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戏剧艺术能量的迭代传递

原创 2022-11-28

【按:87岁的上海戏剧学院的老专家王昆老师,在退休多年后完成新作《中西表演艺术探究》。今天收到王老师寄来刚出版的新书。受王昆老师嘱托写的序言收录其中。感谢学院老专家的信任并给予我这份的光荣,以此表达向前辈专家学习!致敬!】

转自:《中西表演艺术探究》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年11月第一版

戏剧艺术能量的迭代传递

韩生
   几个月前,87岁高龄的王昆老师打来电话,因为新近写就的著作《中西表演艺术探究》就要出版,委托我为它作“序”。我马上说不妥。但王老师接着说道:“以前你曾以院领导的身份写,这次是以教授的个人身份写。”这句话后来在王老师快递的书稿和来信中又一次明确地说。
   王昆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我,好几位读过原稿的艺术家对这本著作独有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不懂表演专业,但从王老师的研究和成果中也感到一种超越了专业领域的启示和收获,感到这本书不仅是王昆老师毕生执着的表演艺术研究成果结晶,同时还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特别是年事已高还依然保持着学术的热情和责任感。面对学院前辈老专家的委托,作为晚辈的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感受到的这种精神和贡献告诉人们。
   王昆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历史上第一批研究生。那是在1961-1964年,当时的学院领导看到专业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决定指派四位资深教授作导师,让他们自己从青年教师中遴选研究生,其中,王昆老师被导师之一的吴仞之副院长选中。
   王老师回忆道:吴院长作为导师的第一堂课,便嘱咐她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系办理听课手续。每次听完课后向导师汇报,师生总有一番兴奋地热烈讨论。某次课上,胡寄南教授讲授了“注意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关的心理生理基础——大脑的“优势中心”学说。听课后,师生二人热烈讨论,运用这一学说把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在表演创作动态过程中的关系问题迎刃而解!吴院长当即“拍板”道:“好!这个就作为你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后确定为:《“优势学说”与演员舞台创作过程中的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论文完成后受到了上海市心理学会的高度重视,决定在上海科学会堂心理学报告厅宣读论文。胡教授主持会议,理事们几乎全部出席,论文获得一致好评。这是史上第一次将心理学成果运用于表演理论研究的尝试。
 王老师说,那时候,钱学森已经引入了“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但特殊时代环境,许多学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看到。后来,她突然意识道:原来她在1964年完成那篇研究生论文时,已经不自觉地站在了“系统论”的大门外,敲击着系统论的大门了!当“九十年代”一接触到“三论”,便不由得一步就跨进了“系统论”的大门!王昆老师提起自己从中获得的理论启示时依然充满激动:原来,演员、角色、观众,就是构成表演艺术动态系统的内在“三要素”啊!——这就是艺术与科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啊!
 回望这段历史,学院的科研和在戏剧专业理论上的系统性建设正式起步,对于学院以及中国的戏剧艺术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实际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包括我自己从事的舞台美术专业,同期开启的研究还有周锡葆老师的服装史、吴光耀老师的舞台美术史项目,还有王复民老师在朱端钧副院长指导下所作的导演艺术研究等,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戏剧教育史的重要节点。
 在艺术专业领域长期以来是以经验为主导的,这在超稳态的社会环境格局下针对某一种艺术形态也许尚可维系,但不可能再适于当今快速迭代的社会发展和艺术变革。我们看到有一批象王昆老师一样的艺术理论家,他们既是有着坚实的艺术专业功底的创作者,也是具有理性思考和探索精神的理论家,他们的贡献应该更加得到重视,因为不仅仅是提供作品和成果,也是研发工具和方法,可比喻为“鱼”和“渔”的关系;而且,还更是探索规律和趋势,可看作既是对“当下”也是对“未来”的启示,即从规律层面感性驾驭创作,从趋势判断科学把握创新。要感谢理论家们的与时俱进,总在不断更新着我们的创作和研究的工具箱。对歌德的“理论是灰色的”的描述不能片面理解,因为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同时,书稿中的历史对话和中西比较则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自信。
 我与王昆老师以及故去的徐企平老师很熟悉,这是一对热爱戏剧事业的终身伴侣,为戏剧学院表演导演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中国的戏剧教育事业的贡献都是历史性的、奠基性的、标志性的。我曾直接参与了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传承系列”和“霞光工程”等项目推进的《戏剧导演攻略》《表演理论新概念》《演员主体意识的觉醒》等著作的出版工作,做这些事的理念是,一位艺术学者的成熟是建立在多年研究积累基础之上的,这一宝贵财富应该成为专业和事业发展的再生性资源。
