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凤凰艺术 | 邱志杰与他的“语言游戏”——记“讲演”现场
-
原创 2021-04-22
4月11日下午,在众多灯光与显示器的包围中,一场名为“敦煌论坛”的讲演在常⻘画廊(北京空间)举行,这是邱志杰个展“演讲”的闭幕专场。此次展览由多个装置作品以及多场演讲表演组成,艺术家邱志杰亦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的邱志杰为展览准备了14场关于艺术和历史的演讲表演,同时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我熟悉邱志杰老师的所有作品,却很难一言道尽他的神秘。正如我在《敦煌论坛》现场不断寻找历史里这些人物在此对话中的逻辑。邱志杰系列演讲表演第十一场“敦煌论坛”于4月11日下午三点在常⻘画廊进行,整个“讲演”持续了3小时35分钟,过程中,他甚至没有喝一口水。
▲ “邱志杰:讲演《敦煌论坛》”现场图,2021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在展览新闻稿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这不是一场展览,这是一次行动。它涉及到我们对历史的态度,以及如何理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今天的艺术被简化成为由物品所承载的政治,表态或社会模型,由这一过程产生的物质产品总是反微妙也反神秘。因此,我们要去恢复艰深、晦涩与复杂。艺术家必须以超出物品供应者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文化舞台上,去提供重新想象艺术的可能性,邱志杰称之为总体艺术的可能性。
这个展览与邱志杰⻓久以来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一脉相承。他所卷入的装置、剧场、教学、和制图 等多种工作,表面看起来形式不同但又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高密极度和强烈的动态性。邱志杰说:“地图可以被视为贯穿多种形式的方法论。你可以理解成,在十五个演讲,或者说是十五堂课、十五个装置的背后有十五张地图,它是讲演的脚本,行动的清单。”
在邱老师的言语中,我永远有着法式小姐的慵懒姿态;在我眼里,他是个不用睡觉的苦行僧。而这份劳作的辛苦,是他在思考,揭示传播世界神秘真相的使命;是他作为艺术家的责任,作为教师的执念。

《关于演讲的演讲》

▲ ”邱志杰:讲演“现场图,2020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艺术家和教师邱志杰在多年的实践中将教学讲座、实验剧场、行动和表演艺术等多种方式,熔铸为一种机动灵活、充满活力,诉诸对话与知性又直指人心的生动的跨界实践。讲演驱动着知识的生成,也推动着装置、图像和物品的生产。
邱志杰将于12月10日在北京常⻘画廊呈现他全新的个展《讲演》。为此,一系列演讲表演将从即日起陆续登场,并进行网络直播。
10月28日晚七点是这系列表演的第一场《关于演讲的演讲》。
《物体剧场》

▲ ”邱志杰:讲演《物体剧场》“现场图,2020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何以可能,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何以可能。这是邱志杰所提出的《物体剧场》这一⻔课程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是要降低创作的⻔槛:让大家在短期内低成本得到大量作品。装置也可以有习作,有日常练习,形成手感、直觉和教养。其次是摆脱做方案的习惯。摆脱设计的习惯:相信动手,不要相信灵感。要修炼,不要计谋。要让创作成为让生活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牺牲生活的东⻄。最后,我们要有一种组织世界的模型。
艺术家所要做的只是组织一种关系,而不需要创造新物品。当物品与物品相遇,构成戏剧性的关系的时候,它们成就了艺术。当这种关系消散,它们还可以回到各自在生活中的位置,物品还是物品。
《独⻆兽工作坊》

独⻆兽的身影遍布于各种文化传统,出没在历史幕布的缝隙之间。它高贵、冷艳、敏感、神秘,既遥不可及,又无处不在。然而何谓独⻆兽?什么是兽?什么算是⻆,什么状态下才算独⻆?有这都还暧昧不明。每人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只截然不同的独⻆兽。本次工作坊的目标就是唤醒你心里的那只独⻆兽,让它在这个世界上萌念,探头探脑,只要与众不同,可以特立独行。
《桃花源》

▲ ”邱志杰:讲演“个展现场图,2020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桃花源存在于世界时间之外的某处,它不同于乌托邦和理想国,它和我们并不共处于同一历史。但它又为什么要留一条充满诱惑的通道给问津者?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男女衣裳,悉如外人”呢?他们难道不是应该穿着秦末的衣服吗?渔人离开时的“处处志之”,又是为何神秘地消失了?以太守为代表的帝国官员对桃花源的存在又是什么态度?听到渔人讲述桃花源的故事的时候,他的心里生出了什么样的焦虑,或是恐惧?
这是一场在记忆⻜地开讲的历史课?还是一出用心良苦的沉浸式戏剧?《桃花源记》这一简短的文本,蕴含着颠覆性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地重访桃花源。
《黑板,黑板》

