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中国小伙把纸折成“活”雕塑,废纸身价大涨,惊艳众人!
-
原创 07-10
一般,我们见过的石膏都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这些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你能想象吗?
当这些石膏可以伸缩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吧!

看动图中,当这个女人将石膏像拉伸开那一刻,是不是觉得有些许诡异和恐怖,不过,你不用觉得害怕,其实这些可以拉伸的石膏都是纸做的。它可以随着人的拉动变换成多种姿势,比本是一成不变的石膏像多了一点流动性,也为艺术的创造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而这些可以流动的石膏像的创作者就是艺术家——李洪波。他把成千上万的纸堆叠在一起,做成了可以动的雕塑,轻轻一提就可以移行换影,像风琴一样拉开,甚至身首异处,放下又重回原样。


李洪波一直都很喜欢与纸有关的东西。毕业于央美的李洪波,学习的是中国民间美术和实验艺术。说起做这个设计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我们传统的纸灯笼,叠起来是一个很薄的平面,打开却是很大的体积。

再把传统“纸葫芦”技术进行深化,再进行“雕塑”上色、精密计算,就有了李洪波的纸雕作品。

有了这个灵感来源后,李洪波根据这个特点制作了一把枪,这一把小枪就用了5000张废报纸粘合而成,折起来它是一把枪,打开就是一个圆灯笼。


对于这把“枪”作品,李洪波说:“枪是一个用来杀戮的固体,但我把它转换成一个装饰品或者是一个可以玩的道具。通过这种方法,枪就失去了它的固有形态和伴随着它的文化内涵,它成为了一个游戏。”
之后他创作了越来越多的作品,然而创作作品的过程却是辛苦而又漫长。必须经过一系列漫长的操作,先用细带将纸片串联起来,用胶水把纸一张张粘合起来,并堆砌到合适的高度,让纸与纸之间形成一个个小型的蜂巢结构,制作时一般选用的纸是一毫米。一件30厘米高度的纸雕,可能就要用上3000张左右的纸张叠加。

单单是制作一个头,就用了多于8000张纸片。贴合成一定高度后,使用带锯和打磨机等工具,对这叠纸进行切、雕、打磨,就像对着石头进行雕刻一样,雕塑的轮廓大体出现后,再换小型的刀具,进行逐一修饰,最后再用砂纸或磨机,打磨细节,粘合剂的颜色和纸张的契合度,这些都是靠着日积月累的经验和观察才能如此细节化操作,一件作品需要一两个月完成。

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李洪波的艺术作品
《婴儿》
我愿如纸一般,生而洁白,
死而静默,枯骨亦如花朵。

《花海》
欲望之“花”看似如此璀璨而堂皇,
可人们是否能真正领悟其背后隐藏的伤害呢?

《我》
这样的“我”是作品的构思起点
报纸是承载“我”的媒介
雕塑是表现“我”的手段
这就是“我”的展览

《一棵树》
表面看似平常的“树”
却是由纸一张张粘连而成
通过拉抻、扭转改变了其固有的外形
抛却了其硬梆梆的质感
在其原有的坚忍挺拔之中
融入了更多的轻柔多姿
这张驰、回转间
也正体现了有情世界的多变和无常

《童话世界》
儿童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阳光灿烂
其思想单纯没有桎梏与箝制
哪怕一粒小小的石子都可以是不忍舍弃的“宝贝”


在李洪波看来,他认为:“静态的石膏像是没有情感、不可改变的,而我通过纸张的粘合,切割、打磨而塑造的雕像,虽然在静态下它们的轮廓、颜色并没有改变,看似“徒有其表”而被错认为‘石膏像’,但内里却有了‘质’的变化,人为的参与使凝固的造型转变成为可以拉伸、扭转、变化的可动雕塑,改变了原本静态的空间和体量,也改变了我的记忆。”

因为李洪波从小就觉得纸的触感很温柔,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最基础的艺术言语,于是带着当代思维来看待这种民间工艺,创作出具有价值的作品。
他认为对传统艺术进行任何一次改变,任何一次尝试,超出我们固有的认知,都会有一种新的可能。就像他的作品,表面看起来都是生活中平平无奇的事情,一根木桩,一块石头,一个石膏像,可是当他们展开的瞬间,就会颠覆观众的固有想象,让人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原来生活中很多事情,所见非真。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手工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