 对于象王昆老师一样的退休的专家,他们的学术生命与职业岗位管理的概念并不是同一的。对他们新的成果的珍视,不仅是体现中华文化的尊老优良传统,也不仅是鼓励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升,而更是一种对文化艺术的内在机理和规律的深刻领悟和价值的认知。艺术文化财富的迭代共生是内在规律,因为艺术面对的是人性和生命的价值。以艺术和学术为尺度,就没有男女老幼身份职位的差异和功利的轻重。在学术资源上体现对青年艺术专业和学术培育的引导,中年创作和研究骨干力量发挥的保障,老年的经验和思想成果积淀的珍视,体现综合的、整体的和理想的学术生态建设理念。
 王昆老师等一批专业前辈给我的最突出印象,就是艺术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的至高无上,执着秉持的一以贯之。或也正因此,他们也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透出一种生命力的充沛和能量,从电话中就能感到这位高龄老专家的精神矍铄,一如还在学院工作状态的教授一样的声音洪亮,清晰铿锵。不禁由衷赞叹,钦佩于表演专业老专家的语音功力基底,欣然于退休多年的老教授的身体健康硬朗,更感动于执着艺术和教育事业的老专家的使命情怀。后辈如我以及再后辈的学生们,都在创作和探索中实际享用着他们创造的艺术经验和思想成果。始终保持艺术学术思考和艺术创作激情的老专家们更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王昆老师写作此书的最初始想法以表演教学演出形式活态演绎表演艺术的历史沿革。因为演出需要涉及太多的条件,于是就先以文本出版。好几位读过原稿的艺术家和学者对这本著作在表演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为今后的创作和研究留下了启示和路引。王昆老师为什么坚持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因为这是她持续的探索思考的历史积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启延续至今,借助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戏剧大师对话阐释自己独立见解的理论体系梳理。后面还在与一位京剧艺术家合作将研究延伸到中国戏曲。我们从王老师的来信中可以看到这种持之以恒。
 王昆老师说:“我之所以这次出书把我的表演学三篇代表作统统用上,是因为若没有这三篇的研究基础,《中西表演艺术探究》的思考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把‘三论’作为本书的基础放在前面,此后才会诞生本书的灵感构思。
 还因为这是一个大的工程项目,我不可能一个人完善它,它必然是一部需要今后结合教学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项目计划,不像前三篇文章都有它本身的完整性。如果把一个还在过程中的东西放在前面,读者会感到阅读上的迷惑、不解,所以,想来想去,我把《中西表演艺术探究》放在全书的‘下编’——读者可以理解它来自前‘三篇’的思考与构思。作为一个‘梦想’产生于前‘三篇’,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故而,麻烦你,还得把‘三论’都翻阅一下。第一篇《演员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我的代表作,我以‘系统论’为哲学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请注意它的每个大小标题,就是我的新概念(新发明),我是很得意的,它们是过去没有任何专家学者提出来过的。陈恭敏老师的‘信’就是针对这篇文章。这些新概念的提出是我一生的骄傲!请原谅我的自鸣得意……‘三论’所论,都是过去无人开辟过的,否则,我必不可能整出《中西表演艺术探究》这个新花招!
 总之,给你添麻烦了。你写总序也是出版社提出的要求。你以前曾以‘院长’名义写,现在你以‘教授’身份来写,多么开心!”
 看到这些,一个耄耋之年依然保持着艺术的初心,探索的童心的艺术专家学者的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自己忽然感到对以为很熟悉的王昆老师的了解真是远远不够。这种感受也出现在好几位老教授的交流之中。多少年过去,老师还是老师,不只因为尊师道德伦理,而更缘自学术真理追求,学者无涯精神。从青年到老年一以贯之的学术写作,艺术至上,学术至上,无关功利,让我们看到了真正学者的价值观和境界,让我们理解了这位87岁的艺术家的坚韧执着和艺术激情,看到了一种事业与生命、艺术与生活一体的精神境界。
 从王昆老师经历的故事追根溯源,可以看到这是贯穿人生历程的能量积聚,传递和释放。从北京房山的知识分子的祖父到中医名家的父亲,辗转汉中、西安后到上海,后来进入陶行知的育才学校,这个艺术家的摇篮,同学中有画家刘文西、蔡亮等,音乐家有江明惇、杜鸣新等在行知学校度过的豆蔻年华;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后与徐企平老师的相遇和导师吴仞之院长的培养等等……
 我们从中更加感受到,这是一种艺术生命能量的积淀和精神的传递,已经蔓延到她的学生以及更多的人们。而我们从这本书的古今中西的大师对话中看到,这个能量的传递早已开始。
 感谢王昆老师,并祝愿身体康健,艺术之树常青。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集成转化创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戏剧艺术

131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