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苏州博物馆|非梦:一次人工智能与昆曲的虚实对唱

05-22

创作花絮

01 创作背景

2023年的夏天,直觉泵与苏州讯飞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共同完成了“回响·AI方言艺术展”——一次由博物馆、艺术家和科技企业共创完成的跨界行动,旨在通过AI技术与艺术手段焕发方言魅力,探索对中华语言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形式。展览期间累计接待40万名观众,登上央视新闻、湖南卫视等节目及人民日报、新华网等39家媒体。

除了策展,直觉泵还作为艺术家参与展览,从“语言”这一角度来重新思考“方言”主题,尝试将昆曲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两种“语言”进行对话,打造了深度使用AI技术进行创作的数字展演作品《非梦》,作为“回响”展览的开幕演出。

数字展演作品《非梦》由昆曲名作《牡丹亭》的著名选段《游园惊梦》改编创作而成。《牡丹亭》由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是昆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而苏州作为昆曲的发源地,经常上演这一经典剧目,除了传统舞台、更有园林实景等版本被陆续开发与巡演,让昆曲文化在技术媒介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持续焕发新彩。而《非梦》则是一次将昆曲、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实验性创作,也是一次对传统曲艺文化、苏州园林美学、艺术和科技深度交融的探索。

02 创作分解

01 梦境空间的叙事重构

《游园惊梦》讲述了杜丽娘在游园时梦见与柳梦梅相爱而醒后怅然若失的故事,而在《非梦》中,我们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的内容与手段来表达“梦境”以及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叙事。

我们用“数字”与“现场”并置的关系映射故事中的“梦里”与“梦外”,根据循序渐进的入梦、梦中、梦醒的叙事章节,将画内空间、画外空间、故事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交错演绎的梦境。

02 人、声、景的实与虚

“梦境”的实体化离不开对《游园惊梦》中人、事、物、场的数字化还原与创作。为此,我们着重对人物、声音、场景三方面进行采集与再现。

人物上,我们通过绿幕抠像、动作捕捉、深度摄像机等手段构建数字形象,获得两位主人公的数字“镜像”;

声音上,通过高精度录音和人工智能处理,获得数字唱词、念白;

场景上,通过数字化扫描真实的苏州园林来建立资产,结合《游园惊梦》的叙事、苏州园林造景的手法对数字资产进行重组,形成符合空间尺度与造景法则的虚拟场景。

03 虚实并置的梦境重组

基于叙事架构和信息素材,形成人物的一虚(数字人)一实(真实演员)、声音的一虚(AI声音)一实(真实人声)和场景的一虚(园林)和一实(展厅)。随着梦境的由浅入深,演出在虚实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并通过多种媒介的联合调度,共同构建一个“似梦非梦”的想象体验,展现一场跨越虚实界限的昆曲对唱。

03 作品演绎

第一章 翠幕轻启

Chapter One: Entering the Dream

本章发生在杜丽娘的浅层梦境中,一座错落有致的园林在屏幕上飘然而至,将杜丽娘的幻想世界与展厅空间相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邂逅故事由此展开。

第二章 月下花前

Chapter Two: A Dance of Two

跟随二人的脚步进入月下幽夜,转过芍药栏,紧靠湖山石......舞台从屏幕移至展厅之中,真人演员的共舞将深层梦境的实感和情感推向高潮。

第三章 绮梦终归

Chapter Three: The Awakening Moment

缠绵过后,宿命般的梦醒时分终将来临。退场的演员、模糊的景致,杜丽娘追逐着这片不断弥散的洞天,留下一句“春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的叹息。

完整演出

创作团队 / Creative Team

导演&艺术总监|张琛

制作人|薛朝荣

叙事编排|罗晓楠、侯少康

数字制作|温俊、向川、侯少康、刘双、孙世涵、梁仅想

声音创作|亓梦婕

昆曲演员|李洁蕊(饰杜丽娘)、王鑫(饰柳梦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苏州博物馆 昆曲 人工智能 虚实对唱 非梦

672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