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线上线下,开闭之间:2020与2021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2022-06-12





线上线下,开闭之间:

2020与2021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胡之月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博士研究生

陈琳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丨Abstract

本文以2020与2021年英国剧场的关闭与重开时序为指引,通过对两年间英国戏剧演出在线上与线下起伏的简述,试图描绘出疫情前后英国(以伦敦为主)戏剧行业的图景。2020与2021年的英国戏剧创作与解读受到了现实的重大影响。除了疫情,社会政治事件如脱欧和反种族歧视活动也是这一时期英国剧场的焦点。在此期间,英国戏剧从业者面对剧院关闭与受限作出了许多的尝试。在戏剧行业努力调整的韧劲之外,线上戏剧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运用,也模糊了近几年本就被反复挑战的戏剧演出的边界。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chronology of the closure and reopening of British theatre from 2020 to 2021, this paper provides a London-centered description of the British theatre industry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in view of the performance shifts between on and off stage. Playwriting in Britain and interpretations of works have been heavily affected since 2020. Apart from the pandemic, British theatre has also focused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events including Brexit and Black Lives Matter movement. The attempts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atre lockdown shows the resilience within the theatre industry. Besides, widely-applied online theatre has also blurred the already-challenged border between theatre and other media and art forms. 

关键词丨Keywords

英国戏剧  线上戏剧  戏剧行业

British theatre, online theatre, theatre industry

2020至2021年,全球戏剧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都遭受了巨大冲击。谈起这两年的英国戏剧行业,同样很难将它和疫情的影响分离开来。2019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世界多地爆发后,于2020年3月开始在英国迅速蔓延。3月16日,英国政府要求公众停止一切非必要出行,并避免前往包括剧院在内的社交场所。根据此要求,代表了英国绝大多数剧院的伦敦剧院协会(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和英国剧院协会(UK Theatre),立即建议旗下所有剧院关闭。由于剧院是群体高度密集场所,疫情管控措施也最为严格。自此,英国戏剧行业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适应与试图回归。这也成为了这两年内英国戏剧演出的底色。剧院和团体根据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在这两年间仍源源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戏剧作品。


本文将大致以2020年3月剧院关闭前、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剧院关闭与开启之间,及2021年5月剧院基本重新逐步开启后的三个时间段,以伦敦为中心地点,述评2020与2021两年间英国戏剧演出的概况。


一、2020年1-3月:脱欧的开启与疫情的阴云


2020年1月31日是英国正式脱欧的日期,因此,2020年的开年,英国戏剧行业已然有些不安。在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的一周内,英国主流剧院就上演了两部“国情戏剧”(state-of-the-nation play),分别是英国国家剧院多夫曼剧场(Dorfman Theatre)的《英格兰之死》(Death of England)与阿尔梅达剧院(Almeida Theatre)的《阿尔比恩》(Albion)。二者都“以家庭的悲伤隐喻对英国现状的哀悼”[1]。《英格兰之死》是英国黑人剧作家罗伊·威廉姆斯(Roy Williams)和克林特·戴尔(Clint Dyer)创作的聚焦工薪阶层的独角戏,而《阿尔比恩》则是麦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于2017年创作的以中产阶级为主角的戏。《阿尔比恩》的导演鲁伯特·古尔德(Rupert Goold)认为:“戏剧和植物一样随时间生长。它们的含义在变化。”[2]这一次在脱欧时机的复排显然是有其政治意味的。


脱欧带来的还有因可能的签证变化引起的欧洲剧团演出的不确定性,但第44届伦敦国际默剧节(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一如往年开启。这一年的默剧节迎来了八个英国剧团与十个海外剧团。这一届默剧节的开幕作品是默剧节委托空中表演剧团奥卡姆剃刀创作的《这一次》(This Time);另有默剧节委托创作的舞蹈双人组厚而紧(Thick & Tight)的《浪漫化末日》(Romancing the Apocalypse);全面具表演的出发剧团(Vamos Theatre)的《好毙了》(Dead Good);和痴人所言剧团(Told by an Idiot)的《查理和斯坦》(The Strange Tale of Charlie Chaplin and Stan Laurel)。这些作品都一如之前默剧节的其他节目一样收获了不错的评价。默剧节也迎来了比利时的老朋友窥视狂(Peeping Tom)的《孩子》(Kind)和亲吻与哭泣团队(Kiss & Cry Collective)的《冷血》(Cold Blood);法国星系剧团(Galactick Ensemble)运用杂技元素的《预跳》(Optraken);以及来自纽约、法国和伦敦的偶戏剧团。亲吻与哭泣团队在2017年的默剧节曾带来《亲吻与哭泣》(Kiss & Cry),在舞台上以手为演员,架设微观布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一部电影。《冷血》这部关于死亡的作品也以同样的形式呈现。


