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特别对谈活动预约开启—张建宇与郑靖共话“从敦煌藏经洞遗珍到当代艺术创作”
-
原创 今天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不仅揭示了无数失落的文献与艺术瑰宝,也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重要的一章。那些卷帙浩繁的经卷与绚丽斑斓的画页,在尘封千年后重见天日,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重新理解信仰、文字与艺术在时间深处的共鸣。

《宝塔心经》p.2168,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在敦煌当代美术馆的“登临出世界”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靖以藏经洞出土的《宝塔心经》为灵感,创作了装置作品《映心》。作品以金属激光切割的楼阁结构为骨架,将《心经》全文以光影的方式投射于塔身、墙壁与地面,观众置身其间,仿佛被经文与光共同编织,沉浸于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体验之中。《映心》以当代媒介重新激活了古老经文的力量,让光成为信仰的象征,也让艺术成为连接古今的通道。
延伸阅读
敦煌当代美术馆,公众号:敦煌当代
DCAM 登临出世界 | 郑靖:“我想用光雕琢空间”

《映心》,郑靖,2025
为进一步探讨从文物遗珍到当代表达的文化延续,敦煌当代美术馆特别策划本期学术对谈 “张建宇×郑靖:从敦煌藏经洞遗珍到当代艺术创作”。两位学者与艺术家将从各自的研究与创作出发,展开一次跨越千年的思想与美学对话。
本次对谈由清华大学建筑史学者、“登临出世界”展览策展人周真如主持,活动现场将结合两位嘉宾的学术研究与艺术作品展开深入交流,从藏经洞的文化遗产谈至当代艺术的灵感再生,共同探讨信仰、时间与创作的延续性与再造力。
对谈嘉宾与主题:张建宇《科技·信仰·艺术:敦煌藏经洞遗珍》郑靖《从创作实践谈“光”的艺术性》
主持人:周真如
时间:11月9日(周日) 14:00-16:30
地点: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687号南三号楼敦煌当代美术馆沙龙区
对谈嘉宾

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艺术史、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021)、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8)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4)。

郑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以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多感官体验拓展空间艺术的表现语言,推动了以“空间诗学”为特征的社会型艺术创作。近年来,他策划了乌镇戏剧节·公共空间艺术展演计划、秦淮河国际光影艺术展、苏州拙政园多媒体空间展演、阿那亚戏剧节·候鸟 300、千岛湖国际光影艺术双年展等公共艺术项目,并于 2022 年启动个人艺术项目“牧光计划”。
主持人

周真如,建筑史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史研究、敦煌建筑研究。现工作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对谈主题
古老的经卷为何被密藏?那些被封存千年的文字、绘画与信仰,在被重新发现后,如何启发了当代艺术?当科技、信仰与美学在同一空间交织,又将如何揭示时间的另一种形态?
本期对谈将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建宇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靖,从敦煌藏经洞遗珍出发,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
- 追溯藏经洞的发现与文物流散,探讨其艺术价值与信仰结构;
- 揭示“科技”与“信仰”在古代艺术形成中的互动关系;
- 以《映心》等当代装置作品为例,阐释光影如何转化为新的精神语言;
- 探索敦煌艺术从历史遗产到当代表达的再生与延展。
从经卷的尘封到光影的闪耀,从信仰的坚守到艺术的再造,敦煌不只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当代创造力的源泉。通过这场对谈,我们得以重新理解艺术如何跨越时间的界限,在“遗产”与“创新”的交织中持续发光。
线下预约
本场讲座为线下举办,可与张建宇、郑靖老师面对面交流互动。报名通道已开启,线下席位有限,欢迎各位公众朋友踊跃参与!
报名通道:通过敦煌当代美术馆小程序或点击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与。
报名截止:11月9日12:00,名额上限40人,额满即止。

线上直播
扫描小红书、哔哩哔哩二维码进行直播预约。

敦煌当代美术馆年度大展
登临出世界
正在展出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购买门票

成人票:59元
优惠票:39元
(老人/学生/残疾人/军人/记者/教师)
儿童票:9.9元
适用年龄6周岁(含)以下;身高120cm(含)以下
免费导览时间
2025年7月18日-2026年3月20日
每周二至周日 共两场
上午10:30
下午14:00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敦煌当代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敦煌藏经洞与当代艺术 张建宇郑靖对谈活动 敦煌当代美术馆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