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旅夜游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助力历史文化城市沉浸更新特色案例探析

2023-12-26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活化与传播手段。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围绕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消费需求,全力做好文化遗产创新活化这篇大文章。实现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有效转化是目前文旅融合发展亟需重视并探索的问题。纵观今年旅游市场,文化遗产旅游备受追捧。全国各地博物馆、遗址公园内,游客摩肩接踵,研学游、文化主题游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文物遗址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不同的城市都在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底蕴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用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探索新业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文选取不同城市打造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代表性案例,尝试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思路。



山西大同:

打造文化业态馆,讲好“大同城墙”故事


大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文旅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大同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同古城墙景区、李二口长城景区、浑源州署三个景区的发展,将盘活三大景区旅游资源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截至目前,大同市A级景区共23家。2023年,预计新增4A级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6—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2家。


(图片:山西大同城墙丨来源:大同市文旅投资集团)


2017年以来,大同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秉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利用大同古城墙景区墙体空间,积极开发文旅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该景区资源盘活工作正在有效开展,城墙多个望楼均对外开放,包括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大同长城遗址展览馆、登城书局、陨石展览馆等。在古城墙体空间内设有新华书店、“魏碑印象”等,吸引着众多市民及游客朋友前来参观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游客不同需求。


今年上半年,大同古城墙景区在举办的“魏都奇妙夜、盛世梦平城”沉浸式国潮活动及“花木兰云中之战”等活动中,推出了包含实景沉浸式演绎、汉服换装、古风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获得沉浸式体验。此外,该景区还不断通过文化之力提升“颜值”,陆续开展了荣耀Magic5系列“城市印记”圈层活动、2023大同汽车文化博览会、Hapyy兔U世界之旅艺术巡回展大同站等活动,“圈粉”不少年轻群体。


(图片:山西大同城墙丨来源:大同市文旅投资集团)


据了解,为进一步盘活景区资源,提升景区影响力,大同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积极学习借鉴西安城墙经营理念,在引流方面下大力气,围绕“大同城墙”文化内涵,讲好“大同城墙”故事,通过局域化切割,让每个板块都有特色产品;用商业逻辑创新发展文旅产业,搭建网络化“大同城墙”故事平台,通过文创与VR的结合,从虚拟经济层面发掘实体产品,开发小而精的内容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该景区共接待游客753430人,同比增长600%。接下来,大同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持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古城墙景区业态,有效盘活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体验度、满意度。


(图片:山西大同城墙丨来源:大同市文旅投资集团)


贵州黔东南:

强化创意策划与设计,创新活化内容与形式


通过巧妙构思和解说体系将文化遗产的故事融入游客体验之中,将遗产资源转化为可观、可感、可玩的文旅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交互中获得文化体验,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图片:快手助力文化遗产活化活动丨来源:中国文化报)


例如黔东南地区的丹寨县依托当地文物遗存与传统技艺,推出了非遗研学体验旅游项目,将当地具有苗族特色的非遗技艺设计成游客能够参与的手工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参与蜡染、造纸、竹编等制作活动过程中化身非遗传承人,更加立体和深刻地感受当地风土习俗和人文传统。


(图片:快手助力文化遗产活化活动丨来源:中国文化报)


丹寨万达小镇位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中心部位东湖湖畔。这里海拔位置比较高,遍布原始森林,并且分布着108个湖泊。拥有如此之多湖泊的丹寨,使得水成为它的一大特色,碧绿晶莹的溪水宛若项链般穿越于森林与浅滩中间,色彩斑斓的湖泊以及气势磅礴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叫人仿佛身处于美妙的世外之地。


(图片:丹寨万达小镇文化遗产活化活动丨来源:中国文化报)


丹寨万达小镇还将丹寨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引入小镇,包括石桥古法造纸、国春苗族银饰、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芒筒芦笙祭祀乐等;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源远流长的非遗、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的匠心精神。小镇将与国内知名演艺团体合作,倾力打造多台形式各异、独具特色的常态化民族演艺,丰富小镇的观赏体验,让游客真正玩得开心、愿意来、留得住。


河南开封:

科技赋能文化,沉浸感受开封魅力


随着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日趋成熟,文化遗产有了更多有效的活化方式。


(图片:《微梦大梁门》影片片段丨来源: 张莹莹 )


古城内繁花似锦,商贾云集,叫卖声不绝于耳;而当战争爆发,火球与箭雨扑面射来,刀光剑影,残酷又悲壮……这是河南开封城墙景区《微梦大梁门》项目凭借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震撼效果。该项目自推出以来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并成功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之“文化遗产旅游科技创新案例”。


开封古城墙是古都开封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封坐享“八朝古都”美名,城墙见证着这座古城饱经沧桑的变迁,不仅向中外宾朋展现了昔日开封城雄伟壮观的景象,也积淀着古都开封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实力。


开封城墙规模宏大,全长14.4公里,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为了使其焕发新生,2019年,开封城墙景区对大梁门及古马道遗址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文物与科技结合的方式,运用AR、VR、5G等新技术,打造了开封首个沉浸式虚拟体验项目《微梦大梁门》。项目以“文化+科技”的手段再现了北宋东京城千年前的盛世繁华,带游客体验攻城、炮火、箭雨、水患下所孕育的开封城摞城、墙摞墙、马道摞马道的文化奇观,提升了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水患,一次次被毁坏淹没,开封人民却在原址一次次修复、重筑,在开封形成了城摞城的基础之上,拥有了墙摞墙的世界奇观。为加强城墙景区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开封不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和修缮,挖掘了历史中的3层古马道遗址,还引入科技产品,让历史的遗迹在游客的眼前鲜活起来。


