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刮胡子机器人到双臂神技!这家具身独角兽引爆亿级美元融资热潮

原创 06-24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具身智能可太火了!Generalist AI发布了一段震撼视频,机器人完成高难度任务,全程动作丝滑流畅。而这背后,竟是来自一款国内自研「拂晓」仿人自适应机器人。就在刚刚,这家公司又宣布了新一轮的融资。


日前,由前DeepMind科学家Pete Florence和Andy Zeng创立,且已获英伟达投资的AGI初创企业Generalist AI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其训练AI模型进行物理世界交互的进展。

不同于以往人形机器人大秀拳脚,视频中,两对机械臂在完全自主状态下完成多个高难度双臂协同操作,展示出丝滑流畅的手眼协同、持续接触的复杂精细操作能力。

动图经过加速

Generalist AI的演示展示了具身智能技术在「物理交互灵巧性」与「感知—运动策略」上的重大突破;通过端到端的模型训练,让机器人不再只是预设动作的「机械臂」,而是融合视觉、力觉进行实时策略调整的多模态系统;支撑该模型在真实物理世界里训练并在演示中呈现出如此能力效果的,正是来自非夕科技的自适应机器人。

此前,初创具身智能公司穹彻智能就曾发布全球首次机器人刮胡子的突破性演示,其使用的同样是非夕的自适应机器人平台。该演示中,机器人通过深度相机视觉与快速响应的力控本体系统,实时感知刮刀施加的压力和切向力并做出调整。

当头部做微幅移动时,系统迅速调整剃刀轨迹与力度,确保贴合面部曲线且不伤及皮肤。整个过程无需远程操控,也不依赖预设程序,展示了机器人在开放环境中的高精细度自适应能力。

据悉,在具身智能领域,非夕科技已助力海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推进通用机器人能力边界的不断突破;而在生产服务等产业中,非夕科技的自适应机器人也已在打磨抛光、插拔装配、食材处理等复杂任务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自适应机器人作为能实现真实世界互动的基座,成为未来智能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长期主义:持续获专业投资人青睐


6月23日,非夕科技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已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据悉,C轮投资由咏归基金、广发信德联合领投,洪泰基金、华控基金等跟投,同时老股东高榕创投、eGarden Ventures、Mfund魔量资本持续跟投。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非夕一路以来收获了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获得包括金沙江创投、高榕创投、真格基金、顺为资本、美团、珠江集团、Longwood、新希望集团、云锋基金、招商局资本、璞跃中国等机构参与的多轮融资支持,并在2022年,位列独角兽企业行列。

高榕创投曾于2017年领投非夕,并在后续轮融资中持续加注。其创始合伙人岳斌表示:

非夕突破性地开创了自适应机器人品类、完成了全栈式机器人系统研发,在汽车、3C、家电、健康等场景充分验证了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通用性、智能性和可靠性,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喜。随着通用智能的持续提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相信非夕在通用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上还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咏归基金创始合伙人张以哲表示:

机器人领域需要能真正解决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新物种,非夕科技正是这样一家可以定义赛道的科创企业,公司成立以来的技术、市场、管理积淀已经能够呈现弥足珍贵的发展确定性,潜力已渐渐成为能力,愿景已渐渐成为现实,非常荣幸和开心能够与非夕科技构建共识,共同创新,见证未来。

广发信德项目负责人张颖表示:

非夕科技凭借着对力控、具身算法及机器视觉的深度融合,定义了集柔性、抗干扰、易部署、可迁移等优点于一身的自适应机器人,并且在工业、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复杂作业能力。我们非常看好自适应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很高兴能够和非夕科技团队一同成长,为各行各业提供新质生产力。

覆盖全栈式研发、技术落地、战略生态等各环节的闭环能力,或许是非夕吸引顶级投资者持续加码的关键所在。

通过构建通用基座平台,到一系列落地项目验证能力,非夕正迈入行业领先的快车道,朝着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布局的深水区进击。

产品思维:极致创新打造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

自成立之初,非夕便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以「仿人化创新」为核心理念,以底层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实现极致力控结合层级式智能,打造具备高通用性与自适应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

非夕率先提出「自适应机器人」这一全新品类,并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行业标准建设。

据悉,其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已正式发布,进一步推动自适应机器人这一全新品类有关技术标准和能力评估的体系化建设,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在自适应机器人品类下,非夕自研了模仿人类手臂构造的7自由度机器人——Rizon拂晓。

它具备对位置误差容忍度高、抗扰能力强、智能可迁移等核心的自适应能力,能够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对结构化环境的依赖,实现更多高难度的操作。

跟以往传统机器人擅长的搬运、喷涂、焊接等应用不同,自适应机器人在更需要类人操作的精密装配、表面处理、移动操作等领域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可以说,对传统自动化难以满足的场景,自适应机器人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解题思路。

此外,非夕也自主研发了全新的自适应并联机器人玄晖Moonlight、力控夹爪星擎Grav,以及AMR移动平台、多种外部轴等一系列机器人配件,极大地拓展了自适应机器人的应用空间。

