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揭秘全运会开幕式的视觉盛宴!清华美院王之纲教授团队精彩视频设计呈现

原创 今天

2025年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体中心开幕。作为本次开幕式视频总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之纲教授带领团队与具有丰富国际级大型活动经验的主创团队通力合作,以体育与岭南文化的碰撞、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共同打造这场兼具震撼视听与人文温度的文体盛宴。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开幕式以立面网幕屏与地面环形投影为核心界面,围绕“同根同源”与“同心同缘”为基础概念,运用视听科技手段和艺术语言展现体育和它所呼应的文化、历史与时代精神。

开幕式由郎昆担纲总导演,黄沛凌担任副总导演,孟可、高燕担任执行总导演,王之纲担任视频总设计,将体育、岭南地域文化、以及现场可视化技术,置于同一视觉框架之中,以回应大型舞台中多屏、分层、空间化影像、AIGC的设计问题。


01

设计理念/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本次设计围绕“环”与“水”为核心意象展开。

十五运会开幕式“同心圆”水舞台

“环”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中,经常承载着连贯与共存的意味。它使整体造型与东方哲学中的一体本源相互照应,一个无棱角、无高下、循环不息的整体,再现“万物同出一源、由一生多”的观念。

而“环”在视觉上体现为“圆中有圆”,在外圆之中还有一个内圆,有一种由内向外的延展,同时又有由外向内的聚拢,这将用作图像动势组织的主要方式。

第一篇章《同根同源》设计效果图

一方面保持了“同心”的向内聚拢感,另一方面以自内而外的层层扩展,为内容的分层、情感的递进塑造出空间。这使整体造型始终指向同一核心本源,从而贴近“同源而共存”的主题。

“环”以舞台地面作为核心的呈现载体。外圆与内圆的关系在平面上被描绘出来,为后续的影像铺陈和节目调度提供一个清晰的几何基座。

第二篇章《同心同缘》设计效果图

环中的图像同时承担裸眼3D的表现区域,通过为原本属于平面的圆环添加纵向的视觉张力,也呼应“圆中有圆”的层级结构,在地面这一平面上实现“中心—环带—纵深”的多重层次。

画面还以浮雕式的视觉语言通过裸眼3D技术再现革命先烈形象,向上“升起”,再化作基座,寓意在时代发展中那些无数付出与牺牲最终沉淀为今天得以站立其上的基础,并与体育所强调的顽强拼搏、以汗水筑就荣誉的精神形成了内在呼应。


02

空间的复调性与设计方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另一个需要应对的设计议题,来自于横向并列、悬挂于半空、且间距存在相对差异的九块网幕屏。图像一旦上屏都会被物理分割,这意味着无法再简单地依赖单一画面;同时,透明的屏幕又使后方背景处于可见状态,画面与空间难以分离。

为此,设计从三个角度展开回应。第一,图像的完整性问题:区别于整体屏幕所呈现的完整构图,多屏和分割所带来的问题是会将图像切成数段,若图像细节过于依赖中心区域或者单一完整构图,那么被分割后易有“碎”的感觉。

第一篇章《同根同源》设计手稿

第二,视觉离散的问题:九个屏幕可能会把观众的视线拉向不同位置,这使得观看左右拉扯。第三,动态图像的连续性问题:当影像需要跨越多个屏幕作运动或推进时,网幕之间的边界会打断其运动轨迹,节奏会被突然切断。

为消解屏幕的离散性,采用了快速横向与纵向动态图像贯通九块网幕与地面环状区域,其快速运动引导视线跟随,从而弱化对边界感知。例如,在航海的段落,飞溅的海浪沿九块横幕扩散,下落的水花则与地面的图像衔接。

快速运动的图像借助人眼的环视效应,以“聚”的向心力来引导视线,实现多屏视觉整合;同时保留各屏局部独立,通过海浪向外扩散的节奏生成“散”的离心张力,为观众的选择性聚焦留出空间。用一收一放、一聚一散的节奏,来消解视觉的割裂,同步时间与空间的叙事层级,从而呼应“环”的整体概念。

水作为叙事锚点,贯穿多场景之中,同时与前段海水概念贯通。如借“上善若水”喻武术哲学中的流动性;龙舟竞渡象征竞技与集体协作。

戏曲段落中,地面画面用作水的意象,以呼应传统建筑中的院落水景、桥与亭榭,其多以木结构、柱顶屋檐形式,配有池塘营造流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

以及,运用流动和连续的意象来传达改革开放的推进、建设发展、城市的变迁,和高楼灯光的流转。

基于图像、符号以及形式的运用,同一时刻既存在着可被一眼概括的舞台总体构图,也存在着可以单独被观看、被停留的图像单元,以凸显在整体中的细节变化,而细节又融汇为整体的效果。

第三篇章《同梦同圆》设计效果图


03

人工智能的应用/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影像制作流程中深度结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并展现了一种人与AI合作的理想范式。例如,在表现岭南文化的段落,立面网幕中的舞狮与吉祥物等画面的制作都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

十五运会开幕式AIGC生成舞狮形象

十五运会开幕式AIGC生成广绣纹样、广珐琅、嵌瓷拼贴


但并非遵循当下深度受限于AI工具能力的工作模式,如“文本—图像—视频”的固定路径,而是将生成的内容用作素材,然后用于进一步的动态编排处理。

地面环形影像中的雕塑场景亦有人工智能的参与,经由二维深度图像来生成可在三维空间渲染的模型。这种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综合利用,是对AI时代影像设计工作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04

艺术与科技的展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此次演绎中展现出其作为新时代叙事语言的巨大潜力。本届全运会开幕式以多屏协同、时空交错的特点,成功地将以“环”与“水”为象征的东方哲学,与以拼搏、协作为核心的体育精神,统一于当代视觉表达之中。

这种视觉语言,精准地回应了我们时代多元并存的文化特征,也诠释了全运会更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它既是身体的竞技,也是文化的庆典与精神的凝聚。

当科技的经纬编织出包容万象的叙事舞台,它便超越了技术本身,成为了一种塑造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强大力量。这种巧妙的融合,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回望历史、凝聚底蕴的中国,更展现了一个驾驭浪潮、开创未来的中国。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主创团队

视频总设计王之纲(左一)

资料提供|信息艺术设计系

部分图片来源|CCTV

图文编辑|罗雪辉 王辰玥

审核|王晓昕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全运会开幕式视觉设计 王之纲团队视频创作 AIGC 裸眼 3D

32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