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从《如梦大同》讲解现代文旅演出的灯光美学如何设计!

原创 09-10

《如梦大同》

全国首个“双向奔赴”的剧场

观众与千年大同跨时空同频共振

以行进情浸式旅游演绎《如梦大同》剧目的灯光设计创作为例,浅谈新时代文旅演出产品应有的灯光设计创作背景,创意思路,设计方案,落地实施,效果呈现方式。

【 作者锋尚文化集团 刘阳

剧目设定

《如梦大同》在叙事结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A、B线双线并行的形式,其核心观演特点体现为“双向奔赴”的沉浸式设计理念。一条是乱世中的复仇之路,另一条则是围城背景下的离别情感。观众分别从不同起点进入,各自体验A线或B线的专属剧情内容,最终在第五空间汇合,共同见证一场传承千年文明的双向奔赴,演绎大同这座民族融合之城的千年记忆。双线并行的剧情架构,生动诠释大同作为民族融合之城的千年记忆。

双线叙事的结构,让其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双线结构对于灯光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极具艺术深度与美学挑战的灯光设计命题,作为舞台氛围与情绪传达的重要媒介,必须在视觉层面精准呼应并强化这一叙事结构与主题对比。

本项目在空间上体现了“特定场域”剧场的特质,打破传统剧场建筑的物理界限,拒绝舞台的孤立性,其根本在于演出与特定场地物理存在上的不可剥离性。这种绑定关系迫使观众重新审视观演关系,注意力从表演者身上扩散,最终聚焦于表演与空间共同构建的“场”。空间不再是背景或容器,而是具有主体性和叙事功能的“演员”。这种与传统剧场截然不同的空间观念,这同样要求灯光设计的逻辑、功能和美学标准,需要一场全面的重新定义。

《如梦大同》项目提取大同千年底蕴,巧妙打造五大空间,形成多维度透视关系,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全程行进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观演体验,充分利用演艺多种元素的混搭,碰撞出更多的视角变化,体现对话的空间理念,营造出出其不意的多重场景氛围。(图1)(图2)

图1 空间B4 演出效果图

图2 空间A1 演出效果图

在前面4个空间里,大部分演绎内容设立在四周立面进行,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园的方式,不同于传统镜框式剧场的固定视角,每个场景里观众被包围在空间中区以平视或仰视视角向四面观看,在某些情节中演员也会调度往人群当中去。这般设计,极致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有助于强化观众的代入感,并且让每位观众获得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不仅能见证北魏时期大同的繁荣兴盛,更能近距离感受北魏时代大同的风土人情。

在如梦大同中,使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整场演出融合了投影、LED屏、激光、威亚、机械等多样的技术手段与戏剧舞蹈艺术,丰富的手段和极具特点的观演方式重构了观众与历史的互动关系——让观众和角色以面对面的近距离互动,以“穿越者”行进于场景中,与北魏文明展开跨时空对话,是一场新颖的视觉和精神的体验。

01PART    创意思路

《如梦大同》作为山西大同的大型行进情浸式旅游演艺项目,这部作品以北魏时代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为叙事核心,借由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轨迹,生动地映照出历史进程中的沧桑和人们的坚韧意志。借由他们的人生经历,揭开北魏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从剧中人的悲欢离合中,揭露出一个朝代、一段历史的跌宕起伏。本无的无奈,拓跋俊的抉择,公主的不舍等。从多个角度去讲述大同的历史和故事。更像是从多个画卷,去揭开大同的历史和故事,让那些被慢慢遗忘在历史长河中人物,在这个空间中活过来,在观众眼前再次生动演绎那段引人心弦的故事,感受那些丰富情感。(图3)

图3 空间A4 演出效果图

在如梦大同这个空间中,于灯光设计而言,重点是如何用灯光“讲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如梦大同整个剧场都坐落在商场地下部分,又分割成多个小空间,无论是长宽还是层高,都非常有限。在这样有限的空间中,要将北魏这一宏大悠远的故事呈现在其中,灯光设计必须要做到极致,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灯位,不断探寻新的表现手法。核心在于有限空间中的无限叙事,在固定的剧场物理空间内,通过光影的虚实切割、时空折叠、构建超越现实维度的戏剧场景等。用灯光勾勒刀光剑影,如梦大同对于我们的创作挑战是在固定的物理空间内,讲述两条不同的故事内容,同一个空间需要我们考虑不同的表演需求,满足构建剧情故事场景的前提下追求视觉差异化。同时灯光引领观众参与叙事共建,打破服务传统单一舞台视角,成为观众与剧情之间的“动态叙事契约”。(图4)

图4 空间A4 演出效果图

在同一个空间中,要使用同样的灯位和灯具,去呈现两个不同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情感。如一空间,它即是A线的1空间,也是B线的4空间。(图5)

