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官宣!2025北大唯一文旅班来了!

原创 昨天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期“2025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开始招生啦,本课程融汇了北京大学20多年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探索和积淀,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旨在培养懂文旅、擅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和旅游行业精英。修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颁发 “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网站查询。名额有限,不可错过~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


北京大学

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

审批编号:北大培训20251032号

北大官方唯一文旅培训

项目简介


当前,文化和旅游业处在深度融合发展、高品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深化文旅融合与推动消费升级已成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业,将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置于关键位置,明确部署加速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深度融合、创新消费场景;全面提升景区、文博场馆服务品质与承载能力;优化大型文旅活动审批机制等重点任务。文化和旅游行政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意义重大。面对消费需求持续升级迭代、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文旅产业也亟需破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核心挑战。因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速培养适应融合创新需求的复合型文旅人才,是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关键支撑。

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六年深耕,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建构中国文旅产业自主人才培养体系为使命,致力于推动中国文旅产业人才结构升级。项目以培养兼具高水平审美能力、创意能力、复合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四型文旅领导力人才”为核心特色,精准对接产业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立足北大深厚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优势,深度融合北京大学的百年美学积淀与国家级文旅智库的顶级资源,构建独一无二的教学支撑体系;以中国特色文化创意方法论为指导,深度聚焦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创新营造、乡村振兴实践赋能、城市更新活化、文旅新业态等国家战略核心领域:独创“文旅思维引领”“跨学科融合”“政产学联教”“实战研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同频共振;整合逾百名国内顶尖文旅产业专家、学者,以及文化旅游、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数智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学术研究者、政策解读者、前沿实践者,构建起国内一流的跨界导师矩阵,为学员加速成长为兼具艺术审美、故事驱动、商业赋能与跨界创新能力的创意领导者提供了坚实保障。该项目成为国内文旅领域高端产学研融合赋能与协同创新的标杆性平台,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正活跃于文旅产业一线,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中坚力量,有效促进了学界前沿理论、政府政策导向与产业实践创新的深度链接与生态共建。

培养对象


本项目旨在培养和提升学员的卓越审美、前沿创新、跨界整合与战略执行能力,以应对文旅融合新时代挑战,引领企业或项目实现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主要包括:

1. 文旅产业核心实践者:

• 聚焦领域:旅游目的地开发运营、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实践、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文旅演艺管理、文旅科技与数字创意应用、文创设计与品牌活动策划。

• 目标人群:上述领域的企业决策者、高级管理者及核心项目负责人。

2. 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者:

• 聚焦领域:寻求在文旅及相关领域实现突破与创新的企业家、投资机构核心决策者及高层管理人员。

• 目标人群:致力于驱动产业变革、引领商业模式升级、发掘新增长点的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及高管。

3. 文旅跨界融合探索者:

• 聚焦领域:来自文化、艺术、科技、商业地产、金融、教育等相关行业,有意向或正在布局文旅产业的高层管理者。

• 目标人群:寻求理解文旅逻辑、整合跨界资源、开辟文旅新赛道的相关行业高层管理者。

培养体系


• 本研修班构建了“4+8+X”课程体系,即四大能力建设、四个场景应用、八次专题模块授课和X场特色主题活动,分别针对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从业者所需具备艺术审美、创意战略、商业领导、数智融合等新文旅创意领导力,面向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旅新业态等主要应用场景的展开相关教学,并通过若干实践项目考察与策划,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

•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专题沙龙,游学考察等多种形式。

模块1: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


• 文化艺术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根基与灵魂。没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基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消费文化剧烈冲击着传统价值体系,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已经失去了关注,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从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力量。本模块旨在梳理艺术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掘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宝贵文化价值,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创意开发提供不竭的精神源动力。

▸ 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

▸ 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

▸ 中国绘画精神与现代城市人的审美诉求

▸ 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美学与启示

▸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营造

▸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与中国文化复兴

模块2:艺术介入与创意赋能


• 艺术创意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旅产业正处于快速变革与激烈竞争的时代洪流中,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市场先机。本模块课程将紧密结合当下文旅产业现状与趋势,从创意旅游、创意赋能、文化IP、故事驱动、艺术介入、场景营造等多维度展开创意方法论的广泛探讨,助力学员激发创意思维与创造转化,提升学员创意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水平。

▸ 创意旅游:文旅融合的协同共生

▸ 创意赋能:文化资源的正向创造及产品设计

▸ 文化IP:文化资源开发的转化模式

▸ 故事驱动:文化原型与体验价值提升

▸ 艺术介入:文旅融合的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

▸ 公共空间:创意空间的场景驱动

模块3:艺术营销与商业创新


• 文旅企业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体,艺术营销是文旅价值转化的关键引擎。企业战略的有效性与运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我国文旅产业的整体规模与发展质量。本模块以提升学员文化经营能力为目标,紧紧结合文旅产业国家战略、市场规律、产业趋势及消费者需求变化,从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品牌与营销、投融资模式等多维度展开拓展与强化,为学员及企业校正战略方向、提升运营水平全面赋能。