2021年2月,加拿大导演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及其剧团机器神(Ex Machina)的作品《太田川的七条支流》(The Seven Streams of the River Ota)在英国国家剧院的利特尔顿剧场(Lyttelton Theatre)重演。全剧时长七个小时,共有七幕,串连起七个横跨五十年相互关联的故事。剧情从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开始,带着观众走过纽约、大阪、阿姆斯特丹、泰雷津等地,最后又回到20世纪末的广岛。本剧原定演出到3月22日,但最终也同样响应英国政府号召在3月17日停演。有评论家认为这个以灾难与创伤串连起来的演出在英国脱欧、新冠流行的当下引起了“奇妙的共鸣”[3]。


年初也是自2012年创立的伦敦著名地窖艺术节(VAULT Festival)的举办时间。地窖艺术节的主办场馆“地窖”(The Vaults)是位于伦敦中心火车轨道下迷宫一般的地下空间。2020年2月开幕的地窖艺术节在七周内举办了513个个人和剧团制作的2135场演出,迎来了75670人次的观众,但因为疫情而取消了最后一周的活动。


在疫情发展的阴云之下,英国剧院在2020年初仍有不少新戏上演。在伦敦西区,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利奥波德城》(Leopoldstadt)和由梦工场的同名动画改编的音乐剧《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都在这一时期首演。


反乌托邦的、虚无的剧作复排在这个不安的时期登上舞台。1月老维克剧院(Old Vic)复排了贝克特的《终局》(Endgame),由阿兰·卡明(Alan Cumming)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主演,收获了大量好评。2月,多玛仓库剧院(Donmar Warehouse)复排了卡里尔·丘吉尔(Caryl Churchill)的反乌托邦剧本《远方》(Far Away),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用去自然化的对现实的描写使观众“悚然不安”[4]。其他的经典复排有哈罗德·品特剧院(Harold Pinter Theatre)的《万尼亚舅舅》和小维克剧院(Young Vic)由《玩偶之家》改编的《娜拉:玩偶之家》(Nora: A Doll’s House)。《娜拉》引入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娜拉,虽然试图触及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但总体反响平平。


2020年3月起,随着英国疫情的快速蔓延,公众聚集的场馆都开始不安。在3月14日,小维克率先取消了《娜拉:玩偶之家》的所有剩余演出,3月15日,老维克也取消了《终局》的演出。随着英国政府3月16日发布的避免剧场的指令,英国剧院也纷纷关闭并取消了剩余的演出。


《终局》剧照(摄影Manuel Harlan)

二、2020年3月-2021年5月:线上戏剧的爆发


2020年3月23日,英国政府宣布封锁令,措施包括限制出行、关闭所有售卖非必需品的商店、禁止两人以上聚集和所有社交活动。由于公共卫生在英国属于一项权力下放的事务,英国每个地区的政策有所差异。在2020至2021年间,新冠疫情多次出现反复,防疫疾控政策也随之调整,总体而言,英国经历了三次封锁或严格限制的阶段。第一次自2020年3月下旬起,至5月限制逐渐放宽,其间剧院关停。户外演出和限制观众人数的室内演出在夏季短暂恢复,直至9月新一轮疫情暴发。11月上旬英格兰进入第二次封锁,其他地区也收紧了防疫措施。在12月短暂放宽后,英国全国又于12月底至次年1月初进入第三次封锁。2021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逐步解封计划,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于5月、北爱尔兰于7月起剧院重新开放,但要求保持社交距离。7月19日,英格兰人首先进入解封最后阶段,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现场演出允许恢复,且不再限制观众人数。威尔士与苏格兰于8月初,北爱尔兰于9月底也相继开始恢复正常演出。


在此期间,英国剧院虽间歇短暂允许开放,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停状态。但戏剧创作者面对疫情的不确定和多变的防疫政策,却极尽方法用各种形式持续推出作品,尤其利用因特网和数字媒体创作了大量线上戏剧,在形式上根据限制措施的改变探索更多线上和媒体的戏剧表现性,在内容上也有许多新作品直面疫情、社群、种族歧视等时事主题。


1.演出录像上线

面对新冠疫情暴发,演出场所突然被迫关停,很多从业者并不清楚这将延续多久。英国首相在宣布第一次封锁时称管控措施暂时实行三周,届时视情况决定是否放宽;伦敦剧院协会和英国剧院协会的执行总监朱利安·伯德(Julian Bird)在剧院关闭的声明中写道:“希望我们不久后就能重新迎接观众回剧院。”[5]因而许多剧团最初并未开始创作新作品,而是开放档案库视频,在线上播放,尤其是原本就拥有高质量演出录像的大剧团。从 3月疫情暴发至夏季有所好转期间,大量剧目录像在网上推出,此后虽也陆续有一些,但不像初期如此集中。