除了对硬件部分的创新和打磨,非夕也从机器人操作软件入手,重新解构通用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以「元能力(primitive)」的方式,通过底层算法封装实现仿人操作的各类基础手法,改变了以往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调试逻辑,同时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部署,降低自动化应用的门槛。

  • Elements系统让机器人应用及调试工程师能够更简易高效地进行应用工艺测试及现场调试部署。
  • RDK则为广大的机器人开发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空间,助益到广泛的科研开发、机器人实验室、创新解决方案生态伙伴等。
  • NOEMA提供了一套高效的AI视觉训练及部署的工程解决方案,加速需要手眼配合的应用落地。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非夕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深耕,围绕「让机器人像人一样适应复杂任务」的目标,持续构建完整的全栈技术体系。

公司研发体系覆盖自适应机器人本体、具备泛化能力的层级式智能系统、操作系统,形成了高度集成、可拓展的通用机器人技术基座平台。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工作模式不同,非夕坚持以「通用+仿人」为核心方向,在产品通用性、操作柔性与部署灵活性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通过系统性优化和差异化技术路径的坚持,非夕不仅不断拓展机器人的能力边界,还实现了以极少数产品型号,适配覆盖多个行业、众多复杂工艺任务的能力,显著降低客户部署成本与工程复杂度。

所以我们能看到,非夕打造的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已支持多种行业落地形态:从汽车车身清洁(四臂协同擦拭)、鱼排整形,到航空叶片打磨、复杂线束装配、具身智能研究等场景,非夕正在用一套「通用软硬件 + AI感知训练 + 任务驱动」的产品战略,构建面向行业需求的高价值输出路径。

不难看出,对于非夕来说,基座平台不仅只是硬件输出,更是力控智能、视觉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基石平台。

商业密码:创新应用落地,生态圈初显

如果说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是非夕的能力源泉,而接下来的「商业生态」则是以该能力为支点,撬动市场并形成规模化交付的关键路径。

经过九年的发展,非夕通过「扩展生态版图 + 多行业创新项目落地」的方式构建起自己强大的商业实力。

借助强大的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非夕已支持服务制造业领域的数十家专业集成商和设备商;并与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合作伙伴围绕食品加工、医疗手术、特殊行业表面处理等特定行业和工艺,孵化催生出希夕、传愈、夕牛、埃斯莫、追知等深耕机器人应用和细分工业智能的生态企业。

与此同时,非夕持续发展行业巨头生态,包括西门子、KURABO、MIRKA、圣戈班、3M等知名公司,联合非夕共同打造代表应用和标杆项目,持续强化行业适配能力和交付效率。

此外,非夕还孵化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即前文所述的穹彻智能。

2023年11月,非夕科技战略孵化成立穹彻智能,加速推进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和商业化探索,催化更开放复杂场景的应用落地。成立至今,穹彻已完成天使轮到Pre‑A++轮四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穹彻智能秉持「以力为中心」的具身智能理念,围绕将视-力觉多模态感知与自适应力控制作为核心,打造通用、开放、安全的端对端具身模型和机器人智能系统。

据了解,非夕科技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年均超两倍的业务增长。其生态平台能力在实践中淬炼,形成快速部署、标准化调优的商业落地流程。例如:

  • 在汽车领域,非夕的自适应机器人能够实现车门焊接飞溅打磨,并能在座椅装配、车身内饰处理等环节实现高度自动化交付。
  • 3C电子领域,非夕能承担手机折叠屏螺丝拧紧、FPC组件装配等高精度任务,展示其高柔性与批量应用能力。
  • 实验室自动化领域里,非夕的自适应机器人可以自定义流程、多任务协作提升了生化实验与医疗检测效率,推动机器人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与医疗领域 。

可以看到,这些应用并非传统自动化巨头早已深耕的标准化场景,而更多集中在对「力控 + 视觉感知 + 场景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复杂工艺环节。这些环节往往缺乏成熟通用方案,也尚未被市场充分覆盖,对技术基座提出了实质性的门槛挑战。

非夕的策略并非单纯避开竞争,而是在能力具备条件下,有意识地定位差异化需求与供给缺口,以减少资源错配与无效内卷。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技术向商业转化的路径选择,也反映了其更为审慎和清晰的市场策略:在蓝海中培育新场景,通过验证型落地夯实产品优势,逐步建立起更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根据公开资料,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已实现千套级别的批量交付,产品进入中国、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制造业主力市场。「基座型平台产品思维」+「联合生态」叠加,使非夕具备了较强的产品模块化整合、快速场景适配与规模化部署能力。

在清晰的战略引领下,非夕正稳步朝着打造「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的目标迈进。

未来,这类具备感知、决策与操作能力的通用机器人,不仅能够在自动化领域持续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造升级,更或许将逐步融入更多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场景。我们翘首以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具身智能 自适应机器人 融资热潮

2571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