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博物馆中的设计要点都有哪些?

09-14

01  展陈设计要求

展陈设计是博物馆承载的主体,建筑设计应当围绕展陈设计展开,并考虑以下展陈要素对设计的影响。

1.功能配比: 建筑的功能配比应当符合展陈容量及规模的需要,提供功能匹配、便于使用管理的空间。

2.流线: 建筑流线组织应基于展陈流线进行设计。

3.空间: 建筑空间的设计应满足展品尺寸及观赏要求,并结合展陈空间的布局和展示氛围的营造。

4.采光: 设计需考虑自然光源与人工光环境的综合运用,将建筑采光系统与展陈光环境要求结合设计。

5.荷载: 除对建筑结构常用荷载的考虑外,应结合展陈的特殊要求(如雕塑、临展等重型展品)进行设计。---------

建筑功能区域的构成   

博物馆的功能按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公众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功能区域的组成和各类用房的设置应根据博物馆的类型确定。

设计要点   

1.总体设计

(1)应当充分结合展陈设计进行功能布局。
(2)应分区明确,各类用房相对集中,自成系统,同时应考虑各类功能用房之间的联系方便。
(3)建筑的公众入口、藏品出入口、员工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并配备相应的安全监控措施。
(4)根据功能分区确定合理流线。参观流线应与展陈流线吻合并保持一定灵活性。公众流线与藏品流线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 服务于公共区域的食品、垃圾等运送路线应避免与藏品流线交叉。
(5)各类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应为内部功能的适度调整和后续扩建提供可能。

2.公众区域

(1)应当根据展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中设置多种形式的交通设施,多层的大型馆、特大型馆宜设置自动扶梯或者结合布展设置参观坡道。

(2)应根据展陈流线提供适当休息区域。陈列区中的休息区域可与公共区域相对独立,做到动静有别。

3.工作区域

(1)藏品库区应接近陈列室区域布置,藏品不宜通过露天运输和在运输过程中经历大的温湿度变化。

(2)藏品区库可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因此须有可靠的防水、排水、防潮、除湿等措施。

(3)藏品运送通道不应出现台阶,珍品及对温度敏感的藏品不应露天运送。

(4)设备用房与其他功能区相对独立密联系。

(5)设备管路的走向应当避免影响展陈布置。

02  陈列展览区功能组成

陈列展览区一般由陈列展览空间、展具贮藏室、讲解员室、管理员室等部分组成。陈列展览空间应根据陈展内容的需要设置,可包括综合大厅基本陈列厅、临时展厅等,还可因陈展设计或空间组织的需要设置序厅、导览视听室、儿童展厅、特殊展厅等。

设计要点    

1.陈列展览区的平面组合应满足展陈内容的系统性、顺序性,以及观众选择性参观的需要; 观众流线的组织应尽量避免迂回、交叉、缺漏。

2.基本陈列厅应布置在陈列展览区中最醒目便捷的位置。临时展厅由于展览内容需经常更换,设计中宜单独设置,满足独立开放、布展、撤展等要求

3.展厅设计应符合展示目的的需要,符合观众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应能满足部分观众抄录、临慕的需要;大、中型展厅应有观众休息区和座椅的设置;设有互动性展品的,应有相应保护措施。有特殊产品的展厅设计应符合展品的尺寸及工艺要求。

4.为确保展品不受人为或自然破坏,展厅设计应有相应的实体防护和技术防范措施,并有利于管理人员维护展品安全和参观秩序。

5.合理布置讲解员室、管理室、展具储藏室等陈列展览区的附属用房。且与陈列室需要联系方便,便于组织观众参观、净场和展品保卫工作。

陈列展示分类    

空间尺度    

1.跨度: 与结构形式和陈列方式等有关。采用单线陈列时跨度不宜小于5.0m; 双线陈列时,跨度不宜小于9.0m

2.柱网布置:为更好地进行陈列布置,陈列厅内最好不设立柱;必须设立柱时,柱距愈大愈好。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陈列布置的灵活性,柱距一般不宜小于6~9m。

