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当全球顶级时装大师遇见戏剧——看这些为戏疯狂的服装创意
-
原创 2022-01-03

预料不到的材质、独特视角的创意、深邃意蕴的主题——当全球顶级时装设计师们,将天马行空、排山倒海的想象力灌注到戏剧舞台上,或让T台散发戏剧加持后的无穷魅力。无论模特还是演员,穿上那令观众入迷的戏服一同入梦,将碰撞出何等电光火石?
世人熟知的时装设计大师们,如川久保玲、伊夫·圣罗兰、约翰·加利亚诺、让-保罗·高缇耶、候塞因·卡拉扬、克里斯汀·拉克鲁瓦、瓦伦蒂诺·加拉瓦尼、缪西亚·普拉达、维克托·豪斯丁及罗夫·斯诺恩等,他们在秀场上叱咤风云成为一个个时代的符号。我们不仅爱他/她们的华美秀服,更爱他/她们传奇的戏剧性。一起来看看这些为戏疯狂的创意吧!

Louis Vuitton 2020秋冬大秀现场,看台上有 200 个人物造型,皆由 Stanley Kubrick 的戏服设计师 Milena Canonero 打造。
川久保玲
かわくぼ れい
川久保玲并不是一位科班毕业的设计师,但她在1973年所成立的COMME des GARÇONS影响深远。
《奥兰多》是由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在1928年写的一部奇幻自传式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转变过程。两种性别身份让奥兰多对自我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歌剧《奥兰多》
2019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导演奥尔加·纽沃斯、服装川久保玲,三位优秀的女艺术家,跨时代合作了这出经典歌剧《奥兰多》,这是维也纳歌剧院在其150年的历史中首次由女性演出《奥兰多》。
川久保玲给歌剧《奥兰多》命为“ACT 3”(第三幕),《奥兰多》带给川久保玲的灵感,不仅仅局限于歌剧上。她把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2020春夏男装系列命名为“ACT 1"(第一幕),给Comme des Garcons 2020春夏女装系列命名为“ACT 2”(第二幕)。
川久保玲的思考的叙述模式和伍尔夫的叙事形式一样——线性叙述模式。从奥兰多的少年开始,按照年代顺序叙述奥兰多的一生。故有了“ACT 1”和“ACT 2”。







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2020 春夏男装系列
Act 1(第一幕)
伍尔夫用荒诞诙谐的笔法颠覆传统传记的实验性尝试。正如《奥兰多》译本序中所道:“传主是一位女性,而当我们叙述一个女人的生活,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可以略去他的行动,只谈爱情……那些为传统传记所不能容忍的要素:虚构、想象,心理描写、情感抒发等,都理直气壮地在在这本传记的圣殿中登堂入室了”。
而川久保玲则用服装的魅力对这一部荒诞的传记进行了视觉上的阐释。拉开春夏男装T台走秀的大幕——幽暗的墨绿色灯光打在模特的身上,观众们仔细观察着一件件服装,这些服装让观众抛去了性别的考虑,进入到了一个去性别化的心理境界。打破有边界的服装,穿越时代的桎梏,川久保玲的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






Comme des Garcons 2020
春夏女装系列 Act 2 (第二幕)
奥兰多的人生从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到一九二八年,中间经历了四百多年。在系列之中,从伊丽莎白时代,到爱德华时期以及维多利亚时期,从贵族到平民,这一切都被川久保玲引用并化作她的设计。




Comme des Garcons 2020
春夏女装系列 Act 2 (第二幕)
东方与西方,女性的温柔与坚韧、勇敢与真诚在跨越时间、空间的艺术合作中尽显,川久保玲一直追求的服装与戏剧主题,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现在的观众,对于性别、戏剧、服装进行更深的思考。
让-保罗·高缇耶
Jean-Paul Gaultier
这位来自法国的高级时装大师,创立了同名品牌Jean-Paul Gaultier,也曾于2003年到2010年担任爱马仕的设计总监。而他设计的《白雪公主》舞台剧服装,也十分出彩。




