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窝囊旅游”为啥开始流行?

原创 今天

最近,一种被称为“窝囊旅游”的新潮流在中国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所谓“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词,而是年轻人用来自嘲的旅行新方式,主打一个“又怂又爽”。简单来说,就是拒绝传统旅行中的舟车劳顿和高强度挑战,转而选择轻松、舒适甚至有点“躺平”的度假模式。“窝囊旅游”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旅行观念的巨大转变:从过去热衷打卡式、高强度的“特种兵旅游”,转向如今崇尚舒适、治愈的慢旅行。那么,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窝囊旅游”流行的深层驱动力有哪些?

作者 | 朱嘉(三川汇文化科技主编)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

最近,一种被称为“窝囊旅游”的新潮流在中国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所谓“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词,而是年轻人用来自嘲的旅行新方式,主打一个“又怂又爽”。简单来说,就是拒绝传统旅行中的舟车劳顿和高强度挑战,转而选择轻松、舒适甚至有点“躺平”的度假模式。

比如,有人选择减速版蹦极——不再追求自由落体的刺激尖叫,而是系着绳索缓缓降落,仿佛一片羽毛飘下,体验者直呼“好窝囊但好喜欢!”。又或者在爬山时放弃气喘吁吁的攀登,改乘景区新推出的“无痛爬山”自动扶梯,短短几分钟就优哉游哉登顶。还有人干脆躺在充气垫上“窝囊漂流”,在平均水深不到1米的缓流中随波逐流,“窝在山水里,神游天地间”,好不惬意。

“窝囊旅游三件套”(窝囊蹦极、窝囊爬山、窝囊漂流)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以往人们印象中,漂流就要激流勇进、蹦极就要惊险刺激、爬山就要挑战极限,但如今年轻人偏不——他们要的是“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是“悦己”“放松”“反差”的情绪价值。

“窝囊旅游”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旅行观念的巨大转变:从过去热衷打卡式、高强度的“特种兵旅游”,转向如今崇尚舒适、治愈的慢旅行。那么,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窝囊旅游”流行的深层驱动力有哪些?

、消费趋势:理性与情绪驱动下的新选择

“窝囊旅游”的兴起,与近年来中国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化密不可分。总体来看,中国游客的消费行为正变得更加理性务实,同时也更加强调情绪价值体验品质。这些趋势共同塑造了年轻人对于旅行方式的新选择。


1.理性消费与性价比追求

经历了疫情冲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趋于理性和务实。旅游作为可选消费,也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奢华或跟风消费,而是更注重性价比实际需求。他们会精打细算,利用各种平台比价,寻找优惠折扣特价套餐

值得注意的是,理性消费并不等同于降低消费档次,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年轻人愿意为真正喜欢的体验买单,但拒绝为不必要的部分多花钱。例如,有些Z世代宁可住青旅、搭夜车来节省旅费,也要留出预算参加向往的音乐节或购买纪念品。这种取舍体现出他们务实而精明的消费观。正如业内分析所言,如今旅游消费并未完全“降级”,而是在理性中“迁移”——消费者将预算更多投入到自己看重的体验上,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因此,“窝囊旅游”中那些看似“偷懒”的项目,其实也是年轻人理性选择的结果:与其勉强自己挑战高难度项目而花钱买罪受,不如选择舒适轻松的方式,让有限的假期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浙江台州神仙居的“无痛爬山”扶梯


2.情绪价值与治愈体验

与理性务实并行的是,当代年轻人更加重视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所谓情绪价值,是指消费过程中获得的心理满足和情感收益。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旅行被很多年轻人视为“治愈良药”“充电方式”。他们希望通过旅行缓解焦虑、释放压力,获得心灵的放松与愉悦。因此,那些能够提供放松感、幸福感、仪式感的旅行体验,特别受到青睐。

“窝囊旅游”之所以击中年轻人,正是因为它提供了极高的情绪价值。安吉“窝囊漂流”项目负责人张帆指出,游客真正想要的是“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是在绿水青山中彻底放松、放空自我的感觉。当游客躺在缓缓流动的溪水上,头顶绿树成荫、身下溪水清凉,感觉“放空一切”,这种纯粹的放松和舒适就是巨大的情绪价值。又如,年轻人乐于尝试“宅度假”(Staycation)——不去远方,就在城市周边的高星酒店住上几天,享受酒店的泳池、SPA和美食,让自己从日常琐事中抽离。这种“躺平式”度假同样因为满足了放松身心的情绪需求而流行。

调查显示,“放松身心”已经成为中国游客最重要的旅行动机之一。尤其对于年轻白领而言,平日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们更希望在假期中获得“充电”疗愈。因此,那些主打疗愈、养生、减压概念的旅行产品,如温泉度假、森林疗愈、瑜伽静修等,近年来广受欢迎。

“窝囊旅游”可以视作疗愈旅游的一种极端表现——它把“放松”做到了极致:不赶时间、不挑战极限,怎么舒服怎么来。这种看似“躺平”的态度,实际上是年轻人对自我情绪健康的重视和投资。

