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数学与艺术有何关系?

2021-10-12


艺术家贝纳·维内



10月1日,展览“贝纳·维内:单义游戏”于广东顺德和美术馆开幕,为观众全面呈现了法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艺术实践。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其代表性的钢结构雕塑和独特的数学语言展现了另一个“反对阐释”“不断质疑”的艺术维度。




“单义游戏”


在大多数人眼中,数学与艺术看起来毫无关系甚至完全相悖:前者理性,只有单一解释或答案;后者感性,普遍有多重意义和隐喻。可对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而言,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不仅是艺术的语言,更是其作品的全部意义。


贝纳·维内《带有“负数”的金色三联画》(Gold Triptych with “Negation”),布面丙烯(抛光),247×592.5cm,2011年


自上世纪60年代起,贝纳·维内就专注于运用数学符码与图表进行艺术创作。他通过理性手法抹除艺术作品中惯有的主体存在,将艺术从主观臆断中解放并使之停留于画面所展现的数学逻辑本身。



贝纳·维内《函数y=2x^2+3x-2的抛物线》(Parabola of the function y=2x^2+3x-2),布面丙烯,168×97cm,1966年

贝纳·维内《三条不确定的线》(Three Indeterminate Lines),轧钢,255×406×310cm,2007年,和美术馆收藏,摄影:刘相利


“这人们熟知的艺术看似毫无关联。”起初,维内也不确定如此创作的结果和意义,但依然坚持将艺术建立在纯粹的物理以及数学定律之上。他也因此发现了创作与其他任何具象或抽象艺术完全不同的作品的有趣之处。尽管艺术家当时并未找到完整的理论支撑或解释该创作方式的有效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一条从未被探索的新道路。


和美术馆“贝纳·维内:单义游戏”展览现场,2021年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维内不想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创作,便完全停止了艺术实践的脚步,甚至抑制和拒绝内心的创作冲动。但同时,他意识到自己似乎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在理性创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探索的第一步。随后,他便开始进一步学习、思考以及撰写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在此期间,维内从法国图像理论家雅克·贝尔坦(Jacques Bertin)的著作中找到了能将其作品与当时其他艺术区别开的理论基础。而这亦完全证明了其自1966年以来使用数学图像进行艺术创作的有效性。


贝纳·维内《齿轮、齿根及轮齿厚度设计草图》(Preparatory drawing thickness of the root of the gear teeth),炭笔、钢笔和纸上拼贴,52×62cm,1966年

贝纳·维内《190°136°两个角的位置》(Position of Two Angles of 190° and 136°)面丙烯,直径245cm,1977年


艺术即“质疑”


生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和标准完全不同。自二战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艺术早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立体主义、抽象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每一次新事物的产生都在不断挑战和质疑之前已达成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还是什么?


和美术馆“贝纳·维内:单义游戏”现场,2021年


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其著作《反对阐释》中写道:“去阐释,就是去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阐释是把世界转换成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倒好像还有另一个世界)。”


维内对此抱有同样观点。他认为纯粹个人化的表达只能通向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情感。最终,艺术只能吸引表达者自己或是与其有共同幻想和经验的人。数学的运用亦代表了作品意义的单一性。它们只能在数学维度中得以解读,而在其他任何语境下,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社会学都无法产生意义。 


和美术馆“贝纳·维内:单义游戏”展览现场,2021年

贝纳·维内《上方带有数字23的金色饱和圆》(Round Saturation(Gold)with 23 on Top),布面丙烯(抛光),直径214.5cm,2011年


“不断颠覆自己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挑战过去的标准。”纵观艺术史,艺术大师们总将自己处于“矛盾”中,且始终对周遭一切保持质疑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但如今,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质疑”并为此寻找前行的方向?时尚芭莎艺术(Harper’s BAZAAR ART)专访贝纳·维内,与其就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意义展开对话。


艺术家贝纳·维内

贝纳·维内《右下带有字母“W”的金色绘画》(Gold painting with W in lowerright),布面丙烯(抛光),2011年


BAZAAR: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你受到哪些艺术家的启发或影响?他们又如何影响了你?


贝纳·维内:很多艺术家都为我打开了艺术实践的新视野,但并不是以其作品的形式或内容,而是以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和立场。虽然我也极其欣赏毕加索(Pablo Picasso)、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和杜尚(Marcel Duchamp)的作品,但我更钦佩其大胆突破与变革的个性。他们改变了艺术史,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极大影响。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也随之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


贝纳·维内《关于“张力测量时刻”》(Related to:Measured Tensors Moment布面丙烯(抛光),208.3×162.6cm,2001年


贝纳·维内在工作室


BAZAAR:在大多数人眼中,艺术是个人化的、主观的和感性的。但你却将艺术建立在了另一个理性的数学维度,如此创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贝纳·维内:根本原因在于我所有作品中唯一的不变之处——不断挑战过去和自我。自1963年创作煤堆》(Tas de Charbon)以来,我始终保持每件作品的独特性。而在1966年,我便彻底放弃了艺术的多义性,开始创作单义的作品并拒绝任何形式的阐释。


1963年,贝纳·维内以堆炭的形式完成早期第一件雕塑作品《煤堆》,并创作了一系列以黑色为核心的作品,其中包括几乎全黑的肖像摄影等。

贝纳·维内《关于“冠状线强度”》(Related to:The Coronal Line Intensity),布面丙烯,195×146cm,2002年

BAZAAR:如何定义自己的艺术?


贝纳·维内:的创作是一种“不断质疑的艺术”起初,我也或多或少受传统观念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断变化,并且变得愈发虚无直至完全消失。我难以忍受自己的创作永远不变。


贝纳·维内讲述其公共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

贝纳·维内《关于带有离散线段的形态学字符》(Related to:Morphological Operators with Discrete Line Segments),

布面丙烯,183×243cm,2001年


于维内而言,真正的艺术家应始终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并意识到还有太多事物需要被发现和创造。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在任何时候对艺术的定义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也没人知道未来的艺术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 正在展出 ▲▲



览:“贝纳·维内:单义游戏”

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3日 

地址:和美术馆

广东顺德北滘新城怡兴路6号


辑、采访、文  朱仪丹
图片及视频提供  艺术家工作室与和美术馆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3097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