由于德国剧院较早就已关闭,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和柏林邵宾纳剧院自2020年3月中旬起便在网上免费播放演出录像。随后进入封锁的英国剧院很快开始纷纷效仿,伦敦的汉普斯特德剧院(Hampstead Theatre)于3月23日推出了“汉普斯特德剧院在你家”(Hampstead Theatre at Home)系列。首个剧目为劳伦·冈德森 (Lauren Gunderson)2018年的热门作品《我和你》(I and You)通过社交媒体即时电报(Instagram)的视频平台IGTV在线播放。之后直至5月,该剧院又与《卫报》合作推出多部受到好评的剧作,包括麦克·巴特利特2016年的《野性》(Wild)和妮娜·雷恩(Nina Raine)讲述英国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的《虎国》(Tiger Country)。英国国家剧院也于4月到7月期间推出了“在家系列”,将此前在电影院放映的16部“国家剧院现场”高清播放剧目搬到优途视频平台(YouTube)上免费播放,包括理查德·宾(Richard Bean)的《一仆二主》(One Man, Two Guvnors)(2011)、尼克·迪尔(Nick Dear)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2011)、乔西·卢克(Josie Rourke)导演的莎剧《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2014)等极受欢迎的作品。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s Globe)自2014年就拥有了自己的付费视频流平台《环球播放》(Globe Player),而疫情暴发后从2020年4月至6月间,环球剧院向公众免费开放了一系列剧目,包括由现任艺术总监米歇尔·特里(Michelle Terry)担任主角的2018年版《哈姆雷特》。同样,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在2020年前通过多个流媒体在线播放演出录像。疫情期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及其网络平台播放了6部作品,作为BBC《隔离中的文化》(Culture in Quarantine)项目的一部分。另外,诸如老维克剧院、布里斯托老维克剧院、阿尔梅达剧院、皇家宫廷剧院(The Royal Court)等英国知名剧院也都在第一次全国封锁期间免费推出了各自的演出录像,尽管剧目数量不如上述几家那么多。除此之外,一些独立剧团和艺术家也向公众开放了视频资源,较著名的如英国合拍剧团(Complicité) 2015年的作品《邂逅》(Encounter)、蒂姆·克劳奇(Tim Crouch)自编自演的《我,莎士比亚》(I, Shakespeare)系列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演出必须继续”(The Shows Must Go On!)项目,自2020年4月初开始在视频网站上免费播放以音乐剧为主的剧目、演出片段和花絮等视频。2021年伦敦国际默剧节45周年也因尚在封锁中而未曾举办线下演出,而是以十年为单位向观众限时提供了部分过去演出的录像。


2.居家戏剧

在疫情暴发初期,各大剧团提供的这些过往优秀剧目演出录像绝大部分均为免费播出,一方面为回馈观众,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剧院关停困难时期借助录像作品获得观众的捐款,维系生存。然而,随着疫情持续蔓延,播放档案库中的视频已不是长久之计,且较小规模的剧团很少会有高质量的演出录像。加之戏剧从业者始终需要通过新的作品与观众保持连结,尤其是在封锁隔离期间,这种连结变得尤其重要。因而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以因特网为平台创作的在线戏剧作品。剧院关停不久,就立即有艺术家在家创作和表演的线上作品问世,并一直持续至今,尤其约在2020年下半年集中爆发。


(1)Zoom 戏剧

新冠疫情期间,视频会议软件成为了工作、学习和社交的必要工具,戏剧创作者自然也开始使用这些软件作为虚拟表演空间。其中,Zoom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平台,以至于很多人开始使用“Zoom戏剧”指称这种类型的线上演出[6]。Zoom戏剧作品的创作和表演场所通常是艺术家的卧室、客厅和厨房等,主要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连接相隔异地的演员,通过Zoom平台呈现给观众,有时也会借助其他软件进行控制和编辑。一些演出会在视频分享网站上进行直播或上传录像,另一些则直接邀请观众参与Zoom会议观看演出及互动。


英国在疫情暴发后最早出现的Zoom戏剧作品之一是由演员和导演罗伯特·迈尔斯(Robert Myles)制作的“演出必须上线”项目(The Show Must Go Online),在剧院关停的三天之后于2020年3月19日开启,每周推出一部莎士比亚的剧本朗读。所有创作、排练和表演均在参与者家中完成,演出通过Zoom平台进行,并在视频网站上直播,观众也可之后观看演出录像。包括西蒙·罗素·比尔(Simon Russell Beale)和本·克里斯托(Ben Crystal)在内的各国专业和业余演员参与了该项目,所有演出共吸引了全世界 60多个国家的观众超过20万次观看。强制娱乐剧团(Forced Entertainment)也在4月底推出了自己的疫情主题线上作品《结束会议》(End Meeting for All),由分别位于伦敦、谢菲尔德和柏林的团员以远程会议为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录像在视频网站上播放。


