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 | 设计如何驱动艺术?这里有一个解题方案

2021-10-20




 


谢天




近日,谢天十城展迎来了收官之站——杭州站。从虎踞龙盘的金陵古城,到莲叶接天的西子湖畔,历时一年,经历十城,一路走过南京、嘉兴、宁波、合肥、广州、厦门、福州、佛山、温州,到如今的杭州,十城展终将收官。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现场报道。


谢天的艺术工作跨于设计与艺术之间,传统与现代不同媒介的融汇运用中,谢天常以“经验”和“由心而发”解读自己思考和创作的方式。正如本次“经·常”展览所呈现的那样,从绘画到图像,再到装置,十城展跨越五省,走过南京、嘉兴、宁波、合肥、广州、厦门、福州、佛山、温州,直至回到谢天长期生活的杭州。这其中既有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在日复一日的写经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也有全新24件/组作品,以多元化的灯水墨霓虹、长篇无量寿经、非书非画、实验水墨等,展现艺术家探索“墨艺术”的各种可能性。

▲ 谢天十城展福州站
▲ 谢天十城展广州站
▲ 谢天十城展南京站
▲ 谢天十城展宁波站
▲ 谢天十城展厦门站 

作为70后颇受关注的设计师之一,谢天自幼学习美术,后从事设计行业。从设计领域转回到纯粹的艺术创作始于2008年,这样的转换让他更深层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关系。对谢天而言,转入艺术创作是精神上的解放,在艺术的范畴里,谢天的思考获得了更广阔的外延。同时,那里的养分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滋养。经过沉淀,谢天在2019年通过一系列的展览确立了自己艺术家的身份,比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修墙——客观世界 2019 》、杭州明月楼的“‘墨屐’—— 谢天丨实验艺术展”、广州设计周上的“图像与大地——谢天版画展”等。

近日,“凤凰艺术”于展览现场杭州招贤寺旧址,与谢天邂逅交谈。


边界:在各自角色中扬长避短


谈到艺术与设计,谢天对此有着非常清晰地关于边界的表述与思考,对他而言这属两种不同的工作逻辑,但又可殊途同归。至于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优势,谢天以篮球为例,打球是个体力活,籃球运动強调整体协作、个人技术以及对抗能力,跑不过年轻人就必须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提高投篮命中率,如何在高度和对抗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通过自身体能优势积极跑位,多动脑子思辨,尽可能跑到空位接球,“所以任何角色都需要扬长避短,你的优势在哪?把它发挥出来,才能对团队有贡献”。
 

▲ 谢天在现场导览


团队内部也是如此,谢天曾经思量近三年时间,将自己的设计团队从四五十人缩小至目前的7位。“设计也好,水墨也好,以减法或是「舍得」的方式去立志,而过程又是隨意的,于是就有了更多地时空去摸索”。而谢天用4个¼来规划时间:“¼的时间用于学校教学,¼时间投身于设计工作和团队运营,¼时间去探索书法、水墨的艺术创作世界,最后¼的时间则游于江湖”

经验之谈:30年设计经验


这次对话中谢天多次提到的词语——经验。在谢天看来,作为多学科综合思维的设计工作,相较于单纯艺术创作,有时需要更多且复杂的“储备经验”。“能获得艺术市场认可的艺术家还是少数的,但设计工作不一样,往往可以通过经验累积,或多或少能做出一些作品来。设计工作因项目工程实践落地需求,她的创造性自然受限,在自由度上则与艺术有着很大的差别”。30年的设计经验也验证着谢天对设计的另一看法——“设计师应当拥抱美术馆、拥抱当代艺术,她能启发设计灵感,亦或現代,亦或传统,亦即更多其他可能,如声光电装置等”。
 

▲ 威尼斯双年展 谢天作品现场

于是跨越边界收获了来自不同領域的探索经验,在设计与艺术工作上才有了更多的驱动力,这一切均源自“观念上的切换”。拿近些年谢天在设计领域关注的可持续性来说:“设计师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思考,近十年谢天更多设计作品中反复強調材料的可持续性。再转换到艺术某件作品的创作,殊途同归的是背后重要的思维方式”。
 

叠加态:探索更多可能


谢天将这种思维方式理解为一种“叠加态”,如同“墨跟纸之间最大的——关系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延伸出水墨自反复式而来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叠加的关系,随性而来,不断的在探索各种可能性”。则是艺术家对不同思维方式看法,艺术思维经逻辑推导而出,设计思维则指向创造、创新,同时艺术思维也在不断的驱动设计创新。
 


▲ 杭州·G20峰会主场馆设计


而几近30年的设计经验也给谢天提供了重塑或者理解艺术创作的全新角度,一个探索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这种探索的过程在谢天的描述中更像是一种内省的关照和思辯,非功利目的的(这也是谢天所称的“初心”)书写与持之以恒的坚持,给艺术家最大的体会是“吾心安静,自由而行”,获得“轻松自如的快乐”。谢天用海德格尔「栖居的本质」来描述这种体会,让空间与人之间的尺度来寻找精神上的平衡。



▲ 谢天十城展杭州展览现场



让空间与时间发生关系


谈到空间,本次展览的选址也颇有深意。位于西子湖畔旁的招贤寺旧址是一座在唐代就颇负盛名的古刹,建国前是众多大师、名流驻足之所,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漫画大师丰子恺、现代绘画宗师林风眠都曾先后在此修行小住。在接手古寺改造设计之前,这里早已一片破败、陈旧萧条,从现代角度来讲,招贤寺已经不具有寺庙的功能了,谢天令这个重要历史遗迹的存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 谢天十城展杭州展览现场


在自己亲手设计的建筑中做展览,连建筑本身也成为谢天的作品。为了让作品与空间的文化气质相融合,他特意选择在主厅垂挂8幅17324字的《无量寿经》,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曾经出现在庙宇中间的这尊佛以及对这个空间仪式的纪念与敬仰。与书法并置的,则是一件装置作品《时间》。作品以24小时的霓虹灯时针与24节气的水墨,结合4种颜色的灯管对应一年四季,象征着永远流动的时间。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时间的流逝在建筑上留下了岁月的风霜,同时也为谢天的作品带来岁月的沉淀。

▲ 谢天《时间》  装置 

▲ “修墙”2021-时空胶囊 

▲ 谢天《A计划》  实验水墨  100x182cm

▲ 谢天《漫山》  实验水墨  70x75.5cm 杭州收官展现场

▲ 谢天《行蕴》  实验水墨  杭州收官展现场


关于艺术家



谢天,一直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国艺设计艺术研究院院长,在设计领域,他被称为“行走的教科书”。从杭州西湖国宾馆1号楼、西湖柳莺里酒店,到G20峰会主要场馆,再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其近30年的设计生涯里,谢天一直坚持自己的美学追求,外化于形,内求于理。他的诸多设计作品也屡获大奖:2011年荣获装饰界“凤凰奖”最具影响力人物奖”(杭州)、同年于北京获得“2010-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奖”、2014年获得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16荣获浙江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称号等。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声光电装置 水墨霓虹

1633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