3.净高

(1)展厅净高可按下式确定:h≥a+b+c

式中:h一净高; a一灯具的轨道及吊挂空间,宜取0.4m; b一厅内空气流通需要的空间,宜取0.7~0.8m; c一展厅内隔板或展品带高度,取值不宜小于2.4m。

(2)应满足展品展示、安装要求,顶部灯光对展品入射角的要求,以及安全监控设备覆盖面的要求;顶部空调通风口边缘距藏品顶部直线距离不应小于1.0m。

4.展品内容类型不同、博物馆建筑规模不同的展厅,其空间尺寸差别很大。

5.特殊展品的展厅,如大型雕塑、全景画、场景式展厅等。空间尺寸应根据陈列要求设计。

03  藏品库区布局方式

藏品库的布局方式应该根据馆藏品特点、用地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并以保证藏品安全、便于管理,和与展区及业务研究用房联系方便为原则。

藏品库可放在地下,既可以减少对公共区的影响,同时有利于管理和安全防护,但库前区以及体积较大藏品的库房宜放在地面层。

04  光环境概述

1.针对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需求,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要考虑: 减少照明对文物的损害; 照明系统应具备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的展示需求并达到最好的目视效果; 照明应营造与主题呼应的气氛,使观赏者获得教育、学习与娱乐的体验。
2.照明方式
从光的来源上分为人工照明、自然光照明两种。
3.空间照明的布局
(1)天然光品质优于人工光。展厅应根据展品特征和展陈设计要求,优先采用天然光。
(2)天然光产生的照度应符合博物馆建筑的采光标准值。
(3)展厅内不应有直射阳光,采光口应有减少紫外辐射、调节和限制天然光照度值和减少曝光时间的构造措施。
(4)应有防止产生直接眩光、反射眩光、映象和光幕反射等现象的措施。
(5)当需要补充人工照明时,人工照明光源宜选用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并应避免光源的热辐射损害展品。
(6)顶层展厅宜采用顶部采光,采光均度不宜小于0.7。
(7)对于需要识别颜色的展厅,宜采用不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8)光的方向性应根据展陈设计要求确定。
(9)对于照度低的展厅,其出入口应设置视觉适应过渡区域
(10展厅室内顶棚地面墙面应选择无反光的饰面材料。
(11)在展厅的动线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展品的曝光敏感度及自然光在动线中的位置、强度,确定最终展览路线。
(12)通过照度规划使观展人既能享受阳光下观展的自然感受,又能确保敏感展品的保护性需求。

空间转换中的暗适应   

在展陈照明设计时,应针对毗邻空间的照度或亮度规划做衔接上的考虑。因为当人们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环境,由于视网膜细胞产生对弱光敏感的视紫红质需要时间,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慢慢地看清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在展陈照明中应考虑到这个视觉现象对观展人的影响。
二维平面展示照明    
展陈照明应从博物馆照明角度考虑布局,在满足不同展品对照明灵活性的要求以外,还需保证该布置在建筑布局中的美感。

眩光控制    
在照明方案设计阶段,应仔细研究布局可能产生眩光的因素,并通过选择有效控制眩光的照明方式及眩光抑制良好的灯具,最大限度地避免眩光对观展人的影响。

05  案例解析

AG总统博物馆和图书馆,土耳其 | Emre Arolat Architecture

总统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建筑是开塞利Sumerbank纺织厂众多建筑中的两座,如今得到了翻新。纺织厂的生产设施最初建造于1933-1935年,由俄罗斯建筑师Ivan Nikolaev设计,是土耳其共和国时期工业化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1999年关闭后,这一作为俄国构成主义建筑范例的工业建筑群成为了现代的纪念碑,并在2012年归AGU所有,作为该大学的主校区使用。

同年,Emre Arolat受到Abdullah Gul总统的委任,为整个建筑群制定设计和再利用战略。2013年,园区内的两座建筑——发电站和蒸汽厂——被确定改造成总统博物馆和图书馆,EAA事务所负责建筑设计。