图5 空间A1 演出效果图

此外还需考虑投影与矩阵屏的配合,在这个空间中,表演也突破了常规剧场空间的限制,除了在地面的表演,还有大量在墙壁上的表演,与投影结合,配合视频动画特效,呈现如电影质感般的打斗场景,灯光也需做出非常规的改变,即不能破坏投影的亮度和画面,又要刻画演员的身姿和渲染情感。(图6)

图6 空间A1 演出效果图

灯光所有的技术和手段都紧紧围绕在如何讲好大同这个故事上,避免单纯的追求视觉效果和炫技。在这个有限的舞台空间中,灯光是构建虚拟时空、引导观众情感走向的关键媒介。

02PART    设计方案解析

灯具选型与灯位布置

1、选灯,布灯思路

在演出环境,灯具安装高度等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用在常规剧场中常用的灯光表现手法,在观念上和手法上都必须进行突破。在灯具选型上,通过前期的大量实验,除了舞台灯具外,还选择了一部分影视照明灯具和景观照明灯具。在灯位安排上,常规镜框式剧场的布光方法也很难应用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必须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尽力找寻每一个可供布光的点位。为此在项目前期,我们通过模拟软件,对如梦大同这五个空间进行3D建模,在软件中尝试了大量的布光方案。(图7)

图7 空间灯位布局试验

在进入场地后,又与导演组和施工团队,在现场不断进行实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了很多独特的布光位置。我们通过舞台灯光与景观亮化灯光灯具安装方式相结合来处理空间的灯具落位。用空间A2(B3)的部分灯位图来举例(图8)(图9)

图8 空间A2(B3)灯具点位图

图9 空间A2(B3)灯具点位图

结合与导演对表演点位的沟通,明确表演空间与表。演区域,通过对空间舞美的解构,人物光与景物光的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进行主观区分。比如,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很多灯具都是直接安装在舞美的道具和装置之中,将一些建筑亮化灯具贴合舞美结构进行镶嵌安装,既不破坏舞美的整体形式感,弥补外投光对空间高度、投射距离、投射角度、遮挡关系等客观因素的局限性,同时又能通过这些灯具的明度、色相,动态效果变化等,实现不同的情感转化与视觉表达。除了这些景观建筑亮化灯具外,也结合了大量的舞台灯具,与之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切割电脑灯的运用考虑,满足了人物光对不同位置的表演需求,同时也能与景物光相结合实现更加丰富的视觉层次。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进而,我们设计之初确立这样了的灯具选择与灯位方式为五个空间的基本灯光选灯,布灯设计原则。在灯光控制上,在这个空间中也是一个难点,两条线的故事在同时上演,在时间节点上不能乱,也不能断,处理时间码也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精确计算好每一秒的程序变化,比如这个空间的观众什么时候进场,什么时候该铺烟,烟应该存在多久,用多大量,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实验后,所摸索出来的。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了三张灯光控制台,主副控台联机备份,确保程序不会中断。

2.特殊效果灯位

为了实现更多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受限于现场空间的大小,市面上常规的舞台灯具和景观亮化灯具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为此,我们与灯具厂家的沟通,定制了大量独特的灯具,规避现场物理安装条件无法实现的问题,同时又能呈现更丰富的视觉和艺术效果。(图10)(图11)如空间A2(B3)中需要满足剪影的效果,但内部安装空间有限,市场上的能够实现人物剪影的灯具都无法安装,只能通过对灯体与光源的特殊定制来实现我们预期的效果。

图10 空间A2(B3)灯具点位图

图11 空间A2演出效果图

如空间A1(B4)佛墙区域(图12)(图13)

图12 空间A2(B3)灯具点位图

图13 空间B4演出效果图

这里是一个可以前后推拉的佛像,灯具要安装在佛像的四周,营造出佛光普照的效果,但又不能影响佛像的前后移动。这个位置留个灯具的安装空间及其有限,除此之外戏剧情节对光束角度与光质还有特殊需求,市面上没有契合需求的灯具,为了最好的呈现戏剧效果,我们与灯具厂家进行沟通调整灯具的规格与功能特性。

人物塑造

通过光比的强弱对比与灯光的投射角度和方向控制,以及利用聚光灯、定点灯等手段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关键人物或事件,从而在在一个360度环绕的空间中精准推进叙事。西海公主带领将士誓死守卫城墙这一幕(图14)

图14 空间A3演出效果图

使用了大量的舞台机械和投影,结合影像对主角进行主体刻画,弱化将士,仅用高位侧光勾勒出将士在城墙打斗的身影,使整体画面形成主次对比,聚焦主演。

灯光设计上,更多的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和体貌特征来运用不同的灯光表现手法,意在强化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利用光线角度塑造角色的视觉特质。侧光可强化演员面部轮廓与肌肉线条,凸显角色的坚毅或阴郁;(图15)空间A1本无画佛时,仅用一束暖白侧光,刻画了他在灭佛时期对于一心画佛的坚持与执念。

