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中国文人传统&当代艺术交响共生《园语: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新书首发

原创 昨天

提起装置艺术,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冰冷的金属、前卫的观念、抽象的表达,很难将它与江南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花窗月影相联系。但在装置艺术家管怀宾的手中,这两种看似气质毫无关联的艺术却交织在了一起,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营造出具有东方古典气质的空间美学。

管怀宾

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获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与资深教授荣誉。

如今,他将他的艺术历程凝结于《园语: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一书中,翻开书页,仿佛走进一座跨越时空的 “心园”中。


01

记忆深处的故园景色

管怀宾与“园”的故事,要从1980年秋进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说起。在每日往返于狮子林与拙政园的学生时代里,古典园林对他潜移默化的熏陶,时刻影响着他的后续思考与创作。

当年的苏州工艺美校

他对园林形象不止是形式和符号层面的借用,更将园林的精神内核内化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正如他在书中所言:

在我看来,园林不应是外观形制的符号化,也不是美学范式层面的滥延。而是文人对于世事、文化感知的实质化和系统化的体现,是精神与心性畅怀的意识归依,这里流淌着的风骨、气韵是灵魂的态度。园林的空间营构与确立,处处体现着造园者自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的刻度。它散点流转的布局与交叉回游的动线,叙述着人生与山水林泉的心迹。

度园-2 装置 不锈钢、青砖、铸铁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管怀宾赴日学习。1995年前后,他的创作从架上绘画转向空间形态,以装置艺术作为主要的实验方式,将传统造园美学策略性地引入创作和展览现场。

管怀宾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照片

漂流的星 装置 金属、铝板、天空 1999年

2000年在苏州环秀山庄创作的《观石》《面壁》,更是直接以园林为现场,在作品中尝试引入“借景”与“情境”的概念,用官帽椅、酒坛、太湖石,构建出传统园林与当代艺术对话的独特场域。

观石 装置 园林、太湖石、中国酒、椅子 2000年

面壁 装置 园林、碑文、中国酒、椅子 2000年

不过,他的艺术并非简单将中国式庭院搬到展览现场,而是借东方园林中的形式语言,传达一种当代社会中正悄然远逝的价值观。


02

装置中的诗意栖居

有人将管怀宾称为“硬核空间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处处透露着诗歌的意趣,将中式的留白、隐喻从诗歌的世界拉入现实的装置中。在他的眼中,装置与诗歌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正如古代文论中谈及诗歌美学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观众(读者)面对作品时都有不同的感受、诠释、想象。

诗的悬界 装置 不锈钢、烤漆、铸铜、铜剑、喇叭、黄铜板、混凝土 2018年

在他看来,装置与诗歌是天然的近邻:

博尔赫斯说过:“诗歌并不诉诸理性而是诉诸想象。”这一点与装置艺术的最终关切是一致的。无论是装置艺术还是诗歌,生活中没有现成的奇观作为我们的对象,即使有奇观我们也未必能赋予意义。装置与诗歌的意义在于从周遭的现实中发现诗性并赋之以形、锤炼成诗,触动心灵。

“过·园——管怀宾作品展”现场

管怀宾擅长使用大型的金属装置传递中式的幽微意境。他的作品《天际识归舟》将天际归舟、云中江树中的小舟变成了两条金属的小船、载着锻铜的太湖石,游走在不锈钢的镜面上。作品名借用了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种借题并非仅仅是怀古的愁绪与思慕,而是希望借由物与物的关联,以装置的方式重构一种平行诗歌的境界。

天际识归舟 装置 合金、不锈钢、太湖石、铜管 2015—2018年

03

以“园语”走进“心语”

在《园语》出版后的一段访谈后,管怀宾提及:“书中的这些文字实际上是平行于我的艺术创作的重要板块……我常说我的写作不是带来结果,而是带来思考,是表述我思考当中的一段轨迹。”