《微梦大梁门》项目分别在景区内的古马道博物馆和大梁门城楼一楼运用不同的形式打造两个互动空间,以沉浸式实景数字沙盘及沉浸式裸眼3D影片展示方式,使游客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如今的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在充分保护现有3层马道的基础上,联合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设置10台激光全高清投影机,其中4台对前面城墙成像,另外6台对遗址坑内成像,通过多通道图像融合技术将10通道图形图像处理成连贯影片,形成L形成像载体双幕联动,打造沉浸式实景数字沙盘,实现裸眼3D效果,让游客站在遗址上观览遗址全貌并了解其前世今生。


大梁门一楼通过6面8K高清LED屏组合形成全沉浸虚拟环境,同时,特有的三维相机分布使6面LED屏画面符合透视,构建的三维视觉空间和真实环境一致,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微梦大梁门》两部裸眼3D影片的建设和高科技手段加持,开封城墙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科技感十足的对外展现,有效提高海内外知名度及吸引大量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加速了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让城墙景区向智慧化迈进。”开封城墙景区副总经理吴皓介绍,《微梦大梁门》项目作为景区研学的重点课程,通过古马道遗址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开封城墙的历史和城摞城奇观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微梦大梁门》项目的成功,可以看到数字化赋能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推动作用,大大提升了开封市的文化旅游服务与接待能力,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景区的功能也进一步得以拓展。文化欣赏、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普教育将景区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泉州:

协同联动,跨界文化助力国际传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指导下,腾讯游戏旗下手游《白夜极光》于11月29日全球同步上线新版本,运用游戏技术手段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游戏世界之中,以数字文创新形式向海内外千万玩家讲述“世遗泉州”的千年故事,以日文、英文、韩文、繁体中文等形式,助力海丝文化国际传播,跨界讲好中国故事。


(图片:《白夜极光》游戏丨来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本次特别联动亮点十足,除了推出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宣传片外,还结合时下热门的国家级非遗泉州蟳埔簪花围、泉州花灯、地标建筑六胜塔等极具世遗泉州文化特色元素,对角色人物联动时装造型进行设计创作。新设计的人物造型为一年轻女性头戴簪花围,手持灯彩,身着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上更是融合了异域风情的宝石吊坠、特色纹路等域外文化元素,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造就的文化交融。游戏原画中人物手持灯彩,立于六胜塔前遥望远航的船只,展示了古代中国海民祈求神明保佑出海的家人平安的场景。游戏人物形象融入了国家级非遗泉州蟳埔簪花围、泉州花灯、地标建筑六胜塔等极具世遗泉州文化特色元素。


文物是文明的瑰宝、民族的根脉、历史的见证、国家的名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数字文创还与考古文博联动创作,在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支持下,游戏中通过互动科普的方式,以数字化的方式向海内外千万玩家展示了该馆的部分珍贵馆藏。在游戏内,玩家们体验趣味玩法寻物至沉舟处,整理来自不同朝代的文物,见证当时海丝贸易的繁盛,获取限定名饰。同时,也将获评联动限定称号“海路守护者”,共同传承守护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


(图片:《白夜极光》游戏丨来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当下,数字游戏作为数字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单纯的娱乐属性,在文化维度展现出相对较高的跨界融合、赋能多元文化活化发展的正向态势,而此次数字游戏与海丝文化、泉州文化的创新融合,更是让‘世遗泉州’以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跨界‘出圈’,让全世界的年轻人认识泉州,了解泉州,亦或可通过游戏吸引他们真正来泉州走一走,看一看。”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而《白夜极光》作为一款全球发行的数字产品,数字游戏与泉州传统文化的相遇,不仅正碰撞出崭新的文化形态,带来丰富别样的文化体验,也正通过一系列的跨界落地尝试和努力,打通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的真实时空,从而让“世遗泉州”有了借助数字游戏直接“走向”全球更多玩家的可能性,从而助力“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白夜极光》在游戏上线伊始就开始了对于数字文创结合传统文化的探寻,彼时该游戏上线的首位国服新角色“丹棠”就已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其主题视频《龙女镇海》不仅大量使用中式工笔画、岩彩画等美术风格和技法,刻画了充满东方艺术的独特神韵,同时邀请到三位国家一级潮剧演员以及闽南大戏院梦想合唱团共同助阵献声,通过闽南语特色念白,配合以中式大鼓、编钟、琵琶等一众民乐器合奏的主题曲,演绎了一出充满沿海文化色彩的国风内容。



后  记



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也让大众旅游更具文化味。一个地方文化遗产旅游的活跃程度除了受文物遗址本身能级、区域旅游市场大小等因素影响之外,管理与运营主体的使命感、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是核心变量之一。如果缺少策划站位的高度、文化挖掘的深度、创意转化的亮度以及产品体验的精度,没有给人们“必须到此一游”的充分理由,文物遗址也难以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围绕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消费需求,全力做好文化遗产创新活化这篇大文章,将文物故事、历史文化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不断优化人们在文旅体验中的知识浓度、感悟深度和互动程度,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有效转化。只有各个城市立足于自身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让具有民族性、多元化、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光彩!



文章来自沉浸城市,经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编辑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398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