牛津的创造剧团(Creation Theatre)也被认为是Zoom戏剧的开创者之一[7]。他们的第一个Zoom作品是与北爱尔兰的大泰利剧团(Big Telly Theatre)合作改编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由佐伊·西顿(Zoe Seaton)执导,于2020年4月11日首演。不同于上述两个案例,《暴风雨》利用视频会议软件的互动功能邀请观众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参与到演出中,并对Zoom的很多功能进行实验,如使用虚拟背景、分屏设置、视图版面切换、设定焦点视频等,以适用于戏剧表现。同时,该作品尝试了利用兼容软件控制多部摄像头输出,改善音响效果等[8] (P22)。由于因特网的地域开放性,这个原本扎根于本地观众的小剧团得到了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一份关于创造剧团的调查报告显示,来自27个除英国之外国家的观众观看了Zoom版《暴风雨》,并且超过70%的国内观众来自于牛津以外的地区[8](P88)。


Zoom版线上《暴风雨》剧照  创造剧团供图


其他类似由小规模剧团制作而获得关注和好评的Zoom戏剧作品还有很多,它们主题与形式往往与疫情直接相关,并通过直播演出、视频会议软件功能与观众互动,在剧院关闭期间延续戏剧带给观众的群体归属感。其中包括康尼剧团(Coney)的《电话》(Telephone),其远程通讯技术连接人们的主题在疫情期间得到观众的共鸣;卡迪夫西金科斯剧团(Hijinx Theatre)改编卡夫卡的《变形记》(Metamorphosis),直面封锁限制出行的困境和视频电话中的沟通障碍;同样位于威尔士的重生剧团(Re-Live)的《秘密国家》(Secret Country)由71-93岁的非专业人士出演并全程参与创作,以类似纪实戏剧(verbatim)的方式讲述他们作为新冠感染高危人群在隔离期间的经历。


(2)其他线上平台

Zoom可能是疫情期间线上戏剧最常用的软件,但从业者也探索了很多其他平台的戏剧表现可能性,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专门定制的网站、应用等等。比如亲近剧团(Fast Familiar)的《证据室》(The Evidence Chamber)(2020年8月首演)采用自我研发的应用,让线上观众可以阅读文档、观看视频、参与讨论和投票等。驻英艺术家贾瓦德·埃利珀(Javaad Alipoor)和他的剧团将2019年的舞台作品《富孩:德黑兰商场史》(Rick Kids: A History of Shopping Malls in Tehran)于2020年6月搬到了线上,演出由视频网站上的直播和社交媒体帖子构成。作为一部抨击数字技术加剧社会问题的作品,在线上平台反而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创造剧团和泰利剧团在疫情期间除了创作了多部Zoom作品之外,还与交互叙事平台“魅力人工智能”(Charisma AI)合作制作了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虚拟主题公园爱丽丝》(Alice, A Virtual Theme Park)(2020年8月首演),观众可在定制的网站上与聊天机器人柴郡猫互动,并选择点击不同的人物,通过Zoom会议连接观看演员的直播表演。11月,皇家宫廷剧院推出由伊芙·雷(Eve Leigh)创作的《隐形的夏天》(Invisible Summer),以电子邮件为载体,通过多媒体讲述残障人士在疫情期间的经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一向致力于探索数字技术在戏剧的应用,在2021年3月也推出了一部利用虚拟现实和现场动作捕捉技术制作的短剧《梦》(Dream),以取自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几个精灵作为主角,观众可通过专为这部剧定制的网站观看、并在虚拟的树林环境中参与互动。


3.无观众的剧院摄制

从2020年5月起,英国的封锁措施开始逐渐放宽。尽管英国的剧院此时仍然不对公众开放,从业者却可重新回到剧院工作,创作和排练新作品,为重新开放做准备。从2020年6月开始一直到2021年7月英格兰允许室内演出重新开放且不限制上座率的这段时期,一种不同寻常的戏剧开始大量出现,即在无观众的剧院里拍摄的视频。这样的剧场电影并非首创,但在2020年前较为罕见,然而在疫情期间,尤其是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剧团采用这种形式创作剧目,并在线上播放。


