
A2:我会更加注重作品内容的观念性。技法的表现固然重要,这是与观众最直观的第一次接触,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作品的兴趣,但是我觉得绘画更像是一种语言,可以和其他人产生精神共鸣的语言。技法很弱小,消逝的很快,影响力也弱。观念不一样,观念的改变会导致技法的变化,可能是完完全全的转变。所以我在我在面对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想用什么方法去表达好我的想法,对于用什么技法,这和我对用什么媒介的态度差不多,都是合适就行。有些时候我会创作出一些系列,风格统一,这是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表达这个想法是对于我来说最方便的,最合适的。

姚舜禹|捕鱼人家,布面油画,50x60cm,2022
Q3:您的创作是对自我内心情感的诉说方式,观众可能不会一下子读懂您的作品,可以谈谈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与观众的关系。
A3: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读懂一幅作品,读懂一个艺术家。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我觉得对一幅作品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向很多时候取决于观众的经历、生活、阅历、文化、性格等等,每个人对一张画的理解都会或多或少的不同,我也不愿意看到观众对我的画是一个标准的解答,也没有这样的一个答案。我希望每个看我画的观众,都会在画前或者屏幕前停留一会,看到我画中的形象,像在和我本人交流一样,我的画就好像是我引出了一个话题,然后观众可以对这个话题或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大脑中展开,会在脑海中产生很多的记忆碎片,这些附带有经历的时间,会让他们产生不同的感觉,我想这是我的作品希望与观众产生的化学反应。
姚舜禹|爱慕,布面油画,45x55cm,2022
姚舜禹|海难,布面油画,40x50cm,2022
Q4:你谈到您很喜欢读诗,可以谈谈诗歌对你作品的影响吗?
A4:我很喜欢诗歌,诗歌的气质和我的画面很像,有的诗歌内敛含蓄,有的诗歌奔放直接,我的画面也是这样,很随我当时创作时的心情感受。我喜欢现代诗,很喜欢伊夫·博纳富瓦的一部作品《论杜弗的动与静》,他的诗可以说是经验的一种特别的结构,使人从无中把握着有,从否定中把握着生命的不可言传处。在他看来,世界的真象必须是“隐而不见的”诗的意趣不在现实本身的形象,而在这天地演变成的境界,诗人只有通过语言的创造才可经验到这种空的、无形的境界。我喜欢他的诗歌中的一些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东西,我的画面中的好多物象也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和超现实的表达,看我的画也好像在感受一篇现代诗一样,初看不明所以,等接下来慢慢品味可以尝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再仔细了解了背景以后又可以发现一篇新大路。博纳富瓦高亢的诗句中充满了矛盾和悖论,但这不是为了制造困难、让诗人与读者相互分离,而是为了一种更大的融合。在我的画面里我也在寻求一个更大的融合,我希望能带给他人更多精神上的感受。我很喜欢一本电影,是由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执导的传记片《诗无尽头》,这本电影主要讲述了他自己早期的创作之路,他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这本电影中充满了隐喻,象征,诗歌的元素,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电影开头的几个镜头让我记忆犹新,温柔的母亲说话像在歌唱,路边叫骂的人像狗。我很喜欢这样的手法,这样的变形,在我的画面中也有运用,画的那个东西不是本义,为了能让观众感受到我有时也会加入一些暗示。
姚舜禹|明天会好嘛,纸本拼贴,15.2x20.5cm,2022
Q5:您的作品在展现了一个抽象的世界的同时,在从中可以看出很多日常生活的痕迹,比如您的纸本拼贴作品,请问您这些拼贴材料您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收集,还是在确定主题后有意收集,可以选择一幅作品谈谈你的创作过程吗?
A5:关于拼贴作品的材料,我会事先准备好一些,我要创作了工具材料肯定不能少,很多灵感放在边上晾一会就会变质,没有一开始的想法那么惊艳了,所以我会准备好我平常习惯使用的很多材料,拼贴的图片也会事先剪裁好,我不知道下一张作品会以什么形式在等着我。等到要开始用到这些材料的时候,我会去寻找合适的,去做一个表达。很多时候最终的作品所呈现的含义和我一开始想的也会很不一样,我在与画面和解,让它也拥有自己的创造力,我有的时候更想画面的一个知心朋友,去帮它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我在创作《权力至上》这件作品的时候,首先我拿到的仅仅是张牛皮纸,我觉得我该在上面做点痕迹,我拿了黑色喷漆给它上半部分做了一个渐变,这时候新的感觉出现了,我感到了一种黑暗压抑,像在室外,像在室内,我不清楚,只是一种感觉。然后我拿出了我剪裁好的图像纸片,把他们任意摆放,它们每一次的变化如果好好操作都会是一张好作品,本来想做一张关于乐队的,但是背景太压抑的气氛怎么弄都不合适,我转而想到了在疫情下我的感觉,天空黑压压的,我也不堪重负。我就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开始制作,想要表现权力,我第一感觉就是对称的稳定,把主体置于中心,放在凳子上表示尊贵,在把会割裂画面的地平线做成了一个口罩平面,将其作为承载凳子的平面,口罩遮住了太阳和人,与上面的黑色背景所呼应做了两片天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相互冲突。旁边的两只大手,我分别用了不同的饰品来表现性别,在做这两只手的时候,我也想是直接画上去好,还是剪一块色块,还是剪了再画好,这些都是在创作上要做的选择和判断。我还想到了压住悟空的五指山,想到了非洲原始艺术,想到了罗马柱,这些想法感受最终形成了这两只大手,权威而庄严。然后最后完善一下画面,作品也差不多了,该表达的也都表达了。做完作品我会很满足,我的感受得到了一种释放,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姚舜禹|权力至上,纸本拼贴,20.3x25.4cm,2022