▸ 文旅企业家的创意战略与创新基因

▸ 文旅企业的管理哲学与战略决策

▸ 文旅融合的商业授权与创意营销

▸ 文旅夜游与旅游演艺的场景提升

▸ 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的创意实践

▸ 互联网创意内容与数字化营销

模块4:艺科融合与场景营造


• 艺术科技是场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浪潮正重塑文旅产业生态,文旅企业作为科技应用的前沿阵地,数智力量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数字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文旅企业应如何在持续追赶中展开差异化竞争?AIGC技术如何驱动文化创新与文旅产业变革?如何有效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以创新创意能力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课程模块将聚焦上述重大战略命题展开深入探问,助力学员掌握科技赋能场景升级的方法论,打造具有市场引领性的数字文旅解决方案。

▸ 数字变革与文化创新

▸ 技术演进视野下的艺术生产与传播

▸ 数字赋能文旅新业态

▸ “数字+文旅”的AIGC探索

▸ 数智生产与文旅新消费

▸ 数智生态与场景范式跃进

模块5:艺术体验与实境研探


• 艺术体验是文旅创新的灵感源泉。伴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迭代加速,追踪现场、保持在场是每一个文旅企业把握机遇并迎接挑战的必修课。项目紧密把握近年文旅产业演进趋势,精心遴选头部企业、热点案例、特质项目展开定制化深度研学,让学员在实境研探中获取前沿洞察,将现场经验转化为创新动能,助力企业在产业升级中赢得发展先机。

课程特色


• 北京大学官方开展的权威性、专业性、实操性的培训课程;

• 融汇北京大学20多年文化产业研究的探索和积淀,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

• 国内顶级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师资阵容;每个模块均有教授主持,系统化教学;

部分师资


排名按姓氏音序排列,具体授课以实际安排为准。研修班还将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及业界一线的操盘手参与教学研讨与案例分享

保继刚

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会长

蔡雄山

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陈晓芸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副总裁

丁 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高 鹏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胡 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 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李 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李 溪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员

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林 峰

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绿维文旅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文化旅游投资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景区协会开发运营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 峰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地学分会副会长

刘结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东方意象文创机构总裁

陆定邦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学系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特聘教授,台湾设计创新管理协会理事长

马思伟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梅 洪

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总制作人

钮沭联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固定收益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 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华美学会副会长

渠 岩

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

沙晓岚

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唐金楠

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唐克扬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唐晓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院长、研究员

汪 莎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 勇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原董事长,西影集团原董事长

王天祥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吴必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向 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教授

张朝枝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旅游理事

左 靖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时间安排


2025年9月19日-2027年1月31日,每月集中一个周五、六、日上课3天,共30天,240学时。

上课地点


北京大学校本部及指定研学地点

证书授予


修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颁发 “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网站查询。

报名事宜


报名流程

提交报名材料 → 资格审查 → 发入学通知书 → 交纳学费 → 报到入学

报名申请


符合条件者可领取并填写《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报名表及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站下载表格,填写后将所有申请材料发送邮件至etp@pku.edu.cn

申请资料

• 《报名申请表》

• 身份证复印件1份

• 最高学历证明复印件1份

• 《工作证明》(证明职位及工作年限)

• 两寸彩色证件照电子版1张

资格审核


学院在收到上述材料后将对报名者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面试,对经审核符合要求者,发放《入学通知书》,未接到通知者可到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查询。被录取的学员于开学前办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网上注册填报,并按时缴纳学费。

学员报名成功后,双方签订《北京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招生项目知情协议书》。

课程费用


58000元/人。培训期间食宿及考察门票等费用由学院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课程费用在收到录取通知3个工作日内全部缴清。开课前7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时须立即付费。

户 名:北京大学;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帐 号:0200004509089131151;

用 途:艺术学院+姓名

报名咨询


报名联系人

报名联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晨昱老师13911650605(手机、微信)

地 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红六楼113室

邮政编码:100871

网 址:www.art.pku.edu.cn

电 话:010-6275 7501

传 真:010-6275 9675

邮 箱:etp@pku.edu.cn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根植于百年北大的深厚人文底蕴,是全国艺术教育与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者。学院以教育部评估A+的艺术学学科为根基,构建史论为主、艺科融合、艺管融通的多元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学养、批判思维与卓越创意的“有思想的艺术人”。依托北大综合性学科优势与自由创新氛围,学院提供独一无二的学术滋养,毕业生千余人活跃于艺术核心领域,正在成长为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创意编剧和文化管理的精英人才,成就斐然。选择这里,即是站在中国艺术思想与教育的前沿,成为塑造艺术未来与人类文化的力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紧扣“创建世界一流、服务国家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展目标,坚持学术研究、智库咨询与产业转化的协同推进,是洞察产业趋势、参与塑造国家文化未来的核心智慧引擎。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联合共建数字创意实验室,推动中华美学基因库建设;在服务社会方面,积极推进设立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基地,获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为第三世界及全球南方地区贡献力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北大文旅班 文旅融合 人才培养

362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