两座建筑虽然历经了多年的荒废和衰败,但其宽阔的空间和最初的样貌仍然未变。总体的干预思路是保护所有经过岁月洗礼的留存物以及建筑原有的特征。新旧结合的建筑设计策略并非要强调不同时代的部分之间的对比,而是要创造一个连贯的建筑整体。

为此,设计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保留现有的建筑元素、找到处理建筑服务设备的最佳方式,同时满足必要的安全和无障碍规范。材料的选择也体现了最大程度保护建筑的原则。


发电厂的室内空间根据其作为博物馆的新用途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也是为了让参观者能够体验到建筑的起源。隐藏在几道覆层之下的原始灰坑被保留下来,成为展览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蒸汽厂被翻新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信息中心,设有图书馆和档案室,并与博物馆形成紧密连接。一处大胆的干预体现在主厅内置入的3层高的书架结构,它以一种整齐的观感,从形式和空间上与既有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发电站的灰室类似,原有的混凝土筒仓基座被保留在阅读区域,突出了空间的体量感。

展陈设计以半离散的空间为导向,创造了一个具有主题感的参观旅程。展览从土耳其的观念、传统以及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同时保持了对建筑固有特征(包括体量、质地和自然光线)的尊重态度。

祖山济心寺·木佛博物馆,秦皇岛 |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祖山木佛博物馆位于秦皇岛祖山风景区济心寺,是一座特殊的寺庙博物馆。济心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于半山之上远眺着城市与渤海,遗世而独立,是祖山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节点。

现状寺院于2002年原址重建,寺院整体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形成三进院布局,博物馆就坐落在寺庙建筑群的最后一进。当游客穿过大雄宝殿的回廊,可看到立于高台之上的三座大殿,分别为观心阁、药师殿及弥陀殿,即是木佛展陈的场馆。

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展品,香樟木佛的来历颇有渊源,原是日本收藏家赴浙江东阳定制的木佛雕像。佛像在日本辗转几十年,业主将其全部购回,并在反复思虑后,决定将其落户在祖山济心寺安置。改造之后的博物馆将成为传统寺庙功能的补充,在这里,人们可以祈福静心,可以观赏雕刻艺术,也可以冥想禅修,感知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新的空间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层次的寺庙游览体验。


由于大雄宝殿与木佛博物馆之间有近十米左右的高差,原始场地中存有一处高陡突兀的台阶连接上下,台阶中部立有一尊观音石雕立像。此处作为游人进入木佛博物馆的重要的前序空间,也一并考虑在本次设计更新的工作之中。

新的设计在延续寺庙中轴线以及保留观音石雕立像的前提下,对现有前区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为了加强进入博物馆的仪式感,前区景观被设定为“云台”,结合场地的高差条件,围绕中心台阶展开高度不一的七层水洗石阶梯平台。
设计同时扩大了观音立像所在的休息平台,并将台阶的坡度适当放缓,以便于人的行走与停留。云台以柔美的曲线形态宛如祖山云雾逐层漫延开来,平台之上附有喷雾设施、草坪以及点景松树。当游客穿过不断变幻的水雾之云拾级而上,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三座大殿才慢慢显露其真身。

用于集中展陈木佛像的主殿是一座框架结构的仿宋式建筑,大殿面宽30米,进深16.8米,殿内设有两层环廊及楼梯,围合出中部挑空高度近20米的高大空间。如何结合不同尺度的木佛造像营造多层次的展陈体验,并能够适配旧有佛殿有限的空间,创造可观、可游的当代精神性场所,是本次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

设计借鉴了“塔”这一建筑原型,在大殿中创造了一座空心佛塔,作为立体展陈木佛造像的主要载体。佛塔平面呈椭圆形,共七层,逐层向上收束,汇聚于矩形的佛殿空间顶端。佛塔内部以曼陀罗作为意向。曼陀罗意为坛场,即一切圣贤、功德的聚集之所,代表了佛教文化的宇宙模型。

