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Supreme“中国首店”终于开了,但它早过气了?

原创 2022-11-08

撰文/米娅 愚完   主编/付庆荣

微信排版/熹尼 

头图、封面来源/supreme官博


▼    ▼    ▼   ▼  ▼    


凛冬将至,一代街头潮流霸主Supreme却火热了一把。这一次,是因为其终于开出了“中国首店”。

虽对外推文中,大字号写着“中国首店”。但实际上,此次Supreme只是入驻了高端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下称DSM)

DSM近日由北京三里屯迁出,入驻北京王府中環,并于11月5日开业,期间Supreme宣布首次在中国发售相关商品。

这是Supreme官方首次在中国建立线下长期发售点,本应掀起壮观的打卡热潮,现实却很“骨感”。售卖点开放当日,虽因限流门口一度排起了长队,但据媒体报道,“提袋”率并不高。

更“扎心”的是,Supreme针对首次入华特推出的DSM Beijing限定T恤,也未见水花。社交媒体上,中签网友(提前预约抽签,再随机分配进店购买的时间段)发布的代购文帖互动量仅个位数;品牌官方微博发布限定T恤图并配文“Coming Soon”仅获38条评论,粉丝量3.1万。


种种“过气潮牌”的境遇,背后透露的是,Supreme在中国已不是五年前的地位。过度的联名操作,泛滥的山寨款、山寨店,早已严重透支了其品牌稀缺性。

有网友甚至直言,“Supreme已死,但万元黄色皮衣还是买不到。”愤怒、无奈,夹杂着一丝苦笑。

1

现在才来?
不是早就在了吗?

Supreme的官方“中国首店”,热议中夹着另一群人的错愕与迷惑,“现在才进中国,现在才开店?!它不是早就在了吗?!”

中国潮牌消费,大致兴起于2017年。Nielsen&OFashion发布的《中国潮牌用户趋势报告》显示,潮牌消费增速在2017年高达62%,是非潮牌的3.7倍。

拥趸潮牌的,多是90后、95后群体。不一定人人都捻熟于Supreme的历史,但其“恰当的离经叛道”街头文化内核,呼应着不少年轻人心底。

图片来源/Supreme官博

在广州生活的90后Ashley的记忆中,从大学时代,身边就有人穿Supreme。“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会买,确实是家里有矿,且追求新潮的人会买正品,以海淘代购为主。”

如果说,“恰当的离经叛道”使Supreme中国聚拢了第一批忠粉,那么联名则使其扩充圈层、名声大噪。


联名狂魔:收割中国粉丝,苏坡蜜


在中国,Supreme有个官方中文名“苏博瑞”,但铁杆们更喜欢其因错误拼读而形成的谐音名——苏坡蜜。

“苏坡蜜联名款”,拥有匹敌iphone的现实扭曲力场。“那年冬天,代购一件苏坡蜜的Box logo卫衣,连吃了两个月的泡面。那时潮人买Supreme就像买iphone,不管这季多丑,最后都要真香。”

其实,早在90年代创立之初,Supreme就已深谙联名的魅力。1996年,其首次与美国潮鞋品牌Vans联名。往后30年中,其联名事件不计其数。

自1996年至今,Supreme与Vans联名已有26年历史。图为2022年秋季Supreme即将发布的全新Vans® Old Skool联名系列 ,图片来源:Supreme官博


随着联名越来越多,价格广域度越来越大,Ashley身边买Supreme的人也越来越多。“款式不见得有多潮,但起码可以告诉别人,‘我还算是有个性、跟得上潮流的人吧。’”

将时间线聚焦到近五年,最著名的是2017年与LV的那场“史上最强联名”

一只旅行箱,印满LV的经典老花logo,但底色换成标志性的“Supreme红”。帽子、夹克、皮带、裤子、小卡包、鞋子、眼镜、钱包、手机壳、钥匙扣,全系列潮人单品,同时印有Supreme和LV的logo。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全球潮牌鼻祖X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这是对立的潮牌文化与奢侈被消弭、颠覆。“700人连夜排队,全球明星追捧,买手疯狂热炒......”等夸张场面,见诸报道。

2020年11月,美国服饰巨头VF集团以21亿美金的高价,全资收购了Supreme。此后,后者的“联名狂魔”形象日益凸显。


很难确切统计出,过去五年Supreme到底有过多少次联名,但拎出可见于报道的部分典型案例,已可窥见其联名的秘密。

联名品牌选择上,起初倾向于同样具有潮牌气质的品牌——以纽约街头潮鞋之名创立的耐克、同属VF集团的休闲潮鞋品牌Vans、登山潮鞋Timberland、户外生活方式潮牌The North Face(北面)等。