其中,伦敦的老维克剧院在5月底就宣布启动“镜头里的老维克”(Old Vic: In Camera)项目,包括一系列完整剧目和剧本朗读,排练和演出均在社交疏离的限制下完成。演出在老维克的舞台上进行,但不用布景,而以空荡荡的观众席作为背景,通过网络直播呈现给线上观众。第一部是2019年曾在该剧院首演的《呼吸》(Lungs),由邓肯·麦克米兰(Duncan Macmillan)编剧,克莱尔·福伊(Claire Foy)和马特·史密斯(Matt Smith)再次主演。不同于现场演出版的是,两位主演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舞台角落,通过两个镜头画面切换或分屏表达近距离。其他一些热门剧目包括由史蒂芬·贝尔斯福特(Stephen Beresford)专门为该线上系列创作、安德鲁·斯考特(Andrew Scott)主演的《三王》(Three Kings);布莱恩·弗里尔(Brian Friel)1979年创作的《信仰治疗师》(Faith Healer),由迈克尔·辛(Michael Sheen)主演。最初每场演出均为直播,限制1000名观众收看,以模拟现场观众人数,后期老维克又推出了“镜头重演”项目,供观众收看演出录像。


《呼吸》排练照  老维克剧院供图


在老维克之后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制作,比如疫情前开始在哈罗德·品特剧院上演的《万尼亚舅舅》被迫取消了2020年3月16日之后的所有演出,但当年8月全班演员又回到剧院录制了无现场观众的舞台版,于2020年12月在BBC 4首播,之后又在很多流媒体上播放。洛丽塔·查克拉巴蒂(Lolita Chakrabarti)的《赞美诗》(Hymn)于2021年2月英格兰第三次封锁期间在无观众的阿尔梅达剧院通过线上直播完成了首演,在剧院恢复开放后又于当年7—8月进行了一轮有现场观众的演出。伦敦之外也有很多剧院做了这样的尝试,艾玛·莱斯(Emma Rice)的聪明孩子(Wise Children)剧团将2016年现场版的《飞翔的恋人》(The Flying Lovers of Vitebsk)重新改编,在布里斯托老维克剧院演出摄制,于2020年12月在线上直播。莱斯特曲线剧院(Curve Theatre)原计划在2020年圣诞节假期间上演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音乐剧《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却因当地疫情突然爆发被迫改为线上,演员全程保持社交距离,在空无观众的剧院表演,并通过网站直播。同样,这些原本以当地观众为主的剧院,因大受好评的线上制作而扩大了观众群的地域范围。


新冠时期的无观众剧场摄制与最近几年深受欢迎的“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等舞台影像放映当然很类似,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疫情管控措施造成影响,只有足够的经济和后勤能力的制作,才能保证较大规模的演职人员团体,如上文提到的《万尼亚舅舅》通过隔离、每日新冠检测,工作人员穿戴个人防护措施和社交隔离等措施确保摄制顺利进行[9]。而许多剧团则选择了单人或角色极少的剧目。或如“镜头里的老维克”项目和曲线剧院版的《日落大道》均采用演员在舞台上保持距离进行表演,角色间很多互动无法按照常规进行,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新冠时期特有的社交距离版演出。


然而,也许这种无观众摄制与之前国家剧院现场播放在美学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当没有现场观众时,演员只面对镜头表演,因而演出与舞台、以及屏幕观众的关系有根本性的不同。英国国家剧院在新冠期间利用剧场后台空间拍摄了一部电影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导演西门·戈德温(Simon Godwin)大胆尝试剧场手法、镜头和电影语言,受到广泛好评,被称为“一封同时写给电影和戏剧想象力的情书”[10]。


4.露天演出

露天演出在疫情期间同样被戏剧演出行业广泛采用,尤其是在几个月集中以线上演出为主导的演出模式后,创作者和观众都露出了疲态。英国夏季迥异于凄风苦雨的冬季的晴好天气结合新冠限制政策的放松,造就了2020年的若干露天演出与露天艺术节。


自1932年举办至今的伦敦摄政公园露天剧院(Regent's Park Open Air Theatre)在当年夏天上演了韦伯早期音乐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的演唱会版,但因社交距离要求减少了大量观众。很多艺术节因没有现成户外剧场,各出其招利用各种场地举办。如布莱顿艺术节把演出搬到了沙滩上,观众围坐在野餐桌边观看喜剧、音乐会和魔术表演等各类演出;诺里奇剧院则在一个大型帐篷内举办了为期六周的户外表演;贝尔法斯特的东城艺术节(Eastside Arts Festival)更将演出场地选在了室外购物中心。


