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影视流量持续变现,文旅如何搭上微短剧的快车?

原创 02-20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指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回顾微短剧蓬勃发展的2023年,《逃出大英博物馆》强势出圈,引发全网的关注和讨论;《无双》“8天收入过亿”成为流传短剧圈的“暴富神话”;《完蛋了我被美女包围了》以“游戏+微短剧”的内容呈现方式,在steam上爆火,引发短剧出海热。

图源:《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

据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微短剧2023年市场规模373.9亿元,较2022年的101.7亿元同比上升了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会超过1000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数量蓬勃发展、商业化井喷向前的同时,微短剧在这一年里也面临着愈发严格的监管。《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一些列政策出台,有效规范微短剧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内容的监管。

前有政策的规范引导、平台的自查自纠,后有内容类型的创新、多方新玩家的入局,种种变化预示着2024年的微短剧将继续朝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政策指引

创作题材将更多元

《2023微短剧行业报告》显示:爱情题材仍占据绝对主导态势,在全年上线产量中占比31%,剧情类、古装类、都市类、悬疑类、奇幻类、喜剧类等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各赛道均有爆款代表作。

去年现象级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影片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遇到中国记者后,请求他带自己回家的文物出逃寻乡故事。

图源:《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

不是长篇累牍的文物科普,没有专家学者的多视角解说,更没有特技加持和复杂的故事线,却让无数国人湿了眼眶。这部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让文物与观众产生了情感链接,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引发了共情。让观众走进文物的世界,了解文物的故事,感受别样的人文世界。

从淄博烧烤爆火到哈尔滨老树开新花,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流量密码,试图成为下一个网红。去年芒果TV出品的首部澳门题材短剧《我们之间的秘密》悄然爆火,给了这道题一个解题新思路。

图源:《我们之间的秘密》视频

《我们之间的秘密》采用实景拍摄,走遍澳门的大街小巷,多方位呈现澳门美食、美景及城市环境等人文特色内容。这段关于两地爱与温暖的故事,以轻快温情的风格,彰显出在澳门生活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也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澳门的独特魅力。

山西首档兼具历史文化特质,贯穿特色文旅元素,古代与现代气息融合的文旅奇幻系列微短剧《心灵奇旅》一经播出,圈粉无数,很多观众都随着剧一起游山西。

图源:《心灵奇旅》视频

整剧取景地从南向北跨越山西7个地市,辗转17处景点。风景与古建融合,文化与情怀融汇。观众在细腻的镜头带领下,全景式“打卡”山西风景,体会剧中真实的烟火气,亲身感触极具魅力的山西好风光。

以微短剧的方式撬动当地文旅、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模式,已经有不少城市和创作机构开始实践。比如,央视联合宁波广电集团、中共浙江余姚市委宣传部打造《河姆渡的骨哨声》,实景拍摄还原了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状态,对文物的特写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河姆渡文化的光彩;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出重庆温泉十二金钗系列微短剧《温度》,推介其“世界温泉之都”城市形象;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推出的《山海情 福鼎行》、杭州临平的《临平,向幸福出发!》……这些剧用微短剧的形式展现,结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与文旅流量密码暗合,一举多得。

今年1月广电总局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中提出了8个创作方向,这将为2024年的微短剧的创作注入新的动力。

多方入局

共同提质创新

随着微短剧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制作公司和创作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这将有力地推动微短剧质量的提升。
在2023年11月的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咪咕数媒就与青橙时光合作推出了“青山计划”,以微短剧的形式展现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以芒果TV、腾讯等为代表的商业流媒体平台也纷纷瞄准大文旅消费的风口,开始抢占文旅微短剧市场。



去年12月网文界的头部IP平台阅文集团发布了短剧星河孵化计划。其中的“亿元创作基金”,将为创作者提供亿元现金和流量扶持。同时,阅文方面还将以AIGC赋能,加速与行业伙伴联合开发互动短剧,持续为优质IP探索更加创新、沉浸、交互的体验。