△“窝囊漂流”享受“窝在山水里,神游天地间”的惬意


3.品质体验与沉浸式文化

除了情绪上的治愈,年轻消费者也追求旅行体验的品质和深度。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而更愿意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融入目的地生活。例如,Citywalk的流行正是因为它让年轻人以漫步的方式贴近城市的肌理,用脚步去丈量历史与风情。再比如,越来越多年轻人会选择民宿而非传统酒店,为的是体验当地民居和主人故事;他们也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制作、非遗课程、美食烹饪课等,希望获得独特而有意义的回忆。

这种对品质和深度的追求,在“窝囊旅游”中也有所体现。表面上看,“窝囊”玩法似乎很随意,但背后往往是精心挑选的高品质体验。例如,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度假村“躺平”,本身就是一种对品质环境的追求;又如,一些年轻人会“慢游”某个古镇,用几天时间慢慢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一天之内逛完所有景点。这说明,“窝囊”并非敷衍了事,而是以更从容的心态去享受旅行的每一刻。这种转变也推动着旅游产业不断升级产品,提供更有文化内涵、更具沉浸感的体验,以满足年轻一代对品质的要求。

、社会心理:压力释放与身份认同

“窝囊旅游”的走红,还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心理动因。当代中国年轻人面临着独特的生活压力和社会环境,旅行方式的选择往往成为他们表达态度、释放压力、寻找认同的一种途径。

1.高压社会下的放松渴求

中国的年轻一代被称为“卷世代”,他们成长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业、就业、婚恋、住房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生活让许多年轻人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网络上流行的“内卷”“躺平”等词汇,正是年轻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自嘲式描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行被赋予了“逃离现实”和“治愈身心”的特殊意义。年轻人希望通过旅行暂时摆脱生活的重压,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窝囊旅游”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年轻人对过度竞争和压力的一种软性反抗。与其在旅途中继续“卷”——比拼谁去的地方多、谁拍的照片美、谁的行程更艰辛,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最轻松懒散的方式度假。这实际上是一种压力释放的策略:在有限的假期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让自己彻底放松。这种看似消极的“摆烂”行为,背后却蕴含着积极的心理调适功能。通过“窝囊”的方式旅行,用自嘲的态度表达自我,以轻松的姿态面对压力,在笑声中完成一次次情绪释放。可以说,“窝囊旅游”为高压社会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让他们在旅行中重新找回心理平衡。

2.“又怂又爽”的自嘲式认同

有趣的是,年轻人并不避讳把自己的旅行方式称为“窝囊”。相反,他们乐于用这个原本带贬义的词来自嘲,甚至将其发展为一种亚文化符号。在网络语境中,“窝囊”不再意味着懦弱无能,而是带有可爱、幽默、反差萌的意味。年轻人用“又怂又爽”来形容自己的旅行体验,一方面承认自己“怂”——害怕吃苦、不敢冒险、追求舒适,另一方面又强调“爽”——正是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玩得开心、满足。这种自嘲式的表达,实际上反映出年轻一代独特的身份认同

在当代中国,“丧文化”“躺平文化”一度流行,年轻人通过自嘲来缓解焦虑、寻求群体认同。“窝囊旅游”可以看作是这种文化在旅行领域的延伸。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窝囊”旅行经历并互相点赞时,实际上是在彼此确认: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我们更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我们有自己的玩法。这种共同的话语和行为,加强了年轻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凝聚力。在他们眼中,“窝囊”不是缺点,而是一种生活智慧——懂得量力而行、张弛有度,拒绝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旅行。年轻人用这种方式宣告:哪怕是最刺激的旅行,也可以由我们自主掌握,以最舒适的方式完成。这实际上体现了他们追求个性、拒绝被定义的态度。

△蹦极“减速版”“温和版”


3.社交媒介与群体模仿

社交媒体上的“种草”文化也促使“窝囊旅游”成为潮流。所谓“种草”,就是通过他人分享而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并想去体验。当一些旅行博主或KOL开始宣传“躺平式度假”的乐趣,或者景区自己在网上发布了游客享受“窝囊项目”的视频,年轻网友们很容易被这种新奇又解压的玩法所吸引,进而跟风打卡。例如,安吉的减速蹦极项目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后,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翻了五六倍,节假日每天都有超过200人排队体验。这说明,社交媒介的传播放大了“窝囊旅游”的影响力,使其从个别现象发展为一种大众潮流。

当然,社交媒体的推动也与年轻人的群体归属感有关。当大家都在讨论某一种旅行方式时,个体很容易产生“我也想去试试”的心理。这既是出于好奇,也是希望融入同龄人的话题圈。通过参与“窝囊旅游”并在网上分享,年轻人获得了一种群体认同: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不喜欢累人的旅行,喜欢轻松自在地玩!这种共鸣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这种旅行方式的偏好。


三、结语


“窝囊旅游”的流行,不是年轻人变懒了,而是他们更懂得宠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了。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他们选择以慢制快;在崇尚竞争的环境中,他们选择以松弛应对压力。

对于旅游行业而言,“窝囊旅游”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机遇。如何顺应游客求舒适、求治愈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每个从业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而对于广大游客来说,“窝囊旅游”的兴起也提供了一种启示:旅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必要人云亦云。最重要的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让自己最放松、最快乐的旅行方式。毕竟,旅行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让身心得到休息和愉悦吗?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窝囊旅游 窝囊三件套 年轻人躺平式旅行新潮

128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