姚舜禹|牧羊人,纸本拼贴,20.3x25.4cm,2022
Q6:发现您的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色彩主题,您觉得您对画面色彩的思考对于作品而言的意义是什么?色彩也是您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嘛?
A6:画面的色彩是直接影响观众感受的,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感觉。一个红色系里,不同明度,纯度都是不一样的感觉,有的阳光热烈,有的沉闷窒息。我有时候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会一开始就给画面做一个底,可能只有一个颜色,也可能两三个颜色,颜色的选择我感觉比较随机,按我当时的情绪来的,我平时的情绪就像一条直线,毫无波澜,所以有时候无目的绘画,颜色底的诞生,仅仅是提供我想象的一个契机。我压抑沉思的时候喜欢用到黑白,高兴或生气的时候喜欢用红色,平静自然的时候喜欢蓝绿...颜色常常附着着我的情感,我选择的好多颜色也源于人的本能意识,潜意识。这可能会方便我的作品与观众建立精神桥梁,一种直接的刺激。《三日连珠》描绘的是三体游戏中第184号文明毁灭时候的场景,宏大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三颗恒星的灼热,末日的红色充斥着画面,这就是颜色可以传递出来的感觉力量。

姚舜禹|三日连珠,木板丙烯,30x40cm,2023

姚舜禹|潜意识的流露,布面油画,120x150cm,2022
Q7:您提到您不断在研究多种媒介的应用,思考油画语言在新媒体技术下,融合现代科技的各种可能,到目前而言,您可以深入说一说自己的心得嘛?
A7:近期我在探究对于不同媒介使用之间产生的不同效果,我乐于了解任何材料,不管它与艺术是否有关系。对于材料媒介的探索,我觉得可以换成对画面可能性的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有时候我创作时候媒介之间产生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虽然很混乱,对于我来说它本身就已经有一定的内容指向了。我会沿着这条线展开想象和思考,最后诞生一张出乎意料的作品,这是我和媒介共同表现自己的结果。现代科技也丰富了传统媒介所产生的可能性,要在画面上显示一块颜色,有数不清的方式,用哪种手段最好表现,这是重要的,所以我很希望能多了解这些媒介和办法,在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可以创作出最接近我的想法的作品。


Q8:在您的自述中提到您在“玩”作品时的心路历程。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创作方式,或者说有什么人或事带给你这样做的启发?
A8:“玩”作品,其实是一种放松的绘画方式。它更趋向于孩童在没有接受过规训时候随意表达自己时候的状态。很多大师穷极一生都想朝孩子那种状态再接近,这是否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状态,我想对于我而言,我喜欢这样放松的表达自己,不约束自己。艺术的边界就像宇宙一样在膨胀,把自己规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可能可以活的很安逸,但我想再和艺术走远一点。这让我想到了《三体》,宇宙之大,把自己的太阳系变成光墓,可以避免光力的毁灭性打击,但也失去了对星辰大海的探索。这是当代,我更应该好好去探索更新的东西,探索的方式我选择了最有趣的“玩”。在大学里,刚开始就在教授很多传统的练习,练习固然有用,但掌握方法了,就早点应该跳出来,不再沉迷技巧,观念先行。我有一个老师,给我们上了两周的一个阅读课,讲的是“边界”和一本书《感觉的逻辑》,上课的时候,我感觉受到了重击一样,以前的绘画架构崩塌,新世界来临。这是阅读后思考的力量,是观念的力量,还在操作着几百年前的手段,逻辑是没有变的,何来新的东西。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随便玩,我还年轻,勇于试错,积极探索就好了。不想太多,纯粹的去做艺术。

姚舜禹|生命:胚胎荧幕,纸上丙烯,12.6x17.7cm,2023

姚舜禹|生命:生日快乐,纸上丙烯,12.6x17.7cm,2023
— END —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