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建筑展,值得看吗?

2023-12-11

640.gif


ARCHITECTURE

EXHIBITIONS

640.jpg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阿联酋馆的作品“湿地”(Wetland),由建筑师Wael Al-Awar打造,并获得金狮奖,2021年


近两年,国内建筑展层出不穷。许多观众参观后却颇感失望:设计手稿看不懂、展品平平无奇、装置没有代入感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观展体验。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结果?建筑展有何意义?真的适合普通观众吗?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解答。



“先天不足”

大胆猜测一下,没有相关知识的朋友参观建筑展的体验大致如下:手稿与模型看起来要么普普通通,要么“不明觉厉”、完全看不懂。不过问题不大,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影像资料过多,走马观花而过,并无耐心一一看完;最后,在视觉不错的装置前停驻拍完照。OK,展览看完了!

640.jpg

640.jpg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西班牙馆的作品“不确定”(Uncertainty),2021年


一走出场馆,你可能就开始怀疑:以这个票价,我是不是该去看画展?有如此感受的观众想必不在少数。造成这一结果其实与这类展览本身“先天不足”的特点有关。

首先,建筑展主要呈现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无论是手稿、照片,还是影像资料等,大部分都是为了记录建筑的构思和建造过程。这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展恰恰相反。虽然后者也会辅以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资料,比如毕加索如何画画、贾科梅蒂怎么制作雕塑,但人们参观的重点依然在于已是结果的作品。可以说,大部分人更看重结果,而非过程。

640.jpg
640.jpg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个展“Le Corbusier: An Atlas of Modern Landscapes”,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2013年

其次,建筑展只能呈现按比例缩小的“模型”,无法展出“原作”。我们曾写过的《真迹!绝对是真迹!但......为何一定要看真迹?》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人们对原作的痴迷。而无论多么宏伟、造型多么特别的建筑,在缩小许多倍后,带给人的震撼程度都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看完建筑展后,人们觉得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640.jpg
640.jpg
640.jpg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个展“Le Corbusier: An Atlas of Modern Landscapes”,MoMA,2013年


再次,比起绘画、雕塑和摄影等类别,建筑展的欣赏门槛要高许多。一是因为看懂建筑需要偏向理工科的专业知识,毕竟有业余画家、摄影师,但没有业余建筑师这一称呼;二是因为前几类展览更普遍,大部分观众即使不懂如何绘画,也已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偏好,而对建筑的好坏却并无概念。


640.jpg

640.jpg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个展“Frank Lloyd Wright at 150: Unpacking the Archive”,MoMA,2017年

同时,人们对前几种的“看不懂”也颇为不同,更偏向一种自嘲:“这幅画太抽象了,我这等俗人实在欣赏不来”;对建筑则带有几分敬畏与不可触及——“建筑设计太专业了,真让人看不懂!”


640.jpg

640.jpg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个展“Wright Before the Lloyd”,芝加哥埃尔姆赫斯特艺术博物馆(Elmhurst Art Museum),2021年


最后,建筑的装饰性与观赏性也不及绘画等类别。毕竟,现代建筑强调实用性,“形式追随功能”已成为业内箴言。因此,许多手稿、模型都相对较为“无聊”或“平淡”,色彩也颇为单一。如果说其他类型的艺术展以传达视觉为主、输出知识为辅,那建筑展多半是知识多于美感。


以上四大“先天不足”似乎注定了建筑展的难以欣赏与不可看懂。既然如此,举办建筑展究竟有何意义?普通观众看建筑展到底值不值得?


640.jpg

640.jpg

图1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Werner House, Berlin-Zehlendorf, Germany, Four elevations》,31.1×72.4cm,1913年

图2:密斯·凡·德·罗《Glass Skyscraper project (View of lost model)》,18.8×13.7cm,1922年



意义何在?

1932年,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场建筑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由首届普利兹克奖得主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和建筑史学家希区考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共同策展,呈现了彼时流行的“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


640.jpg

640.jpg

640.jpg

展览“现代建筑:国际展”现场,MoMA,1932年

参展者全是建筑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时过近百年,这场展览的意义不言而喻——总结过去、记录历史。



而时间拨回1932年,该展无疑又向人们介绍了最新、最前卫的建筑理念与风格。这与当下许多建筑展的意义不谋而合。如八月底刚落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最终花落阿联酋湿地馆。其展出的建筑利用工业废盐水制作再生建筑材料,可减少对气候污染的影响。可见,展现全新的科技、材料、工艺与理念是建筑展的另一重要意义。


640.jpg

640.jpg

640.jpg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阿联酋馆的作品“湿地”(Wetland),由建筑师Wael Al-Awar打造,并获得金狮奖,2021年


除去这些宏观方面,对观众而言,建筑展依然是一个绝佳的窗口。与绘画、雕塑等横向对比,建筑展或许并不那么吸引人。但试想,你可以在一场展览上一睹建筑师遍布世界各地的作品风采,而不用去到现场,还是要划算很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640.jpg

640.jpg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现场图,上海艺仓美术馆,2021年


同时,如今一些建筑展也会探索建筑师与绘画、雕塑等形式的联系,策划一些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令展览更具观赏性,但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此外,利用新技术打造的沉浸式装置也一定程度上带给人更好的体验,虽不能百分百还原,但也聊胜于无。那么,综合建筑展的缺点与意义,观众是否应该去参观这类展览?


640.jpg

640.jpg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个展“Le Corbusier: An Atlas of Modern Landscapes”,MoMA,2013年


普通观众值得看吗?

首先,“普通观众”指对建筑知识与历史几乎一窍不通、但又有点兴趣的朋友。也许看展前,你都没有听过建筑师的名字,抑或对其建筑作品和风格不甚了解;其次,要回答此问题,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可不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一场展览究竟值不值得看,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角度来看。客观上说,展览策划、布展本身较差,那当然不值。但如果是观众对其视觉期待过高,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640.jpg

密斯·凡·德·罗《Friedrichstrasse Skyscraper, project, Berlin-Mitte, Germany, Urban context model》,40.9×112.5×139.7cm,1921年


如上所述,观众需要对建筑展的特点与属性有充分认识,因为这些“先天不足”几乎很难改变。同时,人们参观时也不用有太大负担,看不懂手稿与模型并没有那么严重,了解建筑师有哪些作品、长什么样或许就已达到普通观众对“知识点”的需求了。


640.jpg

640.jpg
图1: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个展“Le Corbusier: An Atlas of Modern Landscapes”,MoMA,2013年

图2: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个展“Frank Lloyd Wright at 150: Unpacking the Archive”,MoMA,2017年


否则,如果因为看不懂就不看,只会陷入死循环,人们也将永远看不懂、不了解建筑。一点点积累、慢慢培养兴趣或许才是参观建筑展的关键。看完此文,大家想去看建筑展吗?也欢迎留言分享你觉得值得/不值得看的建筑展。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596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