白雪公主
Blanche Neige (2009)
《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一位美丽的公主、一位正义的王子、七个友善的小矮人,与一位邪恶的后妈。正义打败了邪恶,那么邪恶到底为何成为邪恶的呢?高缇耶通过不一样的服装设计,尝试去阐述皇后的心理。
高缇耶作为上个世界末最颠覆传统的设计师之一,和《白雪公主》听起来并不搭配。但高缇耶在采访中表示,这次由纽约现代舞编舞家安杰林·普雷祖卡新编的《白雪公主》,在最初联系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设计方案。他也表示道:跟走秀设计的服装不同,在创作新一季时装的时候,设计师是中心,是导演、是编剧、也是配乐。但在设计戏服的时候,就是团队的一部分。
维克托&罗夫
Viktor & Rolf
设计师维克托·豪斯丁(Viktor Horsting)及罗夫·斯诺恩(Rolf Snoeren)是荷兰人,于1969年出生。每个系列都成为时装界的焦点。
维克托&罗夫为《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设计戏服,这次的设计贯穿了设计师的风格,庞大的花朵、紧俏的树叶围绕着演员。试穿时,歌剧演员穿上身表演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在德国民间传说里,自由射手指的是拥有神奇的魔弹、能够百发百中的射手。此处“自由”意指射手可以自由控制魔弹的射点,继承自魔弹的德语名“Freikugel”。本剧共分三幕,实际的故事背景是三十年战争后,波西米亚某庄园主的领地。射手MAX为了迎娶心爱的姑娘,和恶魔交易让自己在比赛中获胜。最后大家发现了MAX的不对劲,逼他说出真相并且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射手比赛的第一轮赛事结束,村民们在森林里狂欢,而男主MAX孤独地坐在一旁,忧心忡忡。







Der Freischütz
《自由射手》,2009
维克托和罗夫曾经说过:“我们想如同在乌托邦一般庆祝生活”。在他们的理想世界中,他们的话语曾经幽默而又严肃,用高雅和幻想创造出对现实的诗意化视觉。在他们的设计中,将这些元素转换成风格,并带来原创且独具一格的流行式样。他们在年轻一辈的设计师中,戏剧张力十足。
伊夫·圣罗兰
Yves Saint Laurent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是法国时尚设计师,也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符号。
伊夫·圣罗兰也是极具戏剧性的一个人,因此,以他为题材的舞台剧、音乐剧、话剧也层出不穷。比如日本音乐剧《伊夫·圣罗兰》(イヴ・サンローラン)、电影《伊夫·圣罗兰传》。但大家所不知的是,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的服装设计师也是伊夫·圣罗兰。







现代芭蕾舞剧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斯卡拉剧院版
伊夫·圣罗兰从未曾想过自己的设计会在歌剧院舞台上停留这么长的时间。这可能也是时装设计师跟戏服设计师之间的区别,时装早晚都会过时,过时之后的经典设计,常常只能在戒备森严的博物馆里看见。可五十年前的设计,在21世纪依然活跃于舞台之上,直到2014年这部舞剧才正式封箱。在时间的长河中,也算告慰了这位伟大设计师的在天之灵。
候塞因·卡拉扬
Hussein Chalayan
候塞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是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被称为先锋艺术接班人,设计得服装作品极其具有实验性,常常将科技效果与一般服装材料相结合。
候塞因的戏剧作品《重力疲劳》于2015年10月在萨德勒威尔斯举行了全球公演。候塞因与比利时编舞家戴米恩‧雅勒合作,共同打造舞蹈作品《重力疲劳》。
在这次设计中,候塞因重新探索个体、身份、时间、空间、服装和面料的关系,将时尚、科技、人体美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演出中,服装只是演员的陪衬,然而这一次却翻转了服装与演出的关系,“我对我自己说好的,一定要做一些与平常完全相反的事情”,候塞因曾这么说道。





《Gravity Fatigue》
Hussein Chalayan
这也给观众对戏剧与服装,装置与艺术进一步、更深地思考。
卡尔·拉格斐
Karl Lagerfeld
作为“时尚圈的凯撒大帝”,卡尔·拉格斐涉猎众多领域,曾与许多时尚以及艺术品牌合作,其最知名的是担任顶级法国时尚品牌香奈儿的领衔设计师兼任创意总监。而其最后一次为戏剧舞台设计服装,他为Ohad Naharin 创作的芭蕾舞剧《Decadance》的“波莱罗”一章打造演出服。
《波莱罗》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创作于1928年,同时它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




已故时装大师Karl Lagerfeld与身着他所设计的戏服的芭蕾舞演员们
为这个轻快动人的少女设计芭蕾舞戏服,却成为卡尔·拉格斐的舞台绝唱。卡尔·拉格斐说:“拉威尔的波莱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之一,这是我16岁时买的第一张经典专辑”。在这次的戏服设计中,能够感受到拉格斐与众不同的一面,穿在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女演员身上,不能更合适了。
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Christian Lacroix
法国航空的制服由他设计,巴黎的饭店Hotel du Petit Moulin室内设计也是出自他之手。他举办过多次关于服装文化的策划,在法国时装界享有大师地位。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作曲的《仲夏夜之梦》芭蕾舞剧,故事剧本根据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改编,被誉为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剧的开山鼻祖。不管是作为戏剧还是芭蕾舞剧的仲夏夜之梦,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
《仲夏夜之梦》是他较为近期的作品,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在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上演。戏服的设计保持了克里斯汀·拉克鲁瓦一向的风格,华丽唯美,演员如同精灵一样,美得像是仲夏夜的一场美梦。