2020年之后,与奢侈品牌的联名愈发频繁,并延伸至其他领域的品牌,如Honda本田汽车、食品品牌Pillsbery、艺术家。

Supreme×实验性戏剧艺术家Pope.L的联名款,图片来源/Supreme官博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Supreme还会在一个联名季中,同时联名3个甚至多个品牌。在保持特立独行的同时,Supreme不断延伸、扩大,收割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

联名产品和款式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Supreme不能盖印章的”。既做到主次分明,又能以“全系列”之名,让粉丝购买可互搭的物件。

款式设计“四招鲜”——提取并放大联名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常logo或着吉祥物)、融入大面积的“Supreme红”、把Supreme的logo放得巨大、密密麻麻盖上联名双方的品牌logo。

Supreme联名元素,图片来源:Supreme官网

至于联名频率,最常见的是春夏款发售季、秋冬款发售季,但其他任意时间,也会推出联名款。

上述举措最直观的影响是,Supreme无处不在。某些特定联名单品,维持着“潮牌圣品”的光环,在发烧友圈子里炒价轻松过万。而那些“也不见得有多潮”的常规普通款,则以几百元的亲民价格,触达相对外围的粉丝。

风光之下,“疯狂联名”的弊端也开始慢慢显露。顺着万物皆可盖上Supreme印章的官方操作,越来越多山寨品应运而生,真假难辨。但资深粉丝很清楚,“穿正版的人真的很少。”

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Supreme本尊长期缺席,山寨店蔚然成风


尽管联名款已充分显示了中国潮人的规模和购买力,Supreme本尊却迟迟没有在中国开实体店。关于“Supreme中国首店”的真假传闻中,Supreme山寨店早已蔚然成风

  • 2018年,Supreme在深圳开中国首店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该店铺从装修风格到产品设计均都神似Supreme。粉丝争相前去打卡才发现,在Logo设计上保留了Supreme红底白字,右上角却加了一个非常不明显的NYC小圆圈。

  • 2019年3月,上海淮海路出现了一家“Supreme奢浦润”门店。社交平台上的视频可见,门前拖着一条300米长队,开门后人们争先恐后涌入抢购。同样喧嚣的是来自粉丝的愤怒质疑声。

图片来源/数英DIGITALING

  • 同年,supreme italia接连在上海开店,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据悉,该品牌甚至曾经差点“蒙骗”三星联名。

发布会结束后三星才发现,跟它合作的实际上是Supreme Italia

“杭州西溪天街有一家,是假的吗?”“海口有家实体店在日月光场,还特别大。”“全国三四线城市好多店呢”……

社交平台上,网友们起底的Supreme的中国山寨势力不胜枚举。

就这样,Supreme在中国从最初一小撮先锋粉丝的拥趸,经由高频联名、山寨品发酵,形成了“无处不在、一直都在”的大众印象。

真假迷局,对品牌的反噬力愈发强烈,稀缺感被严重稀释——铁杆不屑买,外围用户要么不敢买、要么“跟风买假货”。

2

Supreme本尊来了,
但打不过山寨,也拼不过潮牌后浪

现在,Supreme本尊终于开出了“中国首店”,加码中国市场的意图明显。但面前有两股强势阻力——从未消失的山寨势力和一众个性鲜明的潮牌后浪围剿

盗版大行其道,本尊来了也没用?


2021年,Supreme控诉其全球最大的盗版商Supreme Italia成功,为长达五年的“李逵李鬼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2016年,Supreme正式采用法律维权追究盗版品牌,彼时意大利米兰法院曾判决Supreme胜诉并扣押了Supreme Italia大量产品,不过后续该判决却被意大利特尼拉法院推翻,并宣称Supreme Italia和Supreme Spain均为合法品牌。

直到去年,彭博社报道,英国伦敦一家法院认定Supreme Italia创始人父子犯欺诈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年和3年。Supreme Italia位于伦敦的国际品牌公司被处以750万英镑的罚款,以支付给Supreme。

图片来源/彭博社

几经波折,维权之路终于落下帷幕。然而事实上,由于做工简单,本身并没有过多的工艺细节,Supreme极易被仿制,山寨店遍布全球,绝不仅至一家Supreme Italia。如今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扫清商标版权障碍,仍是个未解难题。

