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数字艺术:技术作为工具与媒介的探索
-
原创 昨天
克里斯蒂安·保罗(Christiane Paul)在其著作《Digital Art》中全面阐述了数字艺术的动态与多元特性,指出数字艺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对数字技术的双重运用:既作为工具,也作为媒介。这种双重视角对于理解数字艺术如何塑造艺术实践和观众互动,如何从根本上挑战传统创作与接受模式至关重要。

数字技术作为工具 Digital Technologies as a Tool
保罗明确地将数字技术作为工具定义为其主要功能在于辅助创造传统艺术形式,如摄影、版画、雕塑和绘画。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增强了艺术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精确度、灵活性与实验空间。例如,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使艺术家能以前所未有的控制力操控图像,远远超过传统暗房技术的效果。保罗通过艺术家巧妙地融合摄影和数字处理以创造复杂艺术作品的例子,详细说明了这一点。

雕塑家同样极大地受益于数字工具。诸如Autodesk Maya或Blender之类的软件使艺术家能创作出手工难以实现的精致模型和复杂形状。查尔斯·丘里(Charles Csuri)开创性的动画作品《蜂鸟》(1967)展示了数字工具如何扩展艺术表达的复杂性和美学可能性,强调了这一观点。根据保罗的观点,数字工具融入艺术实践极大地拓展了创造性可能性,不断突破形式与视觉表达的界限。

数字工具的广泛可及性与日益友好的用户界面使艺术创作过程更加民主化。不同技术水平和领域的艺术家都能探索新的创意空间。然而,保罗也指出了潜在的缺点:数字工具在扩展艺术可能性的同时,也可能稀释传统的工艺技巧,导致创新与传统实践之间的张力。
数字技术作为媒介 Digital technologies as media
与作为工具不同,保罗将数字技术作为媒介定义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存储、传播与体验完全发生在数字领域之内。这种形式也被称为“新媒体艺术”,包括互动装置、虚拟现实环境、互联网艺术、软件艺术和增强现实艺术。保罗强调,新媒体艺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观众的角色,将被动观赏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这种向互动性和参与性转变是数字艺术作为媒介的核心特征。
杰弗里·肖(Jeffrey Shaw)的《可读城市》(1990)是保罗广泛探讨的著名案例,展示了数字技术作为艺术媒介的特色。肖的互动装置邀请参与者在一个由文本构建的虚拟城市中导航,将视觉和叙事元素融入沉浸式体验环境中。这类作品体现了数字媒介的独特品质,包括实时响应、观众互动和动态叙事,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艺术接受模式。

卡佳·克瓦斯特克(Katja Kwastek)在她的著作《Aesthetics of interaction in digital art》中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探索,她关注互动媒体艺术中的美学体验。根据克瓦斯特克的观点,互动数字艺术涉及主观与客观体验的复杂融合,表现为观众参与和反馈循环。她指出,互动不仅是一项技术特征,更是一个整体美学策略,培养了独特的参与和游戏形式。

数字艺术作为媒介,也积极参与更广泛的文化与政治语境。罗伯托·西马诺夫斯基(Roberto Simanowski)在《数字艺术与意义》中探讨了数字艺术通过动态诗歌、文本机器与互动装置传达复杂社会与政治信息的能力。这表明数字艺术不仅可用于创造互动体验,也可以作为批判性平台,评论并挑战当代社会议题。
数字艺术还显著涉及有关美学与创造力的哲学思考。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ovich)和伊曼纽尔·阿里埃利(Emanuele Arielli)在《人工美学》中讨论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方法如何影响美学,挑战了传统的艺术创造力观念。他们指出,由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驱动的计算美学为理解人类创造力和审美偏好开辟了新途径。这种人工智能与艺术的交集反映了关于创作主体、创造力以及人与机器生成艺术之间界限的更广泛问题。
弗兰克·波普尔(Frank Popper)在《从技术到虚拟艺术》中指出,数字艺术标志着艺术实践的本体论转变,从静态的、以物体为中心的艺术作品转向动态的、过程导向的体验。波普尔认为,数字艺术体现了向虚拟性、流动性和互动性转型的更广泛文化变化,反映并塑造了当代的现实体验。
克里斯蒂安·保罗在《Digital Art》中对数字技术的双重角色——工具与媒介——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明确了其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变革潜力。作为工具,数字技术赋予艺术家对传统媒介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推动新的艺术表达。作为媒介,数字艺术则创造全新的互动与沉浸体验,重塑艺术家、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数字技术的持续演进确保了数字艺术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不断重新定义艺术探索的边界。保罗对数字艺术的深入探索,以及克瓦斯特克、西马诺夫斯基、曼诺维奇、阿里埃利和波普尔的观点,共同构建了对数字艺术复杂而多维本质的丰富理解,牢固确立了数字艺术在当代文化论述中的重要性与相关性。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数字艺术科技研究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