图15 空间A1演出效果图

如空间A1 都尉带领官兵追捕本无与西海这一幕(图16),都尉亮相,塑造冷酷无情的形象。逆光勾勒的人物体剪影则可弱化具体容貌,突出象征性,强化神秘感。同时顶光投射的向下阴影能制造压迫感,暗示角色的威严或权力压迫;

图16 空间A1演出效果图

在复仇线的关键场景中,灯光在一些场景中采用红光闪烁或局部强光,象征血腥、愤怒与内心的燃烧。(图17)

图17 空间A2演出效果图

在光影投射上,采用锐利、切割式的阴影,增强视觉张力与冲突感。(图18)

图18 空间B3演出效果图

在灯光变化节奏上,也是营造快速、跳跃、强烈变化。配合情节的紧张推进,如追杀、对峙、背叛等场景,使用快节奏切换、频闪、脉冲式照明,制造心跳加速的紧张感。(图19)

图19 空间B3演出效果图

在离别线的场景中,灯光结合烟机的雾效,制造梦幻与现实交错的诗意感。离别线的灯光与复仇线相比,相对缓慢、流动、柔和过渡。(图20)

图20 空间A4演出效果图

如采用相对缓慢的光色、光影渐变、灯光位移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灯光随人物移动而缓慢跟随的设计,体现人物之间的依恋与不舍。(图21)

图21 空间A2演出效果图

在一些场景中,使用局部柔光或逆光投影,增强诗意与戏剧性。

空间塑造

在如梦大同这个空间中,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像其他文旅项目一样搭建更多的场景,但为了使演出更加精彩,观众体验更丰富,我们还是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使用了大量的舞台机械和投影,结合戏剧情节来增加更多的变化。无需依赖实体布景,仅通过影像与灯光的瞬时切换即可完成场景跳转。(图22)(图23)

图22 空间B2演出效果图

图23 空间B3演出效果图

实现电影镜头质感,例如从“现实”到“回忆”的转换,武侠空间的瞬移变化。一方面通过投影、幕布与光束的配合,将舞台切割成多个层次,营造出“多维空间”的错觉,增强叙事的立体性与纵深。(图24)(图25)

图24 空间A2 演出效果图

图25 空间A2 演出效果图

另一方面通过灯光的明暗层次强化空间的纵深感,前景用强光高对比突出细节,中景用中等亮度弱化轮廓,背景用低照度模糊边界,形成“近实远虚”的视觉层次,使平面舞台产生立体空间幻觉。在有限空间中营造沉浸感,关键在于打破观众与舞台的“第四面墙”,使灯光成为连接观众与演出的桥梁。

在第五空间中,通过灯光灵活调节空间的“公开性”,当使用单个定点光配合戏剧情节聚焦单个观众时,其周围区域的灯光渐暗,如大同历史上的一个个历史人物一般,出现在别的观众视角中,进入一个戏剧空间,“个人专属空间对话”,增强沉浸感;而当全场灯光同步亮起,个体视角被淹没,空间转换为“公共场域”,所有人都被照亮,如大同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一般,在此刻所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成了一个整体。这不仅是一次个体与集体的对话,也是一次个体与历史的对话,表达大同的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铸造的,而如今又由我们去延续大同的历史,书写新的故事。且由于该项目的双线叙事结构,灯光在处理两条线的时空转化时也需要做出差异,表达不同的时空和环境,尽管其物理空间是同一个。(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

图26 空间5演出效果图

图27 空间5演出效果图

图28 空间5演出效果图

图29 空间5演出效果图

图30 空间5演出效果图

在复仇线中,灯光以冷色调主导,强化冲突与压抑感。使用如深蓝、灰紫、铁灰等冷色,营造出压抑、阴郁的氛围,象征乱世的冷酷无情。(图31)

图31 空间B2 演出效果图

在离别线中,则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情与哀愁,使用如橙黄、琥珀、浅粉等温暖色调,表达回忆、爱情与人性的温度。利用柔和渐变的光斑与漫射光效,模拟夕阳余晖、烛光微弱等意象,增强情感的细腻感。(图32)

图32 空间A2 演出效果图

总结

文旅演出产品的灯光设计不应只是技术层面的执行,更应是美学与哲思的表达。通过对冷暖色调的对抗、节奏的张弛、空间的切割、象征的隐喻以及技术的融合,灯光将成为连接乱世复仇与围城离别的桥梁,是情感的放大器,是命运的见证者。最终,它将使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温度,在如梦如幻中体会“大同”之梦的破碎与重建。(图33)

图33 空间A3 演出效果图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影像骑士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如梦大同》 现代文旅演出灯光设计 行进沉浸式观演

213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