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新书发布|央美 × 黑弓BLACKBOW :《跨媒介设计与创意策展》

原创 今天

《跨媒介设计与创意策展》

中央美术学院 × 黑弓BLACKBOW 联合编著

出版发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184-5538-6

版次:202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籍简介

本书聚焦于数字化与全球化语境下的策展教育与实践创新,以校企联合教学为特色,在体系结构上兼顾理论深度与操作路径,既回应了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探索设计与策展的交融新方向。作为北京市优质课程配套教材,本课程以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为核心媒材,借助分形、对称、双曲几何等科学与艺术交叉的视觉元素,引导学生在“文本与洞察”“空间与感知”“技术与应用”三大教学板块中递进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从展览命题、空间叙事、媒介转译到策展方案落地的完整流程。

序言节选

跨媒介创意策展设计:直面数字时代的变革浪潮

在当前的设计环境中,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已经成为趋势。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艺术审美和创意能力,还要掌握跨媒介的设计技能,快速适应数字化、虚拟化的工作环境。该课程涵盖策展艺术、文案编写和空间布局,并引入数字化建模、3D渲染、虚拟漫游等前沿技术,要求学生将创意通过数字工具具象化为可展示的空间体验。通过跨学科训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新兴技术,同时保留艺术创作的核心精神。

校企深度协作:行业诉求与学术培育的契合无间

作为企业创始人,我深知行业对复合型跨学科设计人才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与黑弓的校企合作尤为重要。我们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工具,并通过项目实践提供宝贵实战经验,让学生接触真实行业需求,并在课堂上学习符合市场的技能。

教学相长:技术赋能与综合素养的跃升

在“跨媒介创意策展设计”课程中,学生们不仅进行创意策划,还掌握空间设计、3D建模、渲染和虚拟漫游等技术。通过跨媒介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提升技术能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创意与技术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从创意构思到可执行设计的转化。

校企联合的拓展愿景:设计教育的未来通途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设计行业正在深刻变化。未来设计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艺术基础,还需快速掌握新兴数字工具。通过校企联合,推动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让学生能够将策展思路转化为可落地的空间体验。

——王志鸥

黑弓BLACKBOW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术艺委会副主任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

书籍目录

书籍节选

作者介绍

潘镜如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出版专著《民间汉字图形研究》,发表SCI、CSSCI学术论文十余篇,设计作品两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设计团队视觉设计。设计教学课程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

曹宇嘉

资深策划人,以大众媒介进化思维探索新媒体应用的更多可能。常年进行数字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策划了首都博物馆“文物的时空漫游”数字艺术展、“犹在境”数字意境展、巴黎吉美博物馆“中国新文创”展览等项目。

推荐语

“埃舍尔作品最迷人的特征莫过于数学理性,尽管其中有偶然的巧合,但对于分形、对称、密铺平面、双曲几何和多面体等原理的运用,都是他绘画里面最神秘、最有魅力的地方。一个好的展览应保留这份神秘,让观众产生探索的欲望,留有悬念,把握科学分析和艺术表达的平衡至关重要。”

——苏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

“同学们的作业对我来讲更像是用策展设计师的维度再现埃舍尔作品,能在展览里体现设计师自己的价值,把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变成自己的认知空间,用多种技术形式向观众展现,这是一种职业的幸福。展览设计不仅是空间和形式的呈现,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

——王子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建筑系副系主任、PILLS工作室创始人

“埃舍尔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性人物,他处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交界点上,每一代人、每一个群落的人都可以借由他们的知识背景重新解读和演绎。在同学们的努力中,我看到了埃舍尔不可能世界中的多种可能,感谢大家。作为三年级的同学,在有限的八周内做出这样的成果已经很不容易,这一点值得肯定。”

——刘治治

设计师、视觉艺术家

设计机构“STUDIO NA.EO立入禁止”联合创始人

“本门课程不仅是对埃舍尔的致敬,更是一场关于‘艺术如何对话未来’的先锋实验。学生作业展现了央美在设计策展教育上的创新性,也为中国策展学科的建构提供了鲜活案例。从整体上看,同学们的作品不仅深度展现了对埃舍尔作品的视觉与空间解读,也体现了在跨媒介叙事中的主动探索精神。”

——薛天宠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策展人、设计师、中国科技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 跨媒介策展是一个很新也很有挑战的创新型课程,它透露出一种气象——数字文化资产的出现使其成为一种不同于物质实体的‘新型展品’,也是近年来被设计和讲述的关键对象。在讲授与实训外,我们还组织了黑弓实地参观、与艺术家曹斐老师交流等活动,接触多种展览形式、拓展视野。”

——于博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讲师、数字媒体艺术博士

黑弓BLACKBOW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

“该课程由央美与黑弓BLACKBOW校企联合,紧跟数字化设计和媒介融合的趋势,兼具前瞻性和实践价值。课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其跨学科的设计需求,学生不仅要进行创意策划和文案编写,还需掌握空间设计、3D建模、渲染和虚拟展示等技术。通过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更加高效和创新的设计成果。”

——黄晓莹

参与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

“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等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设计

“此次课程聚焦于荷兰艺术家M.C.埃舍尔的经典创作,借助跨媒介的策展形式,旨在培育同学们对视觉语言的敏锐度与创新思维的多元拓展。通过聚焦数字策展与跨学科整合,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兼具实践与思考的创意平台,引导他们在视觉传达、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表现等领域中深化探索,并不断挑战传统边界。”

——张小伟

黑弓BLACKBOW设计总监

北京冬奥运会开幕式视效导演

“策展在这里不再是设计完成后的外壳,而是贯穿前期研究、叙事构建与媒介转译全过程的思维框架。不少方案在选题初期就建立了一个明确的研究假设,例如:如何用数字媒介重新组织“平面密铺”背后的数学逻辑,如何通过动态影像重构埃舍尔的“双曲空间”想象。”

——李贝壳

策展人、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课程作业不仅呈现了成果,更让我看到了三种不同专业语言之间真正的交流与碰撞。同学们敢于打破专业的边界,这种‘跨界’不是外在的拼贴,而是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之后,逐渐生长出来的思维方式。展览不仅是一种成果呈现,更是不同学科、不同思路交汇后的新生空间。”

——廖柳钧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2022北京冬奥会冬奥组委场馆室内景观设计团队成员

致谢

感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吕品晶、王子源、林存真、韩涛、计华、王选政老师对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支持。感谢策划编辑梁若水。感谢黑弓BLACKBOW团队的王志鸥、于博、黄晓莹、张小伟等设计师,他们翔实的案例资料为本教材的顺利编著提供了坚实保障。

感谢苏丹教授、王子耕副教授、刘治治老师、任熹培老师在课题路演中的积极肯定和悉心指导,感谢曹斐老师为学生们讲解“时代舞台”展览。感谢京东方科技集团为学生提供的集体参观和讲座机会。感谢摄影师巨大鹏和设计师江珊、张新雅以及Mana平台徐敬申对课程展览宣传的帮助。

感谢课程的13名同学:朱宏权、杨嘉迪、颜子东、李欣、李昕莹、刘思涵、滕媛、刘迎、史儒、徐泠岚、史迪雯、杨茗月、秦懿。感谢硕士研究生董小荷对于文字资料的整理,感谢燕阳、杨茗月的设计协助工作。

封面设计:一脉HCCD

版式设计:一脉HCCD

编辑:董小荷 燕阳

审校:潘镜如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黑弓BLACKBOW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跨媒介设计与创意策展 埃舍尔艺术策展实践 央美 × 黑弓合作

62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