5.反种族歧视抗议的影响

随着2020年6月7日布里斯托抗议人群推倒市政厅外爱德华·科尔斯顿(Edward Colston)的雕像,开始于2020年5月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英国开启高潮。随后,英国戏剧行业也迅速就这一运动作出反应,剧院和机构除了纷纷发布支持声明外,也有不少以创作回应。皇家宫廷剧院于当年7月推出了《我最好的白人朋友(和其他未写的信)》 (My White Best Friend (and Other Letters Left Unsaid))委约十位作家以信件的方式讲述种族歧视和矛盾,演员不经过排练直播朗读这些信件,用第一人称向线上观众传达最直觉和原始的情绪。威廉姆斯和戴尔《英格兰之死》的续篇《英格兰之死:德尔罗伊》(Death of England: Delroy)聚焦工人阶级黑人在英国的生活处境,于11月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但很快却因防疫政策收紧取消了余下的现场演出,而改为线上播放。莱恩·卡莱·卡麦隆(Ryan Calais Cameron)2019年的独角戏《典型》(Typical)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名黑人男子在英国赫尔被警方拘留期间被殴打致死的经历,与激发“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案件极其类似。该剧于2020年在没有现场观众的苏活剧院(Soho Theatre)舞台拍摄成电影版,次年2月起在线上播放,再一次掀起人们对英国种族歧视问题的反思。另外,面对新冠流行以来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英国东亚与东南亚艺术家群体也于2020年在多个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展了一系列名为“我们不是病毒”(We R Not Virus)的演出与艺术创作。


6.剧院与演员的生存危机

英国的戏剧行业自撒切尔时代起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新自由主义的生态,不像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剧院可以获得大量补助,英国的绝大部分剧院主要依靠票房、赞助等维持。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剧院关停后,失去票房收入不仅对于商业剧院剧团是极大的打击,连非商业运营的大剧院也陷入困境。以英国最知名的剧院之一,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为例,疫情初期它便面临破产的前景。原本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盈利模式是以演出售票、教育、剧院游览、餐饮和零售结合。这个模式在疫情前是相对成功的,且环球剧院也为自己无需公共补助自傲。然而,他们也在2020年5月承认,他们“无法在这次打击中存活”[11]。5月,英国议会的文体委员会向政府写信呼吁对文化和创意产业提供经济资助,以拯救“从自由职业者到享誉世界的环球剧院”[12]。英国政府之后拨款15.7亿英镑的文化恢复基金用于缓解文化产业危机,其中环球剧院收到300万英镑援助。剧院艺术总监米歇尔·特里透露,正是这笔资助和另外一笔300万的政府贷款,才让环球剧院得以幸存[13]。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艰难维系也是英国戏剧行业在疫情期间的缩影。面对剧院的突然关闭,英国演员虽然不能说措手不及,却也多少有些迷失。英国戏剧媒体《舞台》(The Stage)在封锁后开始制作《封锁中的文化》(Culture in Lockdown)系列采访。从2020年5月延续到2021年5月,专栏采访了数十位较为有名的从业者。这些被认为是成功的从业者和演员,对待封锁与剧场关门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一些人表示剧场关门是休息和自我提升的好时机;一些人对未来,尤其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表示了担忧;还有不少人表示自己只是花了很多时间在看电视上。一定程度上,西蒙·伊万斯(Simon Evans)编导,大卫·田纳特和迈克尔·辛在英国首次封锁期间通过Zoom拍摄的短剧《舞台剧》(Staged)表现了这些矛盾的心态。


还有更多没有那么成功的演员,在疫情期间经历了更为艰难不稳定的时期。经济上而言,英国政府和英国演员工会在疫情早期就开始为突然失业的低收入演员提供支持,但申请人要证明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演出活动。2020年10月,一张标有英国政府标志的海报在艺术行业从业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该海报上是一位芭蕾舞者的照片,并写有标语“法提玛的下一个工作可能在信息行业,她只是还不知道而已”。艺术行业,尤其是表演行业的从业者,认为这是英国政府机构将艺术产业视为冗余并在危机中拒绝救济艺术从业者的信号。演出机遇上,他们更是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线上戏剧与读剧活动来维持。较为成功的例子是少数线上组织的有规律的演出活动小组。譬如艾利克斯·杨(Alex Young)在2020年3月设立的读剧的Zoom小组,就在此后一年中维持着活跃,发展出了超过三百名成员,其中不乏名人[14]。只是在这些活跃的网络活动之下,更有不知数量的从业者退出了戏剧行业。


三、2021年5月—2021年12月:艰难重启,线上线下结合


2021年5月17日,英格兰允许剧院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营业。这一时期,部分剧院仍持观望态度,而部分剧院则开始试水。不少媒体开设了剧院重开专栏,滚动更新英国各地剧院重开的情况。西区最早重开的是自1952年就开演,保持连续公演时间纪录的悬疑剧《捕鼠器》(The Mousetrap)。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应景上演了《仲夏夜之梦》,而英国国家剧院以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的《牛奶树下》(Under Milk Wood)重启线下演出。


