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蔡国强才不会后悔在喜马拉雅山上《升龙》

原创 09-29


狂阿弥是我很早之前就关注的up,应该是做张艺谋的视频关注的。

还有他的女朋友s呐,在小红书是近20w粉的博主。

一对很有人文气息的神仙眷侣。

这次事件让我滤镜有点碎了。

和立的人设不符。

说回正题。

蔡国强是大名鼎鼎的烟花艺术家,在知网搜索「蔡国强」有219篇和他有关的论文。


太多了,看不完。

我对他的艺术理念很感兴趣,所以按需浏览了些。

蔡国强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存在充满了压抑性的二元对立。

比如父亲的威望与个人的胆怯、僵化的艺术传统与解放的渴望、国家的期望与个体的寂寞。

真正的解放与创造,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同时体现并超越这些对立的力量。

火药点燃后的能量瞬间释放。

过滤所有的装饰性、叙事性和庆典性,不要讲别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什么?

能量。不安感。破坏与创造的统一。不可控性。

所以蔡国强才会说,他不喜欢烟花,他喜欢的是爆炸。



火药的爆炸在物理上是毁灭性的,但在视觉上可以是创造性的。

它本质上是失控的,但又可以被精确地控制。

它既是暴力的根源,又是庆典的象征。

「爆炸」在这里不是一个化学过程,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符号。

更多的象征宇宙的原初力量、生命本质冲动和人性深层不安。

蔡国强的艺术理念基于「神」的预设。

存在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宇宙、能量、风水、神性),艺术的最高功能就是作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媒介。火药的能量释放,是一种能够打破物质界限、发送信号的行为。

「艺术就是爆炸」。

物理爆炸(能量、混沌、暴力、短暂)与艺术(形式、美感、意义、永恒)两个对立的领域在蔡国强的艺术项目里达成统一。

比如,08年奥运会的烟花脚印,比如,《天梯》。


在《升龙》之前,其实他的艺术生涯一直在螺旋上升。

1)蔡国强将「有序爆炸」的思想应用到大型公共项目(长城、奥运会),这些项目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奇观和媒体效应,使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2)巨大的成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期望,同时也有失去初衷的压力。

3)这种压力推动他启动一个高度个人化、非商业化的项目(这里说的是《天梯》)作为一种自我校准。

4)《天梯》的成功(21年失败在前)最终回归并验证了他最初的艺术信念「艺术是为个人梦想、家人和与“看不见的世界”的对话服务」。


很完美的调节回路。

那问题来了,任何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都不会甘于止步。

那他会做出什么呢?

我们来引入一个变量,「资本」。

之前说过,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必须通过制造越来越大的「奇观」才能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

所以,品牌在追求一个史无前例的、极具视觉震撼力的营销事件。

在策划案里大概是这样的。

蔡国强的艺术(火药、爆炸)本身就是一种奇观,而喜马拉雅山脉是自然奇观的终极象征。

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了东方哲学(龙)与自然崇拜的终极品牌叙事,从而产生指数级的传播效应和品牌溢价。

那环保呢?「无痕山林」呢?「敬畏自然」呢?

答案是「艺术」。

艺术的标签具有一种超然的豁免权,能使其行为超越常规的伦理和法规审视。

一件由普通企业执行会被视为污染和破坏的行为,一旦是“顶级艺术家创作”,就能升华成一种可被接受乃至赞美的「艺术」。

其实单看策划案,真的看不出毛病。

始祖鸟(高端、专业、敬畏自然) + 蔡国强(国际顶级艺术、东方哲学、爆炸美学) + 喜马拉雅(自然终极、神圣、挑战)。

“在世界之巅,以艺术之名,行敬畏之礼”

多完美啊。


蔡国强也好,品牌也罢。

都为了追求制造奇观,但奇观的阈值有不断提高,下一次需要更宏大的奇观。

所以被迫采取更极端、更高风险的策略,结果就是每一次成功都为下一次更大的失败埋下伏笔。

具体的情景会决定具体的内涵。

在奥运会的语境下,《大脚印》承载的是国族骄傲,在《天梯》的语境下,承载的是个人情感。

在《升龙》的语境下,承载的就是以艺术之名破坏生态的虚伪。

这就是人民史观。




说到这里,不妨来做个思想实验。

如果这次事件没有引发如此大的负面舆论,反而大获成功,被国内外媒体誉为「行为艺术的巅峰」,那么我们对这次事件的评价是否会改变?

我们对「破坏自然」的评判,是不是结果导向的?还受到舆论风向的强烈影响?

我的回答是:不会。

即使结果是成功的,但行为的本质并未改变。依然违背了「无痕山林」的原则,依旧在中国社会“两山”理论的共识上开了一次危险的先例。

评价一个行为的对错,应基于其内在的伦理原则,而非其受欢迎程度。

一个广受赞誉的错误,依然是错误。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风烛春霖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升龙》艺术争议 爆炸艺术与生态伦理 蔡国强艺术理念解析

285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风烛春霖

风烛春霖

兰州

其他 · 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