▲ ”邱志杰:讲演“个展现场图,2020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黑板本是练习用的⻚岩,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慢慢变成了一种符号。黑板意味着廉价的、被反复 擦除的字迹,也就是那种作为通道与路径的书写。这样的书写并不需要留下永恒的文本,它在被定义为练习、反复地被抹除的过程中,致力于改造心智。而黑板面前粉笔灰纷纷扬扬,如同牺牲者。这也是乡村教师的形象,从此有了魔法粉笔的传奇。而在社会主义文宣体系里,黑板报则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以廉价的方式,将理念送往基层。
从鲁道夫·斯坦纳到约瑟夫·博伊斯,使用黑板来工作的艺术家层出不穷,我本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参与出黑板报,后来拍过黑板报系列,在“如何成为无知者”中曾经以生产黑板作为主要的行为方式。这次的这场演讲是向教师这个工作的一种致敬。
《帽子,帽子》

帽子既是一种服装,也是一种身份符号和政治符号。在服装的等级秩序中,它因为与大脑的关系过分密切,不得不高居榜首。帽子分类,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不同功能,从中很自然地衍生出职业分类。例如报童帽和希腊渔夫帽,或卡⻋司机帽。但简单的职业分类很快会被刻板印象所固着,例如软呢帽不知不觉就成了电影中黑帮的标配。不同的宗教教派用帽子来辨识自己人和异教徒,把帽子间的斗争推向了极端。
尼赫鲁、甘地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都各有自己标志性的帽子。福特总统访问苏联戴上了俄罗斯耳帽Ushanka,那种我们在苏联红军头上看到过,后来在雷锋同志头上熟知的帽子。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却意味深⻓地戴着阿富汗的⺠族服装卡拉库尔帽。1979年,邓小平副主席访问在美国时,在德克萨斯戴上了牛仔帽。
虽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帽子是被戴上的。而有些帽子,是不可以戴的。戴帽容易,摘帽难。
《醒句俱乐部》

“醒句俱乐部”以游戏和玩闹的态度增强了大家的精灵古怪的语言游戏能力,事实上发展了同学们的文字敏感性和思维活跃度。我们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如何把话说得好玩、说得妙、说得狠的比赛,并且最终推进到寻求观察视⻆的深刻和超越。
这个训练如果能够⻓期坚持,时不时进行脑力飙⻋,会是一种有用的创造力训练。
《骷髅幻戏》

2017年邱志杰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用南宋李嵩的名画《骷髅幻戏图》作为整个策展工作的出发点。从《骷髅幻戏图》开始,邱志杰以剥洋葱的方式,一层层剥开了“婴戏图”、“货郎图”、“庄子叹骷髅”和⻄方的“死亡之舞”、“虚空派静物” 《哈姆雷特》第五幕中的掘墓人等艺术史上相互映射和关联着的图像。整场演讲中,他时而是一个作报告的人,时而是一个考古学家,或者一个盗墓者。系列演讲表演的第二场,将从《骷髅幻戏图》开始讲起, 对骷髅艺术史进行一番考古发掘。11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墨⻄哥的亡灵节,⻄方的万圣节。
《笑傲江湖》

在一个月黑⻛高的冬夜,墙外落叶萧萧。酒酣耳热之际,他们聊起了武侠小说。你喜欢金庸还是古⻰?为什么金庸喜欢回教徒?内功是如何衰弱的?是伪小宝还是假宝玉?笑傲江湖中最坏的人是谁?令狐冲是不是一个傻子?这些故事为什么总是绕着⻄湖?玄奘会不会武功?他和少林寺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场开放围观的私聊,表演性不那么强。但是聊着聊着,一个秘密慢慢地露出了它的身影。
《奖状.奖状》

这场讲演的舞台将被布置成一张奖状,而奖状中的文字、公章、图案、绶带等各种元素将被一一拆解逐个分析。从古代奥运会的桂冠,到工业时代以来的表彰方式,从社会主义时代工农业意象到常⻘藤名校的证书,作为“表彰”的证明和载体的奖状依然还没有完全退出我们的历史舞台。相反,我们甚至可能正在越来越进入一个证书社会。
奖状—证书—奖杯—奖牌—奖金。这组词汇散布在历史的山道上或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能互相取代。但是,这组相关物指向相同的内核,那就是一个人类依然珍视荣誉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们甘愿为词汇的荣誉而死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名誉和措辞,还拥有表彰的能量。
关于作者

程漫漫 Cheng Manman
策展人,艺评人,写作者。
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现任北京独角兽非营利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曾供职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当代艺术中心。2017年出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央美术学院EAST科技艺术季媒体负责人。其策划的中法文化之春项目“末世化石”展,曾受到法国时任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的到访及好评。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