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David Bielander:当我们可以创造艺术的时候, 为何还要创造首饰?
-
2021-11-26

2021年11月18日下午14:00,瑞士当代首饰艺术家大卫·比兰德(David Bielander)以线上会议形式做了题为《当我们可以创造艺术的时候,为何还要创造首饰?》的学术讲演。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办,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首饰艺术家戴夏涵担任翻译。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首饰艺术家之一,大卫·比兰德先生针对中国的首次学术演讲受到了国内外高校师生、珠宝首饰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600余人次在线参与了本次学术讲座。

大卫·比兰德
(DAVID BIELANDER)

大卫·比兰德先生线上分享

工艺美术系王晓昕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大卫·比兰德作品-三重冠

Lips, 1999

ENZIAN Brooch, 2012

Pinocchio, 2019
大卫·比兰德主要从首饰作为媒介的独特性和自身的创作方法两个角度展开的演讲。在第一部分话题的讲解中,大卫·比兰德认为人类在通过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每当一件物品发生一点点微小改变时,就可以让人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感知它。事物暧昧的和包容万象的特质决定了人类存在的一个现实就是永远无法抵达完全的真理,因为真理依赖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故每当他在创作新的作品时,更多的会思考如何将作品处理成为一件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而不是它与一件物品的相似度。比起照搬一个物品浅显的外表,大卫·比兰德更加愿意去捕捉它们的特征和性格,将这种暧昧的和包容万象的性质物质化,从而通过与人身体与心智的支配力的调情,创造出可感知的真实物。

slug family, 2004

Cardboard, 2015

灵感来源—生活中的纸板箱

Scampi (raw)bracelet, 2007 / 2012

Pneu Bracelet
在变形系列作品中,大卫·比兰德并未改变材料本身,而是尽量将所使用的物品的全部都呈现出来。利用材料给人带来的遐想,以最少的干预,将材料本身的精髓引诱出来。创作的本意是让这些作品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像一个魔术,或者小孩的把戏一样。大卫·比兰德的创作自一个想法伊始,根据想法来寻找适合的材料和技法,并通过多元的成型技法来完成作品的制作。


Tortoise shell bowl使用图

Sausages necklaces


Mamba, 2011

Snake charmer,2017


在讲座的最后,大卫·比兰德为我们展示了惊艳的艺术创作——烟雾戒指。观众通过拉动小的开关让整个流程开始,经历了蒸汽蒸馏时加热的声音,气缸被烟雾填充,烟雾向布袋的方向蔓延,随着指示灯亮起,一枚由烟雾制成的戒指掉进布袋里面,其所承载的是关于一件首饰被成功制作出来的记忆。这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充分诠释了演讲的主题——当我们可以创造艺术的时候,为何还要创造首饰?首饰在恰当的场合,佩戴在恰当的人身上,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首饰被激活的瞬间,才是它真正作为首饰的瞬间。首饰的完成并不是在工匠完成工作后放下工具的瞬间,而是首饰被佩戴的时刻!

Smoke ring
大卫·比兰德
与烟雾戒指机


烟雾戒指布袋
Big Apple Neckpiece, 2015
带纸板皇冠的自拍


Cardboard Crucifix, 2015
佩戴者的自拍


Cardboard crown, 2015
佩戴者的自拍


Banana pendant, 2010 佩戴者的自拍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院校师生与大卫·比兰德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卫·比兰德从作品创作手段、造物者身份等角度耐心解答了观众的提问。观众们纷纷表示被本次讲座内容做展现出来的奇异思路和探索精神所折服,受益匪浅。

大卫·比兰德解答听众提问
资料来源 | 王晓昕 工艺美术系副教授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汪茗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