管怀宾工作室

书中以20世纪80年代管怀宾在苏州踏上求学之路为起点,带领读者走过一个当代艺术家40年成长历程,关注他创作的成长,更关注他观念的思考,最终将读者引入一个艺术家开放式的未来中。

“天际线——管怀宾作品展”布展现场

除了管怀宾历年写就的文章外,书中还特别收录了他与高世名、陈方山、泉子的三场深度对谈,从艺术、园林、诗歌三个角度解读他的所思所想。

本书目录

名人推荐

人类从未停止过建造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装置的艺术可以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所有时空中。生长于江南、国画家背景的管怀宾的艺术探索,纠结于东方园林的营造学与被艺术史称为“装置艺术”之间,他的实践与执着追问,无疑将为这些领域补充过去不曾有过的有益成分。

——徐冰

怀宾的艺术给大家一个富有意义的启示。他的东瀛游历给了他之后的作品这样一种特质:当代性里东方质潜移默化地融合了西方,畅饮过密西西比,方才领略东临碣石。我想这是他的“园”。

——谷文达

管怀宾所要做的,是以中国园林的场所精神开启一种新的装置形态。在造园现场,各种物象与材料从原本的语境中被释放出来,在陌生的情境中自立、转义,建立起新的结构关系。此物和彼物之间形成一种特定的因缘指引,于是物在园中就不只是材料和表意系统中的符号,它还是一个世界环节,此环节卓然为物,既指引他者,又自成气象。物的“创世纪”由此发生。

——高世名

管怀宾的思考实质上是挣扎在两条交错无定的归舟之上:一条是当代艺术对人的生存的关怀,另一条是中国根深蒂固的诗性传统。他在用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构传统园林的诗意。但他心心念念的不是此类美学命题,而是这类命题在今天所遭遇和临对的社会实况。

——许江

广义装置其实就是造物,当造物变成处境性的此时此际的现场行动时,便成就当代艺术意义上的造园。艺术家管怀宾深谙此道,且乐此不疲。

——孙周兴

造物与非造物总是存在的,它们有时可以孕生作品,也有时并不停留于作品的层面,它可以被归作为某种系统的构筑。管怀宾的艺术活动,可以被认为正是基于这个系统的探求与建构。

——[日]千叶成夫

《园语》(签名本)


湖山艺术文库

园语

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

定价:138元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0篇艺术随笔、3次深入对谈,见证一个艺术家40年成长轨迹

·收录代表作品+创作手稿+展览现场,走进纸上弥漫的园林诗意

·重磅专家、学者联名推荐,洞察当代艺术的真面目

当代艺术家管怀宾以他的装置为语言塑造了独特的“园语”体系,他在装置艺术中融入中国古典造园美学,洋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特质。本书如管怀宾的历年装置艺术与空间多媒体回顾大展,带领读者走进纸上弥漫的园林诗意。书中收录了管怀宾10篇艺术随笔、3场深度对谈,其中更有文章首次面市。本书系统性回顾了管怀宾“园语”思想的生发与实践,以“园语”走进这位当代艺术家的“心语”,从中读者可以感知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文情怀和意境旨向,其让传统文化进入当代艺术的数年探索,为后人指出了一条具有东方特色的当代艺术可行之路。

展讯



云涯际:管怀宾作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学术主持:杭 间

策 展 人:林书传

展览策划 : 陈瑞、曲俊、徐轩露、毛春海

公共教育 : 宣文陵、金玉衡

媒体推广 : 倪清蓉

视觉设计 : 张鑫

展品管理 : 张淑斐

统 筹 : 王韵、唐玲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协 办:南京艺术学院数智科创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支持: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7日—12月2日

展览地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4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5年11月7日 15:00

湖山艺术文库

《园语: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新书发布会时间:2025年11月7日 14:30

供稿、编辑 / 王佳晨

审核 / 况正兵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管怀宾《园语》 新书首发 中国文人传统 当代装置艺术融合 “云涯际” 作品展

122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