而对于观望的剧院来说,除了可能反复的疫情与抗疫政策,演出成本也是制作人观望的原因之一:保持社交距离就代表了难以回本的低上座率。韦伯的新剧《灰姑娘》(Cinderella)开演就经历了一波三折。英国政府原计划在6月21日起允许剧院开放,并不再限制观众人数,因此该剧将首演日期定于2021年6月25日。然而,因传染力极强的德尔塔变异株突发,政府将开放日期推迟至7月19日,在此之前,剧院只能允许50%的观众。韦伯认为这对于商业音乐剧而言,在经济上完全不可行。为此,韦伯甚至声称“你们得到剧院来逮捕我” ,也要坚持要按原计划上演该剧,不限观众[15]。最终,韦伯在自己个人推特账号上宣布该剧将依照规定以50%的观众人数上演,直到7月19日解除限制。然而,《灰姑娘》的试演却因演员确诊感染新冠中断,因当时规定所有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例的人都需要隔离10天,因而原定的正式演出也被迫推迟。


一些西区外的剧院的重开从成本较低的演出开始。从成本的角度而言,独立的小制作或许比大制作要更加容易重启,地方剧院巡演的成本也小于在伦敦剧院演出。阿尔梅达剧院最初开放时只选择了演出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巴斯皇家剧院(Theatre Royal Bath)在5月25日重启,演出了由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改编自T·S·艾略特同名诗的独角戏《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费因斯自导自演之外,这一作品的舞台、灯光、音效都由业内著名设计师完成。在票价定得相对较高的同时,它也安排了6月至7月在英国多个地方剧院的巡演。


《四个四重奏》剧照(摄影Matt Humphrey)


直至2021年夏天,露天演出和艺术节仍然是不少艺术家选择的形式。除了夏季露天演出的传统之外,也有不少是出于疫情尚未结束的审慎。我们所在的埃克塞特也于2021年7月至8月举办了“跳出盒子”(Outside the Box)艺术节,邀请英国西南部的六组艺术家在露天环境中表演。


7月19日,英格兰剧院的限制完全解除后,大部分剧院在引入疫苗护照等措施后完全开放了,仅为有需要的观众保留部分维持社交距离的场次。面对重新完全开放的剧场,不少观众和创作者都在不同的平台上表达了欣喜之情。


英国剧院的重开少不了莎剧制作。年逾耄耋的伊安·麦克凯伦(Ian McKellen)时隔半个世纪在温莎皇家剧院(Theatre Royal Windsor)开放选角的《哈姆雷特》中再次扮演哈姆雷特。这一版《哈姆雷特》7月21日首演,麦克凯伦跨越年龄的扮演吸引了极多注意力。因为票很快售罄,它从原定的9月4日结束加演至9月25日。小维克剧院被推迟一年的跨越性别版《哈姆雷特》则从9月27日接棒。阿尔梅达剧院的《麦克白》自10月2日开演至11月底。


伊安·麦克凯伦扮演哈姆雷特(摄影Tristram Kenton)


剧院重开之后,不少剧院开始选择了混合的呈现模式。据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委员会的一个调查发现,在剧院完全开放后,有大约一半曾经在疫情前制作过线上演出的剧团在秋季节目中保留了在线播放的形式[16]。或许是疫情期间的线上戏剧的延续,或许是照顾不便前来的观众,或许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小维克和阿尔梅达剧院的演出都提供了几场直播的选项,小维克12月的《最佳敌人》(Best of Enemies)更是运用了多个机位开放给线上观众挑选,以提供更丰富的观看体验。10月在布里斯托老维克剧院首演,艾玛·莱斯导演,改编自艾米莉·勃朗特小说的《呼啸山庄》也在11月底限时48小时线上播映。


苏格兰开放后,爱丁堡艺穗节也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再次回归,并因为苏格兰的防疫政策保持着线下的社交距离。即便较疫情前的规模大大缩水,可接纳的观众人数也较少,组委会仍然认为这一次艺穗节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17]。


只是看似回归正常的英国戏剧演出活动,仍然时时处在新冠的阴云当中。尤其是12月奥米克戎变种的流行,使不少演出都经历过因为演员、乐手或工作人员感染新冠而临时取消的情况,包括西区的《狮子王》《汉密尔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英国国家剧院的《招霉运》(Hex),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在巴比肯中心的《错误的喜剧》等主流大制作。12月也是传统圣诞(pantomime)演出的时节。虽然各地的圣诞剧终于得以回归,却也有一些因为新冠确诊病例而临时取消的情况。


随着剧院重开时间日久,不少剧院的防疫措施也逐渐松懈。笔者多次在注明需要观众佩戴口罩的剧院中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戴口罩的少数。

