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叶风:封城闭馆,艺术在虚拟公共空间大有可为

2020-03-03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新公艺
叶风:清华大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计划从2020年3月份开始,结合线上微信群与新公艺公众号及新公艺线下论坛,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探索城市光美术馆在城市与产业的多维度与多场景融合,以期未来提升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公共艺术实践。

“引灯人微课堂”做为线上活动的重点,现阶段已邀请一众委员及特邀嘉宾进行分享,每周一期。未来会邀请各行业大咖一起加入我们,共同畅谈美学、科技与人文。用碰撞出的智慧火花,给世界以至善至美的祝福。

首先向在一线抗击疫情、救护病人的逆行者们致敬,感谢他们无畏的付出和专业的工作。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千年传承的“天下为公”的精神。《礼记·礼运》中有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在疫情期间,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也是如此。我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展开对艺术相关的思考,探索艺术在这种特殊时期的价值和艺术形式是很有意义的。

一 、疫情时期艺术的可能性及价值体现

回顾艺术史,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在不同的时刻,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也有所不同。比如瘟疫的爆发、社会的恐怖事件等,往往是社会整体遭遇某一类危机困难时期,社会集体比较压抑,紧张,从而引起艺术家们的记录、颂扬和反思。这时刻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1562年勃鲁盖尔的油画《死亡的胜利》,这幅画中表现的场景,是令人过目不忘的。

△1562年 勃鲁盖尔《死亡的胜利》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至暗时刻诞生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们都会通过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高光时刻,尤其是至暗时刻常常成为宏大叙事艺术的作品的背景。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了与社会共振的重要特性,关注社会议题,讨论个体在社会大事件中的意义,并且被社会所接受,从而提升了艺术的社会性,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其中,个人的价值也在公共群体中得到体现,这对个人的人生来说是具有很重要意义的。

二 、疫情时期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1、建构民族精神艺术符号的作用

在非常时期,为社会集体建构表达民族精神的艺术符号,是个体和社会群体在极端时期的精神明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依据自己的信念价值观,通过艺术技能,创作出具有历史象征性的图像,纪念碑式、图腾式的符号,从而表达某种思想,进而进行艺术传播,最终目标是影响社会在特殊时期的正向的意识,或特殊时期之后的精神反思和重建。

2、为社会提供集体的记忆和参考

艺术家更多的记录、颂扬和反思,在疫情之后,为社会提供一个集体的记忆和参考。引导公众对特殊时期的事件和自我及社会整体有更深的认识。

我非常期待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体现记实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语言让推动社会整体对疫情本身,个体与社会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关系更有效的认识,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对生命有更深的认识。

△ 叶东风:《庚子战疫》
△ 叶东风:《天降神兵之二》


三 、在疫情时期,虚拟公共空间可以发挥艺术独特的价值

像当前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艺术如何传播,如何在疫情期间或之后产生效应?

大众不能到一个公共空间里去交流,传统的艺术形式就很难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现代社会的控制疫情的能力和方式,大部分艺术家封闭在家,而不会直接观察到抗击疫情最激烈的医院现场,而是感受到社会运行状态的变化。

数字时代的虚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塑造了与现实相应的公共空间,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形态和平台,尤其在疫情时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在这虚拟公共空间同时也具有传播学和社会学的性质。虚拟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作品,其创作手法、展现形式以及接受和体验方式都会呈现出传统艺术作品所没有的特性,分别是:实验性、引导性、参与性,我认为这些属性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现代性。

1、实验性

艺术家基于虚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作为组织者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实验语境,在作品的传播与体验中,是创作者和受众从行为到思想的整体性碰撞与提升。这里所提到的艺术的实验性,不是反传统,非主流的的意思,而是思想的实验。利用虚拟和互动的技术,实时反馈和即时传播的特点,充分发挥艺术的假定性,实现思想的实验。因为在这种实验的过程当中,艺术家或者大众,他们能够快速去验证在一种状态下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认识和反馈。这其实是艺术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诉求。这个艺术的实验,可以提升社会大众对特殊环境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来达到一种文化上的共识。

2、 引导性

在传统的宗族社会里,这种大众的公共活动场所交流是非常有秩序的,而且是特别具有仪式感。那么在这种公共的虚拟艺术空间里面,这样的一种秩序感或者是仪式感正是当代艺术家利用这样一个虚拟平台需要去设计和建构的。在这样的一个虚拟的公共艺术空间中,可以预先去定义一个艺术的目标,甚至划分出参与者的身份、规范参与者的行为,以及设定获得信息和反馈的指令,使其不是一个为所欲为的活动,而是一个有程序性的艺术参与过程。

3、参与性

这种虚拟的公共空间不只是在网上建立虚拟的视觉空间,更可能是一种是传播性的社区,需要去建构一个作品体系。这有点像导演,通过物联网构建一个实验空间,让大家可以共同参与和互动。

疫情时期,传统实体的公共空间几乎就暂停运营了。而虚拟公共空间就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和互动提供了可行性。现代性这个词在艺术学里面讨论的非常多。数字艺术的这种实验性、引导性和参与性是现代性非常重要的特征。虚拟文化空间内容是有记忆的,它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包括体验的形态和创作过程的形态。它是可以迭代的,不断升级的;再者是它可以反复多次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还是可以多样性的。