佛塔首层以6米高的四面千手观音的坐像为中心,周边错叠环绕30尊观音化身立像。结合佛像的尺度和位置设置了特定的佛龛——拱洞开口,以及由塔身延伸出的花瓣形底座来承托木佛。

佛塔在五至七层集中展示圣观音造像。第五层中心位置为两尊圣观音的坐像。为了突出中心感和悬空感,设计采用张弦梁结构,并辅以莲花座等装饰杆件,在塔身内部形成一层涟漪扩散的景观。

最小的圣观音像被置于第六、七层,匹配制作了枝叶般的金属支架展陈。塔的顶端结束于层层退晕的光线。至此,当游人于塔内驻足观赏,如花瓣般的佛座层层汇集于顶端的一处光明,万象森列、圆融有序,构建出崇高、无尽、深远的禅境。

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土耳其 |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是土耳其第一座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其新建筑由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设计,于2023年5月4日星期四向观众开放。正式开馆仪式将在晚些时候举行。这座地标性建筑位于卡拉柯伊海滨,也就是博物馆的原址所在。这里伊斯坦布尔最具历史的地区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海峡在这里交汇。

新的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占地10,500平方米,为临时展览、跨学科教育项目、电影放映以及公众能够接触的大量艺术收藏等各种活动打造了特定空间。从1945年至今,博物馆收藏展出了大量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展现了土耳其的艺术创造力,并在全球艺术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建筑是伦佐·皮亚诺在土耳其的第一个项目,其设计灵感来自博斯普鲁斯海峡日光下闪耀的海水。建筑的轮廓让人联想到在欧亚大陆间往返的各式船只,也像一只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里跳到岸上的海洋生物,呼应着这片场地千年来被用作港口的历史。立面由一系列3d成型铝板组成,这些铝板与不断变化的阳光进行着游戏,创造出一个如同彩虹一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的、鱼鳞般的表皮。


抵达建筑后,从透明的底层可以看到海滨长廊,一层还设有博物馆图书馆,教育和活动空间,数字触摸屏,咖啡厅和一个博物馆商店售卖与展览相关的文创产品。Richard Wentworth的“虚假天花板”(2005)是旧建筑的标志性永久装置之一,欢迎游客的回归。宽阔的中央楼梯连接着博物馆的公共区域,这里有一个专为该场地设计的装置,该装置分为三部分,由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专门委托Olafur Eliasson为其新博物馆建筑进行设计。这个名为“你意想不到的旅程”(2021)的装置似乎悬浮在空中,玩弄着光线和参观者对空间的感知。

建筑的二层是摄影画廊、快闪画廊、活动空间、教育室和员工办公室。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的餐厅也位于这一层,从室外露台可以一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历史半岛壮观的景色。三层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展厅,提供从土耳其到更广阔区域的现当代艺术无与伦比的全景式展览。此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临时展厅。博物馆还包含一个报告厅,拥有156个座位,用于举办博物馆著名的电影项目和跨领域活动。在建筑顶部,一个独一无二的观景平台悬浮在覆盖整个屋顶的水池上方,提供360度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城市景观。新建筑的透明和无障碍设计反映了博物馆的精神:受当今艺术的多样化启发,为游客提供观众导向的展览和项目,带来包罗万象的体验。


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将携五个新展览重新开放,每个展览都配有出版物和教育资源。

“漂浮的岛屿”:该展览分散在新增建的永久和临时展厅以及整个建筑的其他空间,是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收藏展览,展示了多达110位艺术家和2个艺术家二人组的超过280余件作品。入选的大部分作品都为首次展出。


展览的第一个部分按照时间轴的顺序,罗列了从1945年到2000年代的土耳其艺术。临时展厅呈现该展览的第二部分,汇集了来自土耳其和国外的主题叙事。展览的亮点包括土耳其现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作品,比如Fahrelnissa Zeid, Sarkis, Ayşe Erkmen, Gülsün Karamustafa, Nil Yalter, and İnci Eviner,以及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Anselm Kiefer, Daniel Buren, Mark Bradford, Alicja Kwade, Haegue Yang, Laure Prouvost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420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