结语


长达两年里,反复的疫情与不断调整的演出政策、英国各个地区并不统一的封锁与开放节奏、英国戏剧行业在此期间作出的多种努力、脱欧与反种族歧视活动的介入等诸多因素,对英国戏剧演出的影响在这短短万字中难以说尽。我们就这两年中的主要趋势作出以下总结:


这两年中,英国戏剧演出的主题仍然是政治化的。在面对社会政治事件的情况下,英国戏剧行业和演出总体来说回应迅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这种价值为先的态度,作品的内容出现同质化倾向,尤其是在反种族歧视运动中的相关创作。情绪上,不稳定、不安、取消和延期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是这个时期的底色之一,因此观众对线下演出的接受也变得更加宽容。当剧院重开时,演出空间里的确充斥着可感的喜悦之情。


这一时期英国戏剧演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断的调整。在疫情蔓延剧院关停时期,戏剧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却始终保持对时局的迅速回应和调整,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推出新作,探索数字媒体和虚拟空间的戏剧表演可能性, 出现了大量独特的新冠戏剧,如Zoom戏剧、无观众的剧场表演直播或录像、社交距离版演出等等。随着疫情结束,这些形式并不一定将得到延续,但其中揭露出的很多美学和政治问题,可能将对后疫情时代的英国戏剧产生长远的影响。


线上戏剧在2020年前原属小众先锋的领域,在疫情期间却成为主流,许多原本专注于传统现场演出的剧团开始拥抱线上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了通过屏幕观看戏剧,因而这些混合戏剧、电影和数字媒体形式的探索,也可能因为疫情拥有更广的平台。


比较现场演出,线上戏剧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更大的包容性。能够在家观赏表演,对于行动不便、听觉过敏等人群而言,是极大的便利。另外,在英国戏剧观众群往往与中产阶级联系在一起,而线上戏剧在经济方面对于观众来说也有很大的优势,一般线上演出的票价比传统演出更低,也能节省出行交通的费用。比如疫情前,“国家剧院现场”在电影院播放惠及了很多居住首都之外的戏剧爱好者。尤其在英国戏剧产业越来越以伦敦为中心的情况下,很多剧院在重新开放后仍然保留了线上播放,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为了包容多样的观众群体。另一方面,很多剧团也考虑到传统现场演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如废弃的布景、以及交通产生的碳排放等,而选择线上播放,减少巡演。


对于不少小规模的剧团,如前文多次提到的创造剧团,得益于线上戏剧,不仅在经济上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负面影响,反而借助因特网跨越地域的限制,受到了更广的关注。对于一些小剧团或独立戏剧创作者,制作一部Zoom戏剧,能省去演出场地的租金和很多后勤方面的费用,可能可以直接通过门票收益覆盖成本,而不必像很多项目需要向艺术委员会申请经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行业结构的限制。


因此,许多剧院剧团积极推行线上戏剧,在疫情后继续保留各种在线播放的形式。至于是成为一种过渡性手段还是将在未来因其优势被长期保留并成为“新常态”,仍待观察。同时,我们也开始提问,当大剧院剧团开始大量推行线上戏剧,小剧团和独立创作者从线上戏剧中获得的助益是否还如疫情最初一样高?如创造剧团和艾利克斯·杨一样的例子是否只是幸运的少数?两年中对线上观看的疲惫是否使更多观众转向了技术更好、主创更有名、预算更充足的大剧院线上戏剧?这是否代表着上述行业结构限制的突破只是昙花一现,而新的行业结构已然形成?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时间来作答。


在剧院关闭期间也有大量从业者和观众怀念现场演出,迫不及待地要回到常态,但疫情期间暴露出英国戏剧行业的各种问题使得所谓的“常态”遭到了质疑。一方面,剧院关闭和开启的危机凸显了资本与资金在艺术行业中的影响之大。大部分(70%)英国戏剧行业从业者属于自由职业者[18],而疫情的到来对没有固定福利和收入的他们而言格外艰难。剧院等机构也无法提供支持,因为大部分剧院的收入来源并不稳定。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例子就说明了即便是原本盈利的具有文化标志性的著名剧院也在疫情期间艰难求生。在此情况下,政府资助对象的选择这个原本就关键的话题显得更加含义深刻。而商业剧场开放与上座率和票房的直接挂钩,更是点明了其艺术性之外更被看重的“商业”属性。另一方面,疫情前英国戏剧演出的“常态”所指向的受众多是中产阶级白人群体,回归常态是否意味着回归更加昂贵、更加不易接触到的形态,以及戏剧行业的运作是否会回归反种族歧视运动之前的范式,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图片来源:由作者提

责编:佳话漫时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英国戏剧 演出述评 艺术家

1193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