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77岁清华教授柳冠中:做设计,必须拿出中国方案

原创 2021-03-03

本文来源于: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本文根据柳冠中教授于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演讲整理

已获得柳冠中教授本人授权发布


柳冠中老师

很多圈外人听说他,是因为他振聋发聩的观点

和两年前关于红点的言论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清华美院的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他的学生,多是国内一线大牌企业的设计领头人

前两周,在上海见到柳老

他坦言太艰难,设计行业乱象丛生

仅靠他一人频频发声,是不够的

作为设计媒体的我们,莫名心痛

希望能将柳老的真知灼见,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设计到底为了什么?


 设计,不是爆品 

现在的设计,很靓丽,能晃人眼睛。

到处能看到时尚和爆品。

但我们的注意力,全都停留在表面上了。

四大文明,三个都毁了,只有我们存在。为什么?不能光养眼,要养心。

应该重新思考,设计到底为了什么?

不是眼花缭乱,不是爆品,不是酷。

▲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现场

但我们近几年听到的词汇,全是商业、技术词汇。

没有设计词汇,都围着商业转。

在当前国际语境里,设计绝对不是时尚流行,不是商业策划的新风口。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生存尽责,是设计的关键。

每年汽车产量那么高,从表面看,设计师脑子里都是汽车。

本质上,应该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解决出行问题要这么多车干嘛?是累赘,是浪费资源。

 要清醒,别再做打工仔了 

中国的汽车产量,是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总和。

大家美美地坐在上面,可每一辆车的发动机、变速箱,都是进口的。

中国高铁是我们的名片。

高铁里程数,是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三倍。

可是,高铁的轮子和轴,是德国的。

没有它们的零部件,我们跑不快。

中国像样的企业,开发实验室里面的仪器,不是日本就是德国制造。

有的就连一张砂纸都要进口。

中国援非的工人,把中国工具掉进泥里,不捡,10美元再买一个。而一把德国扳子1000美元。

中国每年出游国外的人数,是法国和德国人口总和。

中国大妈们在巴黎的奢侈品店门口,排大队。

像买白菜一样地买高级化妆品,买包包。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教育、设计标准,正在西方化。

而我们却一直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呢?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制”是引进的,我们只是“造”了。

一旦引进,我们拄了外国人的拐杖,就不愿意思考了,就跟着做了,挣钱了,有了效益。

可是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上双向挤压,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比我们便宜。

我们要想想中国人的制,做设计,必须拿出中国方案。

要清醒,不能再做打工仔了。

格局高,眼界宽,你才能做一个战略者。

中国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有钱,就真的成功了吗?

可是时代发展太快,未知领域一个个到来。

知识越多,包袱越重,没有系统,只是一堆乱麻。

大家争相赛跑,希望尽快得到名利,忘了到底要什么。 

只崇拜成功和金钱,认为有钱就成功了。

二十年前没手机,我们能找到路,记住电话号码。

现在没有手机,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今天上班没带手机,就得赶紧回家取。

人的欲望,必须要控制,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

在实验室,可以完成技术的实验。

那人文学科呢?设计呢?

只能在社会里实践,这就有很大风险。

所以大家必须反思,物质越丰富,智商就会退化。

科技越发达,精神就会空虚。

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弱化。

 设计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被技术冲昏了头脑,商业只关注挣钱。

人类的未来都在挣钱,有那么多钱给大家挣吗?

在技术、商业、设计中,只有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其他两者都不是。

而现在的设计很弱小,被技术和商业拉着跑。

我们必须拿出设计主张。

设计诞生于工业革命。

曾经一个学徒刻两三个月石头,发现了瑕疵,问师傅怎么办?

师傅灵机一动,把瑕疵变成一个能飞起来的瓢虫,作品价值翻倍。

我们喜欢这样的小聪明和创意。可这永远是小生产。

是花几年时间做一个漆器,卖几十万,上百万。

而如今,强调标准化,大批量,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工业革命,就是革掉小生产方式的命。

设计不是小聪明,不是灵机一动,而是在机制上的事前干预。

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可制造、流通、使用、回收。

设计绝不只是一个技能,而是一种思想方式。

内核不仅仅是工作技能,工作对象的表面,而是带有决定因素的“物”和现象的本质。

很多设计师和老百姓,还不明白工业设计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未来

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忙着做牌,没人做品 

现在都忙着做品牌。忙着制造消费奇迹和神话。

品牌是什么?品牌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效益。

我们都在做牌,没有做品。

在做广告,搞宣传,赚快钱。互相残杀,而恰恰没有做成行业的品。

每个企业做品得花多少钱?大家能记住那么多品牌吗?

为什么三个口写“品”?品味、品德、品性。

有节制,适可而止,才能品鉴人生。

日本一家螺钉厂,上到飞机,下到塑料玩具的小螺钉,就这一家做。

他们提倡隐形冠军。

而工业化的思想,就是大家都甘做分工,合在一起成为行业、产业、国家的品,不是企业产业链。

而我们这些观念都没学到,只学看得见的东西。

向别人学习,没错。可是我们中国已有的,没好好挖掘。

中国人自己的呢?没有志气吗?

别只是头脑风暴一下午,胡说八道一整天,强迫自己发神经。

没有研究本质,只凭巧劲和灵感。中国有5000年文明积淀的东西,我们没吃透。

 中国的设计未来是什么?

海尔的总经理张瑞敏是个了不起企业家。

我十多年前跟他对话,他就说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给他搞设计,它的市场遍及全国、全世界。 

看着很自信的张总,我就问了一句话:“张总,再过50年你还做冰箱、洗衣机、空调吗?”

到底是大企业家,一下就明白了。

马上说,现在海尔最大的困惑是,拿不出颠覆性的产品,未来难道还是冰箱、洗衣机吗?

五十年前没有,五十年后肯定也不是。那什么是中国的产业,拿出答案了吗?

我们只是做的多,做的便宜了。

未来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

 如何做中国方案?

要研究世界,研究中国。

中国设计有自己的认识论,可我们丢掉了。

衣、食、住、行、用、交流, 这个初心是永恒的。

可我们不研究,只研究物和占有。

不研究外因,不审时度势,就会被淘汰。

大家讲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条腿。

还有另一条腿,必须迈出去,不迈,就要摔倒。

那就是文化遗产活化。

活化是什么?是找新的土壤,扎根、开花、结果。

这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元素中。

我们必须清醒,否则中国就是发达国家的农家乐和博物馆了。

未来在向我们挑战。

书店还是卖书吗?餐厅只是喂饱肚子吗?理发店还是整发型吗?都会发生变化。

中国有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中国的认识论。

用眼睛看到的山是山,但设计师想的应是,山是怎么形成的?结构是什么?

弄明白以后,天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山,他能一下子看到它的背后,它的成因。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才是14亿人的未来、75亿的世界人走的路。

绝对不是现在的发财路,绝对不是现在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们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这样14亿人都能生活得很好,不会造成两极分化。

这样就不会占用西方的生存资源,也不会与他们为敌,他们也不会这么卡我们,这是我们的设计思维逻辑。 

艺术家是见自己的,科学家是见天地的,而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见众生。

如果这样的话,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

柳老师的见解让我们重新思考

如何做中国人需要的设计?

当生活方式、设计教育、设计标准

越来越西方化

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设计师应传承什么?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柳冠中 大咖专访 产品 中国风 设计

1657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