《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巴黎歌剧院,2017
不仅仅是《仲夏夜之梦》,在2011年,拉克鲁瓦先生联手施华洛世奇,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台上演的《源泉》设计服装。




《源泉》服装纪录片
该剧由法国芭蕾编舞圣·莱昂创作于1866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拉克鲁瓦先生倾力设计了华美绝伦的77套舞服,极尽璀璨夺目之能,而施华洛世奇也提供了200颗水晶,共同为这部创作于19世纪的舞剧换上奢华璀璨的舞台新装。






巴黎芭蕾舞团
《源泉》
在幕后视频采访中,拉克鲁瓦先生也表示道:“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经典高级订制品的设计师,相反的是,我经常在戏剧历史基础上,对歌剧戏剧进行贴合的服装设计。”
拉克鲁瓦在没有以时装设计师身份工作的这几年,投身到了舞台艺术当中,如他自己所期望的一样。他非常钟爱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一个人应该拥有对于自己的混乱,用以献给会跳舞的星星”。这大概是拉克鲁瓦喜欢舞台、喜欢戏剧最根本的原因。不仅仅是列举出来的这两个剧目,拉克鲁瓦先生的《大鼻子情圣》和《菲德尔》还获得了莫里哀最佳服装奖。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Valentino Garavani
他已经在2008年退休,不再做华伦天奴(Valentino)的创意总监。但在2016年,他为了这部《迷途归人》重出江湖。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在1853年被改编成歌剧《迷途归人》。






威尔第歌剧
《茶花女》
意大利罗马歌剧院
一位游走在巴黎上流社会的名交际花茶花女与一位来自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不顾一切地相爱,但在作家父亲的秘密干涉下,作家误以为茶花女是一个不专一的女人,造成了两人一生的遗憾。
这是一个再也无法复制的故事。传奇的时装设计师瓦伦蒂诺与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奥斯卡影帝索非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合作,将“ Traviata”带到罗马歌剧院的舞台上时,轰动了整个戏剧电影界。

瓦伦蒂诺本人负责整部剧的戏服设计,当然包括女主角Violetta,一位生活在纸醉金迷里的名媛交际花。按照角色本来的生活方式,她的衣服就应该华丽至极。瓦伦蒂诺擅长华丽的时装,擅长这样的戏剧性,其中也有一条品牌钟爱的红色长裙。有时候设计师跟角色之间,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联系,让他们在不同的时空相遇,然后成就彼此。

缪西娅·普拉达
Miuccia Prada
出生于PRADA世家的缪西娅·普拉达 (Miuccia Prada)儿时对成为一位设计师并没有多大兴趣。她致力于左翼运动,并且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很快这位具有反抗精神的战斗女性认识到时装同样也可以演绎思想。
《阿提拉》是威尔第创作的歌剧,于1846年3月17日首演。故事发生在公元425年,匈人国王阿提拉入侵意大利,欧达贝拉沦为他的俘虏,父亲也被他杀死,她发誓要为父报仇。在与罗马人的战斗中,欧达贝拉用阿提拉送给她的剑杀死了他,罗马军队也攻破匈奴的阵营。

这次由纽约歌剧院上演的《阿提拉》,更加深刻地讨论了这部歌剧里探讨的问题:种族和信仰、政治和个人、自由和民主。这大概也是吸引缪西娅·普拉达的原因,这毕竟是设计师第一次跟舞台戏剧的亲密接触。

缪西娅设计的戏服让这部古老的歌剧变得更加有活力,并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紧密相连。她的设计包括一件阿提拉所穿着的仿旧皮革长外套,上面涂着生锈的棕色和黑色调,部落羽毛单车头盔以及落满尘土的麻袋状面料的戏服,让人不仅联想到角色周围的废墟的颜色,作为意大利人的缪西娅,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情和理解,应该要比别人更加深刻。

从规定情境出发,不仅是演员创造人物的基本要求,也是舞台服装师进行戏剧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当前艺术创作由外向内转化的情势下,一向以从事人物外部形象塑造为职责的舞台服装师,也应根据新的创作倾向,深化自己的设计思想,拓展对“规定情境”内涵的理解。
所谓“规定情境”,不只局限于人物所处外部环境,还包括人物内部情境,即心理。舞台服装师的作品——角色的服装,虽然是人物的身外之物,但它却是人物内心的外化。
奢侈品牌的设计师,不仅仅是对“美”本身有追求,更是愿意探索人物的内心宇宙。毕竟,“人”的探究,是无穷无尽的。
参考资料:
[1]吕兆康. 服装心理探微[J]. 戏剧艺术, 1992(1):10.
[2]准备好,一起迎接疯狂的戏剧感时装吧!InStyle优家
责编:柳眠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