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8亿投资停演!《只有峨眉山》拖累峨眉山
-
原创 08-15

近期,总投资高达8亿的《只有峨眉山》停演引发了行业热议。
8月6日,上市旅企峨眉山A发布中报,据财报显示,因“只有峨眉山”项目于6月15日暂停演出,停演后暂无收入来源,短期内项目投资运营主体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上旅投”,该公司是峨眉山下属控股子公司)无法向峨眉山支付早期借款利息。


《只有峨眉山》
拖累峨眉山
据其官方介绍,《只有峨眉山》是王潮歌艺术家策划、创作、执导的“只有”系列的开山之作,以云海为创意元素,打造了“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三个演出剧场,是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文旅融合之作。
该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2019年9月6日正式公演,先后获得“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最佳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等诸多殊荣,但难以掩盖项目经营困境。
财报显示,2025上半年,云上旅投实现营收846.58万元,净利润为-1613.83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云上旅投总资产为2.66亿元,净资产为-3.53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因为《只有峨眉山》自开演以来就因疫情等原因连年亏损。
云上旅投近五年财务数据:
2020年:净利润-6057.84万元
2021年:净利润-7461.77万元
2022年:净利润-9538.58万元
2023年:净利润-2.2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超1.56亿元)
2024年:净利润-1.24亿元(计提资产减值7420万元)
为了改善业绩,云上旅投也付出诸多努力,例如以“峨眉第一站”“四川必看的沉浸式演艺”为宣传点加大推广,还对“云之下”剧场进行文化氛围提升改造和业态布局,计划引入露营、电竞娱乐、非遗、夜游集市等项目丰富业态,但这些努力并未逆转经营困境。

作为控股股东,峨眉山A不得不为项目“兜底”。2025年上半年,云上旅投因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峨眉山A按40%股权比例代云上旅投偿还借款本息189.13万元,并对5000万元财务资助全额计提坏账。

山岳型景区
日子普遍不好过
不仅是峨眉山A,从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和财报来看,山岳型上市旅企普遍面临经营压力。
张家界:预计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3600万元
长白山:预计净利润亏损258万元至亏损158万元
丽江股份:净利润9450.22万元,同比下降15.86%
西域旅游:预计净利润为900万元—1100万元,同比下降62.55%~69.36%
山岳型景区的经营压力一方面来源于传统依赖门票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而新兴业态的培育尚需时间;另一方面则是转型的阵痛。

为了顺应旅游消费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升级的趋势,前几年黄山旅游、张家界、峨眉山等山岳型上市文旅企业纷纷推出了新项目、新业态。例如黄山旅游先后投资建设花山谜窟景区综合提升工程、花海艺境等项目,张家界斥巨资打造了大庸古城,峨眉山则推出了《只有峨眉山》。
不过转型是一把双刃剑,转得成功能发展成第二条增长曲线,不成功的转型则可能拖垮企业。
张家界建设的大庸古城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以大庸古城核心业态实景演艺项目《遇见大庸》为例,据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坚持在央视采访中所言,“演艺场的土建,加上设备、装修,包括剧本,总投入要突破五个亿”,然而如此大手笔建设的项目峰值人流量仅有349人,由于项目演一场亏一场,所以项目后期就停了。
西域旅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也是培育新业态,主要系“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旅游演艺项目正处于项目进入市场培育初期阶段影响。
山岳型景区转型中出现问题也源于路径依赖与模仿思维。像景区最爱投入的演艺项目,大家看到某些成功案例(如早期印象系列),便认为复制大型演艺或仿古街区是转型捷径,缺乏对自身资源禀赋、客群结构和市场变化的深入研判。
与山岳相结合的实景演艺大多具有显著的“三高”特点:高初始投资、高固定成本、高盈亏平衡点。这意味着,它需要持续、稳定且足够庞大的客流支撑才能维持运转并逐步回收投资。而企业又低估了项目培育周期与现金流压力,新业态、新项目需要时间培育市场,但沉重的财务负担(利息、折旧)往往在现金流为正之前就将企业压垮。

景区转型
路在何方?
《只有峨眉山》的停演,是当前山岳型景区乃至整个文旅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高投入、低回报、抗风险能力弱,成为悬在许多文旅项目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困境,传统景区转型首先要聚焦轻资产、微更新、快迭代,转向投资规模可控、灵活性高的“微改造、精提升”的小而美项目。
例如提升沉浸式体验,在核心游览线路中巧妙植入小型互动装置、情景再现、数字化导览(AR/VR辅助),增强游客参与感和文化感知,成本相对较低,更新迭代快。
或者丰富休闲业态, 像在景区合适的节点(如索道站、半山平台、出口区域)引入有品质、有特色的轻餐饮、文创商店、主题咖啡馆等,延长停留时间,提升二次消费。
再次是强化IP塑造与内容营销。景区本身就是一个大IP,与其斥巨资打造新IP演艺,不如深挖、活化景区自身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高品质的短视频、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持续输出内容,吸引潜在游客,将营销费用更多投向精准的线上渠道和内容创作。
为了赋能传统景区,CTDU中旅联针对不同类型景区,研发了以科技沉浸、趣玩体验、野奢度假为核心的6大业态IP,创新植入低空经济、无人光影游船、智慧交通等业态,让资源型景区重新焕发生命力,例如科技沉浸类“字里音符”,以及将植物、萌宠闯关游戏以及各类体验项目相结合,解决“一次游”复购难题的囧袋乐园、嗒萌乐园等,这些业态常见可满足河湖型、山地型、海滨型、古镇小镇型等不同类型的传统景区需求,增加游客粘性,提升景区二次消费,实现资源盘活。
总而言之,传统景区的转型升级绝非简单的“砸钱造景”,它需要聚焦于内容吸引力、体验舒适度、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度。唯有回归轻资产、强运营、重内容、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景区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活下去。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来源于只有峨眉山官微以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CTDU中旅联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