无独有偶,抖音也启动了“辰星计划”媒体合作专项,宣布将携手新华社、新华网、央视频、央视网、北京广电、浙江广电、江苏广电、东方卫视等超20家媒体机构,围绕“向阳、向善、向美”三大篇章,“致梦想、致青春、致温暖、致振兴、致国风、致想象”六个主题方向,共创精品微短剧。

由之影传媒与容量短剧共同出品,之影拾光承制的12集微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在抖音平台独播上线。该剧结合武义县丰富的文旅资源,尝试了微短剧与文旅深度结合的模式。

该剧抓住了达人“小茅先生”与金华武义的关联点,将多个地标性景点、乡村特色民风、多个村民故事,以一条故事主线串联,将景区的美景、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元素融入剧情中。

除了商业流媒体平台外,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投股权公司也携手北斗映画,就地取材、就地创作、就地拍摄,以南京美食、云锦文化和夫子庙景区为主题,完成了《美食来敲门》《因梦之缘》《校草是女生》微短剧制作,累计播放量超2亿人次,以短视频形式传播南京文化、讲好南京故事。

《美食来敲门》的剧本IP改编自红薯中文网同名网文作品,讲述了“厨房恐惧症患者”与美食家之间发生的曲折故事。

该剧主要在南京取景、拍摄,将融入对南京历史、地域文化的特色宣传,如秦淮河、夫子庙、明城墙等知名景点建筑;还将介绍南京本土美食,特写展示制作过程画面,如南京小笼包、蛋烧卖、凤尾虾等,将南京的美食美景、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剧情中。

此外,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喜马拉雅、中科影视基地、贵州省影视拍摄服务中心等纷纷联合进军微短剧产业。这些专业机构纷纷进入市场,不仅意味着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严格的制作标准和质量控制。更多原先运用于电影的制作方式,比如虚拟现实与真人实拍相融合的“虚拟制片”等也将运用于微短剧之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能展示地区文化特色的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多维度打造IP

实现优质内容传播

近几年,《狂飙》《去有风的地方》《你好,李焕英》《隐秘的角落》《繁花》等热播影视作品就分别带火了广东江门、云南大理、湖北襄阳、广东湛江、上海等地的文旅消费,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一部剧,赴一座城”。

上海海市黄河路某排骨年糕门店前,聚满了游客、食客。陈鹏程摄,来源中国城市报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影游联动”、以文促旅的发展模式,从内容设计、拍摄等前期环节就与城市相应景点产生连接,开发系列衍生产品,为持续放大IP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横店影视城为例,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在这里,可以看到和平饭店、外白渡桥、百老汇大厦、汇丰银行、百乐门、怡和洋行等一幢幢历史风情建筑。置身于这些建筑之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繁华的年代。这种怀旧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众多游客为之着迷,纷纷前来探寻这片充满故事和记忆的土地。

通过复制“横店模式”,以微短剧IP来带动当地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让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应用,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微短剧+文旅”的结合,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样化、高品质的内容,也为各城市文旅的宣传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更为创作者和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成熟,相信微短剧也会像长视频、电影一样,成为一种受人瞩目的艺术形式。

- THE END -


2024.10文化科技融交会

邀您参展参会

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简称“文化科技融交会”或“融交会”,是全国首个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专题性展览交易平台,每年在南京举办。

展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共同承办。融交会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数字文旅、元宇宙等领域,全面展示了文化产业最新成果。

自2018年至2023年,展会已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4430家,集聚49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13家投融资机构、285个商协会、262家文博场馆、445余家文旅集团/景区等现场参观参会,行业观众累计超5.8万人次,达成交易超860亿元,全网阅读量累计10.25亿次,连续两年获得中宣部文改办简报专刊报道,树立文化科技融合的“风向标”,打造产业数字化的“指南针”

参展咨询:李先生 18251960408

论坛咨询:姜女士 18363996740

商务合作:吴女士 13675161637

媒体合作:王女士 13951661116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大咖专访

497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