在网上,关于Supreme假货的调侃道尽正主的无力。“山寨Supreme比六耳猕猴还难分辨”、“如果要把这些山寨品牌都一网打尽,估计Supreme一辈子就不用干其他事情了。”


“过气街头霸主”Supreme,难敌潮牌后浪


无疑,Supreme北京王府井DSM门店开售日的尴尬,已充分显示其在华热度下滑的事实,这与其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速,被资深粉丝吐槽“丢失街头灵魂”、品牌形象减弱不无关系。

实际上,以2020年为分水岭,即可清晰看见Supreme主宰潮牌圈与逐渐失势的前后反差。

2020年以前,作为街头老牌, Supreme以极强的“稀缺性”、区别于主流的“亚文化”令圈层粉丝疯狂上头。

成立26年仅开出全球11家店以打造潮牌朝圣地、每季度限量发售新品掀起热炒神话、售罄款式从不补货等。物以稀为贵,这一点Supreme曾经玩得比奢侈品品牌们还狠。

纪录片《Sold Out》曾一语道尽它的高冷调性:Supreme就像一个女孩,她可能会给你号码,但她从不回你信息。

Supreme官网被称为“世界上最酷但有趣的品牌官网”

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Supreme被VF集团收购,与Dickies、Vans、The North Face、Timberland、Lee等大众流行品牌成为了一家人。

在新东家的“激进策略下”,Supreme“高冷”画风突变,也劝退不少死忠粉——加速扩张,不到两年开4家新店;取消限购,消费者追捧热情降温,造成品牌价值折损;联名频率提升,“万物皆可Supreme”引起粉丝反感等。

甚至有极端者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哭坟烧纸等过激行为。谴责先锋潮牌贴上了堕落、庸俗、同流合污的标签。


Supreme过去令粉丝追随的极其限量、小众另类两个属性在过度商业化与迎合大众中出现了不可逆的稀释。即便去年与LVMH旗下奢侈珠宝品牌Tiffany & Co.的联名热度颇高,早前也任命Tremaine Emory为新任创意总监,但却依然无法挽回极速下跌的口碑。

除了自身问题,Supreme在华面临的更棘手的挑战是,后浪凶猛。

一方面,瞄准中国蓝海市场,海外新兴潮牌扎堆而来。2022年光是开出中国首店的外资潮牌就不胜枚举,包括美国潮牌三巨头之一UNDEFEATED、由权志龙姐姐权达美创立的韩国潮牌WE11DONE、美国流行歌手Kanye West旗下创意团队DONDA成员Samuel Ross的个人品牌A-COLD-WALL*等。

此外,更有拓店王高调跑马圈地——棒球文化浓郁的韩国街头运动品牌MLB,2019年入华至今已开出700家门店,曾在一个季度内拓店超百家。

打造地标性门店、玩转沉浸式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并推出城市限定等创意单品,是它们的出圈秘籍。

图片来源/MLB官微

与新锐海外潮牌的欣欣向荣成强烈对比的是,一批潮牌老炮接连失守中国市场。

今年上半年陈冠希个人品牌JUICE多店关闭,内地仅剩上海巨鹿路店、成都IFS店以及广州太古汇店3家;LV男装系列艺术总监Virgil Abloh主理的潮牌Off-White接连关闭在上海、成都和西安3个城市的4家门店。

另一方面,乘着国货红利,本土潮牌不断崛起。据《2022潮流服装消费者品类趋势洞察报告》,2020至2022年潮流服装市场新增500余品牌,其中九成为本土国潮品牌。佼佼者如LOOKNOW、ROARINGWILD、KNOWIN、BEASTER等品牌,在购物中心快速拓店。

追捧中国本土潮牌者,以Z 世代为主。需求推动,供应链升级打底,国潮品牌慢慢撕掉了以往低端、山寨的标签,逐渐有了溢价底气。《艾瑞观潮》调研显示,九成以上国潮用户愿意为潮牌支付比例不同的溢价。 


与此同时,Supreme所在赛道还面临着来自奢侈品品牌的“降维打击”

LV、巴黎世家、Gucci、Dior、Prada等奢侈品品牌近年来纷纷“上街”,有意靠近年轻人的审美,通过联名运动服饰、街潮服饰等方式,推出街头单品,悄然侵占过去以Supreme领衔的潮牌市场份额。

曾经凭一身Supreme即可统治街头的现象,早已成为历史背景板。如今,对于迟到的潮牌鼻祖Supreme而言,年轻人善变、竞争者凶猛,入华之旅已成为一场实打实的攻坚战役。


     
(fuqingrong0825)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头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687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