四 、疫情特殊时期的艺术精神和主题:“天下为公”

回过头去看几千来的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当我们需要把艺术介入到这个社会里面去的时候,才更具有讨论它的价值,或者说产生更广泛的意义。

在开篇的时候,我提到“天下为公”这样一个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精神。作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当他参与到这个社会里面去体现价值的时候,也要秉承这样的精神。事实上我们的艺术作品参与到社会时候,通常会去谈这个作品的公共性。中国对公共性的理解其实历史久远,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这种公共性是非常清晰而且明显的。“天下为公”这个理念事实上是一直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学者、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者,都是带着这样一种精神理念来开展他们的人生。

我想在疫情这样特殊时期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产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就会更加的感染人,会使得人们更好的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进入到当下的这个时代,不管艺术的形式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我觉得这种数字虚拟的公共艺术空间将来会变成一个特别重要的艺术表达平台或者艺术表达形式,将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或者说未来的艺术作品,可能不再是我们过去看到那种形式了,它一定会表现出更符合这个时代所提供的技术条件和人的生活方式。就比如像最近特别火的一个词叫“非接触式”,不管是在疫情期,还是之后的正常生活,像这样的艺术体验方式将会越来越多的发展成熟。

不管采用任何形式去颂扬某种精神,或者是反思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是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我想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艺术家乃至全社会的人们都应该秉承我们中国人千年传承下来的这种“天下为公”的思想,能够做到“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我想这种精神就是像印记一样深深的烙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全社会一起建构一个理想中的更美好的疫情后的社会。就像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共同的为这个社会的美好,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种表达或者行为。

最后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继续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好防疫工作。谢谢大家对我本次分享的的参与和支持!


▼ 问答环节

问题1:未来的数字艺术形态会是怎样的?

叶风:谈到数字艺术,我们一般都是指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例如通过计算机来替代纸张绘画的数位板,使得绘画矢量化,可以无限的去复制。在现代,数字艺术它其实是在这种虚拟的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来谈的一个数字艺术的创作,包括这种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技术手段。那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些重要途径。它创造出来的这种效果以及它的创作方法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已经脱离这个绘画的概念。他具有参与性、互动性、记忆性和迭代性的特点。他在一个创作语境下的是一个有主题的一个与现实相应的作品世界。我想这样来表述可能会更宏观,但是也比较准确,当然里面的这种叙事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数字艺术的形态,事实上是更好的提供了一个思想实验的空间,这是传统艺术所做不到的。我想这也是当代艺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问题2:数字艺术如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叶风:好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也非常的好。城市空间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其实我认为城市它是一个文明的载体。在里面所有的行为和我们给他赋予的内涵,其实是人的思想。那么,如何去让这个人的行为得到一个更好的延伸。那么数字艺术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手段。赋予它在视觉上的体验,赋予它故事的空间。

我们指的数字艺术也不只是指屏幕上的,或者说像VR显示器里面的,或者说是电影院屏幕上的这种电脑制作的艺术作品。其实城市里面现在因为技术平台的多样性 也为数字化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让整个城市更有文化性、主题性。在这个主题里面人的思考,人的体验是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文化需要记忆来体现。我想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面,通过数字艺术去延伸出来的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主题性的表达里面会给这个城市的市民留下独特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一个城市品质的体现。当然,这个品质的好坏是需要艺术家来创作和体现的。

问题3:实景的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关系?

叶风:关于实景与虚拟的这种关系,它们首先是相对应的。虚拟空间是有传播学的概念,事实上它是实景空间的一种延伸,是一种虚实共生关系。

实景的这种艺术空间我的理解是他特别强调这种抽象的体验性,因为它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静态,人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去感受它的时间性。数字虚拟的空间跟实景空间相对比的话,它是具有实验性的。

实景与虚拟也是是一种虚实共生的关系。不是说谁可以取代谁,或者说谁更重要。我们不断的在实景的空间上去挖掘它的意义,去体现他更多的含义和故事性,那么虚拟的空间就像体现实景的灵魂一样生动活泼。

本文根据2020年2月26日晚线上“引灯人微课堂”内容,经由叶风老师整理而成。


以上就是首期“引灯人微课堂”的全部内容。感谢叶风老师的倾力支持,以及线上线下关注我们“引灯人微课堂”的朋友们。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你我都是新媒体公共艺术的燃灯者。愿我们带着这团微光炬火,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引灯人微课堂”下期预告

嘉宾:杨阡老师(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学者、自由艺术家)

主题:“新冠肺炎”的图形学观察

时间:2020年3月4日(下周三)20:30-21:30

还没入群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新公艺工作人员微信号,由工作人员拉您入群。

下期分享准时收听,还可以与嘉宾线上互动提问,千万不要错过哦~

● 扫码即可入群●

--- END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

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传播新媒体公共艺术的理念

研讨新媒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新公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经验分享 问答 疫情时期 叶风

2351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